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行書和楷書的筆畫,有嚴格的講究嗎?

2020-12-11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人問我,一般的行書和楷書的筆畫有嚴格講究嗎?

我認為行書和楷書其實是非常講究筆畫的,這種講究可以體現在中國書法家對於筆法的要求和掌握上。

所謂的對於筆畫的講究,其實就是對於筆法這一個要求和掌握上。下面就想細說一下具體有哪些要求:

一、不要橫平豎直

我想,這是無論楷書中還是行書中,都需要掌握的一條重要的原則。行書一般很少有人會這樣寫。但是也有個別的人覺得行書需要寫的橫平豎直,如果你是那樣想的,那麼建議你還是不要學習書法了,重在參與吧。

為什麼不能寫得橫平豎直呢?因為在書法中,橫平豎直就代表了呆板,沒有生機。我們平常所見到的大多數的書法字體,比方說印在食品包裝袋上的,或者說螢光屏上的字體,都是了無生氣的橫平豎直的。

那些書法字體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書法字體,並不具有書法字體的美。書法字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有感情書寫書法。要在書法中體現出你個人的特色和面貌來。

如果你不能夠表達你個人的特色,那還能叫書法嗎?不摻雜感情、沒有波動的筆畫就想沒有波動的心電圖,都變成直線了那肯定也就沒有生氣了。

二、忌呆板重複但是又忌故意變化

書法中有一句話叫做「燕不雙飛,蠶不二設」。

這其實是說隸書筆法的,隸書筆法有蠶頭燕尾的筆法,但是在具體書寫過程中如果一個字的筆畫和下一個字的筆畫,這兩個筆畫是一樣的,那麼就儘量的做到變化,而不能把他們寫的形態是一模一樣的,這就是「燕不雙飛,蠶不二設」。

這個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很多人所不明白的是這個道理之外,還有一個附加的條件,那就是這個變化的過程要儘量的做到自然,要做到不留痕跡,不給人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這才是最好的狀態。

但是很多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單一信奉變化這條準則,於是他們寫的書法就是為了變化而變化,整個書畫作品顯示出來的是一種單調,乏味的感覺。讓人感覺他們是在耍把戲,愚弄欣賞者,這樣的書法俗不可耐,不可取。

三、忌筆法單一和過於炫技

所謂的筆法單一就是這個人在寫的書法的過程中,寫的書法筆法非常的單調,只用了一種方法。

例如,很多人他信奉筆筆中鋒論,認為寫哪一種筆畫都要中鋒行筆,不能摻雜一點其他筆法,這樣極端強調筆筆中鋒肯定是愚蠢的,就好像一個人一生只吃一種食物一樣,那樣不可能,也不科學。

但是我們必須還得注意另外一種傾向就是過分的炫技,誇耀和展示,故意的雜糅很多筆法技巧於一個筆畫中,好像迂腐的書生掉書袋一樣可笑,正如魯迅先生筆下的炫耀回字寫法的孔乙己了。

其實說白了,寫書法就是個技術活,但是你不能真的把他都能夠做一個技術活來看待,要有足夠的情感投入,有技術家的工匠精神,但是有要有藝術家的情懷,只有兩者兼備,才能算好書法家,只有做到以上三點,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書法家!

相關焦點

  • 楷書、行書……到底要選哪種字體練?
    總體來說,這麼多的字體最受歡迎也最受爭議的便是先楷後行還是先練行書再練楷書。但真要分一個先後所以然來,書法界各有看法。首先楷書作為書法的基礎這是毫無疑問,而很多的行書字體原本是由楷書演化而來的,但是這兩者卻在最根本的書寫方式(筆畫順序、筆觸上)有著極大的不同。1、楷書靜,行書動。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廣義地說,自有漢字以來, 各種字體都有工整和草率的分別,也就是說,都有草書。不過, 小篆以前,文字沒有定型化,分不出什麼是正體,什麼是草體,草意不顯,一般就 算作繁體和簡體的分別。東漢以後,才有「草書」字體的名稱。
  • 柳公權的楷書和行書有什麼特點?
    有朋友問柳公權的楷書和行書各有什麼特點,柳公權是唐代晚期著名的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以楷書最為著名,他的楷書出自顏真卿,並和顏真卿齊明,並稱為「顏柳」,因為他的楷書比較瘦勁,顏體楷書比較豐腴,二者又並稱為「顏筋柳骨
  • 學習書法多年了,怎樣由楷書向行書轉化呢?
    可以說,寫每一個筆畫都要有「起按頓回」這些繁瑣步驟,但這卻是寫好楷書的基本要求。楷書的書體特點決定了它的用筆和結字都要講究一定的規則,要寫得工整漂亮。而唐人楷書則要求更甚,每一筆都要寫得準確精到,結構上也必須妥善細緻安排。所以說唐楷法度森然,簡直到了差一釐則失其形態,差一筆則少其神採的地步。
  • 三國時期曹魏與吳國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比較
    因此,不能以楷化的程度來判定曹魏楷書與吳簡楷書的優劣。其次,就審美的角度而言,曹魏楷書與吳簡楷書審美風格差異中各有審美意蘊。曹魏楷書精緻講究,匠心獨運,點面虛實避讓組合優美。楷書的整體章法形式已經完備,章法上已有審美追求與審美表達。如鍾繇《力命表》以字緊行寬的形式,營造出疏淡空闊、典麗文雅的審美情境。
  • 硬筆行書的特點,以簡代繁:省略鉤畫,以點代替筆畫,減少筆畫
    大家好,我是三口書法的作者,今天我分享的內容是:硬筆行書的特點,以簡代繁。這個以簡代繁在行書,注意體現在:省略鉤畫以點代替筆畫減少筆畫楷書的筆畫各自獨立,其筆畫數目嚴格遵循漢字規範,一個字有幾個筆畫就寫幾個筆畫。
  • 有硬筆行書基礎能學好毛筆行書嗎
    有不少書法界的朋友問我,學習書法一定得從楷書練起嗎?我工作了幾十年,都是以行書的方式記錄筆記或寫東西,沒有系統認真地學習過楷書,如果想學毛筆行書,跳過楷書直接學行書,可以嗎?……,提這類問題的人不少,意思大同小異。實際上就是說,我不想學楷書,就想直接練行書,行不?
  • 由楷書到行書的轉化法則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書道中人的回答多是教人「自悟」——因為如何由楷轉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連古今書論專著和教科書都似乎在迴避這個問題。不是書家不想「言傳」,也不是書論專著和教科書不想寫明,而是因為行書的書寫靠臨場發揮而時刻充滿著變數,規律模糊、寫法不一,似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箇中因由。同時這又是個歷史遺留問題,要不,晚清藝術理論家劉熙載不會在其名著《藝概?
  •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起源是哪個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字體,大家對於這些字體也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起源,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中,隸書是起源。隸書起源於秦朝,是由篆書逐漸演變轉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字。行書、草書和楷書都起源於漢代,且都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簡便轉化形成的書體。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書體更是順應時代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自始至終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三組動態圖,帶你領略書法的奧秘。
  • 楷書與行書的區別你怎樣理解?楷行四字帖鑑賞
    楷書和行書的區別,筆者常這樣打比方,楷書相當於一個人的標準照,就是身份證或其他證件上用的那種,而行書相當於一個人的生活照,或有美景或有情趣相陪襯,姿勢或姿態更自然更隨意。不知君以為然否?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
  • 田英章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標準教程
    硬筆行書基本筆畫千姿百態,多如繁星,限於篇幅,我們也只能簡要地講述一些最基本的幾種筆畫,僅供大家研習和參考。,根據字形和速度的需要,與楷書相比有了較大的改變和差 異,有的縮得很短,有的不露出筆鋒。,一般來講捺筆是要有波 角的。
  • 硬筆的楷書練得差不多了,怎樣由楷書過渡到行書?
    曾有硬筆書法學生問:硬筆的楷書練得差不多了,怎樣由楷書過渡到行書? 很多人說行書是楷書的一種快寫,對於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行書的確很多都是以楷書的模樣把字寫得更快,但是行書卻仍然有自己的法度。
  •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我們今天主要講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學行書?啟功先生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在世時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老先生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這句話其實很好懂,單從字面內容來說,無非是說寫楷書要像寫行書一樣富有飄逸之感,寫行書要像寫楷書一樣有沉穩有度。
  • 從楷書過渡到行書,先理清8條思路
    今天就此文和大家聊聊:如何較為科學地將楷書過渡到行書。進入正題前,先要明白一個概念:楷書和行書無先後關係,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學術體系,擁有相對獨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書法基礎,所以本文所講的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思路,當然不只是速度的關係,這裡面包含了楷書和行書體系間微妙的基本功、筆法架構、布局和行氣等系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8點思路。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技巧掌握好,才能揮灑自如!
    楷書如何才能正確過渡轉化成行書呢?蘇軾曾說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種說法其實生動地反映出了三種字體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練習楷書,要保證筆畫的細節呈現出楷書字體的靜態之美,要通過筆法把骨架、形態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出來。
  • 楷書與行書的流變及其差異性:淺論「楷書如行,行書如楷」
    最近有朋友問我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楷書如行書,行書如楷書?實際上,啟功先生是在說行書和楷書之間的共同點,也就是說,行書和楷書之間有沒有什麼樣的相同內容。我認為啟功先生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它對於楷書和行書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因為楷書和行書的確是具有相似性的。但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他們之間的形似性,我想我們還是先來說一說他們倆之間的差異,也就是楷書和行書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何去辨識出它們之間的不同。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一、端莊工整的楷書楷書產生於漢代的末期,成型於北魏時期,從東晉時期至唐代,盛行時間之久,並且如今一直沿用。楷書是從隸書逐漸演化而來。楷書的特點是端莊工整,書寫簡便,形態豐富,結構嚴謹,筆畫細膩。
  • 學習楷書、行書和草書用爬、走、跑這三個字來代表好不好?
    學習楷書,行書和草書用爬、走、跑這三個字來代表他們的字體特點,大概意思是沒錯,不過不夠準確。學習楷書,它不是用爬,而是立。書法有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正是說明了這三種字體的書寫狀態。楷書楷書因為它的字體在書寫的時候筆畫獨立,結構嚴謹,筆畫之間起伏比較小,並且筆畫的折筆處多採用方折,因此,在楷書書寫的時候,我們的行筆是比較緩慢的,故採用「立」這個字來代表他的書寫狀態,同時也證明了楷書端莊的特點。
  • 寫好楷書,離行書不遠矣!
    很多書友以楷書為入門基礎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