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邁入「標準地」時代 新增

2020-12-22 中國政府網

省政府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的意見》,對實施「標準地」出讓的新增工業用地要實現拿地即可開工。11月13日,省自然資源廳權益處處長陳大才受訪時說,這標誌著我省正式邁入「標準地」時代。

所謂「標準地」,指在至少完成區域規劃環評、水土保持、礦產壓覆、地質災害危險性、洪水影響五項區域性統一評價的基礎上,至少帶著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建築容積率三項控制性指標出讓使用權的國有建設用地。

「標準地」出讓制度發端於浙江。此次「新規」出臺前,省自然資源廳派人赴浙江學習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經驗,到省內武漢、襄陽、宜昌等地密集調研座談,多方徵求意見。該項政策出臺是我省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迭代升級的重大舉措,疊加了容缺審批、先建後驗、區域性統一評價、多評合一、承諾制等多項改革措施。

《意見》要求,2019年底前,各級開發區新增工業用地按照「標準地」出讓進行試點;2020年底前,國家級開發區新增工業用地按照「標準地」出讓,武漢市不低於20%,襄陽市、宜昌市不低於10%,其他市州不低於5%,省級開發區、省級產業集聚區新增工業用地按照「標準地」出讓不低於5%;2021年,各級開發區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 (記者周壽江、通訊員範理信、皇甫斌)

相關焦點

  • 江山首次使用「標準地」模式出讓工業用地
    近日,江山市山海協作園和蓮華山工業園三宗工業用地採用「標準地
  • 武漢工業用地全面推行「標準地」出讓,掛牌拍賣時附帶規劃指標
    近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今年武漢將在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其他工業集中區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旨在推動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什麼是「標準地」?
  • 淄博市首批工業用地「標準地」成交!
    8月29日,博山區兩宗工業項目「標準地」在淄博市公共資源交易網成交!這也是淄博市首批「標準地」,標誌著博山區「標準地」改革工作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決策部署,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博山區積極開展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先行先試工作。今年5月,博山區自然資源局制定了《博山區工業項目「標準地」工作實施方案》,選取白塔鎮國家村2宗「標準地」,面積均為36.71畝,於7月28日在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上掛牌出讓。
  • 2020高鐵「成績單」:安徽總裡程全國第一 南通等6市邁入「高鐵時代」
    過去一年的「成績單」也十分亮眼——全國新增裡程數達2520公裡,江蘇、安徽新增裡程超400公裡,南通、揚州、赤峰、慶陽、長治、晉城等6個地級市邁入「高鐵時代」。華麗的「成績單」背後,是愈發激烈的區域競爭。各大省份過去一年表現如何?誰又成為最大贏家?搜狐城市帶你來回顧一下。
  • 杭州市發改委:年內新出讓工業用地100%按「標準地」出讓
    中國發展網訊 1月12日,杭州市發改委發布公告表示,要推進「標準地」改革,實現年內新出讓工業用地100%按「標準地」出讓。今年以來,市發改委根據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持續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截至11月底,全市實現省級以上及以下平臺兩個100%,全市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292宗,出讓面積10155.02畝,均實現100%「標準地」供地。主要舉措有:一是多措並舉推進「標準地」改革。通過「標準地+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標準地+審批提速」,「標準地+代辦制」,全方位、高標準推進杭州市「標準地」改革。二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
  • 河南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 將壓縮審批時限實現「拿地即開工」
    到2022年底河南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百園增效」行動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到2022年底,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全面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地高效利用經驗
  • 推進工業「標準地」 提升企業獲得感
    12月17日上午,省廳權益處龍初光處長一行四人對我市工業「標準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調研。督導調研採取座談會方式。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新桂,副局長何愛斌陪同,市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科及分宜縣局、各分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
  • 山西土地新規:「標準地」改革將嚴格執行「淨地」出讓制
    中新網太原4月13日電 (任麗娜)記者13日從山西省政府獲悉,繼2020年初,山西省政府出臺推進「標準地」改革的實施意見之後,為撬動該省轉型項目落地和高質量發展,近日該省進一步出臺《山西省推進「標準地」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在全省有條件的區域,嚴格執行「淨地」出讓規定
  • 英山開發區成功打造「先建後驗」改革「標準地」
    今年,開發區管委會大力氣破解土地供應難題,成功打造「先建後驗」改革的「標準地」(即在完成區域能評、規劃環評等區域評估的基礎上,帶著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容積率等指標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全力以赴保增量。土地報批增量不低於350畝,確保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目前收儲土地1200畝,新建「標準地」400畝。
  • 省自然資源廳王安東處長一行到濰坊市檢查調研「標準地」改革工作
    11月11日至13日,省自然資源廳所有者權益處王安東處長一行5人,到濰坊市對「標準地」改革情況進行調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德新、常懷志,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和開發利用處人員陪同。  王安東處長充分肯定了濰坊市推進「標準地」改革工作成效,並強調以下三點:一是「標準地」改革文件雖然以自然資源廳文號發文,但是省相關領導籤發的省政府文件,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改革事項,各市及縣市區政府應建立協調工作機制,統籌推進
  • 鹽寧高鐵正式通車,鹽城加速邁入高鐵時代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菲 文/攝)鹽城⇌南京,新增城際列車班線啦屆時,連雲港、鹽城、南通、蘇州四個東部城市將形成一條沿海高鐵通道,經滬蘇通線與上海相連,徐宿淮鹽也經鹽城接入這一東部沿海高鐵通道,鹽城邁入高鐵時代。
  • 泉州243輛LNG公交車投用 公交邁入清潔能源時代
    這些LNG公交車從10月25日開始陸續上路,主要用於更新3路、21路、26路、32路、36路等五條線路和11月1日將新增的34路、55路、K606路等三條線路,以及加密公交班次和嘗試開通的夜間線路。  開通夜間線路,即在原有的線路基礎上進行加密,延長服務時間至晚間24點,覆蓋了老城區商業中心和文化娛樂中心,以滿足市民夜生活出行需求。
  • 2017湖北高校新增105個專業
    記者統計發現,我省高校新增105個專業,其中在漢部屬高校新增7個專業,省屬高校新增98個專業。  部屬重點高校新增專業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新增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增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武漢理工大學新增生物製藥、食品衛生與營養學2個專業,華中農業大學新增經濟統計學、財務管理2個專業,中南財經政治大學新增電影學專業。
  • 湘西州即將邁入「高鐵」時代
    10月14日上午11時23分,編號為CRH2A-2388的DJ5502次「和諧號」檢測動車組駛進黔張常鐵路龍山北站,這標誌著湘西州即將邁入「高鐵」時代。
  • 蘇州醫保:從「卡時代」邁入「碼時代」
    醫保電子憑證開通,標誌著蘇州市從「卡時代」正式邁入了「碼時代」,群眾就醫購藥更加便捷。蘇州市醫保局副局長徐軍表示,下一步,蘇州市還將拓展醫保電子憑證的功能,使原來需要實體卡或者身份認證的業務環節,都能用醫保電子憑證實現,讓市民群眾享受到網際網路時代更加便捷的醫保公共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醫保電子憑證與實體醫保卡並行使用,並非替代的關係。
  • 福州邁入「微公交」時代 地鐵接駁專線迎來迷你巴士
    記者從市道運中心獲悉,地鐵接駁專線將啟用這種車型,它也是福州目前車身最短的公交車,以適應地鐵時代「微公交」的趨勢。地鐵接駁專線公交車輛長5.99米,是福州目前車身最短的公交。(市道運中心供圖)記者看到,這種電動客車採取整車一體化設計,轎車化的內飾設計,環抱式駕駛區,自動擋按鍵等凸顯整車的科技與高端。
  • 年內試行新批工業用地「標準地」制度
    《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100條》中,關於企業獲得用地的服務舉措共有13條,包括主導產業優化升級項目優先保障、縮短用地預審與測繪時限、試行新批工業用地「標準地」制度等。
  • 刀具行業如何邁入工業4.0時代?
    刀具行業如何邁入工業4.0時代?什麼是工業4.0?工業4.0的全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的主題有3大類,分別是: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刀具行業如何邁入工業4.0時代?上面這些內容是一個行業的大環境,那從垂直領域回來我們的刀具行業,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刀具行業如何邁入工業4.0時代?
  • 湖北棗陽:中部地區唯一高鐵直達北上廣深的縣(市)
    湖北棗陽:中部地區唯一高鐵直達北上廣深的縣(市)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0日電 (李曉軍 鍾華)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先行。2019年,漢十高鐵、棗潛高速南段相繼建成通車,棗陽從此邁入「高鐵時代」,並且成為中部地區唯一一個高鐵直達北上廣深的縣市,也是鄂西北地區通高速公路最多的縣市之一。棗潛高速北段正在加快推進,預計明年建成,屆時棗陽通達東部發達地區的能力將大幅提升。濜水大橋、襄陽路、蔡陽大道等城市東西軸線工程貫通,擦亮了棗陽城市名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路網結構更完善。
  • 新疆棉花生產邁入大數據時代
    新疆棉花生產邁入大數據時代  「衛星+大數據+人工智慧」讓種地更輕鬆  450萬畝!2019年12月24日,隨著兩份合同的籤訂,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疆天棉圖」服務面積突破450萬畝,佔到了全疆棉花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  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特聘專家吳才聰的話來說,這意味著新疆的棉花生產邁入大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