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提到兒童讀物,寶媽、奶爸都會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憶,《冒險小虎隊》、《淘氣包馬小跳》、《流浪狗和流浪貓》都是非常優秀的書籍,特別是《冒險小虎隊》系列,你們還記得書中的解密卡嗎?
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大概,書是精神食糧的說法就是從此得來吧。
閱讀,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基礎,拓寬視野的途徑。孩子多讀書總歸沒有壞處,何況還是兒童讀物?
可是,前不久一批童書黑名單就來襲了,我們兒時回憶《馬小跳》就榜上有名,甚至被暫時下架,這是為什麼呢?
童書黑名單火熱來襲,哪個堪比「竇娥冤」?
童書黑名單來了,據說跟自殺暴力色情擦邊,合不合理你來定吧!
1.《淘氣包馬小跳》
童年指數:★★★★★
冤枉指數:★★★★
黑名單原因:宣揚自殺
《淘氣包馬小跳》首次出版於2003年,截至到2019年已有27種,並且總銷量突破6000萬冊,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動畫片、舞臺劇等藝術形式。
《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可以稱作網紅童書,小時候我們就人手數本,即使現在,熱度雖有下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影響依舊不小。
前不久,在《淘氣包馬小跳之天真媽媽》中,一些眼尖的家長就發現了宣揚自殺的情節。
這是漫畫版,而文字版的自殺情節如下圖:
許多家長注意到這段對話後,都表達出了自己的擔憂。
湖南長沙的王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兒童缺乏判斷能力,這些內容會對他們造成影響。」
「這種宣揚自殺的行為,孩子模仿怎麼辦?」
面對家長的質疑,《淘氣包馬小跳》被暫時下架,不過工作人員稱,這本圖書在2019年已經改版,書中存在的自殺情節已經被刪除了,舊版在售是庫存遺留問題。
我們且不談是否刪減,書中描寫自殺方式的內容真的會影響孩子嗎?部分家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零度媽媽:越來越脆弱了,經不起任何小風小浪,孩子出問題是因為這些書籍還是社會壓力及銅臭教育,大家心知肚明。
@珍珠爸爸:作者已經在用幽默的方式告訴孩子自殺很可怕了啊。
@羊駝媽媽:這本書的部分劇情是馬小跳的媽媽,看見別人說拉二胡好,就讓馬小跳報二胡班,聽見別人說鋼琴好,就讓馬小跳學鋼琴,馬小跳覺得受不了,才忍不住和唐飛抱怨。唐飛說的這些自殺行為,馬小跳聽了後覺得很血腥,就想算了吧。我覺得挺好的啊,又能讓孩子正確認識死亡,又能讓孩子愛惜自己的生命,還批判了那些壓抑孩子天性的家長,你們只會斷章取義,都不看完。
由此可見,部分家長覺得《淘小寶馬小跳》被冤枉了,畢竟我們小時候讀沒覺得有任何問題,怎麼有些家長長大了再讀就覺得都是毛病呢?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對孩子的「三生教育」都存在很大爭議,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某種程度而言,這本書的對話也涉及到死亡教育,部分家長卻只是斷章取義,不聯繫前下文就作出宣揚自殺的判斷,未免有些草率。
各位讀者看官,你們的看法呢?
2.《狼王夢》
童年指數:★★★★
冤枉指數:★★
黑名單原因:情慾、暴力
《狼王夢》是小學生必讀經典書目,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代表作品,故事告訴我們母愛不僅只有人家才有,動物、植物等通通都有母愛。
不過,書中部分情節涉及暴力場面描述:
「一口咬住雙毛的臀部,猛甩狼勁,連皮帶毛撕下一塊血淋淋的狼肉,滾燙的狼血噴湧而出。等到雙毛尖利的狼牙叼住了它脆嫩的喉管……風沙從喉管的裂口灌進體內,一片冰涼。」
坦白而言,這部分暴力場面的描述真的「暴力」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如果這種對話都要被封禁的話,那麼@倩倩媽媽的話就很有道理了:
「《水滸傳》宣傳暴力,殺人是習以為常的事情;《西遊記》中的打鬥片段非常多,裡面動物還都成精了呢!那孩子是不是連四大名著都不能看了?」
由此可見,《狼王夢》涉嫌暴力的說辭站不穩腳跟,那麼情慾場面呢?
這真的是「小黃書」嗎?沈石溪的文字功底已經很棒了,把公狼與母狼之間表達愛的方式寫得非常隱晦!把這段對話聯想成「小黃書」,那思想是多麼糟粕啊……
@佳林媽咪:況且,就算這是一本「小黃書」,我們通過這段對話給孩子普及性教育不好嗎?
3.《斑羚飛渡》
童年指數:★★★★
冤枉指數:★★★★★
黑名單原因:違反大自然法則
好吧,沈石溪作者的書籍又上榜了!
《斑羚飛渡》是小學五年級必讀經典書目,選自小說集《和烏鴉做鄰居》,故事講述了一群被逼到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拯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
不過,動物學家提出過質疑,斑羚群體不可能進化出犧牲自己,幫助親戚的思想,這違反現代進化生物學的基本原理,絕大多數情況下動物都是自私的。
但是,沈夢溪是兒童文學作家,他寫的是動物小說,是文學作品,而不是嚴肅主義的科學論文。
文學作品本應該就有想像的空間,本身可能就不具備嚴謹的科學邏輯,動物學家的質疑就相當於在科幻電影中尋找不合理的科學手段,兩者的對立是顯而易見的。
4.《青銅葵花》
童年指數:★★★
冤枉指數:★
黑名單原因:宣傳戀童?
《青銅葵花》是當代作家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故事描述了主人公葵花的悽慘命運,曾獲得臺灣「好書大家讀」年度長篇小說類創作最佳獎。
兜媽對這本兒童讀物並不了解,通過其他讀者的描述,才略知一二。
小說旨在傳遞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以樂觀、堅韌的態度面對,可是中間描述葵花和她爸爸生活細節的文字描述,略有些過火:
講道理,《狼王夢》的情慾描述很隱晦,這段對話雖然不是情慾描述,但是字裡行間確實透露出「小黃文」的氣息。
嗯……可能把這本書放到黑名單並不算冤枉,這是合理的!不過就算不放,按照孩子的理解,應該也不會看懂,你們覺得呢?
5.《米小圈上學記》
童年指數:★★★
冤枉指數:★★
黑名單原因:宣傳不良習慣
《米小圈上學記》,作者北貓,整個系列共有16本,講述了米小圈在學校中快樂又煩惱的生活。
這本書雖然名氣不算大,但是也沒有逃過家長的法眼,他們覺得這本書充斥著偷懶、不愛上課、貪玩貪吃等內容,容易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心理學家:孩子可能模仿書中自殺情節,家長應正確引導
除了《淘氣包馬小跳》外,兒童讀物《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也涉及過自殺情節,書中描述了主人公爬到教學樓樓頂,想自殺時的心理狀態。
對此,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類兒童讀物,完全不適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孩子都有好奇心,會有獵奇心理,他們看到書中描寫的自殺、跳樓等情節,就有可能去模仿,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讀書。」
袁勇貴專家提出的建議就是家長在購買兒童讀物前,可以自己先讀一遍,看看是否適合孩子閱讀;或者,家長也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對書中內容進行正確解讀。
對於專家的話,部分家長只贊同一半,譬如:
@小林爸爸:我相信大部分作者都沒有宣揚自殺、暴力、情慾等想法,只不過字裡行間可能透露著這種氣息,而我們家長太過敏感,沒有聯繫上下文就進行過度解讀。
其實,我們可以把兒童讀物進行分級閱讀,像部分書籍就可以出現在10~15歲孩子的讀物裡,如果孩子年齡過小,不會聯繫上下文,就暫時不要讀,或在家長的陪同下閱讀。
這位家長的話非常合理,其實書中的每段話都是作者的心血,被刪除一句,就不再完整,這對作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兒童讀物被舉報、動畫被下架,是家長太玻璃心or孩子太脆弱?
當然,不光是兒童讀物上黑名單,前些天,金鷹卡通頻道的動畫片《菲夢少女2》也被下架了,原因就是被家長舉報「不應該提倡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穿得花裡胡哨的還在舞臺上表演換裝。」
動物人物頭髮「五顏六色」,這是正常的形象設計,畢竟動漫人物的臉部特徵在細微之處差別較小,如果不通過頭髮與衣服進行區分,孩子很難進行分辨。
就像動畫《葫蘆娃》,不也是通過七彩葫蘆來區分葫蘆娃的角色嗎?
可笑的是,這位家長的無釐頭舉報,還成功了!對此,不少網友開始了「舉報蓋樓」:
「我要舉報,葫蘆娃的妖精成精了,建國後動物不能成精!」
「我要舉報,熊出沒的熊大熊二不穿衣服就到處亂跑,髒了孩子眼睛!」
「我要舉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宣揚隔壁老王,父子一點也不像!」
「我要舉報B站!所有動漫的角色頭髮都是五顏六色!」
看到這裡,兜媽也是慌了,究竟是這屆家長太玻璃心?還是孩子心理太脆弱連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都沒有了?
兜媽寄語
雖然,兒童讀物上黑名單、動畫下架都是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但是家長也要深思自己的舉報有沒有現實意義?
當年,《虹貓藍兔七俠傳》是一部非常好的國產武俠動畫片,就因為被家長舉報宣揚暴力,導致被停播,從而間接導致動畫公司破產。
各位寶媽、奶爸,快來評論區探討下吧!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