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016年全球新聞、媒體、技術預測解讀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2020-12-16 199IT

1月12日,路透社向全球發布了《2016年新聞、媒體、技術預測》報告。報告採訪了25個國家的130位電子技術、傳媒界人士,分析研判2016年傳媒業的七大趨勢。【話媒】獨家編譯了該報2016年新聞、媒體、技術預測報告,以饗讀者。

此外,該報告是路透社在線新聞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該項目在2016年還將陸續發布其他成果。公共號也將隨時關注這一項目的進展。

趨勢一

移動終端的變化

對於很多人,智慧型手機已不僅僅是首要的電子接入端,還是生活的「遙控器」。據統計,iOS和安卓系統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已是個人電腦的五倍,未來幾年差距將拉大到十倍。預計到2020年,智慧型手機將覆蓋80%的世界人口。

2015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敘利亞的難民用手機與家人聯絡,在流亡的路上自拍,用地圖和聊天軟體,幫助自己穿越歐洲。(下圖)

觸屏智慧型手機的流行只有區區八年,但已逐漸成為人們離不下、放不下的「依靠」。一項研究顯示,在英國,人們每天要掃手機10億次,60%的人在清醒時每15分鐘看一次手機。(見下表)

2016年,手機的價格會降低,顯示更清晰,連接更迅速。新一輪移動網際網路提速。4G將更加普及,wifi的速率將提高。

在新技術方面,蘋果公司將開發一項新的人機互動技術,利用壓力感應觸屏使人們通過動作實現功能的迅速打開或信息的即刻閱讀。這項發明很有意義,但只有眾多應用開發者將此項技術與應用結合後才更具市場。2016年,蘋果公司很可能推出具有防水功能的iPhone7。

經過多年試驗,三星公司將使用可彎曲塑料製作手機,像書本展開一樣實現屏幕的增大。即便這項技術尚不成熟,彎曲的手機還是指日可待。

此外,無線充電將得到進一步應用。更輕便、功能更強的平板電腦將強勢回歸。

升級版的手機助手將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儘管目前手機助手的應用率不高,僅有20%的人使用蘋果siri、微軟Cortana、百度助手等這樣的助手應用。不過,一些科技企業正著手改進手機助手的功能。2016年,臉書將在其消息應用中植入M個人助手工具。

尋找飯店、購買鞋子、查詢信息這樣的工作對於M手機助手來說很輕鬆。而對於一些複雜任務,因為其背後有人工力量,當智慧卡殼時,人工就會跟上。臉書希望M手機助手可以學習用戶行為,成為一流的手機助手。

2016年,消息提醒和推送將成為新聞業競爭的焦點。小小手機上的競爭激烈,吸引用戶注意是關鍵。據統計目前只有少部分人點開新聞應用或手機瀏覽器獲取新聞。所以像蘋果、谷歌(微博)、臉書這樣的平臺成為新聞到達讀者的重要渠道。

可以預見,隨著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應用的普及,消息通知功能將成倍發展。下圖表則是新聞消息提醒兩年來的變化情況。對於新聞生產者,消息提醒能夠讓讀者直接得到信息,成為媒體競爭的焦點。

2016年,像《紐約時報》這樣的內容生產者將力求提供更個性化的消息推送,例如根據讀者喜好、推送時間、語言、閱讀歷史。紐約時報集團成立了11人組成的特別小組,開發、規劃消息通知功能,讓其不會打擾讀者和手機用戶。《紐約時報》消息推送產品經理安德魯·費爾普斯(Andrew Phelps)說:「以前我們是高高在上地向讀者輸送信息,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讀者僅僅通過我們小小的推送與我們產生聯繫。」

預計2016年,不少媒體將會設專人從事新聞消息提醒方面的工作。

《赫芬頓郵報》首席技術官奧託·託斯(Otto·Toth)認為,有一代人,他們只閱讀提醒消息長度的東西。現在,我們的記者就是在寫「新提醒」。下一代成功的新聞生產者是會撰寫標題的人。

然而,新聞內容生產者要面對各種新聞聚合應用,如Facebook Notify;以及一些算法支撐的新聞應用,如Nuzzel、SmartNews等。提醒推送是機會也是挑戰,目前在這些平臺如何實現內容變現和內容區分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6年,智能手錶將得到廣泛應用,一系列新產品將瞄準每一個商機。蘋果智能手錶第一年的銷售量為中規中矩的1000萬部,但足以激勵人們相信智能手錶的美好未來。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25%的蘋果iOS用戶計劃在2016年購買智能手錶。其他製造商也在瞄準智能手錶市場發力,三星計劃與泰格豪雅(TAG)合作,進入高端手錶市場。

第二代智能手錶看起來越來越「傳統」,電子技術越來越無形。另一個趨勢是,智能手錶無需通過手機可直接連接網際網路,實現了許多手機應用的使用。第二代蘋果智能手錶或將在2016年春夏發布,將內置GPS定位和容量更大的電池。

手機支付作為手機的一項重要功能將在2016年得到更廣泛的應用。2015年,全美手機支付額僅佔總零售支付額的1.6%。但隨著支付平臺、零售商等手機支付方面投入的增大,這一局面將在2016年有所改觀。

手機支付的便捷、迅速、安全將加速「Apple Pay 」和「 Android Pay」等支付平臺的普及。對於傳媒機構,手機便捷支付將更有利於增進訂閱、會員和文章打賞。但更大的機會在於內容和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例如英國每日電訊和美國Gawker播客新聞網這在推出的電商內容服務。

趨勢二

在線視頻

過去幾年,網際網路速度更快,信號更加穩定,網絡信息爆炸,在線視頻的革命風生水起。隨著4G網絡的普及和一系列網絡提速技術的應用,在線視頻未來的增長點將在手機端。據預測,未來五年在線視頻量將增長14倍。人們70%的手機流量將消耗在觀看手機視頻中。

視頻業務將成為不少媒體和公司在2016年工作的重點。79%的受訪者認為明年自己的企業將在視頻領域投入更多。

英國廣播公司將關停其紅按鈕Red Button互動視頻服務(Red Button服務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項視頻服務,很多智能電視都內置了這一應用程式,用戶只需要點擊遙控器上的紅色按鍵,就可以啟動APP即BBC iPlayer等視頻服務,觀看BBC客戶端提供的在線視頻節目。)BBC將依託BBC快訊和BBC Trending社交媒體團隊建設手機視頻「新聞流」(Newstream)業務。

英國《衛報》正在研發相關視頻產品,組建團隊,與谷歌開展合作,參與Youtube媒體視頻業務。

《華盛頓郵報》把視頻業務放到新聞工作的中心位置,設立了四個直播間。

新聞集團收購了視頻廣告平臺Unruly,為其用戶和廣告商提供更加社交化的視頻。

《赫芬頓郵報》通過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進行內容合作,與Outspeak網站進行用戶自己發布視頻的平臺合作。

美國新聞聚合類網站Buzzfeed募集重金打造視頻業務部門

BuzzFeed Motion Pictures,嘗試長短視頻業務。視頻部門人員分析數據分析了解視頻傳播規律,探索豎版視頻等新的視頻模式。

關於在線視頻,幾項值得關注的新動向

1. 臉書進一步強化視頻功能

臉書Facebook將專門為視頻內容發布新的標籤頁,提供更好的視頻搜索和發現體驗。觀眾在手機上可以邊做其他工作邊看視頻,並隨時按暫停保存,隨後繼續觀看。同時,新的視頻功能將更好地結合廣告內容,吸引新聞機構提供更好的視頻內容。

2. 視頻豎屏化

趨勢研究者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通過分析人們觀看視頻時長數據發現,在美國,1/3的視頻是在豎屏播放的。(見下圖)

Youtube視頻網站的報告顯示,2015年用戶上傳的豎屏視頻數量增長了50%。

英國廣播公司BBC、Mashable新聞網站、英國《每日郵報》網站都已嘗試製作發布豎屏視頻內容。2016年,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媒體進行這樣的嘗試。此外,《紐約時報》開發了一款橫豎兼容的視頻產品,對同一視頻內容生成橫豎屏兩種播放形式,可以讓讀者根據收看終端和喜好自由選擇。

3. 全景視頻、虛擬實境、沉浸式觀看

2015年,360度全景視頻衝擊著人們的眼球。2015年9月,臉書開始支持360度全景視頻,並首先利用在當時上映的電影《星球大戰》上,讓觀眾可以在手機或電腦上身臨其境感受電影內容。

谷歌也利用其Youtube視頻網站和Cardboard虛擬實境眼鏡推進著全景視頻業務。(Cardboard是一副3D眼鏡,加上安卓系統智慧型手機就可以組成一個虛擬實境設備),

在新聞報導方面,有媒體全景呈現了敘利亞難民營的景象,讓觀眾可以設身處地地感受敘利亞危急的局勢。

《紐約時報》製作了一系列虛擬實境影片,向報紙的忠實用戶發放了100萬副Cardboard虛擬實境眼鏡,邀請他們體驗。2016年,可以預見的是虛擬實境技術在奧運會、美國大選中施展拳腳。不過,評論家認為,這項技術在新聞領域的廣泛應用尚需時日。電子技術專家凱文·安德森(Kevin Anderson)說:「對於新聞業,虛擬實境技術就像3D技術,令人激動,但不一定令用戶心動。」

4. 傳統媒體借船出海

並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有時間和資源去組建團隊或購買設備進軍視頻領域,它們大多會依靠既有平臺借船出海。

5. 直播和社交化視頻

網速、攝影設備和手機應用的改善讓直播應用成為2015年的市場亮點。例如,Periscope直播軟體。它的成功經驗是與推特社交平臺結合,利用其消息提醒喚起用戶注意。

可以預見的是,今後所有的突發新聞將實現不同角度、高解析度的現場視頻報導。「拍什麼」的主動權已不在專業記者手中,24小時全天候的電視新聞頻道應當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職責。同時,直播軟體也引發一系列倫理道德問題。

趨勢三

電視的窘境

視頻改變了的網絡,不僅影響了傳統網站,也開始衝擊電視行業。

在許多國家,電視的收視率節節下降,根據英國通信產業獨立調整機構Ofcom統計,2015年英國的電視收視率下降5%。這其中,新聞、時事類內容受衝擊最大。儘管如此,人們看的視頻比以往更多,不是在電視上,而是在更多的屏幕,移動在更多樣的場所。

據統計,在英國66%的人通過如BBC iplayer、Netflix這樣的網絡平臺收看電視或觀看電影。在美國,5000萬家庭使用OTT網際網路應用服務。不少用戶開始退訂有線電視,一些年輕人從來就沒有有線電視訂購的經歷。美國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ESPN的有線電視收費和廣告收入雙下滑,裁員300人,抬高體育節目轉播費。ESPN的下滑反映了電視行業的窘境。

有線電視退訂情況還要持續幾年,網絡和電視的界限越來越模糊。2016年,我們將會看到運營商、技術企業和內容創作方的愈加緊密的融合和越發激烈的競爭。

Netflix公司總裁裡德·黑斯廷(Reed·Hastings)說:「未來的電視將類似於一個有著各種應用的大型iPad。我希望我們的應用能夠搶佔每一種屏幕。Netflix公司放眼全球,計劃在2016年底完成更多原創視頻內容版權的收購。公司計劃在2016年投入600億美元用於原創內容的開發。

未來幾年,付費視頻節目的需求將是現在的兩倍,中國和印度將成為較大的增長點。預計到2020年,Netflix公司的收入將達到122億美元。

2016年,經過與運營商等利益方艱苦的協商談判,蘋果電視將在全美提供直播服務。有線電視運營商也將通過提高服務質量進行「反擊」。

對於新聞內容和廣告業務,視頻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引發了業界對統一的視頻收視計算方法的強烈需求。現有收視的計算標準從臉書確定的停留3秒到Youtube確定的停留30秒不等。多樣的計算標準之下,很難科學比較不同平臺的播放效果和廣告效益。

趨勢四

播客熱潮

伴隨著視頻熱而復甦的是以語音為主的廣播播客。特別是在連接了手機後,廣播這種不佔有讀者精力和雙手的媒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

人們收聽播客的模式從以往的下載變為現在的在線收聽。這改變了播客的盈利方式,也為精準投放和實時插播廣告創造了技術空間。

目前,美國一星期會有3萬多播客節目製作播出,而僅有17%的美國人收聽播客。在浩瀚的節目中選擇尋找喜歡的內容是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也限制著播客聽眾數量的增長。不過,出現一些類似於Clammr的工具,便於聽眾在社交平臺尋找、分享播客片段。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發布一款聚合推薦播客的Earbud.fm手機應用和網頁,為用戶提供精選的播客。據悉,2016年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也將進入播客領域,向更廣大的用戶提供優質的音頻產品。

趨勢五

社交媒體的未來

2015年,社交媒體和通訊應用成為越來越多人生活的重心。臉書的日活躍用戶達10億人;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突破4億用戶大關;儘管推特情況不妙,但月均活躍用戶仍可達3.5億。

相比於簡訊,通訊應用的低費用甚至零費用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在許多國家,這些電子平臺巨頭都在研究如何將龐大的用戶轉化為巨大的利潤。

2016年,社交媒體和通訊應用的關注點將從「吸引用戶進來」變為「留住用戶不走」。這意味著,社交平臺將需要更多優質內容「留住」用戶的注意力,讓人們不願不要且不必離開。具體看來:

1. 長內容的興起

社交平臺將吸引更多內容生產者在其平臺發布原創內容。臉書計劃獎勵受讀者歡迎的文章作者,推特將取消140詞上限,鼓勵人們發送不超過1萬詞的內容。

2. 支付功能的強化

隨著支付功能的便捷化,社交平臺上的購買和讚賞功能將在2016年得到顯著提高。美國圖片分享類社交網站Pinterest將打造付費圖釘。(Pinterest意為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圖釘釘在釘板)推特將嘗試在平臺售賣東西。臉書將繼續支持非盈利項目,打造實現捐助和競選功能的頁面。中國應用微信以及日本即時通訊工具Line在支付領域走得更遠,已經實現計程車、新聞和音樂等服務的支付。

2016年末,為了把用戶「留在」自己的應用上,大多社交平臺將或自行開發或與其他服務企業合作,打造更強的支付功能。

3. 突發新聞中的應用

過去幾年,新聞事件的一手圖片、視頻和評論大多是通過通訊應用,如WhatsApp(一款通訊應用)、Line(日本即時通訊應用)、微信、Telegram(俄羅斯即時通訊應用)來傳播。其中一些應用將開放 應用程式接口,媒體可以更靈活地利用這些平臺發布新聞。

例如閱後即焚應用Snapchat,去年其在突發新聞的報導中取得成功,如對美國南加州聖貝納迪諾槍擊事件的報導獲得讚譽(下圖)。更多的媒體也在與社交平臺合作。華爾街日報已與Snapchat合作開闢商業板塊,並成立五人團隊,每日專門為Snapchat定製發布8條消息。

4. 更多樣的情緒按鍵

2015年,推特用一個心型代替了「贊」按鍵,臉書也在計劃推出多樣的情緒按鍵,並已在西班牙和愛爾蘭測試。臉書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說:「人們有時想表達同情或同感,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贊』。」對於一些像自然災難的內容,點喜歡或贊並不合適。下圖這些選項為公眾提供了更微妙的情緒表達。此外,將會新的功能鍵用來幫助解決信息的真實和準確問題。

5. 職場的社交應用

2016年,社交應用將在企業、單位的內部交流、管理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Slack、Hipchat這樣的應用正在提高企業團隊組織、分享信息的能力,提高團隊的團結,減少團隊的層級分隔,改善企業的文化和生產力。2016年,臉書發布的「工作版臉書」已在英國銀行巨頭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得到應用。工作版的臉書界面與普通版類似,但個人帳戶和工作帳戶是分開的:你可以關注同事而不是加其為好友。

趨勢六

網際網路廣告的末日?

在許多國家,網際網路廣告已佔據廣告的半壁江山,隨之而來的是對廣告成本去向和廣告效果的關注。廣告商和媒體將利用其對受眾的接觸和大數據分析能力,企業和各種品牌將更看重廣告的創意和內容。

但是,觀眾似乎對鋪天蓋地的廣告產生了牴觸情緒。廣告佔用了大量時間和流量。臉書比較了其應用裡不同信息的加載速度後,得出新聞是最慢的,平均需要8秒加載。頁面裡的廣告是速度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紐約時報》稱,其大眾新聞頁面一半的流量與新聞內容無關,這無疑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和流量。

谷歌的新聞部門負責人理察·金格拉斯(Richard Gingrass)認為,複雜和遲滯意味著和讀者的注意力說再見。

此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意自己的隱私,並開始使用如Adblock這樣的廣告屏蔽應用或組織廣告企業跟蹤用戶數據的插件Ghostery。

2015年11月輿觀調查網YouGov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英國20%的人使用廣告屏蔽軟體,而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之中,40%使用廣告屏蔽軟體。雖然大多軟體是在電腦端的,但預計2016年廣告屏蔽軟體將應用在手機上。

趨勢七

新聞業和出版業的樂觀

根據路透社的調查,新聞出版行業並不是哀聲一片。大家對電子時代媒體的在線收入保持著相對的樂觀。

該數據還不同程度地反應出許多傳統媒體和出版商在電子平臺的增收能力顯著增強。相關數據還顯示,在歐洲一些國家,如奧地利、瑞士,讀者的閱讀習慣改變緩慢,紙質媒介收入尚可,所以對於電子平臺收入的緊張感較小。

儘管如此,不少受訪者表達了對新興手機平臺的擔心,對於傳統媒體和出版商,在手機上掙錢比在電腦上更難,而技術公司在手機平臺上的優勢相比較來說更加顯著。調查中,受訪媒體和出版商都表示很有必要去增強收入的多樣性以對衝廣告收入下降和廣告屏蔽的應用。很多受訪者特別指出,頁面閱讀量以及廣告展示以不再是經營者的關注點和著力點。

具體看,更多的媒體通過眾籌得到資助,西班牙新聞網站EI Espanol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通過眾籌籌得340萬美元資金。歐洲一些新興媒體,如荷蘭的De Correspondent和德國的Germany’s Krautreporter也都通過眾籌得到百萬級的資助。英國《衛報》通過眾籌,廣泛在全球吸納會員。在下圖的廣告中,《衛報》寫著,如果您閱讀《衛報》,就請加入《衛報》。

有的媒體通過創新內容付費模式增加收入多樣性。2016年初,Blendle付費閱讀平臺將在美國登陸。該平臺創新訂閱方式,讀者按照文章付款,一歐元一篇,看了文章如果對內容不滿意可以退款。以文章為計費單位可以吸引不少不願全年訂閱的用戶。

手機時代,更無縫的用戶體驗以及便捷的支付,這都為傳統媒體在提供類似服裝時尚、禮品導購、商品評價這樣的商業內容上找到了新的機會。

2016年,傳媒業將繼續著思維的轉變,即從吸引閱讀到黏住用戶。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出版商認為提高用戶對產品和內容的黏性將是2016工作的重點。

英國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國《金融時報》等許多大出版商和媒體都在投入力量以更好地分析用戶數據,提高用戶黏性。76%的受訪者認為,媒體要提高分析用戶數據的能力。2/3的受訪者使用Chartbeat:網站實時統計服務來提供用戶的實時反饋。15% NewsWhip了解媒體內容在社交平臺上的傳播情況。45%的媒體和出版商使用自己開發的平臺了解內容的傳播情況。

2016年,還有一些新聞趨勢值得關注:

1.內容應用的回歸

忠實的用戶越來越成媒體收入的重要來源。而在手機時代,相比於開放的移動網際網路,內容App具有幾點優勢:①可以防止廣告被屏蔽;②App內容和網頁內容轉碼的通暢;③App的網絡速度優勢;④App的消息推送功能。

2.合作與抱團的重要性

平臺網絡國際化和手機內容個性化所產生的複雜情況不是一家媒體所能獨立應對的。合作成為主流。《赫芬頓郵報》與12多個國家的當地媒體、Buzzfeed新聞聚合網站、美國科技博客、數字媒體創業公司、在線新聞平臺Business Insider以及《紐約時報》建立了合作關係。

目前,技術革新、時代變化速度加快,內部的創新有時已來不及應對。所以德國最大出版集團Axel Springer就通過與NowThis合作提升自己的短視頻業務;日經新聞通過收購金融時報提升在全球的影響力。

傳統媒體和出版商也開始意識到與臉書、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合作的重要性。他們雖然做不了朋友,但2015年顯示出彼此的友好傾向:比如說臉書重新規劃文章的變現模式,閱後即焚應用連結深度報導,谷歌啟動在線新聞業實驗項目等。這些合作為的是讓優質的內容得以繼續生產,這一點是傳統媒體和科技巨頭都希望看到的。

3.重實用性和原創性

2016年,那些回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創新聞將得到長足發展。例如,英國大選時《衛報》回答讀者的「大衛·卡梅倫有多高?」;或者是一些諸如到哪吃,到哪就學,如何掙錢這樣的「實用貼」。

提高原創性也成為一些聚合網站追求的目標,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意識到內容轉來轉去沒有太大價值,於是重金投入到原創新聞之中。

對於實用和原創的倚重對業界提出一個新的課題:除了點擊量、讀者閱讀時間,如何量化文章的實用和價值?

4.機器新聞

目前,傳媒新技術大都集中在新聞內容的傳播而不是生成。但隨著模式識別、自然語言生成技術的進步,技術已可以創作新聞。

Automated Insights和Narrative Science公司設計的軟體已應用到為美聯社撰寫收益報告,為雅虎創作體育比賽新聞。測試表明,對於一些簡單的新聞,讀者無法區分是機器寫的還是記者寫的。

用來收集數據和信息的傳感器、相機、無人機等機器將改變新聞採編,特別是對於一些氣象、交通、以及社交媒體上的區域新聞。相信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實現根據不同的消息來源撰寫新聞。我們也將看到機器像幫助鋼鐵俠一樣幫助記者:自動提供事實材料、引用以及背景資料幫助記者撰寫新聞。

自 微信公眾號 話媒

相關焦點

  •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新聞營養標籤:媒體將使用更多的「新聞營養標籤」,對新聞可信度進行評級。 假新聞進一步泛濫:隨著視頻合成技術和AI技術的發展,視頻都難辨真假,可能讓假新聞進一步泛濫。 2. 國際新聞合作也明顯對諸如巴拿馬文件等話題產生了影響,而英國倫敦新聞調查局展示了將數據收集和分析與強有力的本地報導相結合的價值;巴西的Comprova和墨西哥的Verificado選舉期間用新方式合作。調查顯示媒體專家強烈支持媒體合作,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媒體應當在廣告(71%)或技術(69%)上合作,49%的人贊成共享新聞資源或內容。
  • We Are Social:2016年全球網際網路、社交媒體、行動裝置普及情況...
    最近We Are Social發布了最新的「2016年數字報告」,綜合調查了全球網際網路、社交和移動的使用情況。        數據概覽        We Are Social曾預測和網際網路相關的使用量將有顯著增長,但是2016年新報告顯示更快的增速,尤其是考慮到全球網民普及率已經接近50%。
  • ...Vogels預測2021:八大技術趨勢改變世界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
    2020年12月18日,在為期三周的亞馬遜re:Invent全球大會即將閉幕之際,亞馬遜全球副總裁、首席技術官Werner Vogels博士發表壓軸演講,分享了他對2021年的科技趨勢的預測。
  • MIT:2016年全球十大突破技術 中國語音上榜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1、免疫工程(Immune Engineering)成熟期:1-2年殺傷性T細胞(免疫系統中所謂的殺傷性細胞)通過通過基因技術改造後,可以識別、攻擊特定的病毒細胞,而且具有記憶功能,能永久阻斷病毒,可被用來消滅癌症、白血病、多發性硬化症、愛滋病毒(HIV)等。
  • 擺正媒體與技術關係 讓技術為未來的新聞傳播所用
    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研究員Nic Newman問卷調查了25個國家的130名資深數字媒體領導者,預測了2016年數字新聞和技術發展的趨勢,其中虛擬實境技術、移動終端和社交平臺將是美國和西方媒體關注及投資的重點。   在技術上,愈來愈多的社交平臺可以支持虛擬實境APP的應用,如此下去,媒體將面臨更多和更大的挑戰,媒體產業也將有更多的劇變。
  • 投中:2016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研究(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M2(貨幣和準貨幣)總量155萬億元,較2011年的85萬億元增長82.4%,雖然近5年M2增長速度呈緩慢下降趨勢,但增長率維持11%以上,投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將超過200萬億元,而目前財富管理規模遠低於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還有較大市場空間。
  • vpnMentor:2017年美國及全球的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統計數據及事實概況
    2016年網站數量        世界上已經有近十億個網站,但是這還未到達頂點。在2014年,全球網站的數量就已經突破十億大關。        網絡的發展統計數據        網際網路增長最快速的部分就是移動社交媒體用戶的數量。從2015到2016年,全球利用行動裝置來訪問社交媒體的人數超過2.8億人。
  • 實力傳播:2038: 未來25年六大趨勢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這是實力傳播全球「預見2038」項目中預測的主要趨勢之一。該項目是2013年10月實力傳播25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旨在研究未來25年世界將如何變化,並為營銷人員出謀劃策。《2038:未來25年六大趨勢》評估了未來25年經濟、社會、科技和娛樂媒體的變化將會對消費者行為帶來何種影響。
  • 路透社發力「自動化報導工具」,從大數據中找選題寫稿,靠譜嗎?
    該項技術旨在幫助路透社記者在突發新聞報導中搶佔先機。對此,人工智慧平臺StoryStream的首席科學家Janet Bastiman博士表示,快速響應是路透社一貫的優點,而自動化工具的應用將繼續強化路透社在突發新聞報導中的領先優勢。路透社並不是唯一一個應用自動化技術的新聞媒體。
  • 對數據可視化望而卻步?路透社開發免費工具
    奧運會期間,各家媒體爭先恐後地用新招擺弄數據,絕對是沒有最可視化,只有更可視化。不過可視化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要有創意不說,還得有技術有資金。路透社深知這一點,所以想辦法創造了一條捷徑。
  • 自動化所媒體大數據技術助力新華社傳播能力建設
    該項目以實現新華社報導全球落地採用及影響力實時分析和統計為目標,構建了可自動搜集全球數千家中英文媒體和網站數據、數百萬個中外新媒體帳戶的全球媒體數據云,利用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研發了全媒體報導全球傳播影響力評價體系,實時動態跟蹤新華社稿件在全媒體形態下的落地採用,基於語義內容實現報導跨平臺傳播鏈路跟蹤分析,支持按稿件、媒體、作者等多種維度的採用分析和報表統計
  • 專家解讀:大數據預測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
    「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當談到「大數據」時,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裡·金如是說。今天,當你在百度搜索「大數據」這一關鍵詞時,你會找到超過1億條相關搜索結果,包括網際網路圈、媒體圈、學術圈以及用戶圈的討論充斥著整個網絡。
  • 中國新聞媒體的數據新聞報導實踐研究
    關鍵詞:數據新聞 文獻綜述 媒體實踐 內容分析 「數據新聞」成為近幾年來新聞傳播領域的現象級「熱詞」,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改變著信息傳播的方式,但是與「公民新聞」和「社交化媒體」引起的爭議不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不會分析複雜數據的記者,將會被未來的媒體實踐所拋棄。
  • 2015年中國酒店業回顧與2016年展望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而2015年初全球酒店企業股價的下跌,也反映了全球酒店業的供求關係變化。酒店業作為競爭激烈的行業,過去5年並沒有出色的表現。2.住宿費標準調整2015年10月20日,財政部發出《關於調整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住宿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實行,經過調整後,公務員的差旅住宿有望成為中高端酒店的市場之一。
  • 從社群聆聽、社交媒體分析到社交數據智能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
    ChristopheFolschette和他的朋友ThibautBritz在2009年成立了Talkwalker。現在,他已經是全球銷售總監了,領導著一支橫跨歐洲和美國的多國團隊。對於社交數據智能將給公司各部門帶來的利益,Christophe是一個敏銳的傳播者。
  • 2020 年值得關注的十大技術趨勢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仔細想想這個說法確實也站得住腳,無論框架、語言還是前後端分工,2019 年並未出現重磅新聞,主要的「廝殺」都在細分領域展開。這未嘗不是好事,可能意味著前端正在走向成熟。不過如果非要在 2019 年看似平淡的前端圈選擇一個超過預期、2020 年值得關注的技術趨勢,我們可能會選擇 WebAssembly(Wasm)。
  • 37位專家預測2019媒體發展新趨勢 | 尼曼新聞實驗室發布
    在2018年的預測當中,共有176位新聞人參與了這項活動。他們所預測或期望的那些值得注意的趨勢,例如新聞行業將加劇多樣化的呈現、公共信任危機有待解決、記者與受眾的距離將更加緊密·····似乎需要延續至2019年了。但也多了些新的預測。
  • CB Insights:2017全球AI企業100強(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CB Insights 2017 AI 100 榜單,評選出全球最有創新實力的 100 家AI 公司。1. AffectivaMIT 媒體實驗室背景,下一代人工智慧情感 AI 的先驅。使命是通過情感識別技術將情感智力帶入數字世界,人類化人類和系統如何相互作用。 Affectiva的SDK和API使開發人員能夠將情感感知和分析添加到自己的應用程式,遊戲,設備和數字體驗中。
  • 湯普森、路透社批准併購
    據法新社3月27日報導,加拿大湯普森集團(ThomsonCorp.)與英國著名新聞機構路透社(Reuters),星期三分別在多倫多和倫敦召開股東大會,雙方股東一致批准湯普森集團收購路透社的計劃。雙方完成併購交易之後,將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提供商。
  • 專精型媒體、新聞時刻、音視頻轉向……2020全球新聞傳播有哪些新...
    編者按:為了更為全面而準確地研判全球新聞傳播的最新趨勢,清華大學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與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院等國際知名研究機構開展合作,邀請了近百位國際知名學者和業界高管對2020年全球新聞傳播業面臨的機遇、風險和挑戰作了前瞻性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