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宅家數日,讀書、看電影,我們已足夠幸運。感謝在防疫前線奮戰的勇士們,好好待在家裡、減少外出,就是目前我們能夠對社會做的最大貢獻了。
有了充足的時間,製作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的,民以食為天嘛。只要有心,簡單、普通的食材就能做出不同的美食,製作的過程簡單、有趣,既飽口福、又充實生活,一舉多得也。
對於雲南人來說,餌塊是比較常見的食品,以大米為原料舂制的主食,炒餌塊、煮餌塊、燒餌塊......雲南人有很多吃餌塊的方法。自製餌塊這件事,對於大多數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應該都沒有嘗試過。
在我們老家思茅,有一種很受喜愛的美食製作方式:舂制,在一個大石臼裡,放入各式美食,用石頭研棒衝擊、擊打食材,使之磨碎、交聯,從而製備出不同口味的美食,野生酸果、牛肉乾巴、糯米粑粑,好像什麼東西都能放進去舂一舂,是一種雲南特有的製作方式。
那柯裡,曾經是千餘年前從思茅出發的茶馬古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如今的那柯裡是綠樹新房、紅磚碧瓦,卻依舊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一個十多戶人家的小村落,一條小河流水潺潺,古老的石板路彎彎曲曲,灰黑色的廊橋、馬店古風綿綿,水車推磨吱吱呀呀。沿著思茅到寧洱的老國道行走20多公裡就能夠到達寧洱那柯裡。
將寧靜與喧鬧融合得恰到好處的那柯裡令人懷想,去過一次就很難忘。有機會回思茅老家裡,我們都要去那柯裡轉轉,走走小橋流水風雨橋、看看榮發馬店炊煙嫋嫋。逛逛小街上的各式小店,嘗嘗現場舂制的糯米粑粑……
那柯裡有一家現場舂制糯米粑粑的店,每次去那柯裡,我們都不會錯過光顧的機會,除了吃現舂熱賣的糯米粑粑之外,觀摩舂制粑粑的過程也是一份很有趣的體驗:將剛剛蒸熟出鍋、熱氣騰騰的糯米飯若干放入一個石頭大對窩(即石臼)裡,用一根長長的木錘上下擊打糯米飯,搗碎、揉搓,幾個很有力氣的壯小夥輪番上陣......
不一會,糯米飯就變成柔糯的粑粑了,交由老闆娘將粑粑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塊粑粑,用芭蕉葉包上,撒上些白糖、或抹上些辣醬,一份好吃的糯米粑粑就做成了。透著熱氣、很有筋道、泛著米香的粑粑令人回味。
耳濡目染,不但喜歡糯米粑粑,我們對舂制粑粑的過程更有興趣,很想嘗試一次,卻沒有找到機會。前幾天在家裡自製米漿粑粑,將泡過的白米加上少許米飯打成米漿後加入白糖、雞蛋、發酵粉等,再煎至金黃後得到成品,製作的過程很有趣,米漿粑粑也很好吃,是很不錯的嘗試哦。
受到做米漿粑粑的啟發,突發奇想,用蒸熟的米飯不是可以做粑粑嗎,如同那柯裡的糯米粑粑一樣。說做就做,無奈家裡沒有白糯米儲備,選用家裡的普通白米為原料,原來想自製糯米粑粑的,卻竟然做成了我們很熟悉的餌塊了,哈哈。
將白米煮熟,趁熱將米飯加入家用食品攪拌機中攪拌、打碎、揉搓,至米飯完全打碎並粘連成團,如用麵粉揉成的麵團一樣。取出攪拌打碎的飯糰置於案板上,平時用於拍肉的錘子派上用場了,沒有石對窩,我們用錘擊打,將飯糰敲打至表面發亮、富有彈性,同時將飯糰攤薄成餅狀......一份原生態的餌塊粑粑製作完成,即食、烤制,都是不錯的味道。
這個特別的春節假期,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曾有過的經歷。期盼所有的陰霾儘快散去,祈禱每一位善良的人們平安健康。特別假期,我們嘗試自製餌塊,宅家做美食、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