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有孩子的父母都體會過這樣的一件事,那便是有些時候帶著孩子出門玩耍、逛街時,孩子經常會哭鬧著要父母抱抱。有時候父母就會感到很疑惑,明明出門一直都抱著的,這才剛放下走了兩步,怎麼就鬧情緒了,是不是孩子太懶了?
父母們會有這樣的疑惑是非常正常的,因為許多父母都會發現,明明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鬧騰的很,跑來跑去,一天都不見得累,怎麼一出門就哭著鬧著要抱抱?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孩子出門總是要抱抱?這些原因父母要知曉,並不是孩子懶惰。
一、孩子出門要抱抱的原因
1. 陌生的環境給孩子造成了衝擊
孩子在剛會跑會跳時,他們和大人比起來還是很渺小的,所以當他們被父母放到地上走路時,在他們的眼中只能看見一雙雙的腿。
再加上陌生的環境也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一定的衝擊,因此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當他失去了安全感時,他也就會下意識地尋找最安全的地方躲避,而這個地方就是父母的懷抱。
2. 孩子的確是累了
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孩子畢竟還那麼小,他的體能是無法和成年人相提並論的,所以有些時候,雖然在父母們看來孩子只走了那麼一小段路,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一小段路就已經是自己的極限了。
因此,在有些時候,孩子不願走路,要父母抱抱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的確是累了,走不動了。
3. 好奇心作祟
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濃厚的,他剛來到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非常新奇的,但是,因為孩子沒有長大,身材矮小,所以他們就無法觀察到完整的事物。
所以在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尋求父母的幫助,讓父母幫助自己完成觀察事物的舉動,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因此,當面對這種情況時,父母一定要正確地引導孩子,不能在沒有了解到孩子不願走路的真正原因時就批評、責備孩子。
二、當孩子不願走路時,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
1. 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不願走路的原因
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不願走路時,往往都會下意識地覺得孩子懶惰了,因此就責備孩子。這種做法其實是非常不妥的,不利於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長。
所以,當父母面對孩子不願走路的情況時,最應該做的應該是及時的孩子溝通,了解到孩子不願走路的真正原因,以此對症下藥。
2. 循序漸進
每一件事都有著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於求成帶來的往往都是失敗的結果,孩子走路也是一樣的,在生活中,父母在引導孩子自己走路時,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
先讓孩子在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熟悉走路,再一步步的熟悉那些陌生的環境,這樣當孩子再次來到這些陌生的環境時,也就能自己走路了。
孩子的一舉一動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有跡可循的,父母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仔細觀察,這樣也就能及時地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這邊也提醒大家,當孩子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時,父母首先應該做的是和孩子溝通,而不是責罵。
對於上面提到的事情,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鴻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