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在隔離期間,都做了點兒啥?

2020-12-17 騰訊網

文章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淺藍深藍

在大流行期間,牛頓也不得不在家工作,他明智地利用了時間...

當倫敦大瘟疫來襲時,牛頓才20出頭。他還不是一個「先生」,沒有那頂正式的大假髮。他只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一名普通大學生。

又過了200年,科學家們才發現了導致鼠疫的細菌,但即使不知道確切的原因,當時的人們仍然在做一些我們為避免疾病所做的事情。

在1665年,它是 「社交疏遠」 的一個版本。

劍橋大學把學生送回家繼續學習。對牛頓來說,這意味著伍爾索普莊園,位於劍橋西北約60英裡處的家族莊園。

沒有教授們的指導,牛頓顯然發展的還不錯。他離開的那一年多後來被稱為他的奇蹟之年。

首先,他繼續研究他在劍橋開始的數學問題。他寫的關於這方面的論文成了早期的微積分。

接著,他拿了幾根稜鏡,在臥室裡試驗,甚至在百葉窗上鑽了個洞,這樣只有一根小光束才能射進來,由此引出了他的光學理論。

就在他的窗外,伍爾索普,有一棵蘋果樹。牛頓坐在樹下,被蘋果砸到頭,突然明白了萬有引力和運動的理論,這個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杜撰的。但據他的助手約翰·康迪特(John Conduitt)說,有一點是真實的。以下是康迪特後來的解釋:

當他在花園裡沉思的時候,他突然想到,同樣的地心引力 (使蘋果從樹上掉到地上) 不僅限於離地球一定的距離,而且必須比通常認為的要遠得多。

「為什麼沒有月亮高呢?」』 他對自己說……」

1665 - 1666年間,倫敦四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鼠疫。這是400年來黑死病肆虐歐洲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爆發。

1667年,牛頓帶著理論回到劍橋。兩年後,他成為了一名教授。

因此,如果你在接下來的幾周裡在家工作或學習,或許還記得牛頓樹立的榜樣。

有時間在不受約束的舒適環境中進行沉思和實驗,對他來說改變了一生。

沒人記得他是否在中午之前就起床了。

今日份詞彙

thrive 茁壯成長

同義詞:flourish, prosper, boom, grow, increase, advance,bloom, blossom, gain, profit, succeed,do well, make progress, make headway

反義詞:languish, stagnate, fail, die

可搭配:thrive on stress/ challenge: 在壓力/挑戰下成長

During a pandemic, Isaac Newton had to work from home, too. He used the time wisely.

Without his professors to guide him, Newton apparently thrived.

The year he spent away was later referred to as the 「year of wonders.」

靈魂拷問:宅家期間你打算怎麼過?

(可多選)

文章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淺藍深藍

我在看,你呢?

相關焦點

  • 牛頓、莎士比亞以及其他藝術家和作家在隔離期間迎來的創作力
    全球各地的人們大多仍處在居家隔離模式,表面上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這不代表效率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 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間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等傳世經典之作。歷史上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也是在隔離期間迎來了創作力的井噴。
  • 歐洲疫情期間發現萬有引力?牛頓的硬核隔離經歷給我們這些啟示
    在新冠疫情之下,不少人開始了居家隔離的生活。而在醫療條件遠沒有現在發達的幾百年前,自我隔離也是應對疫情的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鼠疫曾先後多次襲擊歐洲,那個時代的人都是如何渡過漫長的隔離期的?
  • 牛頓、莎士比亞……盤點那些在隔離期間創作力井噴的名人
    近一個月來全球各地的人們紛紛進入了居家隔離模式,商店關門,學校停學,表面上看起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在家工作不代表效率就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比如最近在家閉關寫作的喬治·馬丁就表示將在疫情結束前寫完《權力的遊戲》終結篇,要知道,這部書他已經寫了二十多年。
  • 牛頓隔離在村時,對微積分和物理做了些什麼?
    為了防疫工作,學校暫時放假、遣散學生,牛頓也戀戀不捨回村,暫避在母親那裡。之所以說戀戀不捨,是因為牛頓知道,自己不是種田的料,回到村裡,會耽誤自己的「正業」。但事實證明,只要你願意,在哪兒都一樣。回鄉後,牛頓自己蓋了一間書房,又做了幾個書架,將書和筆記本整整齊齊擺放在書架上,繼續他的學習與研究事業。微積分大約從1664年春開始,牛頓已對微積分(牛頓稱之為流數術)產生濃厚興趣,且1665年5月20日的手稿中,就已出現「流數術」的相關記載。
  • 牛頓第二定律:整體、隔離體方法的應用
    雖然在我們課本上,牛頓第二定律是通過探究一個物體所受合外力與其質量和加速度的關係得出的,但在實際應用中,如果組成系統的各個物體的加速度相同,那麼,我們就可以把系統看成一個物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方程。當然,我們也可以對M、m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然後沿加速度方向建立關於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mgtanɑ=ma這就是隔離體法的應用。我們來看看在解決具體的問題時該怎樣應用整體、隔離體法。
  • 因為疫情在家的牛頓,都做了些什麼?
    在這期間,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家躲瘟疫的那段輝煌歲月廣為流傳開來。那麼,牛頓在這段時間裡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呢?小編在經過調查後整理成了這樣的一篇文章,讓無聊在家的大家更詳細地了解牛頓在家的情況,說不定還會讓對物理感興趣的你大受鼓舞,同樣做出偉大的成果呢~
  • 牛頓小時候的故事,天才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
    俗話說: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牛頓也不是生來就這麼偉大的。不過牛頓從小就喜歡事事較真兒,認真求證。有一次上製作課的時候,老師讓學生回家自己試著做一輛小車,很多同學都是應付一下也就算了。可是牛頓卻找來了舅舅的鋸子,真刀真槍地幹上了。半天工夫,一輛小四輪車就做成了。
  • 天生牙不好的人能做點兒啥對牙好
    天生牙不好的人能做點兒啥對牙好 2020-12-0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hinadaily:盤點在隔離期間創作力井噴的名人|雙語精讀】
    這篇文章裡的五位大師相對於我們現在來講都是「古代人」...force sb to do sth: 使某人不得不做某事。⭐️the death toll:死亡總數。這邊的the是定冠詞,特指「因黑死病而死亡的人數總量」。toll:n.
  • 牛頓除了是大科學家,誰知道他還是一位破案高手?牛頓如何破案
    有人說是三個蘋果改變了人類:第一個是亞當和夏娃吃的那個;第二個是砸中牛頓的那個;第三是賈伯斯發明的那個。牛頓,我們太熟悉了,他的三大定律我們都知道吧!記得周星馳先生在他的電影裡有句臺詞這樣說:你們眼裡的大俠都是你們幻想出來的,現實中並不是每個大俠都玉樹臨風,一表人才。
  • 你還在相信牛頓在晚年研究神學?看完長見識了!
    在他們嘴裡,仿佛牛頓年輕的時候在物理學和數學上大放異彩,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發現了神學才是唯一的真諦。但是事實卻是牛頓一生都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探索神創造的這個世界的規律。例如著名的「機械宇宙觀」便是牛頓提出來的,他認為宇宙就像一個精妙絕倫的鐘表,神設計了它,並且給了一個「第一推動力」,鐘錶便運作起來,之後神就不再幹涉其他事情。在十七世紀的英國,宗教才是正統思想,整個社會都相信神,牛頓自然也不例外,他爸就是一名牧師(不過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牛頓從一出生就受洗成為了基督徒。
  • 牛頓是如何發現「力和運動」的關係?看後才知道牛頓的偉大
    其中天文學以「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大規律為主,描述了一個行星是如何做圓周運動的: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是圍繞太陽轉且做橢圓運動,太陽恰好就處於橢圓的焦點第二定律:行星在相同的時間掃過的面積相等第三定律:行星的周期的平方和軌道長半軸立方成正比
  • 【複習整理】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但不管哪種類型,一般總是先根據已知條件求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然後再由此得出問題的答案點評:我們遇到的問題中,物體受力情況一般不變,即受恆力作用,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故常用的運動學公式為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如2.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的一般步驟(1)認真分析題意,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問題的類型
  • 如果羽生結弦去夜市擺攤,應該買點兒啥?
    好吧,既然是漫長的休賽季、黑洞期,本著「逼瘋一個是一個」的原則,趕搭上這般「擺攤兒」的熱潮,今天,就也讓雞架我大開腦洞,「合理」(不是)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羽生結弦去擺攤,他會賣點啥?既然是大開腦洞,那當然一切都是雞架我合理想像(隨便瞎編)的,大家看過一笑了之,不要當真哦。
  • 牛頓寫原理不用英語與不許歌頌成吉思汗
    理工科人都知道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其英語是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e Philosophy。然而搜其第一版,其封面是這樣的現在英語這麼霸氣,牛頓這麼霸氣,原理這麼霸氣,我們肯定想《原理》應該是牛頓用英語寫的,但錯了!牛頓《原理》不僅書名是拉丁文,而且正文全是拉丁文(後來是別人翻譯為英文的)。在牛頓那個年代,拉丁文比英文時髦。牛頓出生於1643年1月4日(逝世於1727年3月31日)。英國和荷蘭從1652年5月開始掐架,大掐四次,到1784年才算完。在掐架之前,荷蘭是歐洲的老大。
  • 牛頓蘋果樹第4代今天落腳臺灣武陵農場(圖)
    武陵農場很適合蘋果樹生長  中國臺灣網5月20日消息激發物理學家牛頓發現地球萬有引力的蘋果樹第4代分株,在臺灣隔離防疫一年後,長得十分茁壯,日前更完成相關檢疫程序,確認沒有病菌;今天起移往臺中武陵農場種植
  • 應用整體、隔離體法解決牛頓第二定律問題時的空間構建
    對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一學生來說,解決一個給定狀態的系統的牛頓第二定律問題還可以,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問題,比如:例題:如圖所示的三個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1、m2和m3 ,m1與 m2用輕繩相連,m1 > m2,帶有滑輪的長方體m3置於光滑水平面上
  • 什麼是牛頓定律?
    我的支撐點也都是孩子,友人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給予的February卡卡哥哥在清邁的生日,村裡的鄰居小朋友都來了,西西阿姨還給他做了蛋糕,妹妹給哥哥布置了黃色的花在隔離期間還把艾物集的春季上新給安排了很多人的事業都還是處在停滯的狀態也很明顯的消費力都在下降
  • 高中生都能算對的萬有引力題,牛頓卻沒辦法做出來?
    作者:鞠強編輯:Yuki 如果有一道算萬有引力的題,讓牛頓和一個現在的高中生做,你覺得誰的得分高?那一年,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很多人都聽過一個故事,樹上的蘋果掉落砸到牛頓,給他提供了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靈感。事實上,牛頓的蘋果樹的確存在,但是是否真的砸中過他我們不得而知,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他在腦海中想像過自己被蘋果砸中,並思考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面,從而有了後面對引力的研究[1]。
  • 1665年倫敦瘟疫時期的牛頓
    關閉學校、返鄉隔離的通知下達到了劍橋大學的每一個學院。回到故鄉但他壓根兒就不適合做買賣。有時牛頓偷偷溜回學校宿舍,有時會蹲在籬笆邊,忘我地看書。他還在一場暴風雨中,做了一次測量風力的實驗。在叔父(曾經的劍橋高材生)的關心之下,他才回到格蘭瑟姆的課堂,並以就讀劍橋大學為目標。避疫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