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綠樹濃蔭,時至小暑。那麼小暑有什麼風俗?有哪些關於小暑的民間傳說呢?
小暑節氣的風俗
一、天貺節:據史書記載,小暑前後正好是六月初六日「天貺節」,「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
二、祭祀五穀大神:據說,有些地方有祭祀五穀大神的習慣,用意與祭天、祭地相同。這體現了先民良好的感恩傳統:豐收固然有自己的心血在裡面,也是靠著大自然的風調雨順以及祖先的保佑,才得以實現。
三、曬書畫衣物:小暑這天寺廟會曬經書、法器,老百姓則曬書、曬衣服等等習俗,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
四、小暑嘗新:在小暑這一天,人們會品嘗最新收穫的糧食,並舉行一系列重要的祭祀儀式,表示對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據說「吃新」通「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五、給牛改善飲食:在山東地區有給牛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的習俗,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關於小暑的民間傳說合集
龍宮曬龍袍「六月六」
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百索子撂上屋
相傳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割在兩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間卻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麼辦呢?所以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白龍歸家日
相傳這一天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失去了行動自由。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準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於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