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道學苑公眾號,作者為陳景展道長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攝影:玄微散人)
導語
目前,喜歡道教的百姓越來越多,而信仰也逐步趨於理性化。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很多人不知從何處了解一些道教常識。為方便大眾,亦是作為道學工作的常識普及,愚人整理了一些內容。特供南北往來者參考,亦請名山洞府的各修真霞友批評、指正。另外,由於全真、正一的差異,本文涉及教規、修持方法的一些概念皆以全真教為準。
(攝影:道心影像)
(1)道教的見面禮節和口頭語是什麼?
道教見面的禮節為抱拳禮。無論男女、老幼,均以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自然合抱即成「抱拳禮」。
道教見面的口頭語一般是「慈悲」。答覆是「慈悲」,或「慈悲,慈悲」。
(2)道教常持誦的聖號有哪些?
道教常持誦的聖號有:玉皇赦罪天尊、三元赦罪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此三大聖號,可於早、中、晚分別持誦)及雷聲普化天尊等。
(3)道教「中乘法」中,常持念的經典有哪些?
日常持念經典的有:《太上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太上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延生保命妙經》、《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可分別簡稱為「早課」、「晚課」、「三官經」、「北鬥經」;以上四部,合稱《四品經》);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可分別簡稱為「度人經」、「雷經」);
《全真青玄濟煉鐵罐施食全集》(可簡稱為「鐵罐」或「施食全集」;上下卷,度亡用);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可簡稱為「皇經」,三卷;子時、午時念誦;此經禁忌嚴苛,為記述玉皇爺功德,威力莫可稱量)。
另有一些老修行持誦《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可簡稱為「大洞經」)、《太上元始天尊說寶月光皇后聖母天尊孔雀明王經》(可簡稱為「孔經」) 、《太上元陽上帝元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可簡稱為「靈官經」)、《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經》(可簡稱為「真武經」)、《灶王本願經》(可簡稱為「灶經」)、《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可簡稱為「碧霞經」) 等。
除經外,還有大量的懺類、宮觀科儀等,內容龐雜,不再贅述。
凡誦經,必先拜先生,請求過經。先生擇吉日過經後,方可持誦。
(4)出入殿堂有何規矩?
凡從左側(進殿者的角度)進入,邁左腿一步跨入。如邁右腿,大忌;
凡從右側(進殿者的角度)進入,邁右腿一步跨入。如邁左腿,大忌;
凡從左側(出殿者的角度)跨出,邁左腿一步跨出。如邁右腿,大忌;
凡從右側(出殿者的角度)跨出,邁右腿一步跨出。如邁左腿,大忌。
凡出入殿堂,不可足踩門檻,不可從中間出入。如遇人多,則魚貫而入,不可擁擠、喧譁。
凡道士進入殿堂,必須穿雲襪,將褲腿扎進雲襪內。敞開褲腿者,不得進入殿堂。
(5)如何敬香?
一般,先敬香,後禮拜神明。敬香,有燒香、拈香兩種。
燒香,一般為三柱,亦可一柱,禁燒雙香。取相同的香三支,先檢查,有無折損,有無蟲咬,有無發黴等,或有長短不一、彎曲、變形,均不得用。取筆直、無發黴、無潮溼、無蟲咬、長短、色質相同的線香三支,於燭火上點燃,不可於長明燈上點香。燈上點香,神明不受。亦不可蘸油點香。
不可在穢處點香。不可用灶火點香。點畢,將香上的火焰輕輕閃滅或者輕輕上下搖擺使之自然熄滅。不可用口對著香吹。畢,雙手捧香,左手在外,右手在內,捧香的下端,舉至眉端,輕輕朝祖師打躬。但求心中純一、無雜想。插香時,須左手插香,不可用右手,不可雙手插香。每次一支,先插中央,其次上側(香案左側,敬香者右側),最後下側(香案右側,敬香者左側)。每根香,須插平直,不可前倒、後仰、左右傾斜。上香有咒,曰:「常焚心香,得大清靜。」每根香之間,間距不可過寸,通常為一公分左右。
常言曰:「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插畢,可以檢查,如有傾斜、距離過寬,可用左手調整,使之插好。燒香畢,雙手抱拳,打一躬。轉身退至拜墊前,進行叩拜。
如遇法事法會,住持或監院一般須拈香。高功禮讓後,住持或監院上前。取檀木(一般長度不超過一寸;鬥壇禁燃檀,一般用降香)一支,以雙手大拇指和中指捧至眉心,默「玉清諱」。畢,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插入手爐中,默「唵」。再取一支,以雙手大拇指和無名指捧至眉心,默「上清諱」。畢,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插入手爐中,默「吽」。末,取一支,以雙手大拇指和食指捧至眉心,默「太清諱」。畢,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插入手爐中,默「唎」。拈香畢,抱拳打一躬。退至主墊前,叩拜祖師。叩拜畢,退至後壇跪墊。
(6)如何叩拜神明?
禮拜神明,貴在虔誠不二。可存聖容於泥丸。如有物件,宜先放在拜墊一側。主殿中間的拜墊,除監院老爺、知客代監院、方丈、法事中的高功、法事中的齋主外,道士、居士、信眾一般皆不得跪拜。
擇兩側拜墊跪拜。禮拜時,足呈「八」字站立,雙手自然抱拳於胸前,高不可過眉,低不可過膝。
男子下跪,雙膝外開,曰:「男跪一大片」,貴在大方、灑脫,以蓋滿單個拜墊為準。
女子下跪,雙膝合併,曰:「女跪一條線」,貴在含蓄、柔和。凡跪,臀部不可高過頭部,不可弓背,宜俯身默禱、至誠許願。下跪時,雙手隨身自然落於拜墊前端,皆掌心朝下。右掌指尖朝左前方,左掌指尖朝右前方,左掌覆於右掌之上,雙掌疊加為「十」字形。遂以眉心輕叩於左手背上,狀如「一」字。遂以三叩,幅度不可過大,不宜大起大落。如若身體臃腫,或疾病,或年老,或不便,意念到達亦可。此足、手、首,暗含老君「八十一化」之意。
三叩畢,起身直立,雙手從拜墊上隨身拾起,復成「抱拳」於胸的姿勢。此為一拜。如此三拜。畢,打躬。退半步,再打一躬。如有殿主在禮拜時敲罄,則再轉向敲罄人,行一禮,口稱「慈悲」。對方一般會還禮,答曰「慈悲,慈悲」。如遇神明、祖師誕辰前夕,《祝壽科儀》畢,則須拜三次。以上,是叩拜之禮。
(7)全真教敲罄有何規矩?
凡罄上沿、罄底,不得敲。一般,敲罄側中部。
不得敲「反手罄」。反手罄,即左手持罄棰,以手背對罄,敲響罄右側;或以右手持罄棰,以手背對罄,敲響罄左側。尤其是遇雲遊參訪的老修行回常住時,殿主老爺敲「反手罄」,有不恭敬之嫌,亦是對法器、祖師的褻瀆、輕慢。可不慎之?
全真教敲罄,稱為「抬頭罄」。一般,有人行叩拜時,三叩畢,抬頭起身,站立後,方可敲罄,意為「一拜畢」。不可在人叩頭時敲罄。值人叩頭時敲罄,謂之「碰頭」,大忌。每拜,最早在三叩畢,抬頭後,方可敲罄,故稱「抬頭罄」。通常,要待人起身直立抱拳後,再敲罄。如是法事中的高功,由於手持朝簡,一般直立後,打躬畢,再敲罄。
凡持罄棰,不可褻玩,不可朝下拎著。備用時,捧抱於懷。
經壇誦經時敲罄,一般敲單罄,不可敲大罄。
(8)何謂「五供養」,有哪些宜忌?
香、花、燈、水、果。
凡道家用香,僅用植物,忌從動物身上取,故一般不用藏香。鬥前,忌燃檀香。花,宜選梅蘭竹菊,或其他潔淨、無異味的花,神前忌月季。燈,忌動物油脂。水,宜用泉水、甘甜的井水或淡茶水,不宜用碳酸飲料或不潔淨的水。果,應供時新水果,不供反季節水果,不供石榴、甘蔗等不潔之物,不供榴槤等有異味之物,太上前不供李、荔枝、慄、梨子等。切開之物、食過之物,不得上供。空盤不供。供果,皆單數成一盤,條形、散碎之物不計(如香蕉、核桃、葡萄乾、棗等)。三、五、七、九盤(單數)為一樘。
大供,可以有三樘、五樘、七樘、九樘(單數)。凡供果類,宜去掉包裝,清洗乾淨。由於保質期的不同,易於變質的水果(如葡萄、草莓等)應及時撤供。
(9)道教尊奉的最高神明是什麼?
道教尊奉的最高神明是:
玉清聖境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合稱「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10)玉皇大帝的全號為何?玉皇大帝全號: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金闕雲宮九穹歷御萬道無為通明大殿昊天金闕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