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老人們傳下來的,和上一條「貓奸狗忠」有異曲同工之效,老人們還有「狗不嫌家貧」的說法來對應貓的「嫌貧愛富」。
這話得分兩頭。
以前家養的貓主要是來抓老鼠的,對人這類生物並不是太熟,幾天見不到貓主子是常有的事。有時貓還會吃百家飯,或者說誰家給的飯好吃、好就在誰家多待一陣子。如此一來,原本是自家的貓,結果卻成了別人家的貓,或大家的貓。相比之下,狗整天拴在家裡,不會更換主人,由此,「貓養不熟」之說便形成了。
以上是事實。但這事實裡也包括「原主人沒有好好養貓」這一樁。既然不把貓餵飽,而是讓它自己抓鼠填肚子,那憑什麼說「養了貓」?貓既然自力更生了,也就不再屬於誰,它當然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棲居之處。自然萬物講平衡,總不能一切好事都給人佔盡了吧,不對貓好卻要求貓對你死心塌地?沒這道理。
養在室內當寵物的貓,也常被說養不熟。主要是一些養貓人覺得,自己好吃好喝伺候著自家的貓主子,貓卻不跟自己親,不讓親不讓抱,甚至有時還抓咬自己。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貓的習性,沒有按正確的方式對待貓。凡是身心健康的貓,只要被你用心的、正確的對待和相處,就一定會信任、接受你,只是早晚的問題。
但是,每隻貓的性格都不同,或溫柔粘人,或活潑聰明,或常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不同性格的貓,與人的相處模式也會不同,它或許不一定會天天纏著你親親抱抱舉高高,但一定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對你的信任和喜愛,這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