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奈米實驗未成功 臺灣野柳「女王頭」凍齡添變
左圖:奈米塗料提升蕈狀巖硬度,目前還在克服白化現象。右圖:測試前的蕈狀巖。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觀處為補強享譽國際的野柳女王頭,委託技術團隊盼以奈米補強,但9個月來經在其他巖石實驗,卻出現片狀剝落、巖表白化的現象,技術瓶頸讓女王頭「凍齡」增不確定因素。
女王頭頸部因風化嚴重越來越細,有研究推測恐在5到10年內「斷頭」,臺「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先在2011年委託臺大高分子所教授謝國煌的研究團隊,於實驗室分析,認為經奈米科技處理後的巖石強度將由原弱巖強度提升至中強巖強度,可達補強效果。
北觀處2014年1月間再委請世新大學做民調,有超過6成受訪民眾贊成使用奈米科技修補女王頭,因此同年8月29日起展開戶外實地試驗,先在其他巖石試驗奈米補強效果。
謝國煌團隊在野柳地質公園第二區女王頭周邊,選定立地環境相近的其他蕈狀巖實地試驗奈米藥劑,以了解奈米補強的實際外在環境效果。
但北觀處今天表示,截至目前為止,研究團隊總計採用10種不同工法試驗,初期的4種工法,施工後20天起發現塗層表面開始出現片狀剝落,原因為蕈狀巖熱脹冷縮變化劇烈所致。
研究團隊調整工法,改採軟性防水膠再進行6種工法試驗,但塗層表面在施工後155天出現孔洞,部分巖石表面也有白化現象,原因則分別為補強層厚度不足受侵蝕,以及表層施作時環境溼度過高及隔日降雨造成。
謝國煌表示,以目前戶外測試結果,奈米科技藥劑可有效增加巖石強度,延緩風化,但尚需藉由重工與施工技術更純熟,才能讓外觀接近原來的色澤。
不過北觀處表示,戶外實驗觀察9個月餘顯示,仍難克服大自然環境變化力量,目前仍將秉持開放學術科學研究的態度,繼續探究人工保護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將試著從保育角度,讓女王頭所象徵的時代意義,以不同的型式傳承與延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