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月
來源:讀者
現在混的每一天日子,以後都會還的。
畢業季,當很多孩子和家長為一紙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欣喜欲狂的時候,有清華大學的博士卻輕易放棄了多少人的夢想——
「某某某同學,清華大學擬對您作出退學處理。由於難於聯繫到您,特予公告送達。」
近日,清華大學擬對兩名違反學校規定的博士生進行退學處理。公告一經發出,引起譁然。
兩周未註冊,校方又聯繫不上學生,無法送達通知,只能發布公告。
有網友表示:連續兩周不請假實在過分!
還有網友調侃:這下好了,全國人民都知道你們兩個因曠課被退學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批被退學的學生了,前段時間,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被退學、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等新聞頻頻上熱搜。
當被勸退的人數在逐漸增加時,才意識到這句一直存在但少有人能當回事的話:上了大學,未必就能畢業。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嗎?中國教育一直存在一個可怕的現象——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
父母、老師為了讓孩子沉下心學習,長期向孩子灌輸一種錯誤的觀念:
你的任務只有學習!其他別管!只要堅持到高考,一切都好說!上大學隨便玩兒!
在這樣的「連哄帶騙」下,孩子們懵懵懂懂逾越了中考、高考兩座大山,終於在大學校園裡徹底放飛自我......
很多孩子成績十分優秀,卻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遵守學校規則、適應社會的生活,原因就在於此。
沒有人告訴這些孩子一個殘酷真相:
用分數定論的規則永遠是最簡單的,人生本就沒有參考答案。
上大學很輕鬆?打打遊戲睡睡覺就能畢業?
對不起,不存在的。
讓人不得不感慨的是:有的學生玩遊戲是高手,但在面對轉為專科的那一刻卻哭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360創始人周鴻禕說過:
那些混日子的年輕人,終於被日子給混了。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他們是否會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可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如果」,有的只是「後果」。
多少學生在假裝讀書
前幾天,一位大學老師上了熱搜。
老師在上課期間,發現後排有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
於是,老師關掉了前面的投影儀,在電腦上輸入了這樣的問題:
然而鬱悶的是,這位老師只把前面的投影儀關了,卻忘了教室後面的電腦沒關。
他打開的這些網頁全部被學生看到了。
學生暗自笑翻了,覺得老師太可愛了。
然而我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老師的無奈和心酸。
老師辛辛苦苦備課講課,希望給這些「天之驕子」的人生添磚加瓦,不成想人家該玩手機玩手機,該睡覺睡覺,完全視老師為無物,以至於老師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然而,放眼望去,中國的大學生有多少是在認真學習的?有多少只是在混日子?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文中描述了大學生的學習現狀:
在最好的年紀擁有最好的環境,本該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的養分,為未來的人生積蓄能量,不成想卻過著最渾渾噩噩最舒適安逸的日子,把大學當成了享受人生的安樂窩。
20多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卻活出了混吃等死的氣質。
讓人痛心!
多少年輕人談起夢想口若懸河,落到現實卻一無是處。
正如作家李笑來說的:
浪費生命、虛度年華的人,有個共同的特徵—他們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卻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徹底失控。」
好好讀書,
依然是通向理想未來的捷徑
前些天2018高校薪資榜發布,一下子上了熱搜。
榜單羅列了各高校畢業生的薪資排名。
從這份榜單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名校畢業的學生薪資待遇明顯高於普通高校。
人的一生,付出和收穫總是成正比的。別人辛辛苦苦寒窗苦讀拿到名校的畢業證書,而你卻渾渾噩噩混吃等死,他們當然比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我們再來看一組對比圖,不同學歷畢業生起點薪資數據:
以外商獨資企業為例,博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起點薪資是10780,而專科畢業生的起點薪資只有4677。
付出同樣的勞動時間,前者薪資是後者的2.3倍。
這還沒算連專科學歷都沒有的人!
這還只是起薪!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高學歷的人也會比低學歷的人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
一份針對500強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查顯示,84%的高管擁有高學歷,其中48%畢業於985名校。
就在我們身邊,有多少學歷低的人放下書本投入職場時信心滿滿,以為自己會成為逆襲的那一個。
沒想到無情的事實啪啪打臉。
你越來越發現你的能力撐不起你的夢想。
甚至,你的能力連夢想的入場券都換不來。
因為,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
別在最好的年紀浪費生命
我的父親,當年和他弟弟一起讀書,大家都覺得我父親更聰明,是讀書的料。
可是父親卻無心讀書,他覺得讀書有什麼用,早點工作早點掙錢挺好的,不用吃讀書的苦。
於是,他高中畢業就不讀書了。然後仗著爺爺的關係在工廠當了會計,錢多事少離家近,他很滿足。
而叔叔卻一步一個腳印堅持讀書。
幾年後,爺爺去世,工廠改制,學歷不夠好,能力也不出眾的父親失業了。
再後來,兩家的境遇自然不用說,叔叔家蒸蒸日上,我們家艱難度日。
父親後來跟我說,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當年沒有像叔叔那樣好好讀書。
所以,父親要我無論如何也要好好讀書,哪怕生病了,也要拖著病弱的身體到處打工賺錢供我讀書。
最終,我考上大學,像我的叔叔那樣在大城市安家立業。
父親甚感安慰,只是這麼多年他無數次夢見自己走進考場卻焦慮得不知所措。
他的遺憾終究只能是他自己的遺憾。
人這一生最悲哀的莫過於回憶過往才驚覺:我本應該,我本可以。
比利時《老人》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這樣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的對象是一千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
調查結果顯示,有的人後悔沒有好好愛惜身體,有的人後悔沒有好好教育孩子,然而,排在第一名的是:高達92%的人後悔年輕的時候不夠努力導致一事無成。
俗話說:
你在最該好好學習好好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選擇了不思進取,那麼往後餘生將會充滿悔恨。
《史記·太史公自序》有云:
人生何嘗不像稼穡一樣有其自然之道!
只有付出努力奮鬥的青年,才能收穫富足豐盈的晚年。
蔡康永說過這樣一段話:
昨天的選擇決定了你現在的樣子,而今天的選擇決定了你未來的樣子。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就別在將來抱怨別人事業開掛你卻處處碰壁。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就別在將來抱怨別人人生得意你卻艱難度日。
你偷過的懶,都會在未來變成打臉的巴掌。
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未來有沒有選擇。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努力吧,什麼時候都不晚。
不要讓未來的你痛恨現在的你。
只有努力了,你才能遇見更精彩的世界和更美好的自己。
只有在最好的年紀努力了,這一生才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