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 將壓縮審批時限實現「拿地即開工」

2020-12-20 映象網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如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如何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如何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12月7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新聞發布會,重點對開展「百園增效」行動的背景、主要內容以及相關政策進行發布和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如何「增效」?主要包括:規劃嚴起來,以科學規劃引領源頭增效;土地用起來,以盤活存量實施挖潛增效;質量提起來,以優化配置推進創新增效;監管細起來,以協同共管實現倒逼增效。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產業集聚區用地提質增效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豫政〔2020〕32號)中安排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在科學分析我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基礎上,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任務的具體舉措。

到2022年底河南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

「百園增效」行動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到2022年底,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全面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地高效利用經驗。

二是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全省產業集聚區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得到有效控制,批而未供、閒置和低效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土地市場化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工業用地畝均稅收達到15萬元。

從規劃源頭加強管控引導,突出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約束性

堅持「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的理念,以國土空間規劃統領產業集聚區土地高效利用。強調規劃的科學性,要求各地要科學編制產業集聚區國土空間規劃,合理確定規模、結構和布局,嚴控產業集聚區工業用地改變用途。突出規劃的引導作用,推行「按規招商」,鼓勵帶規劃設計方案供應土地。積極引導工業項目入區,新建工業項目全部進入產業集聚區,對實施「退城進園」、轉型升級的中心城區企業,優先在產業集聚區安排或者置換建設用地。支持建設高標準廠房,為初創、小微企業提供發展平臺。嚴格規劃的約束性,對實際使用各類建設用地未達到規劃總面積70%的產業集聚區,原則上不得擴區;明確了工業用地使用標準,鼓勵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容積率、利用地下空間,探索推行「工業鄰裡中心」模式,配建生活服務設施。

充分挖掘閒置低效等存量土地潛力

提出「不盤活存量就沒有新增用地」的總體要求,在措施方面,回應地方關切,對歷史遺留問題處置、閒置土地收回、低效用地盤活等,提出了創新思路、途徑。

對批而未供土地,落實「增存掛鈎」機制,堅持「以存定增」,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於閒置土地,充分考慮基層可操作性,按照閒置土地成因,分別提出了處置原則和措施。對於低效用地,堅持「一地一策」、分類推進的原則,以負面清單的形式明確了認定標準,提出了混合立體開發、成片綜合開發、更新升級開發三種盤活利用模式;並規定,除特殊情況外,企業申請改變低效工業用地土地用途的,一律由政府收回後重新供應。對涉及司法查封或抵押的企業閒置低效用地,提出可利用土地儲備機構或政府平臺公司「搭橋」、引入社會資本等多種方式依法處置。

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完善土地二級市場配置機制

通過創新土地供應方式,提高土地資源供給的精準度,推動資源向高效利用的新產業、新業態集聚,發揮最大效益。實施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實行新增工業用地「出讓年限不超過20年+有條件續期」的土地供應政策。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推行「標準地+代辦制」,壓縮審批時限;探索採取「標準地+告知承諾制」,實現「拿地即開工」。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新型產業用地可複合兼容利用,符合規定前提下,允許按照相關規定對產業用房辦理不動產分割登記和轉移登記。

實施工業項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共同監管實現倒逼增效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又著力提升政府各部門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健全完善土地要素二級市場配置機制,規範工業用地分割轉讓行為,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了土地要素順暢流通。實行工業項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土地出讓合同+履約監管協議」的方式,實行部門聯合監管。探索實施項目履約保函制,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體系。開展土地高效利用評價,根據節約集約用地成效實施獎懲,促進產業集聚區節地水平、產出效益雙提升。

相關焦點

  • 武漢工業用地全面推行「標準地」出讓,掛牌拍賣時附帶規劃指標
    近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今年武漢將在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其他工業集中區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旨在推動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什麼是「標準地」?
  • 杭州市發改委:年內新出讓工業用地100%按「標準地」出讓
    中國發展網訊 1月12日,杭州市發改委發布公告表示,要推進「標準地」改革,實現年內新出讓工業用地100%按「標準地」出讓。今年以來,市發改委根據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持續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截至11月底,全市實現省級以上及以下平臺兩個100%,全市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292宗,出讓面積10155.02畝,均實現100%「標準地」供地。主要舉措有:一是多措並舉推進「標準地」改革。通過「標準地+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標準地+審批提速」,「標準地+代辦制」,全方位、高標準推進杭州市「標準地」改革。二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
  • 江山首次使用「標準地」模式出讓工業用地
    「標準地」模式掛牌出讓,即在掛牌公告中明確規劃建設標準、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年土地畝均產出、年土地畝均稅收、能耗標準、環境標準等六大指標體系,這是江山首次採用「標準地」模式出讓的工業用地。據了解,這三宗地塊位於山海協作園華安電氣西南側區塊、S5區塊以及蓮華山工業園ES1-3#區塊,出讓產業類型為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其他製造業和非金屬礦物質品業,每平方米的起始價分別為330元、330元、300元,出讓總面積達54207平方米。與以往掛牌出讓的用地不同的是,這次,企業在拿地前,就清楚地知曉該地塊的各項規劃指標要求和經濟技術標準。
  • 山西土地新規:「標準地」改革將嚴格執行「淨地」出讓制
    ,推行以「標準地」方式供應國有建設用地。「標準地」是指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具備供地條件的區域,對新建工業項目先行完成區域評價、先行設定控制指標,並實現項目動工開發所必須得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條件的可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
  • 淄博市首批工業用地「標準地」成交!
    8月29日,博山區兩宗工業項目「標準地」在淄博市公共資源交易網成交!這也是淄博市首批「標準地」,標誌著博山區「標準地」改革工作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決策部署,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博山區積極開展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先行先試工作。今年5月,博山區自然資源局制定了《博山區工業項目「標準地」工作實施方案》,選取白塔鎮國家村2宗「標準地」,面積均為36.71畝,於7月28日在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上掛牌出讓。
  • 河南重磅發文!12條措施推進低效工業用地盤活
    實行新增工業用地(含生產性服務業用地)「出讓年期不超過20年+有條件續期」的土地供應政策,土地出讓起始價可按年期折算,但不得低於工業用地最低價的年期修正價;出讓期滿,經評估符合續期條件的,可以協議方式辦理續期手續。對省級以上重大投資項目和戰略性產業項目,以及使用閒置、低效等存量建設用地的項目,經綜合評估,可在法定最高年期內合理提高彈性出讓年期。(九)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
  • 「不盤活存量就沒有新增用地」河南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
    「百園增效」行動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到2022年底,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全面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地高效利用經驗。
  • 湖北邁入「標準地」時代 新增
    省政府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的意見》,對實施「標準地」出讓的新增工業用地要實現拿地即可開工。11月13日,省自然資源廳權益處處長陳大才受訪時說,這標誌著我省正式邁入「標準地」時代。
  • 台州首宗「先租後讓」工業用地掛牌出讓成功
    台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利用處(行政審批處)負責人潘紹鍾介紹,台州市在2016年就提出推行產業用地出讓分階段管理、「先租後讓」等供地方式,促進供后土地儘快形成有效使用。工業用地為何要「先租後讓」?溫嶺市國土資源局行政審批科工作人員王恬介紹,溫嶺當前工業用地的突出矛盾體現在無法利用有限土地資源精準地服務實體經濟。
  • 年內試行新批工業用地「標準地」制度
    《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100條》中,關於企業獲得用地的服務舉措共有13條,包括主導產業優化升級項目優先保障、縮短用地預審與測繪時限、試行新批工業用地「標準地」制度等。&nbsp&nbsp&nbsp&nbsp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12日表示,按照要求,今年9月底前,以下舉措都將落實到位——&nbsp&nbsp&nbsp&nbsp對適合多層標準廠房生產的中小微企業建設項目,鼓勵和引導其進入高標準廠房,原則上不再單獨供地;對於符合投資標準要求的項目,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後讓、
  • 河南簡化企業投資建設審批流程 企業開辦時間將壓縮至2個工作日內
    原標題:企業開辦時間將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 來源:大河網做好國家重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權限下放承接工作,將辦證時限逐步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2020年年底前開通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全省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
  • 英山開發區成功打造「先建後驗」改革「標準地」
    該項目於3月12日申請,3月16日預審通過,3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去年9月份,英山縣推進工業項目「先建後驗」改革試點工作,將項目開工的前置手續後移到開工後辦理,為企業爭取到了寶貴的建設時間,然而「項目等地」的窘境依舊制約了項目落地速度。
  • 株洲經開區推行「拿地開工同步制」
    株洲經開區推行「拿地開工同步制」 一項目拿地後3個工作日即獲施工許可證 記者 李逸峰 通訊員/鄒豔芳 株洲日報訊 近日,雲創智城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獲得株洲經開區住建局頒發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成為該區推行「拿地開工同步制
  • 上海:支持存量工業用地轉型發展研發、養老、城市配送等設施
    問:在推進重大項目籤署協議至開工建設過程中,規劃資源部門加大創新力度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經驗做法;今年為統籌疫情防控和促進經濟發展,在規劃、土地管理方面又出臺一些惠企政策。請問哪些可以固化下來成為長效機制?
  • 中山市坦洲鎮126畝工業用地出讓
    5、環境保護要求:根據中府[2008]19號文及經市政府批覆的中環請[2009]16號文的有關規定,市環保局原則同意中山市土地招拍掛項目建設,該地塊成交後,具體項目必須在一年內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有審批權限的環保部門進行審批;在該項目未經環保審批前,一律不準開工建設。
  • 確保企業「拿地即可開工」 杭州出臺首個工業用地收儲標準
    這是繼「限地價、競貢獻」、「交地即交證」之後,圍繞做強要素保障、加速社會有效投資落地,杭州推出的又一新舉措。事實上,這家企業之所以能夠做到「拿地即開工」,正是杭州市這一《標準》的成效顯現。以往各地工業用地收儲工作中存在等『項目來了再做地』,企業拿到地存在場地不平整、產權不清晰、公用配套不到位等種種問題,許多企業等一切辦好開工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大大影響了投資落地的效率。
  • 南安市多措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南安市政府辦公室近日印發《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土地供應方式、加強項目建設管理、提高項目用地效益等舉措,以促進工業集中布局、產業集聚發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措施》指出,嚴格控制用地規模,新增建設用地按不低於5萬元/畝繳交預申請保證金;面積超過100畝的原則上實行分期供地、先租後讓;面積小於10畝的鼓勵入駐小微產業園,通過租賃或購買標準廠房解決生產場所需求。
  • 新區工業用地「應開盡開」取得實效
    原標題:全程跟蹤靠前服務 新區工業用地「應開盡開」取得實效日前,經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錢塘新區分局現場踏勘,杭州創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拓爾微電子有限公司、杭州兆奕置業有限公司等三宗新區實施「控地價 競貢獻」模式後首批出讓的工業用地項目現均已實際開工建設,成為該局全力做好工業項目全程跟蹤服務
  • 工業用地拿地難、周期長?杭州決定市場化了
    然而,稀缺的土地資源和工業用地要素指標區域分配不平衡,讓企業長期面臨拿地難、拿地周期慢等問題......一座城市要發展需要靠產業支撐,而工業用地便是產業發展的首要資源要素。沒有土地就沒有產業發展,但是如今作為珍貴資源的土地卻越來越稀缺。「無論是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還是新興製造業的布局建設,都離不開土地的有效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