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學長:謝世鵬
今年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現就讀於卡耐基梅隆大學人工智慧和創新專業。
大家好,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叫謝世鵬,今年剛剛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現在就讀於卡耐基梅隆大學人工智慧和創新專業第一年的master項目。
我大一時候是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習。但是在參加了一些社團活動以及學習一些課程後,發現自己對硬體並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大一下參加了轉專業考試,成功通過了筆試和面試轉到了通院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因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軟硬結合的項目,我當時的想法就是去看一看自己對軟體是否感興趣,然後進可轉成計算機,退也可以繼續做硬體。
先來說下我的時間表。
大一的寒假第一次考了託福得到91分的成績,但是這個成績顯然是不夠申請的。之後我就開始了GRE準備,在大二上學期考的第一次GRE,分數是152+165,寫作是3.5,其實也是達不到申請要求的,所以在大二的暑假,我考了第二次GRE,分數是161+170,寫作3.5。
在大二下學期,我參加了STITP的項目,我的項目被評為省級項目,同時我也成了項目的負責人。在大三寒假參加了數學建模美賽,結果是H獎,並不是很特別、突出的一個獎項。同時在大三的寒假我還第二次考了託福,得到了96分的成績,還是沒有達到100分。
在大三下學期我第三次去參加了託福考試。最終獲得了107分的分數。同時我還進行了STITP論文的寫作和投稿。最後論文被一篇中文期刊收錄,我是第一作者。
在大三暑假我跟隨通院前往UCLA參加了一個暑期課程。課程的老師後來給我的申請寫了很多封推薦信,這些推薦信也在我申請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個人覺得最終能讓我申請上CMU這個人工智慧和創新項目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的三維,我最終申請的時候GPA是4.49,排名當時專業第一;GRE分數是161+170,分析寫作是3.5;託福總分是107,口語是23。我的軟背景實際上並不是很突出,因為在申請中國外大學並不會特別認可中文期刊一作。同時數學建模美賽只是H獎。當時申請的很多同學都是M獎以及O獎這些更高等級的獎項。
還有一個對我申請幫助比較大的,UCLA老師的推薦信,我個人覺得當時能獲得推薦信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在整個課程中表現不錯,最後得到了一個A+的成績。能夠表現的比較好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之前託福和GRE的準備使自己的英語有了極大的提升,可以沒有什麼障礙的和課程老師交流。
所以我建議如果大家想參加暑期課程,在暑期課程之前一定要做好語言上面的準備,尤其是口語的交流,當然也包括口語、閱讀、寫作、聽力方面的準備。
2. 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在卡內基梅隴的學習情況和就業情況?
我這個項目主要課程,大家可以通過這個連結看到。
https://msaii.cs.cmu.edu/curriculum-0(CMU課程連結)
除了一些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相關的課程,同時我們也可以去自行選擇一些比如雲計算、分布式系統這些比較著名的CMU課程。
這個項目要求我們在入學之前,也就是入學之前的暑假必須自行遠程修完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相當於國內的計算機組成原理這門課程。然後同時要能拿到B以上的成績才能入學就讀。
這門課的著名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方面就是他的課程編號是CMU在匹茲堡的郵編。第二方面就是這門課它有一定量workload 。他一共有七個assignment,然後整個暑假我都在觀看這個課程視頻以及追趕各種課程作業的deadline的過程中。
因為暑假已經適應了15-213的課程workload,所以這一學期我選了四門課,然後覺得workload其實也不是特別的大。
我覺得workload是因課程而異的,這學期我們項目的安排是選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Future Markets、Mathematical Background for Machine Learning、Coding Bootcamp、Law of Computer Technology 四門課,所以並沒有特別傳說中的 Cloud Computing、 Distributed Systems 這些課。所以以workload還行。
而且,由於我們的項目主管不僅是計算機學院的榮譽教授,同時他還具有法律的JD學位。所以我們還需要選一門他上的課,就是Law of Computer Technology,去了解一些計算機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美國的整個法律體系。作業主要就是對各種法律的不同案例進行分析。
然後說一說這學期讓我覺得最棒的一門課,叫Coding Bootcamp,這門課主要是帶著你使用java script語言以及python語言,進行刷題,就是找工作時候那種刷題,然後會帶你從DFS,BFS一直到動態規劃,甚至更難一些topic都會涉及。這門課獨特之處在於他每周都需要我們學生之間相互進行mock interview。每周都需要面別人一次,然後別人來面你一次,然後互相打分。同時阿課堂中的小練習以及課後的作業也都是類似 leetcode之類的題目。
這學期除了學習課內的課程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自己投簡歷,去找明年暑假的實習。CMU的就業服務還是很不錯的,我自己去過CMU就業的CPDC,就是就業指導的一個機構。他會免費的幫你改簡歷,同時給你一些投簡歷、包括參加招聘會的一些策略。
同時CMU也會在開學舉辦兩場招聘會,一場招聘會是面向整個學校的,另一場招聘會是面向計算機學院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很多公司都會來招聘會,大的比如face book、Linked in、Google、amazon、apple這些,還有本地的一些小公司,以及國內的一些公司,例如阿里巴巴,都會來參加招聘會。
刷題的概念,對於申請計算機或考慮從事相關軟體工作的學生是很重要的。
建議大三就可以開始著手接觸。刷題網站:https://leetcode.com/
3、申請計算機科學的準備,包括各種申請材料和背景、以及個人技能提升兩方面。轉專業申請計算機科學,還需要額外做哪些準備?
最後來說說計算機科學申請的一些準備的事情。我覺得準備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你的三維,第二部分就是你的軟背景。三維主要就是GPA、託福和GRE。然後軟背景主要包括科研、實習、暑期課程、項目和競賽。
我給學弟學妹們兩點建議,歸結為兩個字一個是「早」,就是早點規劃、早點準備;另外一個就是「勤」,每周要至少要有五十到六十小時的學習、工作時間才足夠。
對於GPA的準備,我主要說一說選課的問題,如果你想申請計算機科學的話,除了本專業可選範圍內儘可能多選擇CS相關的課程以外。同時你還要嘗試去計算機學院或者海外學院去增選課程。
我個人覺得比較重要的計算機相關的先修課,主要是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同時C、C++、python、 java這幾門語言中的一種。以及數據結構、算法、作業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以及資料庫。
上面課程是一級重要的,就是你在申請的時候一定要有這些課程在你的成績單上,否則會給你的計算機科學相關的申請帶來比較大的劣勢。
二級重要的就是軟體工程、編譯原理、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模式識別、搜尋引擎、計算機圖形學、信息安全、密碼學這些課程。
然後接下來說一說GRE準備的過程,我覺得GRE準備最主要就是要背單詞,就是從你開始決定備考GRE那一天開始,一直到你GRE終出分的那一天,中途是不能夠中斷背GRE單詞的。同時你也需要藉助一些工具或者是方法,來提升你背單詞的效率。同時,對於GRE寫作也需要在考前多寫幾篇感受一下。因為寫作是GRE考試的第一部分,如果你在寫作過程中發揮不太好的話,在數學和語文部分也不會有特別好的發揮。
託福主要分為四塊,聽力、口語、寫作、閱讀,我個人就說一下我在聽力和口語方面準備心得。在聽力方面,需要在考前刷考滿分,或者託福小站的TPO的題目,在TPO難度中等及以上的題目沒有做完的時候,不要去考託福。另外就是聽力實際上重點在於預判,就是你聽到了這一句,你應該能夠預判到接下來對方會說什麼。對於託福口語,我個人建議是要對於一二級的獨立口語準備幾個萬能的段子。託福口語的三到六題也是需要採用一定的模板及要學習速記的方法,如果沒有把TPO上面三到六級的題目都做完的情況下,也是不建議去參加託福考試。
然後再說軟背景的準備之前我還是想強調一下三維的重要性,我有機會和項目主管,就是新來的director聊過, 他們決定錄取的時候是有一個公式的,三維,就是你的GPA、託福和GRE的分數是在這個公式裡面佔了比較大的權重。
然後對於我們人工智慧的這個項目,科研、實習和人工智慧相關的這些經歷也會給你一定的加分。
現在master碩士申請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的碩士項目,一種是研究型碩士,一種是授課型碩士。研究型碩士的申請是最難的,因為它會讓導師提供給你一些funding。所以對於研究型碩士的話,有一些比較好AI或者CVP這些頂會可能會對申請研究型碩士有一些幫助。
對於授課型碩士的話,最終是以工作為導向,所以儘量在申請之前有一些比較知名的BAT大廠的實習經歷會加分很多。
另外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如果想申請CS專業的話,你也需要對計算機下面的一些小方向有了解,比如計算機下面就可以分為人工智慧、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系統、資料庫、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互動、編譯原理以及純理論的計算機科學研究這幾個小方向,然後你要知道你自己的目標是哪幾個小方向。
儘管有很多項目不分小方向,但是也有很多比較好的研究項目是區分小方向,在申請系統中會需要你填寫小方向,以及你喜歡的教授,然後會找和你填寫小方向相關的教授來審閱你的申請。
我最後來說一下選校以及文書的準備,我當時的選校是得到了老闆的很多指導。自己也在一畝三分地以及通過google搜索了很多的信息。我的文書老師是阿皎老師,當時準備的材料主要包括你的簡歷,個人陳述以及三封推薦信,以及去回答網申中的各種的奇怪問題。我的文書和簡歷在申請過程中和阿皎老師討論、幫我進行修改,前前後後一共出了十幾版才定下了最終稿。
所以我覺得我最後能申請到CMU這個項目,離不開阿皎老師和劉老闆的幫助指點。
當時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申UCSD的時候要填一個addition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這個是我們之前在準備文書的時候沒有準備到的,然後,我和阿皎老師兩個人討論、包括劉老闆也給了很多的指點,從11月27號一直改這個additional educational experienc,一直改到12月9號,前前後後出了將近有七八版,最後才定下來。
這個ppt是我在之前的一次分享中做的,裡面我覺得也有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建議,以及意見,然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獲取方式見文末)
我覺得完全可以跨院聯繫導師,因為你如果想申請計算機方向的研究生的話,你現在所做的努力無論是你的課程,還是你的項目,還是你的科研,要儘可能的與計算機相關才會有幫助。
因為我當時覺得直接從硬體跳到軟體,是一個比較突兀的轉換。所以我覺得是否能找到一個軟硬結合的專業,看看自己轉計算機是否是一個比較正確的選擇。
然後當時研究了一下計算機專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以及我原來專業電子科學技術的課程培養計劃。最後發現其實電子信息工程不僅可以選一些硬體課程也能選軟體課程。
因為這學期我四門課中沒有load特別特別大的課程,所以作息時間還是挺規律的,而且我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九點鐘都有課程,所以不會晚上搞到太晚。
但是下學期我打算選一些load比較重的,比如說Deep learning,以及 Cloud Computing這些課程,所以下個學期的作息時間就說不準了。
我看了其他專業有選Cloud Computing以及其他幾門workload比較重的同學還是有在圖書館通宵的經歷。
CMU的學費還是很貴的,一個學期不管你選多少門課都是兩萬五千刀。然後每個月大概花費在一千二到一千三左右。
計算機學院和電子計算機工程學院他們有些課程的編號是共享的。同時ECE專業是有一些選修的學分是可以去選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
具體的全職的情況我不太了解,但是,像國內的企業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他們如果去CMU,更看重的是研發類的職位,尤其是和機器學習相關的研發類的職位。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學長還甩出了一個他之前總結申請及備考託福、GRE的ppt,需要的同學加劉老師微信,備註「謝世鵬學長的PPT」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