歐洲疫情期間發現萬有引力?牛頓的硬核隔離經歷給我們這些啟示

2020-12-22 京領新國際

在新冠疫情之下,不少人開始了居家隔離的生活。而在醫療條件遠沒有現在發達的幾百年前,自我隔離也是應對疫情的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鼠疫曾先後多次襲擊歐洲,那個時代的人都是如何渡過漫長的隔離期的?

隔離生活中發現萬有引力

1661年,18歲的牛頓前往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學習,四年後不幸遭遇倫敦爆發大瘟疫。疫情兇險,政府、企業和學校也開始以大範圍的社交隔離方式減少疫情的傳播。劍橋大學也不得不關閉,不少學生回到遠郊地區躲避疫情。

牛頓當時回到了出生地伍爾索普莊園,開始了一年多的隔離生活。

我們所熟知的砸了牛頓頭的蘋果樹,就種植在這裡。

伍爾索普莊園的蘋果樹,圖源:National Trust

雖然有學者指出,牛頓被蘋果砸到以後發現萬有引力的說法或為誤傳,但是牛頓確實是在這段隔離時期發現了萬有引力。面臨疫情下被迫隔離的生活,牛頓也持續保持著學術研究和實踐的熱情,這一年也被稱為牛頓的「奇蹟年(year of wonders)」

牛頓不僅發現了萬有引力,在這段時間裡完成了二項式定律,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日光七色光譜,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等等成就。

1667年,隨著疫情的結束,牛頓大學重新回到了劍橋大學。手握自己的諸多發明,繼續潛心學術及研究,牛頓在6個月內成為了劍橋的教職員工,2年後成為了學校的教授。

疫情當下,很多人的生活受到了影響。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牛頓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即使是被迫減少了活動範圍、遠離校園或者熟悉的工作場所,但這也或許是探索自我熱愛領域的好機會,多多去發掘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每個人都有打造自己生命中「奇蹟年」的可能。

四大悲劇之一《李爾王》的誕生

同樣曾遭遇歐洲疫情的,還有莎士比亞。事實上,在莎士比亞出生沒多久時,就曾遭遇小規模鼠疫,據說當時因為與母親同在其他村落才倖免於難。

後來倫敦鼠疫肆虐,倫敦市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因疫情而不幸喪生。人群聚集可能給帶來的感染疫情加重也引起了擔心。當時官方規定,一旦每周死亡人數超過30人,演出等聚集性活動就將被取消。

在這樣的情況下,莎士比亞所供職的劇院也在這段時間內被多次關停,莎士比亞也經歷了與現代自我隔離相似的時光。然而劇院的反覆關停,卻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莎士比亞的創作。

麥克白公演海報,圖源:WIKI

在劇院早期關停後,莎士比亞就將注意力轉向了詩歌,出版了長篇敘事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603年劇院關停以後,莎士比亞則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根據傳記作家夏皮羅的記載,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中的兩部——《麥克白》《李爾王》——都是在這段時間完成的。

美國知名雜誌《大西洋月刊》這樣評價莎士比亞這段創作時期:

「 在等待的時候寫作」

而在等待時創造無疑為莎士比亞劇院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疫情過後更加發揮出功不可沒的作用。

疫情肆虐期間,不僅莎士比亞的劇院,當時許多劇院都面臨著被關停的危機,英國《衛報》指出,在1603-1613年的十年間,環球劇院和其他劇院被迫關停78個月。不少劇院紛紛倒閉。莎士比亞也在那時接管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黑衣修士劇院

莎士比亞的十年創作巔峰期或許告訴我們,面對既定被隔離的事實,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修煉硬核本領或許更為重要。即使在等待的時候,也不要喪失持續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面對瞬息萬變的外在世界,自我提升和情緒穩定顯得更加重要。

世界名畫《吶喊》的作者愛德華·蒙克在大流感期間,仍然專注於創作領域,將自己患病時的情景以畫作的形式表現出來。

愛德華·蒙克,圖源:WIKI

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科在這次疫情中不幸感染,所幸目前已經治癒。在回答外界是否在生病時也還在工作的問題時,他提到「作為校長,永遠不能完全脫離工作,」他還是保持和副校長以及高級研究員等人的溝通交流、進行電話會議。

面對無法預測的疫情,最簡單的自我提升方式就是專注手邊的工作,保持規律的生活,過好每天的生活。在自己打造的確定生活中尋找穩定感,提升對抗外在變動的能力。

持之以恆方能厚積薄發

無法預測的不僅僅是疫情,還有許多事情可能給生活帶來巨變。

拿破崙三代上臺後,雨果因為政治原因被流放,遠走他鄉一去就是二十年;現代畫家弗裡達·卡羅,在遭遇車禍後開始了漫長的修養期;法國存在主義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戰爭時期曾經歷了一段時期的圍城。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雨果寫出了文學巨著《悲慘世界》,弗裡達·卡羅開始拿起畫筆創作自畫像,波伏娃創作出了戲劇《沒用的傢伙》

然而面對那些在動蕩時期裡的偉大成果,更不能忽視的是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艱辛。疫情本身並不是發明的催化劑,而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冷靜、持續思考、積極探索的人,才能夠有所成就。

疫情期間牛頓居住地,圖源:National Trust

雖然牛頓認為自己隔離的那段時光,在發明、數學和哲學等多個方面比其他時間的成績要更為豐富,但是隔離這一行為本身並不是催生如此多偉大研究成果的原因。早在大學時代,牛頓就已經開始研究微積分相關的知識,天體物理也是他一直關注的主題之一,在隔離期間的生活,更大程度上是繼續了大學期間的研究。無論是疫情前後還是隔離時間中,他持續對物理、數學甚至經濟學上的持續研究,才讓牛頓成為牛頓。

就像在被問到如何發現萬有引力時,牛頓回答道:

「 通過持之以恆的思考這個問題」

面對生活中各種可能的隨機事件,人們難免會經歷焦慮和恐懼,但堅定自己內心的選擇,學會持之以恆,是每個人都要修煉的能力。時間從不說謊,那些在艱難生活中還能持續提升自我的人、不斷奮發向上的人,終能看到努力開出花來的那天。

相關焦點

  • 其實,不能完全說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是歷史選擇了牛頓!
    眾所周知,萬有引力的發現開創了人類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新篇章,將人類帶入了宇宙認知的新時代。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偉大的名字,那就是伊薩克·牛頓,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探索出萬物之間的力學規律,他在人類科學史上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他的名字載入了史冊,他成為全人類的驕傲。
  • 牛頓、莎士比亞以及其他藝術家和作家在隔離期間迎來的創作力
    比如最近在家閉關寫作的喬治·馬丁就表示將在疫情結束前寫完《權力的遊戲》終結篇,要知道,這部書他已經寫了二十多年。 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間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等傳世經典之作。歷史上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也是在隔離期間迎來了創作力的井噴。
  •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歸功於一個蘋果?真相併不是這樣的!
    一般的教科書記載說牛頓是因為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而啟發萬有引力觀念,並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真實嗎?萬有引力的發現是牛頓一個人的功勞嗎?我們知道,牛頓逝世於1727年3月20日,而在他逝世之前並沒有落地故事的記載。牛頓逝世以後,有關蘋果落地的故事才逐漸流傳出來。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讀到三年級時,一位遊歷過歐洲大陸的學者巴羅來劍橋擔任「魯卡斯講座」的首任教授,給劍橋帶來了科學的新曙光。他向學生介紹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和笛卡爾等人的先進思想、科學理論以及研究方法,使牛頓大開眼界。巴羅發現牛頓的才華,舉薦牛頓為研究生,讓他繼續在劍橋深造。1665年秋季到1667年春季期間,倫敦市區瘟疫流行,各校停課,學生被遣散回家。
  • 牛頓是第一個發現萬有引力的人?印度網友:我們比他早了1000年!
    當我們談論萬有引力時,我們心中首先浮現的名字無疑是艾薩克·牛頓爵士。在學校裡,我們都聽說過牛頓是如何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中時,受到啟發而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全世界都相信牛頓是第一個發現萬有引力概念的人。但是,假如印度朋友告訴你,印度科學家要比牛頓早1000年就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話,你會感到驚訝嗎?
  • 牛頓,在什麼條件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故鄉過著與世隔絕的瘟疫雖然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體命,卻給這位天才的科學家以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探索和計算,他的三項主要成就微積分萬有引力和光學都是在此期間打下基礎的,這是牛頓一生中科學發明的全盛時期,媽媽看到久別重逢的兒子
  • 牛頓被蘋果砸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是編的?我們都被蒙在鼓中
    在我們學習的物理課本中有專門講解萬有引力知識的章節,這個偉大的科學發現就是那位被稱為「百科全書」的英國全才牛頓,拋開嚴肅的課本知識不談,關於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是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蘋果砸牛頓的事情。說有一天牛頓在一顆果樹下休息,這時候熟透了的蘋果掉了下來砸中了他的腦袋,於是他恍然大悟,得出了震驚世界的科學理論,大家把這個理論叫做萬有引力定律。雖然理論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真的是因為被蘋果砸中而發現的麼?
  • 牛頓是如何統一力學江湖,發現萬有引力的?
    表面上這三個定律看起來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所以不少網友表示牛頓做的貢獻也不過如此,但是我們仔細看第一條和第二條你就會發現,其實牛頓的打破了人類幾千年建立的一個直覺:一個物體如果沒有力的供給就會靜止。因為我把一個小推車往前一推後松後,由於沒有力的供給所以車會慢慢靜止。這非常符合我們的直覺對不對。所以牛頓其實是突破了這個直覺,建立了力和運動的真正關係。
  • 萬有引力是牛頓被蘋果砸到發現的?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久!
    從小到大,我們都覺得萬有引力的發現是當時牛頓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然後通過他的思考,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其實小編就覺得他還是蠻幸運的,砸一下就有個萬有引力,換做是我說不定還會給砸出個腦震蕩。那麼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牛頓、莎士比亞……盤點那些在隔離期間創作力井噴的名人
    近一個月來全球各地的人們紛紛進入了居家隔離模式,商店關門,學校停學,表面上看起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在家工作不代表效率就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比如最近在家閉關寫作的喬治·馬丁就表示將在疫情結束前寫完《權力的遊戲》終結篇,要知道,這部書他已經寫了二十多年。
  • 為什麼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那隻蘋果如何引發牛頓探索科學?
    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之前的中世紀,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之前,古希臘天文學家認為地球是一個靜止的球,也不會自轉,地球上的各種事物按照自己的「自然傾向」朝向地心,所以一切地上的事物都能安穩地貼在地表上。之後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地球是運動的,這時候就產生了為什麼地球表面的食物沒有被甩出去的問題。
  • 牛頓在隔離期間,都做了點兒啥?
    文章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淺藍深藍 在大流行期間,牛頓也不得不在家工作,他明智地利用了時間... 又過了200年,科學家們才發現了導致鼠疫的細菌,但即使不知道確切的原因,當時的人們仍然在做一些我們為避免疾病所做的事情。 在1665年,它是 「社交疏遠」 的一個版本。 劍橋大學把學生送回家繼續學習。對牛頓來說,這意味著伍爾索普莊園,位於劍橋西北約60英裡處的家族莊園。
  • 也是英國的一場疫情,讓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統一了宇宙運動規律
    在牛津大學就讀的牛頓只得回到林肯郡五兒索普村的老家避災,等待疫情過去後再返校。這一天,牛頓正在自家的蘋果莊園閒坐,欣賞著蘋果樹在秋季裡展現成熟的果實,默默思索著數學裡的微積分、自然界裡光的秘密、物理學和天體運動的秘密……這時,一顆蘋果砸到了正在沉思的牛頓的頭上,將牛頓從遙遠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
  • 印度官員:不是牛頓最早發現萬有引力 是印度數學家
    2018年1月10日訊,[環球網綜合報導]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最早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但印度一位地方教育官員打算挑戰歷史。該官員稱,最早發現萬有引力的並不是牛頓,而是一名印度數學家,而且這位印度科學家發現萬有引力的時間要比牛頓早一千多年。
  • 小學課本欺騙我們幾代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真不是蘋果砸出來的!
    我國小學課本上甚至於幼兒園的故事書裡面都有一篇文章,說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思考問題,突然從樹上掉下一個蘋果,剛好砸到牛頓的腦袋。然後一下就讓牛頓腦子有了靈感,思考蘋果為什麼掉到地上而不會掉到天空,因此發現了萬有引力!
  • 牛頓的豐碑,萬有引力的故事
    要通俗地解釋萬有引力,我們需要回顧一下科學發展的歷史,因為萬有引力不光與科學有關,也與當時的政治、宗教、文化和歷史有關,這裡面發生了很多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這些故事,昭示著人類認識自然、逐步走近科學的真相,還請小夥伴們耐心看下去。牛頓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前面並肩站著兩個巨人:克卜勒和伽利略。
  • 牛頓的萬有引力其實是發明的!而不是發現的!
    我感覺是時候解釋常被我們誤解的一些常識概念。 人們之所以認為牛頓引力是發現的,旨在強調,這是自然界自身就存在的規律,只是之前人們沒有發現而已,直到牛頓發現了這一規律!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牛頓力學和相對論嚴格意義是就是發明,不僅牛頓力學和 相對論,整個人類的知識都應該是發明的。首先我們得弄清一個現實,就是我們本真世界原本是什麼模樣的?真的是我們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嗎?
  • 牛頓被蘋果砸到沒有吃掉,卻發明了萬有引力?其實是發現而已
    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能夠做什麼,關鍵點在於我們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有時候的頓悟來自於自己每天都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當突然抓住一個機會,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大家都知道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那麼萬有引力真的是他發明的嗎?只能說萬有引力是他發現的而已。
  • 想不到,大科學家牛頓和胡克的「萬有引力」之爭!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物理學之父」,。他的從蘋果墜地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專心於研究而錯煮手錶的故事家喻戶曉。他是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三定律的建立者。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現代天文學基礎。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1,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確可以有效地解釋人類在可感知範圍內的所有物理現象。牛頓將這個隱藏在眾多現象背後並支配這些現象之間的規律稱作萬有引力。他對引力定律的解釋為:所有物體彼此通過引力相互吸引,並且引力的大小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成反比,與兩物體的質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