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是筆法,不是筆畫,除了橫和挑,還有其他筆畫需要他

2020-12-16 藝素簡

學書法,筆法離不開「永字八法」,八法中的筆法如果用現代漢語解釋,就可能是非顛倒。可是按古文之意不加斟酌、獨字解讀也會出現錯誤!其中「策」便是一例。

八法中說:「策須背筆,仰而策之」。因為「策」的本意是「馬箠」,也就是擊打馬的竹棍。有些人就說這「策」是象馬鞭一樣的橫畫,有人更形象說是象馬鞭一樣的挑畫。

這樣的說法合理嗎?單就原文看就不合情理。從句子結構就能看出,第一個策是名詞,是「策這種方法」,第二個策是動詞,是「用馬鞭擊打」。這裡當然不是直接用馬鞭擊打,而是用這種形象的動作,讓人領悟用筆的動作。

東方傳統的教化方法之一就是運用直覺感悟,用不同的場景或行為表現某種意義。書法中這樣的例子很多,錐畫沙、屋漏痕之類都是,公主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器也是。甚至於佛教中,拈花一笑也是這樣的用法。這也是因為許多形以外的意的東西,是不可言傳的,只能意會。明朝湯臨初在《書指》中就記載了這樣的語言,「禪學貴悟,詩學亦貴悟,唯書亦然」。

古人騎馬和趕馬車所用的鞭子不一樣,趕車才會用長鞭子,策馬則用的棍棒。策馬的動作是一手執韁繩,一手執策。想讓馬速度加快時,在身後用策箠擊馬的後半部分。沒有打前邊的,那樣馬會害怕而不敢往前。

曾記得讀過黃庭堅從「長年蕩槳」悟到筆法,這是黃庭堅《山谷題跋》裡記載,「元佑間書,筆意遲鈍,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長年」是船工之意,他看到船工用槳催船而悟到書法用筆方法,就像船工搖槳那樣用力。這樣的用筆方法才會筆意遒勁凌厲,完全沒有「遲鈍」之意。

我看有人見有個「蕩」,便覺得「長年蕩槳」是要寫出蕩漾的狀態。不如考證蕩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樣的含義。漢典中有專門的解釋,「蕩槳」中的蕩就是搖動的意思,蕩槳就是搖動船槳的意思。

蕩槳行船,是利用船槳向後划水,使水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促使船隻前行。船槳在入水之前的位置方向也是與行船方向形成大於九十度的夾角。這樣的角度用力是大於垂直入水的力的,所以都是這種近似於仰策的用力角度。

而在策這個動作中,策(策馬用的短棍)和馬的運行方向的夾角是大於九十度的,就像是相背的。背筆也是這樣,筆向前行,筆桿向後仰,筆桿與行筆方向也是呈大於九十度的夾角。

這其實就是逆鋒中鋒,只不過唐宋這些書法家大多都是文武雙全的,對戰鬥、戰陣、兵器、戰馬是非常熟悉的。就象今天的人對汽車、對手機的熟悉程度,理所當然的拿來做比喻。永字八法都是與此有關的動詞,「勒」、「弩」、「掠」、「磔」都是。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張懷瓘永字八法的原文,「策法必須要背筆,」後面解釋道:「筆桿向後仰著,用策馬的動作來寫。」策馬的動作當然是快速給力,只有這樣打到馬身上時才能聚集力量,讓馬感覺到疼痛。

策這個動作之所以不是寫踢挑的動作,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動作結束時的力是最大的。而寫踢挑的用力是逐漸減弱,直到消失。這從李世民對策的解釋中可以看出來,他在《筆法決》中是這麼說的,「策須仰策而收」。

仰策已經明白了,收是什麼意思呢?是收住,結束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筆法強調了要用力收筆,而不是普通的收筆。

「策」既不是橫畫,也不是豎畫,它是一種書寫時行筆用力的方法。它不僅僅用於橫畫,豎畫、撇畫、捺畫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相關焦點

  • 要寫出筆畫的氣勢,這些筆法要熟練掌握
    有些書法的筆法,看似簡單,實際運用到書法創作中,未必能真實發揮出它們應有的水平。所以,對書法的技藝要熟記於心,熟用於筆,做到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我們日常書法創作中,實用最廣的是起筆法、收筆法、行筆法。今天我們著重講一講起筆法和收筆法。
  • 硬筆楷書筆畫,「橫」的4種書寫實用技法
    為此,筆者經驗,基本筆畫「橫」的實際應用及用筆方法作分享、交流。筆法是用筆的根本方法,也稱「用筆」,是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和書法技藝的核心,筆法是一種經久不衰的寫字規矩、準則。一、短斜橫「短斜橫」從文字中並不難理解,一是短,至於短要短到什麼程度,這要根據字體中所在位置和結構安排,及個人書寫特點而定。
  • 田英章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標準教程
    同時為了快速書寫,有時小撇也被其他筆畫代替了。但收斂是另外一 種筆法,並不是截斷波角就完事了。稍有區別的是, 挑出去的鉤往往和下一筆相連,即使不 連,挑鉤也較長,不象楷書那樣短小。提鉤時不要影響其他筆畫。
  • 一般行書和楷書的筆畫,有嚴格的講究嗎?
    有人問我,一般的行書和楷書的筆畫有嚴格講究嗎?我認為行書和楷書其實是非常講究筆畫的,這種講究可以體現在中國書法家對於筆法的要求和掌握上。所謂的對於筆畫的講究,其實就是對於筆法這一個要求和掌握上。下面就想細說一下具體有哪些要求:一、不要橫平豎直我想,這是無論楷書中還是行書中,都需要掌握的一條重要的原則。行書一般很少有人會這樣寫。但是也有個別的人覺得行書需要寫的橫平豎直,如果你是那樣想的,那麼建議你還是不要學習書法了,重在參與吧。為什麼不能寫得橫平豎直呢?
  • 基本筆畫講解「長橫」「短橫」的寫法
    生命泉書法教學筆畫專題一、長橫。筆法: 向右下頓筆①,即向右下一切, 停;向右上畫弧②;向右下頓筆, 回鋒 ,收筆③。左低右高,呈拱狀。長橫表現的是力量美!有彈性!筆法: 輕起筆,向上翹,越行越重①,向右下頓, 回鋒, 收筆。「狀如象牙」,短橫表現的是妍美俏麗!如圖:三、中橫。筆法 : 筆法與長橫同 。
  • 硬筆隸書八大基本筆畫寫法
    然而,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隸書,但應仔細揣摩硬筆隸書字帖,包括《乙瑛碑》、《禮器碑》、《華山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認真看隸書名帖,熟悉隸書筆畫、結構、字形。硬筆隸書重藝術性,而硬筆楷書和行楷重實用性。因此,在書寫隸書時,掌握隸書基本筆法後,應注重表達隸書的美感。
  • 楷書經驗|工筆楷書歐楷8大基本筆畫「一畫三段寫」筆法分析
    對於複雜筆畫可能就多了8大基本筆畫之間的組合,從而增加了「中段折筆」。二、歐楷簡單筆畫「一畫三段寫」技法分析;最簡單的橫畫是明顯的一畫三段寫風格。當然這種起筆由慢趕筆,將當初美術字的畫字方法消化為手工書寫就可以了。只要慢下來,工夫到位,自然也可能寫出標準的筆畫來。
  • 寫行書,基本筆畫書寫要點要搞清楚
    2.橫法。書寫橫畫,運筆上要注意上下俯仰的縈帶關係,注意橫上接筆的上挑和橫下接筆的引帶,做到前後呼應。橫畫不寫成水平,一般都向右上傾。 3.豎法。寫豎的方法,應該於曲勢中求直,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彎弧而勢曲,婀娜多姿。
  • 四大楷書中,顏體字在筆畫和架構方面與其他三家有何不同?
    他的書法審美觀是不是受盛唐時期的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影響,不可而知,也無據可考。顏體字在四大楷書當中,後人繼承其衣缽的書法家相對較少,至於他的字美不美,我個人認為,各人審美觀不一樣,那麼他的字體與歐體、柳體和趙體在筆畫和架構方面有何區別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 楷書最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
    多點組合時要注意呼應和大小錯落的關係。(2)橫: 橫畫要注意在平直的基礎,上關注左右的鼓側、輕重關係。千萬不能寫得完全水平,形體呆板。書寫時還要注意筆鋒入紙的方向,有自左上向右下、垂直入紙等不同的起筆方法。藏鋒的動作也有虛有實。運筆過程中要注意提按對筆畫粗細的影響。收筆時筆鋒微微提起,再往右下略頓,隨勢往左,上提起。
  • 硬筆書法筆畫分解
    這是根據不同字體的特性所決定的,篆隸用的是裹筆法,楷體用的是頓筆法,行草可以用頓筆法也可用裹筆法。在這說明的是,楷書也可用裹筆法,篆隸不可用頓筆法,道理很簡單,是先有父後有子,不可倒置。我們知道了這一點,我們把書法的連接從形式上分:上連接、下連接、左連接、右連接,從字體上連接可分為,篆隸的連接、楷書的連接、行草的連接。只有全面了解,我們才可以做的更好。
  • 《多寶塔》筆法學習之感
    通過對《多寶塔碑》楷書八個筆法反覆閱讀和比較,用單鉤方式來體會和領悟各個形態的筆法要領,也即逐一對經典碑帖每個筆法進行解析,達到能夠分辨出每個基本筆法都有幾種各具特點的基本形態,如點畫在形態上可分側點、撇點、提點、長點等多個基本形態;橫畫有長橫、短橫、小橫,有細腰橫、仰橫等;豎畫也可分為垂露豎、懸針豎、短豎、小豎等;撇有斜弧撇、斜直撇、豎撇、平撇等;捺有長斜捺、短斜捺、平捺、反捺等,鉤、挑、折均是如此
  • 書法的筆畫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合乎標準?楷書筆畫又當如何?
    勢是通過筆畫顯現出來,可以被直觀的感覺到,比如中鋒圓渾,側鋒妍麗,圓筆含蓄,方筆森嚴,橫畫上拱,成俯勢,橫畫下彎,成仰勢,結體寬博取橫勢,橫向筆畫必然要長一些,結體瘦悄取豎勢,豎向筆畫必然偏長一些,總而言之,形跟勢是合二為一的,有什麼樣的形才會有什麼樣的勢。
  • 永字八法之二:橫畫為何有兩種不同的筆法?各是怎樣寫的?
    你看智永《千字文》中的「永」字,他寫這兩橫的方向,就是差不多的,都是三號位。而且講筆畫姿態,屬於筆勢,不屬於筆法。你看智永的弟子虞世南,寫這兩筆的走勢就和老師不同。很顯然,當時沒有什麼規定。到張旭訓練學生,「始弘八法」,這兩筆才做了規定。「永」字八法是講授筆法,所以這兩橫主要是從筆法上區分的。
  • 硬筆字基本筆畫及書寫技法
    在介紹硬筆字的基本筆法之前,我們先來簡述一下中國漢字的發展歷程,了解一下漢字的來歷,目的是進一步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的書寫特點,知道漢字的筆畫是怎樣來的,這樣才便於我們更好的去研習漢字的筆法,才能更好的把字寫好,正如古人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貽」。
  • 書法中的筆畫「連接」技巧
    實連:顧名思義就是筆畫與筆畫之間用線連著,多見於行草書;虛連:是筆畫與筆畫之間不連,但意相連,有顧盼之態,多見於篆隸、楷書,行草中也有其表現。但在具體的實踐中,由於字體的不同,連接方法也不相同。這是根據不同字體的特性所決定的,篆隸用的是裹筆法,楷體用的是頓筆法,行草可以用頓筆法也可用裹筆法。
  • 學會這二種筆畫,隸書就簡單了!
    我們知道,書法裡的點、橫、豎、撇、奈是最基本的筆畫了,除了這些呢還有豎鉤,豎提,彎鉤,挑,折等等,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學學隸書裡面的波挑和橫折的寫法。這裡我們不僅有解析,而且還有例字,方便書法愛好者邊看邊學。
  • 筆畫多的字怎麼寫才好看
    一、布白均勻以上圖歐體楷書的「書」字為例,從上自下有7個長短不一的橫畫,並且形態各異,這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個人總結,要想寫的好看,這些橫畫在書寫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布白均勻,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間距要保證基本的相等,不能有偏重,否則會影響整體的和諧美觀。
  • 行書筆法解析
    如起筆、收筆需要逆入停頓藏鋒,收鋒右行稍成波曲,收鋒時也要停頓回鋒,轉折時有頓筆出鋒成方折筆呈方筆,或藏鋒成圓筆,鉤筆有駐筆回挑等等。行書則要改變這些楷書的筆法,儘量採用簡潔筆法。如「乘」字的第二橫畫連帶第三橫畫(圖10),又如「妙」字之「少」左點和右點的帶絲,必須依勢,比筆畫本身要細,不可和筆畫本身一樣粗。故帶絲的過程即是提筆的過程。
  • 毛筆書法入門基本筆畫字帖教程
    平形四邊形塊面形成後,筆鋒不須提起,接著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時針轉動筆桿(橫、提為逆時針轉動,豎、撇為順時針轉動,捺因為下筆方向同點一致,故不須轉動),帶動筆鋒作逆時針調鋒,使原來的筆鋒指向由向左前變成向左,這時向右運筆才是橫的中鋒行筆。注意:轉筆時毛筆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轉動筆桿帶動筆鋒在紙上轉動,像蹺蹺板一樣,讓接觸紙面的筆尖和筆跟部同時向筆畫中心移動,直到筆鋒狀態符合中鋒要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