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銷毀近百噸問題大米惹爭議,荒年可是救命糧!

2020-12-17 科學興農

提要:雲南銷毀近百噸問題大米,溯源來自湖南

近日雲南鎮雄縣銷毀了99.42噸的重金屬鎘超標的大米,當然其實也不僅僅重金屬超標,同時還有部分黴變,據媒體報導,該部分大米之所以被發現問題,是鎮雄當地在檢查當地米線的時候發現有重金屬超標,順著這條線路追蹤到了近百噸的問題大米。在當地查出該批問題大米後,並進行了銷毀,4月21日進行公開銷毀,送進當地的電廠鍋爐作燃料。

事件公開後,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這次銷毀同以往有所不同,像之前銷毀一些問題口罩、假冒偽劣手錶、鞋子等物品不同,這次銷毀的是糧食,關乎到了大家的口糧,即便是這次銷毀的這種問題大米,在饑荒年份也能夠救活不少百姓呀。話雖如此,當前畢竟不是饑荒年份,而且如果放縱這些糧食流入市場的話,對於人們身體也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即便是這些大米不流入市場,轉而飼餵家禽,也同樣非常的危險,大家知道重金屬鎘可是會在食物鏈積累的。人作為食物鏈的頂端,即便是飼餵的動物最終被人們所食用的話,也同樣積累到人體,並對人身體造成危害。

那麼重金屬鎘對人體會有什麼樣的危害呢?鎘會引起人的中毒現象,腹瀉、嘔吐等症狀,鎘導致人的腎臟中毒,損害腎小管和腎小球,而且由於鎘會取代身體中的鈣,進而導致身體缺鈣,出現軟骨病。也正是由於鎘汙染對於人體的危害比較大,因此袁隆平院士團隊曾經在2017年通過基因編輯手段對水稻中的鎘吸收基因進行了敲除,並獲得了低鎘的水稻材料,意味著經過基因編輯,也就是基因工程改造的水稻可以適應於富含鎘的土壤,並且結出來的大米也同樣不會鎘超標。當然了局限與當前我國對於基因編輯政策的不明朗,目前該水稻依舊無法應用於生產,相信未來如同雲南鎮雄發生的毒大米事件會減少許多。

通過對該批大米追根溯源,發現該批大米來自於湖南,目前當地已經聯繫了湖南方面,並接下來將會對湖南方面的大米做進一步的排查,儘可能的為人們提供安全的大米。說起來湖南方面已經不是第一次曝出毒大米事件了,在2013年《南方日報》以"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為題,報導了湖南鎘超標大米進入廣東市場的消息。

由於湖南方面土壤鎘含量比較高,同時一些重金屬汙染型企業的存在,導致如今鎘汙染問題依舊十分嚴重,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了較大威脅。在經過本次事件之後,但願湖南方面對於本地大米的進出庫檢測更加的嚴格一些,確保人們能夠買到、吃到放心大米。

相關焦點

  • 湖南益陽大米出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大米為何鎘超標?
    這十年的時間種出了多少大米,又有多少流向市場被人吃了?僅僅銷毀大米就安全了?明年又種出來了,後年大後年,年年種,這是土地汙染問題,不是大米問題。查源頭:是生產大米的土地含鎘超標所致,還是加工過程中潻加了重金屬所致;如果是土地所致,那麼,又是近年來因排汙造成的,還是自古就是如此;前者好解決,如果是後者,就要研究一下,世世代代吃的食品未發現有毒,現在怎麼就有毒了呢?
  • 高粱曾是華北農民的「救命糧」,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種植了?
    不誇張,在中國人的近百年記憶裡,作為重要農作物的高粱,也是個與多少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熱詞」。而如果追溯到古代史的話,雖然「高粱是不是起源於中國」的話題,至今還有爭議。但最重要的原因,卻還是明清年間,中國北方農村一大嚴峻生存問題:人多地少。明清年間的中國北方,人口經歷了近乎爆炸式的增長,但耕地面積卻長期原地踏步,特別是從清代雍正年間起到清末,人口滾雪球般翻了幾番,但耕地面積卻一直維持在2.4億畝左右。雍正年間時華北的人均耕地佔有量還是八畝,到了清末就銳減到了三畝。
  • 浙江有個大米品牌叫「浙糧」 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東北米
    在浙江,有一個大米品牌就「浙糧」,不知道的從名稱來看,還以為是浙江本地產的糧食,其實,它名叫浙糧,包裝袋裡裝的卻是地地道道的黑龍江大米。原來,作為國內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這幾年黑龍江各級政府主動出擊,充分發揮「寒地黑土、水淨天藍」的優良生產環境,主打綠色品牌,並採取多種合作方式向全國推薦黑龍江大米,其中浙糧這個品牌就是浙江糧食集團於2015年隆重推出了由黑龍江水稻加工生產的「浙糧」牌系列大米,原糧由黑龍江省五常市的稻花香水稻種植基地供應,並有浙糧集團與黑龍江綠農集團聯合建設的寧波綠農米業(公司)加工生產,優選的水稻加上先進的生產工藝
  • 雲南農墾集團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重大舉措「雲糧」品牌暨...
    12月18日上午,雲南農墾集團「雲糧」品牌暨新品上市發布會在昆明海埂會堂舉行,標誌著雲南農墾集團在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道路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本次發布的「雲糧」品牌,全新推出臻選、精選、優選3個系列,包括「雲糧」品牌「洱海留香」軟香米、遮放貢米、東北稻香米、東北長粒香米、東北香小町米、東北小町米6個品種。雲南農墾集團向社會承諾所有「雲糧」大米均「甄選當年原稻,只裝當年新米」,並建立了一套科學、成熟的管理體系,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控可追溯的糧食產業鏈,保障了每一粒「雲糧」大米的營養、健康、安全。
  • 這種長在樹上的「米」是以前窮人的「救命糧」,現在沒人願意吃
    米飯是在生活中每個人都無法離開的糧食,現在大家都是吃得大米,而在以前經濟和糧食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吃這種米,山上的這棵棕樹,葉子是大家吃粽子時所包的葉子,而那些籽就被做成米飯,這種長在樹上的「米」是以前窮人的「救命糧」。
  • 澳洲陷數學老師荒,中國成「救命稻草」
    (圖/《雪梨晨鋒報》) 【澳洲網5月13日綜合編譯報導】近日的一份數據顯示,澳洲的中小學校正在經歷一場「數學老師荒」。而數學老師緊缺勢必會影響學生們的學科成績,這對本就數學不太好的孩子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在這一背景下,在老外眼裡數學成績優異的中國人已成了澳洲等西方國家提高數學教育水平的「救命稻草」。
  • 開倉放糧!2018年感恩盛饋,萬斤大米免費送!
    開倉放糧,全城免費送送送!這個土豪在哪裡?別急別急,小編偷偷告訴你哦!!!匯中廣場新年感恩回饋1月5-7日;1月9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開倉放糧,全城免費送! 大米是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不失四時之時,無日休息,得之不易,彌足珍貴,顆粒飽滿,皆大地厚贈!【匯中廣場】天然穀物饋贈,以珍貴致謝最珍貴,一粒一食,只關深情與溫暖。
  • 造船工匠手工造百噸木船 木船技藝傳承近千年
    造船工匠手工造百噸木船 木船技藝傳承近千年時間:2017-10-21 14: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造船工匠手工造百噸木船 木船技藝傳承近千年 10月20日,在海南省臨高縣調樓鎮黃龍灣畔,兩艘220噸一艘130噸的大木船正在加緊製造中。
  • 通河原生態大米亮相「糧交會」
    來自全國31個省市的糧食部門和糧油、糧機企業及龍江糧食企業參會參展。此次 通河縣兆林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攜帶通河原生態大米之鄉的川河源牌大米亮相「糧交會」,受到了在場嘉賓和市民的喜愛和認可。在通河縣兆林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展位前,通河縣兆林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社長李照林對記者介紹說,「川河源」牌大米是通河縣兆林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登記註冊的商標,通河縣兆林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於2013年成立註冊資金700萬元,秉著為農民增產增收,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的原則,嚴把大米質量關,從源頭抓起,精選大米優質種子,嚴格把關選育無工業汙染水原及土地種植。
  • 新年新鮮禮,壹生糧7日鮮五常大米
    早在清乾隆十年(1745年),五常地區所產大米,便被封為貢米,專送京城,供皇室享用。清鹹豐四年(1854年),以「三綱五常」中「仁、義、禮、智、信」五常為名,稱此地為五常,沿用至今。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貢米」之譽。壹生糧7日鮮五常大米米飯的品質、口感、營養成分與產地、工藝、儲存時間有直接的關係。五常大米能夠享譽全球,得益於五常地區獨特的自然生長環境。而壹生糧7日鮮五常大米能夠在諸多五常大米品牌中脫穎而出,在於「7日鮮」的品質口味保障。
  • 西吉馬鈴薯:從「救命蛋」到「致富蛋」
    於晶 攝(新春走基層)西吉馬鈴薯:從「救命蛋」到「致富蛋」中新網寧夏西吉1月10日電 題:西吉馬鈴薯:從「救命蛋」到「致富蛋」作者 楊迪寒冬時節,寧夏西吉縣紅耀鄉小莊村卻是一派紅火的忙碌景象:地窖中,馬鈴薯堆積如山,
  • 南方一種蔬菜,曾是救命糧,有「皇帝供品」的美譽,葉柄能做酸菜
    導讀:南方1種蔬菜水陸能種植,地下部分曾是救命糧,葉柄做酸菜是一絕文/農夫也瘋狂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一輩的人,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大魚大肉反而不下飯,而喜歡吃一些鹹菜來下飯,還說鹹菜更容易下飯。而在南方可用來醃製鹹菜的蔬菜就更加豐富了,有一種蔬菜是水陸都能種植的,它的地下部分曾是農民的「救命糧」,還有著「皇帝貢品」的美譽,而地上的葉柄更是做酸菜的好食材,非常的下飯。芋頭如今是在超市裡面很常見的一種蔬菜了,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售賣。但是在過去,也就是在秋冬季才有芋頭吃。當時在南方的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種植一些芋頭。
  • 產量暴跌90%,澳大利亞出現「大米荒」!中國糧食夠吃嗎?
    大米年產量近僅5.4萬噸,澳50年來首遇糧荒 需要知道的是,作為農業大國 有統計數據表明,50多年來,澳大利亞一直在向耕地匱乏的太平洋島國供應大米,然而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2月發布的報告預計,2019-2020年澳大米產量約為5.4萬噸,同比減少11%,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澳的糧荒?
  • 地瓜,曾經是一代人的救命糧
    在榮成,說生長在農村50歲以上的人都是吃地瓜長大的,不誇張,過去地瓜是傳統主糧,秋收的地瓜是一年裡的主要口糧,曾經是榮成人的救命糧。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餓死的人無從記載,是地瓜的大豐收拯救了一代人,是地瓜保了命,所以6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在榮成被稱為「地瓜孩子」。為生活所迫,在地瓜的吃法上榮成農民顯示出很大的聰明智慧。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崔永元專賣非轉基因食品惹爭議
    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崔永元專賣非轉基因食品惹爭議。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崔永元專賣非轉基因食品惹爭議   Hundreds of volunteers across China have participated in tasting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stuffs in an attempt to support
  • 缺口15萬噸,澳大利亞迎「大米荒」?中國糧食產量高達66949萬噸
    來源:金十數據作為農業大國,如今澳大利亞正面臨著「大米荒」的難題。更為擔憂的是,大米產量不足的同時,澳洲疫情的暴發也讓當地民眾產生了恐慌的心理,從而導致當地超市貨架上的大米被搶購一空。基於此,分析指出,澳大利亞本地種植的大米在明年初將告罄。
  • 雲南設52個銷毀現場 共銷毀各類槍枝1.9萬餘支管制刀具1萬餘把
    公安機關開展銷毀非法槍爆物品活動 雲南警方供圖11月17日,雲南省公安廳在玉溪市新平縣舉行「除槍爆、護穩定、保民安」集中統一銷毀非法槍爆物品活動,現場共銷毀各類槍枝1.1萬餘支,主要是全省報廢的公務用槍和部分收繳的非法槍枝
  • 桂林市集中銷毀一批假冒偽劣食品 包括白酒、大米、豬肉製品
    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把一批以假冒偽劣食品為主的假冒偽劣商品進行集中銷毀。標誌粗糙的假冒品牌白酒、沒有中文標識的進口餅乾、沒有食品安全QS認證的零食……18日下午3時左右,記者來到位於疊彩區北和路17號的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大樓前看到,一大堆假冒偽劣的食品被堆放在一起,等待被集中銷毀。這些假冒偽劣食品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