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實驗未成功 臺灣野柳「女王頭」凍齡添變

2020-12-14 臺灣頻道

原標題:奈米實驗未成功 臺灣野柳「女王頭」凍齡添變

  左圖:奈米塗料提升蕈狀巖硬度,目前還在克服白化現象。右圖:測試前的蕈狀巖。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觀處為補強享譽國際的野柳女王頭,委託技術團隊盼以奈米補強,但9個月來經在其他巖石實驗,卻出現片狀剝落、巖表白化的現象,技術瓶頸讓女王頭「凍齡」增不確定因素。

  女王頭頸部因風化嚴重越來越細,有研究推測恐在5到10年內「斷頭」,臺「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先在2011年委託臺大高分子所教授謝國煌的研究團隊,於實驗室分析,認為經奈米科技處理後的巖石強度將由原弱巖強度提升至中強巖強度,可達補強效果。

  北觀處2014年1月間再委請世新大學做民調,有超過6成受訪民眾贊成使用奈米科技修補女王頭,因此同年8月29日起展開戶外實地試驗,先在其他巖石試驗奈米補強效果。

  謝國煌團隊在野柳地質公園第二區女王頭周邊,選定立地環境相近的其他蕈狀巖實地試驗奈米藥劑,以了解奈米補強的實際外在環境效果。

  但北觀處今天表示,截至目前為止,研究團隊總計採用10種不同工法試驗,初期的4種工法,施工後20天起發現塗層表面開始出現片狀剝落,原因為蕈狀巖熱脹冷縮變化劇烈所致。

  研究團隊調整工法,改採軟性防水膠再進行6種工法試驗,但塗層表面在施工後155天出現孔洞,部分巖石表面也有白化現象,原因則分別為補強層厚度不足受侵蝕,以及表層施作時環境溼度過高及隔日降雨造成。

  謝國煌表示,以目前戶外測試結果,奈米科技藥劑可有效增加巖石強度,延緩風化,但尚需藉由重工與施工技術更純熟,才能讓外觀接近原來的色澤。

  不過北觀處表示,戶外實驗觀察9個月餘顯示,仍難克服大自然環境變化力量,目前仍將秉持開放學術科學研究的態度,繼續探究人工保護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將試著從保育角度,讓女王頭所象徵的時代意義,以不同的型式傳承與延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從去年開始,開放夜間參觀,結合燈光秀,讓民眾可以欣賞"女王頭"和"俏皮公主"等巖石在夜晚的風貌。而今年更規劃新的儷影湖燈區,推薦10個最佳體驗點,讓民眾可以享受浪漫的野柳"石"光。  來到臺灣野柳,必不可少的是參觀當地著名的蕈狀石-女王頭。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海選「接班人」
    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野柳這個名字,源自西班牙語「魔鬼岬角」發音,它位處新北市萬裡區,乃大屯火山餘脈伸出於東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米,寬約250米。這裡的層狀沉積巖,歷經海浪侵蝕、巖石風化、地殼運動等大自然的洗禮,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各式景觀,比如蕈狀巖、單面山,比如燭臺石、豆腐巖。也就是說,這裡的山是半屏山,造型奇特,一邊極為陡峭,一邊極為平緩。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保護前景堪憂
    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近年來,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主角「女王頭」脖頸正變得越來越細弱,因缺乏有效保護措施,其命運變得難以預測。據負責管理該地質公園的新空間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錦惠介紹,受風化及侵蝕作用影響,目前周長只有126釐米的「女王頭」脖頸年均縮短約兩釐米。
  • 考前每日練 | 野柳公園「女王頭」
    黑龍江實驗中學2017三模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東北部臺北縣萬裡鄉。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在海裡,由福建一帶衝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地堆積出砂巖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巖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陸地)。
  •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斷頸? 專家怎麼說
    野柳「女王頭」。(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許多島內外觀光客到北海岸的野柳,除欣賞必海藍天,大啖美味海鮮外,也不忘了來野柳地質公園欣賞難得一見的「女王頭」。日前有關女王頭斷頸疑慮之相關新聞,北觀處僅澄清與說明如下:
  • 臺灣將採用納米技術為「野柳女王頭」護頸
    東南網8月2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學團隊趁天氣持續放晴,將在今天就「野柳女王頭護頸計劃」展開試驗。團隊將先在「女王頭」附近4顆較小且比較不顯眼的石頭上試驗,最少觀察半年後,再決定「女王頭」最佳的補強方式。「野柳女王頭」是臺灣野柳地質公園裡的天然奇景,是一種蕈狀巖,因常年受風吹日曬雨淋而形成奇特形狀,遠觀如「凝視遠方的女王」,故得「女王頭」美名。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野柳」在我腦海中的大名鼎鼎,源於十數年前在諸多雜誌刊物中所見到的「女王頭」,去年5月在中國臺灣省環島自駕之旅的規劃中,野柳地質公園早已納入了遊覽計劃。,科學家稱:如果以現在的速度持續遭受風化,「女王頭」頸部大概最多能堅持20年,一旦遇上強烈地震、強颱風,「女王頭」很可能會因此折斷……珍惜能見到「女王」的機會,我們為了跟「女王頭」合個影,在烈日炎炎下排了好久的長隊,「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基本相同。
  • 我的遊記:野柳的女王頭
    臺灣四面環海,優美的海岸景觀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景色。野柳地質公園位於新北市萬裡區。女王頭野柳地質公園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其最出名的是女王頭,俏皮的公主等自然形成的景觀。
  • 陸客不來臺灣野柳女王頭也悽涼,業者憶當年盛況
    新北市萬裡野柳地質公園因造山運動、風化、海蝕等作用,巖層推擠出褶皺,形成獨特地質奇觀,其中「女王頭」曾是陸客最愛拍照留念的地方,如今陸客不來,疫情又不斷擴散,外籍人士不能入臺,公園人潮不再,讓脖子變細的「女王頭」也倍感悽涼。
  • 《野柳:造物愛人亦弄人》:石頭唱歌的美麗傳說,公園裡的女王頭
    我知道野柳是從中學地理課本中看到的「女王頭」圖片開始,因此,在我十多年前對臺灣還一知半解的時侯,野柳就排在我最想去的臺灣景點第三名,僅次於阿里山和日月源。後來終於踏上臺灣的土地,十年間去了好幾次,都是為了去看女王頭。女王頭是野柳的標誌。它是一塊狀巖,在地売抬升的過程中,因受到海水侵蝕和風化,於20世紀60年代形成今日的面貌,從某一角度看,與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頭像惟妙惟肖,因此得名。
  • 臺灣野柳地貌風光
    臺灣野柳地貌風光 2012-04-20 14:30:37   來源:銅陵日報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鬼斧神工 令人心醉
    經委託臺灣大學之研究團隊兩年持續觀察,女王頭自然風化速率如往常不變,相關數據並無特別異常,另依歷年來女王頭風化過程示意圖可知,女王頭底部裂痕部分,其實早年就已存在並非近日造成。此外,北觀處亦委由新空間自2008年即開始每年針對女王頭頸部施行3D掃描工作,並成功複製原尺寸之女王頭,未來將持續針對女王頭進行巖石風化監測,並提供監測歷史資料作為研究與教學用途。    另先前豪大雨造成野柳地質公園第三區岬頂步道末端一小段步道受損部分,屬生態保護區,對目前園區遊憩環境並無影響,請民眾可放心前往園區參觀。
  • 科學網—走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不是樹木,而是臺灣一個漁港村莊, 距離基隆市約15公裡,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長約1.7公裡,其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據臺灣導遊介紹,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在海裡,由福建一帶衝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堆積出砂巖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巖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
  • 人在旅途:臺灣野柳景區完全手冊-野柳的石
    幽靜小路小路通向一塊小空地,空地上有兩顆石頭,這兩顆是人工的仿造的女王頭和俏皮公主,所以命名「女王頭Ⅱ」和「俏皮公主Ⅱ」和女王頭相比感覺更加挺立,但是雙目凹陷嘴部外突不如女王頭莊重,大概也是不負俏皮之名,她的頭髮梳理成天然的朝天髻樣子。這裡不像女王頭會圍起來不許靠近,但是務必注意不要碰觸石頭,因為這些石頭還是很脆弱的。
  • 江西遊客臺北遇「女王」 野柳地質公園迎贛首發團
    「女王頭」       大江網臺北訊 特派記者吳躍軍報導:說「野柳」美麗是因為那裡有個「女王」,她常年側著臉,聆聽大海的私語。4月23日下午,因美麗「女王」而聞名的臺北縣萬裡鄉的野柳地質公園迎來了江西赴臺遊首發團。
  • 特寫:光影美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妙一夜
    新華社臺北4月21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臺灣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20日晚迎來奇妙一夜——在第一沙灘區的迷離光影中,600餘名島內外遊客斂聲屏氣,或坐或站,靜候知名大提琴家張正杰左手骨折傷愈復出後的「起手式」。
  • 臺灣的名片,著名的女王頭,這個地質公園的石頭是世界奇觀之一!
    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奇巖是這裡的主要看點,它是世界奇觀之一。野柳地質公園是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 公尺,位於臺灣島基隆西北方約15公裡處。著名的女王頭,它堪稱臺灣旅遊業的名片。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因其頸部修長、線條優美,神態極像昂首靜坐的女王,因風、雨等自然現象的侵襲,女王頭預計會越來越細,不久就會斷掉了!可能會有超出預期的壯觀,它既是海洋公園也是火山遺蹟,各種旅遊團很多!如果是情侶,一定要去這裡,大海和風蝕巖組合在一起,有一種從童話中走出的美。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當今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地處臺灣大屯山系延伸到海中的一個岬角,千萬年來的風吹雨打和日曬侵蝕使這一帶的砂巖地質形成千姿百態的風化石、風蝕溝、風蝕崖和大小不一的孔穴,遍布在海灘上的奇巖怪石種類繁多,不論人物,巨獸還是各式器物無一不是惟妙惟肖,是當今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 野柳(臺灣基隆)
    野柳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村,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個岬角,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之稱,又因其形狀像一隻海龜,故又被稱為野柳龜。這一帶地層由砂巖堆積而成,因受海浪長期的侵蝕和風化,在海邊形成陡直的海蝕崖及寬平的巖床。
  • 夜訪野柳女王頭超夯
    夜訪野柳女王頭。夜訪女王夜間燈光秀女王頭(圖/記者季相儒攝)圖片來源:臺灣「ETtoday新聞雲」    去年首次推出「野柳石光‧夜訪女王」立刻秒殺,超過300萬以上遊客入園觀賞,今年門票特別加碼至每日700張、2場音樂會,從4月19日開始至4月28日,只要1000元(新臺幣,下同)即可觀看音樂會,還送價值200元的觀光護照;夜訪女王門票則為200元,則是送50元的觀光護照,裡面有各式住宿泡湯折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