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大道說:在逛各大留學論壇時不難發現,大家經常遇到的一個選校困境就是:「究竟是看綜合排名還是專業排名?」探討前,我們先來了解一波綜排和專排的區別:綜排是學校綜合實力和國際知名度的一個集中體現,專排則是學科實力的體現。
關於綜排還是專排的觀點碰撞,也讓一些同學在申請時遇到了困擾:
@ 申請季攢人品@ 選校困難
在針對「綜排 or 專排」的這個問題上,同學們大致分成了兩個「陣營」:
以綜合排名為主:應該選擇綜排高的,畢竟名氣大,也不會擔心回國以後變成 HR 眼中 的「小透明」。以專業排名為主:有些學校綜排雖然高,但它的優勢專業不是我想學的,我想申請的專業也不是它的王牌專業…
而關於專排和綜排的矛盾之一,究其本身,其實在於我們常說的「面子問題」。在許多中國留學家庭看來,綜排靠前、耳熟能詳的「名校」,自然是不會出錯的選擇,而且說出去也有面子。但是在這種「要面子」的背後,又有多少家長或學生深入去了解過學校的課程設置、教授資源、及就業前景等因素呢?
再者,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綜排「無敵」的學校,也有不那麼亮眼的專業;而綜排靠後的學校,也有一大把優勢的專業。
藤校也有「弱點」?非Top 30的學校也有全美「王牌專業」?被一眾申請者「追捧」的藤校,在工科的實力上,可能也不如其他院校。通過 U. S. News 的Best Engineering Schools 排名不難發現,藤校的表現並沒有那麼亮眼。甚至,在 Top 10 中,難尋哈佛、耶魯等學校的「身影」。
當然,並不是說藤校的工科很弱,只是相較於學校的綜合實力而言,工科在學校中並沒有凸顯性的優勢。這也與藤校的建校時間比較早有關係,那時候的美國大學大多以通識教育為主。而 19 世紀工業革命後,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工科慢慢地發展了起來。
所以,對於那些綜排「無可挑剔」的大學,我們也要客觀地去承認:雖然它們都是頂尖的一流大學,但這並不代表它們的每個專業都優秀。
同理,那些排名不那麼靠前的學校,卻也有著許多「王牌專業」。比如,雪城大學的 MPA 項目全美排名第一,但若是看其綜合排名,則並沒有進入前 50。而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的綜排也沒有進入 Top 30,但其 Accounting 項目卻排名第 1~
所以,綜排不那麼亮眼的大學不代表沒有好專業,而綜排高的大學也勢必會有其「短板」專業。那麼,我們在選校時,究竟要如何正確看待專排和綜排呢?
如何正確看待專排或綜排?首先,同學們如果在「專排和綜排」間糾結時,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是否想專注於學術研究?日後是否有繼續讀博深造的計劃?畢業後是否打算回國就業? ……
之所以邀請同學們思考上述問題,是因為它們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參考。雖然我們常說,研究生階段是對專業的深度挖掘,所以專業排名的考量佔比更重。但是,在選擇專業排名還是綜合排名這個問題上,其實也會跟大家的學術目標、職業規劃等因素息息相關,需要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專業排名 > 綜合排名的情況有哪些?1. 以學術研究為目標:有的同學出國讀研,是為了專注於學術研究,通過進一步的深造,提升專業素養。因此,在選校時,則著重參考學校的專業排名,綜合排名其次。
建議優先考慮專業排名後,再去選擇綜合排名相對較高的學校。因為專業排名往往更能顯示某個學校的學科及專業實力,與申請者個人的學術研究目標匹配度更高。
2. 有繼續讀博深造的打算:如果將來想繼續做學術、科研,建議優先考慮專業排名。
許多專業排名高的院系,可能有很多導師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專業引領者、或者是某著名實驗室的負責人。這樣一來,也有比較大的概率「追隨」到業內大牛導師,對個人的發展也有較大幫助。
綜合排名 > 專業排名的情況是?畢業後打算回國工作:如果有的同學打算畢業後立刻回國工作,那麼學校的綜排可能更加有幫助。因為綜排靠前的學校,往往在國內的名氣比較大,是 HR 們心中所謂的「名校」,所以在就職中不會太困難。甚至,有些公司會有內部規定,比如:只招收 U. S. News 或 QS 排名 Top 50 的畢業生……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首先應該考慮下綜合排名,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實力條件去申請相關的專業。當然,對於那些專業性特別強的工作領域,就職時 HR 可能會參考一下學校的專排。
看重綜排還是專排?這個問題還是要根據每位同學的具體目標和未來發展方向來確定,無法一概而論。但需要強調的是,大家可以參考排名,但切勿「唯排名論」。選校時,也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供大家參考~
選校可參考的因素還有哪些?個人綜合條件
知己,也是選校的前提之一。要對自身的綜合條件有個清楚的判斷,針對「軟硬背景」進行梳理,包括:本科 GPA、標化成績、實習/工作/科研經歷、志願者活動、海外經歷等等。在此基礎上,將自身的背景與各梯度的學校進行匹配。
學校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也是大家選校時的參考因素之一,因為地理位置往往影響著:就業機會、安全指數、氣候條件、生活環境等因素。尤其是對於申請商科的同學來說,他們往往需要實習、工作等機會,所以比較看重資源豐富、機會較多的「大城市」~美國不同地區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各地區也以自身的獨特性,吸引著留學生們,比如:
紐約 — 金融、會計等專業的首選之地
作為全美甚至是全球著名的經濟中心、紐交所、華爾街的「棲息地」,紐約被看做是「金融界殿堂」。這裡不僅有著眾多金融保險類公司,許多大型企業更是將總部設立於此。在這裡就讀的國際生,有很大的概率可以獲得在跨國企業實習的機會。
加州 — 科技大牛的匯聚地
擁有全美超強大的公立大學系統,每所大學都有各自相應的特點及專長。它「左擁」矽谷的創業文化與最強大腦,讓人神往的世界級科技大牛企業紛紛匯聚於此,眾多產業更是為留學生們孕育了一大波就業機遇;「右享」好萊塢的頂級娛樂產業,吸引著無數有著影視製作夢的學生~(我才不會說,加州的宜人氣候和多樣美食也是吸引留學生的兩大因素勒……)
學長學姐的就讀體驗
如果心中有了初步的心儀學校,在網上查詢信息之餘,不妨向在讀或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討教」一下。邀請他們分享一下就讀的體驗、教授的風格、學術的氛圍、校內的活動……,這些來自第一視角的分享,也可以成為有價值的參考因素。
錄取難度、錄取率
如果有了幾個目標申請院校,可以通過 U. S. News 網站了解一下它們的錄取率,對錄取難度做一個初步的判斷。也可以通過多渠道搜集一下信息,看一下被錄取的學生有何背景,以此也可以作為個人的選校參考。
說在最後:無論選擇哪所學校,還是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目標出發。無論學校的綜排或是專排如何,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收穫心儀的 offe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