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你教學生書法,學生問你怎麼能寫好書法?這時你學古人回答說:」印印泥。「,估計你會被學生打死。而古人偏偏這樣說。
古人的筆法秘密為什麼說的很模糊?
看古人的書法理論書是件很頭疼的事。你常常會被古人的一些摸不著頭腦的比喻,搞得暈頭轉向。
比如上面說的「印印泥」筆法,這是種什麼樣的筆法?你直白點說不行嗎?非要搞得雲山霧罩的。
為什麼古人說不清筆法?王羲之給出了他的答案。
王羲之在《書論》中寫道,「夫書者,玄妙之伎也」。王羲之一句話就給書法的技法定性了——玄妙,說不清,道不明。
換句話說,古人不是不想把筆法秘密說清楚,只是因為它玄妙,只能說個大概了,能不能學會就得靠你去悟了。
但我覺得你只要想說,沒有說不清的東西,除非你不想說。
王羲之曾經留給王獻之一本筆法書《筆勢論十二章》,其中明確告訴王獻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由此看來,書法的玄妙是假,不想傳是真。
所以,古人把筆法秘密說的很模糊,從很大成分上講,是不想外傳。
那「印印泥」、「錐畫沙」到底這些是什麼樣的筆法?
我們先看看「印印泥」、「錐畫沙」這些詞是誰說的?
這兩個詞來自顏真卿的《述張長史書法十二意》,顏真卿問張旭,書法筆法的秘密是什麼?張旭回答,他也是聽褚遂良說的,用筆必須如印印泥。
張旭當時也沒聽明白,偶然一次經過一片平坦的沙地時,隨手用利器在上面寫了幾個字,悟出原來「印印泥」就是「錐畫沙」。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我們就要問了,張旭明白了「印印泥」就是「錐畫沙」,但我們不知道呀,我們會繼續問,什麼是「錐畫沙」?但是已經沒有下文了。
後來又有人用「屋漏痕」解釋「錐畫沙」,後來又有人用新詞去解釋「屋漏痕」,後來……就這樣不停地循環下去,不停地解釋下去……總之看古人的筆法如同霧裡看花。
有沒有人一步到位,把「印印泥」、「錐畫沙」說清楚了呢?
有,他就是蔡邕。他在《九勢》中說,「下筆用力,肌膚之麗」。蔡邕一句話說透了「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的用筆核心——下筆用力。
古人用了那麼多的比喻,也沒說清楚筆的法秘密,被蔡邕一句話說清楚了,用筆的秘密無非就是下筆用力。
下筆用力了,就會出現「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的效果,也就是蔡邕提到的「肌膚之麗」。早這麼直白點說,我們早就明白了,不至於瞎猜了這麼久。
結束語:
古人故意保守筆法秘密無可厚非,畢竟那是人家幾十年的心血,王羲之能把一池子水染黑,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所以古人對筆法保密是可以理解的。
也許我們是誤會了古人,也許古人是為了讓我們學會去「悟」,故意將筆法說的含混不清。
因為只有悟透了「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你才會體會到蔡邕說的那句話「下筆用力,肌膚之麗」。
如果沒有」悟「的過程,直接告訴你」下筆用力「,你是體會不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的。這有點像人生,不經過酸甜苦辣,你是體會不到酸甜苦辣這些文字的真正含義的。
原創作者:墨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