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陽剛的人」之前,先成為一個「人」

2021-03-02 言幾又文化


1月28日,教育部官網更新一波全國政協委員提案答覆函。其中一份《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發輿論關注,並登上微博熱搜榜首,教育部在答覆函中寫道:

「將從加強體育教師配備、加強學校體育制度頂層設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及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問題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早在去年5月,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就在政協提案中提出:他觀察發現,男孩子們缺少了『陽剛之氣』,表現就是「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另稱之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女性化」。「陽剛之氣」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看見這個詞會感到不爽?阿爾法,alpha,即α,是希臘字母表的第一個字母,有第一個、開端、最初的含意。顧名思義,阿爾法人格就是那些喜歡爭第一的人,相對性格隨和的β(貝塔)型人格,阿爾法人格往往性格外向、爭強好勝、脾氣暴躁,做事幹練利索。
傳統語境中的「陽剛之氣」與「男子漢氣概」相關,它意味著體格強迫、心智強大、崇尚力與美等等。然而另一方面,它必然意味著一定程度的阿爾法人格。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儘管,阿爾法人格對於領袖人物來說不可或缺,因為它顯現出來了創新、積極、自信、無畏的品格。但這種強勢的、傳統認知中的「陽剛氣勢」顯現出來的弊端也開始受到人們的質疑——強者是否有權支配弱者,並制定社會規則?如果世間一切規則都不受尊重,會產生什麼後果?」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就在答覆函公開的前幾天,教育部印發實施的《防範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中,要求學校全面梳理排查,及時發現苗頭跡象或隱患點,「對可能發生的欺凌行為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而片面強調「陽剛之氣培養」的教育政策,其實是忽略了「陽剛之氣」也有危險的一面,其中可能包含一套有侵略性的暴力觀念,這也是「阿爾法人格」的某種負面影響。

當「男生應該陽剛」成為一條被廣泛認可的規定,在不斷強化的刻板性別觀念下,那些性彆氣質陰柔的男生、以及跨性別學生會因此受到歧視,甚至是校園暴力——在既定的「性別觀念」下,「不陽剛的男生」意味著「不正確的另類」。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回復函中,「通過體育教育培養『陽剛之氣』」,更是對性彆氣質的一種誤解。

如果我們將「陽剛之氣」認定為某種積極的品質,便不能將其粗暴歸因於體格、耐力等生理問題,這反而會進一步加劇體格弱小的孩子的心理壓力——假如沒有達到特定的身體標準,就會被認為不符合某種性彆氣質的要求。

從另一方面來說,將個體生理差別被蓋章定論為是否「陽剛」、是否「正面」的論據,這樣的行為就十足的「阿爾法人格」——支配弱者,並且制定規則

為什麼「陽剛之氣」會引發如此激烈的討論,與我們不願意受困於刻板性別印象有關;

更因為我們不願意讓那些由「強者」制定的規則,來指導我們自己的人生。

 

在「陽剛之氣」被輿論推上熱點後,不少人覺得抨擊這份文件的觀點太過「偏激」,因陷入傳統語境而曲解了關於「陽剛之氣」的含義。

傳播學中,「噪音」指由於技術故障或技術不完善造成的幹擾,並使得發出信號與接受信號之間出現信息失真。

「噪音」最早出現在美國信息學者香農和韋弗提出的傳播模式「香農——韋弗模式」之中。香農——韋弗模式是描述電子通信過程的,由信源發出訊息再由發射器將訊息轉為可以傳送的信號,經過傳輸,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號還原為訊息,將之傳遞給信宿。在這個過程中,訊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幹擾,產生某些衰減或失真。這個模式為傳播過程研究導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傳播不是在封閉的真空中進行的,過程內外的各種障礙因素會形成對訊息的幹擾——任何附加在信號上而非信源有意傳送的東西,都會增加信息傳播的不確定性。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傳統文化、社會習慣,以及每個人不同的成長背景都是這條信息傳播時的「噪音」,這必然導致,公眾在看見這份文件時產生不同理解。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有一條目標是「性別平等原則和理念在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標準及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具體策略措施包括:加大對教育管理者社會性別理論的培訓力度,強化教育管理者的社會性別意識;在教育法規、政策和規劃的制定、修訂、執行和評估中,增加性別視角,落實性別平等原則。

綱要還提到,「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傳媒培訓規劃,提高媒體決策和管理者及從業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完善傳媒監管機制,增加性別監測內容,吸納社會性別專家參與傳媒監測活動。」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陽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意味著勇敢奮發的品格,但表面上看,「陽」字更多對應的是男性。基於各種因素,我們不能苛求看見這份公告的每一位普通人,都能對「陽剛之氣」做出「完全正確」的理解。

但公權力機關有義務、有必要對每一份指導性文件明細意圖、規範措辭、儘可能減少傳播過程中的「噪音」,通過準確地表述傳達意圖。

如果說倡揚「陽剛之氣」絕非過度強調單一化競爭、追求霸權、崇尚暴力等負面情緒,那麼在公共輿論話語中,是否可以儘量使用性別中立的、不增加「噪音」的詞語?

若此類問題並未過多思考,被誤讀也大可不必感到委屈。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如果說,相比於對行為舉止的簡單規定,「陽剛之氣」更代表了一種精氣神兒,一種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精神氣質,凡具備這種精神氣質者都應受到肯定。

那「陽剛之氣」是任何一個擁有完整人格的人都不可缺少的品質,無論男女。無論性別與性格,都有資格獲得同等的尊重和肯定,客觀的差異不決定本身高下優劣。

我國民法典、勞動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乃至刑事立法,都是在承認和尊重男女性別差別的基礎上,著重強調對婦女權益的充分保護,這正是男女平等原則的生動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承認性別差異並不意味著性別歧視,相反,人為抹殺差異並不能帶來真正的男女平等。

電影 《我不是隨便的男人》

與其說培養學生的「陽剛之氣」,倒不如說是注重青少年內在涵養、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引導他們培塑家國情懷、承擔社會責任。

成為一個「陽剛的人」之前,先成為一個「人」。

《男人這東西》

作者:渡邊淳一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先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舉個自己簡單的例子,當時買車,知道一個同學在4S店工作,也自然去向同學詢問了價格,最簡單真實的想法是,如果價格差不了太多,那肯定就在同學這裡買,這種順水人情為何不做?但是比了幾家店之後,發現好像價格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這個價格差也是有點感覺的,最終還是在價格便宜的地方買了,和老同學說抱歉。
  • 怎樣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成功的人大都是很自律的,那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呢?研究表明強烈的動機能激發人的潛在動力,就是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每天提醒自己。但是研究還提到強烈的動機對提高意志力。可能只有暫時的效用。而這時意志力也將受到局限。比如自己一直想減肥,剛開始信心滿滿,要早睡早起每天跑步,不再吃零食,吃低卡的食物,每天喝20000ml水,等等。可基本上都是能堅持三天,意志力就消耗殆盡了,然後又失敗了。所以,想養成自律的習慣就要講以下第二個方法。
  • 在孩子成為一類人之前,先成人!
    這麼多年沒見過能進醫學院最好不喜歡理科就學法學因為這是西方社會的上流只要進了這個門就算「小貴族」再不濟也學個熱門專業畢業後很容易找到工作實現高薪、高位、高質量的生活為了實現以上的目標必須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儘可能讓自己全面發展家長有一個算一個全部動員起來
  • 怎樣成為一個極度自律的人,先做個極度貪婪的人
    自律,聽起來就覺得很難,大多數人,都被這個詞虐的很慘,之後對於自律再也沒有信心。人本身就是趨利避害的,這是人的本性,而自律,是反人性的,所以做起來才會很難,甚至是很痛苦。而那些極度自律的人們,他們怎麼做到的呢?
  • 怎麼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首先要有個持續學習的動力,所有優秀的人,都要持續輸入知識,一個家庭主婦,可以不斷學習烹飪技巧,閒暇時間,可以看心理方面的書,育兒方面的書籍,你有充沛的只是可以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猶太民族被譽為讀書的民族,猶太人從小接受《聖經》的訓誡,人不可能只靠麵包活著
  • 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人到了不專注小我的階段,會有一些性格上的外放。後來我因公去廣州,時在年關。忙裡偷閒,趕去喝個早茶,撞見酒店老闆穿著喜慶的唐裝,站在店招下邊,笑意盈盈。有熟客上門,道一聲恭喜發財,攀談幾句,再遞上一個紅包。落座之後,特大中小各來數樣,一邊等一邊吃,順便左顧右盼。
  • 你想變成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嗎?請先學會成為一個安靜的人!
    毫無疑問,如果郭德綱是一個非常安靜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夠成為中國當代相聲的拯救者,才能夠給觀眾帶來如此諸多的歡樂。試想一下,如果郭德綱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是一個非常喜歡熱鬧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喜歡結交不同朋友的人,那麼毫無疑問,郭德綱的相聲功力必然很難達到今天的這個程度。
  • 如何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想要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就意味著你要逼自己去做那些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例如你是個吃貨,要減肥,在減肥的過程中你必須要逼自己不能吃這樣那樣的美味食物;例如你是個晚期,你必須要逼自己去做事情,必能拖沓;例如你是個夜貓,常常晚上凌晨2點都還在刷著朋友圈或者玩遊戲,你必須得逼自己早睡...
  •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囉嗦的人?
    那麼,在你表達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我要傳達給對方的核心信息點,是什麼?因為我需要營造一些場景,讓你對「講話囉嗦」產生共鳴;點明原因,為什麼我們討厭囉嗦的人;提醒你:不要成為這樣的人……然後再循序漸進,一步步展開,將每一個點講清楚、講透,避免讓人產生誤解
  • 怎樣成為一個沉穩的人?
    ,問:怎樣成為一個沉穩的人?那麼怎樣成為一個沉穩的人呢?送你十二個字:去歷練,去經歷,去讀書,去反思!01去歷練,才知道穩重的人有多可怕!人人都想自己成為一個沉穩麼的人,但如果沒有歷練過,沒有在現實中見識過那些穩重人的「厲害」,你又能如何知道穩重的可怕?!
  • 希望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看著他歡快、可愛的樣子,常常想,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小孩子被學校的同學欺負,有個同學勇敢地站出來維護他,而這個同學並不是文章主人公,主人公站在這個同學一邊,同情被欺負的同學。看到主人公憎恨那些卑劣、低俗、狡詐的事,尊敬男子漢的率真精神—希望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沒有高尚的思想,就無法成為高尚的人。
  • 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一個人若是被外界評價為「有趣的」,那已是一個極高的評價了。許多評價語彙都有短板。比如,你被人評價為「勤奮的」,此詞雖為褒義,但它並非讓人滿意,難免會覺得對方帶有挖苦意味。你心想:「瑪德老子明明是個天才型選手,你竟然說我勤奮?」再比如,你被人評價為「善良」,同樣的褒義,卻也同樣會讓人不舒服。
  • 如何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
    一群人,走得遠!那先靜下心問問自己:我在走嗎? ^_^都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個人在走,可一點都沒覺得走得快啊,究其原因,還是不懂學習,那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呢。我的回答是先將目標分割成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先努力實現近期目標:考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級,這樣就能增加考清華這個遠期目標的可能性。然後在學習方法上又講了戰略戰術的問題,反正那天中午心血來潮就在那瞎扯著回答了一下,竟然上了頭條首頁。所以現在也用自己的方法,來扯扯如何成為會學習的人。
  • 《我是女王》:在對的人出現之前 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是陳喬恩第一次飾演這種角色,她把一個在愛情面前敢愛敢恨的真性情演繹的淋漓盡致,其實在早年因為小時候的多次轉學,陳喬恩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十分優秀,性格孤僻的她苦愛看書,因此腦子裡經常冒出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正是因為她的刻苦、努力,給她帶來了很好的職業生涯,因為之前在武俠劇《笑傲江湖》中飾演女版東方不敗
  •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今天,某人(嘿,當然就是我)的老爸興致勃勃地拿著一個電容和萬用表朝我走來,讓我幫他檢查一下好壞。接著就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常有種被「拋棄」的感覺:某某同學參加了某比賽獲得了全國競賽一等獎;某某同學出版了某書籍成為了某社籤約作者;某某同學創作公眾號月薪上k+已經可以自給自足;某某同學英語口語水平可以無障礙和老外交流:......
  • 如何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76.6%受訪者覺得做個情緒穩定的人難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隨著年齡的增長,保持情緒穩定顯得越來越重要,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如何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情緒不好時,65.5%受訪者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在深圳工作的肖霞(化名)從事金融行業,她坦言自己是個「暴脾氣」的人,工作中也經常因為自己的脾氣得罪人,「這是很不利於工作開展的,我最近在試著用更好的方式處理情緒」。
  • 如何從一個文筆差的人成為一個作家?
    如題,文筆賊差,捂著臉夢想成為作家 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 文:謝汶青 就如同張愛玲,她就是一個靠作品說話的作家。 即便她已經去世20多年了,她還是因為作品的經典,而一直被大家當成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最厲害的女作家。 因為我很關注演員,所以我感覺那些能長久的一直紅的演員,就是一直在默默的拍戲,默默的用作品說話的人。
  • 如何成為一個有想法的人
    很多人當時大腦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只能說:呃,我沒什麼想法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呢?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多思考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伯特蘭·羅素如果沒有思考的習慣,那對你來說思考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思考挺累但對於一個有思考習慣的人來說,不僅不累,反而會感受到——思辨之樂,認知之美那麼怎樣建立思考的習慣,並成為一個有自己的想法的人呢?
  • 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人總要在有所經歷後,才會有所領悟、有所覺知、有所改變。也許,在讀書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的苦口婆心和老師的諄諄教誨只是為了逼著我們去為他們學習。後來才明白,原來他們要求我們刻苦、要求我們上進、要求我們努力,都是為了我們好。也許,在剛上班時,我們總以為老闆要求我們把工作做好、客戶要求我們做到精益求精,只是一種刁難。
  • 告別自卑,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
    每個人都想做個自信的人,同時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個自信的人。更有些人想要成為有自信的人,但所做的事和自信毫無關係。甚至有的會讓自己更加無力和自卑。在說怎麼做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下:每個人都是既有自信也沒有自信的。你想想,你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是特別有自信呢?如果你說老師,真的,我一點自信都沒有,任何自信都沒有。那你對於用筷子吃飯這件事有沒有自信呢?如果這也不行,那用勺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