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小區樓下看到一個大約兩歲多的小男孩伸開雙手,想要媽媽抱抱,但是他媽媽卻板著臉,對著小男孩吼道:「這才走幾步路,就要抱抱了,自己走!」小男孩聽到媽媽的話,哇哇大哭起來,男孩媽媽生氣了,狠狠地拍了男孩一下,然後無可奈何地抱著他走開了。
相信這樣的情景,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吧,但同時內心也會有大大的疑問吧。
在孩子剛解鎖走路這一技能的時候,會對走路感到巨大的興趣,儘管步履顫顫巍巍的,走得很不穩當,有時候還會摔倒。大人在旁邊看得膽戰心驚的,想要去牽他或抱住他,孩子卻不願意了,連忙推開大人的雙手,非要自己走。而等到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並且能走得很穩當的時候,孩子反而不願意自己走路了,家長們對此感到困惑不已。
為什麼孩子會走路後,反而不願意走路了呢?
好不容易養到孩子能走路了,很多家長以為這下可以解放雙手了,沒想到孩子依然要掛在你的脖子上,問題是小一點的時候孩子體重比較輕,抱起來相對比較輕鬆些,但是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體重逐漸增加,抱著那麼一大坨出門真的讓人累覺不愛。很多家長不明白,為什麼寶寶明明會走路了,反而不願意走路了。
這是因為:
1、孩子累了
我家小寶兩歲左右的時候,我一帶他出門,走不到一百米他就想要抱抱,讓他再繼續走多一段路,死活不肯,問他為什麼,說太累了。剛開始我是真的有點煩,怎麼走一點路就累了。之後又轉念一想,我不能以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他還那麼小,走一小段路就累得也很正常的。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身體發育還不成熟,腿部力量比較弱,走一步路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費力,所以孩子走不了多久就會感覺腿部不舒服,就不願意走路了,於是就伸開胳膊想要媽媽抱。
2、抱抱會更有安全感
寶寶出生前,在媽媽的子宮裡被羊水包圍著,那裡的環境舒適又溫暖,胎兒會感到特別安全。等到孩子出生時,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周圍的一切都感到特別陌生,孩子會缺失安全感,於是就想要索取媽媽的抱抱。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聽著熟悉的心跳聲,寶寶才會覺得安心。
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安全感對他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將會奠定孩子長大以後面對所有關係的巨大力量。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可以,儘量多抱抱吧。
3、孩子想要看得更多更遠一些
當出門逛街的時候,小寶寶通常走不了幾步路就要抱抱,還可能是因為孩子想要看得更多更遠一些。小寶寶總是對於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心的,但是由於身高受限,很多時候孩子會被很多東西遮住了視線,這會讓孩子感覺到焦躁,想看的東西卻看不到。於是就求助爸爸媽媽,以此來開闊自己的視野。
如何讓寶寶願意自己走路?
雖然我們能夠理解孩子想要抱抱的原因,但總是抱著也不行,特別是手臂承受不住啊。那麼該怎麼辦呢?
1、多給孩子鼓勵
當孩子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家長的目光全都在孩子身上,每取得一點進步都會得到鼓勵和誇獎,這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去挑戰和探索。而當孩子學會走路後,家長對他的關注沒有之前那麼多了,走路這項活動帶來的成就感沒有之前大了,孩子就會逐漸失去了興趣。
因此,家長要多鼓勵孩子,比如當孩子在路上走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寶寶今天特別棒,走了那麼長的路呢!」或者說:「寶寶真懂事,今天都沒有要抱抱呢!」
適當地對寶寶的行為給予鼓勵和正向的反饋,會讓寶寶找回走路的樂趣。
2、和寶寶玩遊戲
可以和寶寶玩遊戲,比如在公園玩的時候,可以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當然不要離寶寶太遠,有時還故意讓寶寶找到,然後對寶寶說:「哇,寶寶好厲害呀,一下子就找到媽媽了呢!」這樣就會讓孩子感覺在玩遊戲,從而把注意力從走路這件事上轉移開來。
當然玩遊戲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是在馬路上的話,那麼躲貓貓這樣的遊戲就不適合做。
3、適當的示弱
有時候媽媽也可以適當地向孩子示弱,比如可以假裝腿抽筋或者手受傷了,以此來博取孩子的同情,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