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觀光,立教大學的觀光學專業是日本最好的。論觀光學的學校排名,立教大學在日本排名第1,在世界排名第7。論難度,立教大學觀光學專業是非常難的,在網上這是大家一致公認的事實。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了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輔導合格的 章丹 同學,她只在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學習了半年的時間,在2016年9月30日,就被立教大學大學院觀光學專業正式錄取了。下面,就來看看 章丹 同學參加立教大學大學院的考試前是如何準備的,在考試時又經歷了些什麼。
立教大學大學院的觀光專業,難在何處?
簡單來說,難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考試的要求很高,另一個是錄取率很低。考博士前期課程,也就是大學院的修士,要求你的新託福成績要在80分以上,這個成績相當於以前老託福的500分,或者你的雅思成績要7分。它不承認託業成績,所以你考託業沒有用,有託業成績也不能免考。如果你沒有這些英語考試成績,就要參加學校另外組織的英語考試,那是學校自己出題。此外,還要考專業課。考試的內容挺難的。
當時我記得參加筆試的時候,有11個人參加了筆試,其中10個都是中國人,另外一個是社會人,一個40-50歲的大叔,是個日本人。最後筆試合格的只有4個人,就是那個大叔、我,還有兩個是立教大學之前的學部生。最後經過面試,又刷掉了一個人,就還是那兩個學部生中的一個。所以,最後就只錄取了我們3個人。11個人裡面,錄取3個人,你想想這是什麼樣的錄取率。
考試都考了些什麼?
今年是9月25日考試,30日發榜。在25日那天,上午是筆試,下午是面試。上午首先考的是英語,基本是考英語翻譯日語,就是給你一篇英語文章,在裡面劃10個句子出來,讓你翻譯成日語。還有一個題型,就是給你一篇英語文章,然後提問,讓你用英語來回答問題。
然後就是考專業課。專業課的筆試分為兩個題型,一個是名詞解釋,給你12個名詞,讓你從中選8個來解釋它的意思。聽說前幾年的考試,是給15個名詞,讓你選10個。另外一個是論述題。這次是從2篇文章中讓你選1篇出來,論述800-1000字,都是非常生活化的文章,要用觀光學領域的視角和方法論去論述。
下午緊接著就是面試。我記得是上午12點考完,下午1點批改卷子,下午3點半就在樓前的公示板,把筆試的合格情況公示出來了,筆試不合格的人就得回去了,挺變態的。
下午面試,分了2個教室,每個教室都是10個老師,基本上觀光學的老師都來面試了。立教大學也是少有的老師比學生多的學校。所以當時,就有10個老師面試我一個人。我之前的那個人進去面試,我在外面等了半個多小時,我在想怎麼問那麼多問題,我應該不會被問那麼多問題吧。可是,輪到我之後,我也在裡面呆了很久。
每個老師都至少問了我一個問題。10個老師坐了兩排。你選的那個老師會問你很多問題。我很巧,選的老師是專攻長,他問了我好幾個問題,差不多有5個問題,包括我的研究計劃,還有為什麼學觀光學之類的。面試的時候,我大概回答了將近20個問題。
我的日語程度
我是2+2過來的,在國內是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日語系,學了2年之後,來到日本是在杏林大學的中國語學部,學的是中日翻譯。雖然曾經是日語系的,但我的日語並不是很好,大二的時候考了N2合格了,N1沒有合格,後來就沒有再考。N2考的時候,分數也只是超了合格線一點。所以,我的日本其實不是很好。面試的時候,有個老師問我,我沒怎麼聽懂,隨便回答了一些,那個老師後來就放棄了。
我是怎麼準備立教大學的考試的
我完全對觀光什麼的,對這個專業並不是很了解,完全只是興趣。我只是喜歡旅遊,所以我想學觀光學。很巧,我有個同學,他在考N1的時候,拿了個宣傳單,裡面有考導遊證的,也有一對一考大學院升學輔導的。然後我就聯繫了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就決定在這裡學習。
我之前做過職業建議方面的測試,我很適合學觀光,然後我就去查有哪些學校的觀光學好,就查到了立教。所以我就特別嚮往立教,那是2015年5月的時候吧。6、7月的時候,我拿到宣傳頁,就過來聯繫了一次。2016年1月就開始在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學習了。
後來的學習進度和過程,都是和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的王老師商量著往前走的。因為立教大學的英語需要託福成績,所以王老師建議我先去取得一個託福成績。
我那時候還沒接觸過託福。7月份我到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去看了一次之後,王老師說要學個託福,我就報名了10月的國內新東方,那是住宿的,從上午9點學到晚上9點,每節課3小時,是90分衝刺班。
託福考過之後,我就來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學習了。主要是輔導專業課。這邊老師幫我定了書,有3本書。立教大學有推薦的書目,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的老師也幫我訂了書。
我是如何只花半年時間,就成功合格了自己心儀的專攻?
主要還是和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的老師一起,老師給了我很多的幫助。王老師很溫柔,每次都給我很細緻地修改,改語法,和我商量研究方向,包括答題的方向。王老師改語法真的很好,改得我好像沒學過日語的感覺。改的比我寫的好很多。研究內容上,我也會問老師,王老師每次都很耐心的和我講。
觀光領域涉及得很多,而我對每個領域都涉及的不深。當然,立教的考試對知識點考的不深,主要是問意見、問自己的想法。立教的圖標題多,現象、原因、辦法方面的題問得多。比方說,東京奧運會要舉辦了,你覺得日本面臨哪些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案。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的王老師對我最大的幫助,其實是除了日語的修改,還有「過去問」。王老師幫我收集了3-4年的過去問。當時王老師建議我考兩所學校,除了立教大學,我還報了東洋大學。我找了東洋大學的過去問,立教大學的過去問全是王老師幫我找的。
我基本每周到 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兩次,在這做過去問的題。老師每次就把我做的過去問拿回去批改,下一次就把批好的給我。王老師不光幫我改語法,還幫我改內容,包括一些方向性的錯誤。
為了考大學院,我大概做了50道過去問。為了應對名詞解釋的題,我們準備了一本《觀光學詞典》,裡面有1萬多個詞條,太多了。我和老師一起分析過去問,發現歷史方面的名詞解釋考的比較多,每年都會考。後來我們就把重點放到了歷史方面的名詞上。詞典裡面涉及了16個領域,包括觀光行動、觀光產業等等。王老師還幫我找了一些其他的很重要的名詞,主要是一些片假名的名詞,比如「可持續觀光」之類的。
在這樣的準備方式之下,最後我們的考試押到題了。名詞解釋一定要背。立教大學,是考過了的名詞也會再考,有個詞連考了3年。比方說:「聖地巡禮」。
關於和導師交流
記得在一次說明會之前,那時候我寫研究計劃、選老師,我選不出來,覺得那些老師都太高深了。後來跟王老師商量,我選了一個老師,沒想到就是專攻長。
在說明會上,在王老師的幫助下,我們準備的也很充分,還帶了研究計劃去。那時候有3個人去聽,來了3個老師。在填表的時候,我寫了我選的那個老師的名字。我就把研究計劃給了他,而其他那兩個人,都沒有準備研究計劃。我覺得我給老師的印象,就是態度很積極、很誠懇。
王老師和我一起商量並修改了研究計劃書,從建議我寫什麼題目開始。我們參考了中國的碩士論文,參考了那些論文的研究方法。後來我們找到一個中國沒有人寫的領域。研究計劃我每天都在改,王老師改了5次左右,還最後幫我把關研究方法。我覺得我的研究計劃很有意思,很有發展性。
關於面試準備
王老師給我輔導了面試。她給我準備的問題特別好,每個學校準備了20個問題,我先寫答案,然後王老師給我改語法,然後我把題目答案背下來,她再問我。我們就開始那種問和答的練習。從給我題目開始,我練了6、7次。因為是自己寫的思路,所以還是很容易背的。面試真的很重要。
英語也很重要
英語很重要,不過學校考試的時候,我的託福成績並沒有用上。學校非得要從美國寄來的成績單,而我的成績是中國出的。新宿國際センター升學塾 的張老師還專門為我寫了成績單說明,張老師那時候對我特別著急。不過還是不行。但是也好,聽說要是提交了託福成績,學校只會給你算60分的基準分。而我考的分肯定比60分要高,其實是拉高了我的筆試成績。
考大學院,最關鍵、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考大學院最重要的不是日語,也不是專業,而是態度、真誠。說明會的時候,我就把履曆書和計劃給老師看,我相信我的態度,教授是能看出來的。資質差一點沒什麼,態度決定一切。只要踏踏實實的。有人會報3、4個學校,但是很少會考上。很多自己覺得能考上的人,相反沒有考上。
所以努力很重要,喜歡你選擇的專業也很重要,你願意為它花時間。因為準備考大學院,你必須放棄其他的很多活動。我連假期都沒有出去玩,也沒有回國。需要抵制很多誘惑,這樣才能保持狀態。20多歲,是很寶貴的,不能把時間浪費在你不喜歡的事情上。
我之前在一家日本料理店打工,但是因為要考大學院,我就沒有再打工。我一直一個人住的。為了考試,我把打工停了。現在我還在杏林大學讀大四,明年3月畢業。將來我想去JTB、HIS這樣的公司工作一段時間,最後我還是想去中國的旅行社。我覺得大部分的旅行團,去的地方都沒有意思,那些熱門景點都被寫爛了。我以後要做的話,一定要想辦法做出自己的特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