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展業受疫情所阻 保險公司如何「突圍」

2020-12-13 同花順財經

對於當前保險公司遭受的短期業績衝擊,業務線上化轉移大概是唯一的緩衝方式,保險公司要關注現有客戶的理賠服務,至於大規模的線下新業務拓展可以暫且放一放,不必在這個時候急於擴大市場份額,而不妨在此時對代理人隊伍進行「大浪淘沙」式的升級。

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與保險業「開門紅」狹路相逢,保險公司該如何「突圍」?這是當下備受業界關注的話題之一。市場普遍認為,短期內,由於代理人、銀保渠道受阻,預計2020年一季度,壽險新單增速、新業務價值增速或將進一步放緩。但長遠考慮,隨著網絡技術的迭代以及保險科技的發展,在疫情期間,「雲經濟」「無人經濟」等業務需求快速提升,各行各業都加快了將線下業務向線上轉移的步伐,保險業也不例外。業內人士分析,此次疫情將加快壽險代理人模式在科技賦能下,實現從「人海戰術」向「精英團隊」的轉型升級。

代理人之「危」

往年的保險「開門紅」銷售火拼一般從一月初持續到三月底,按慣例,此時恰是保險代理人最為忙碌的時刻,但今年卻有些意外。保險代理人王碩(化名)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由於疫情暴發,自己取消了很多與客戶的面對面銷售業務,「我一直在用微信或電話『隔空』銷售,籤單的都是一些短期保險產品。」

金融系統開工的首個工作日2月3日,銀保監會中介監管部就向各銀保監局、保險機構下發了《關於保險中介從業人員隊伍積極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制止從業人員聚集和客戶集中拜訪,且嚴禁舉行晨會、夕會、演說會、培訓等聚集性活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保險銷售相關人員聚集場合發生疫情傳播情況的可能性。

在王碩看來,不能與客戶進行面對面交流,就無法直觀準確地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且對於獲取保險意識較弱的潛在客戶群存在一定難度。畢竟代理人的核心優勢就在於線下與客戶的粘性互動,缺少了面銷這一有力「武器」,保險業務拓展遭受到不小的挑戰。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觀點稱,代理人團隊直接銷售為壽險業務的主營銷售渠道,代理人線下展業工作暫時停擺,意味著包括面對面推介、回訪、根據客戶需求設置適配的保險產品、籤約等主要展業環節的受阻。同時,受疫情影響,公司的大型促銷活動也紛紛推遲或取消,展業人員出於安全考慮人際接觸減少,這些均會影響個人代理渠道的保險銷售。

後期隨著各行業的逐步復工,代理人隊伍建設或將受到影響。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報告》指出,傳統的保險代理人增員步驟包括會議、面試、培訓等環節,仍然需要線下的場景支持,預計2020年一季度各家公司代理人增員擴容節奏受到影響,計劃可能會延後,培訓等環節將更多以線上化為主。此外,由於疫情對整體代理人出單和產能的影響,公司可能會依據具體銷售情況對考核、留存標準、佣金率、底薪等指標會進行相應調整。

線上業務量增加

在採訪中,王碩說,自己所在的公司最近一直在通過直播、視頻會議等形式開展晨會和培訓,避免線下集會見面。平時大家會利用微信群或郵箱分享疫情資訊、業務經驗材料以及交流公司開展線上優惠活動的情況。「投保系統線上操作,客戶可以隨時隨地辦理自助理賠、保單查詢、回執籤收,我們也可以線上回訪,無接觸式作業真的很高效,疫情結束後也可以多採用。」王碩感受到的變化,正是疫情期間大部分人身險公司營銷員們正在經歷的改變。

人保壽險相關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極力推進線上業務促成率。通過APP在線獲客功能的開發,精確篩選和辨識優質客戶,按銷售人員利益綁定及屬地推薦規則,及時幫助銷售人員在線促成新單。」同時,基層銷售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線上方式,加強與客戶的聯繫和溝通。「我們會引導客戶加入專屬微信群,方便及時將公司針對疫情所推出的服務升級內容告知客戶,做到『疫情不見面,服務不中斷』。」

華夏保險表示,公司面對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利用多年深耕保險科技領域的沉澱,全面向線上經營轉型,市場表現反而有所提升。公司還依託全流程線上服務體系,有效提升客戶服務體驗,使線上保全率達到99.92%,微信理賠率達88.8%。

不僅是注重發展個險渠道的險企,以銀保渠道為主的保險公司也在加快線上化業務拓展。由於銀行網點春節期間延遲開門、節後網點輪換開門,網點客流量大減,客戶經理主動銷售保險意願和主動與客戶交談意願均顯著下降等原因,銀保渠道產品銷售受到一定影響。

工銀安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月處於春節與疫情期間,公司展業較少。二月的經營情況雖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人員逐漸復工,我們一方面積極利用微信、網上直播等工具,開展線上拓客與經營工作;另一方面苦練『內功』,通過開展線上培訓班、在線競賽等方式,提升業務人員能力儲備,為疫情後的業務開展打好基礎。」總體來看,疫情對公司的業務影響在可控範圍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國軍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之下,保險業通過科技賦能,聚焦線上業務經營,這符合銷售渠道變革的大趨勢。網絡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群體的網際網路保險學習能力強,他們傾向於自主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會促使保險公司持續加大線上投入布局,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線上服務體系。

人海戰術迎轉型契機

「對於當前保險公司遭受的短期業績衝擊,業務線上化轉移大概是唯一的緩衝方式,保險公司要關注現有客戶的理賠服務,至於大規模的線下新業務拓展可以暫且放一放,不必在這個時候急於擴大市場份額,而不妨在此時對代理人隊伍進行『大浪淘沙』式的升級。」王國軍說。

保險業務線上化趨勢再次引發業內對於「人海戰術」的反思。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壽險公司特別是大中型企業,保單銷售以個險渠道為主。而此次疫情對代理人展業所產生的影響可能直接導致2020年一季度壽險新單業務增長承壓。根據行業不完全交流信息,今年前兩月,壽險業新單保費規模同比下降40%,2月單月新單保費下降達70%。

近兩年,業內對於保險業「人海戰術」面臨轉型的呼聲越來越高,疫情暴露出壽險業大規模依賴代理人線下展業的弊端。雖然代理人仍會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推動壽險市場發展的主渠道,但面對消費需求和習慣的改變,僅靠代理人隊伍增員已經不能支持壽險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直言人身險業個人代理渠道「人海戰術」難以為繼。自2015年資格考試取消以來,保險營銷人員數量大幅增長,營銷員雖然數量龐大,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人均產能低,脫落率高,靠營銷員數量增加而提升保費收入的模式已不可持續。

王國軍認為,我國800多萬代理人的「拼量」模式絕非可取的發展趨勢。保險公司維持一支規模龐大但效率低下的代理人團隊不僅成本高,且不具持續性。險企正好通過這段時間的線上化業務歷練,淘汰不能以信息化技能武裝自己的營銷員,為代理人隊伍的提質增效做長遠準備。

據記者了解,現階段多家險企已充分考慮到代理人線上化趨勢的延續性,正著手進行相應的代理人考核制度調整。以華夏保險為例,該公司圍繞線上化能力提升,構建了全新的代理人考核指標體系,並計劃鞏固和加強線上經營能力,固化代理人隊伍在疫情期間養成的線上銷售習慣,鼓勵其持續提升線上業務能力。該公司負責人談到:「華夏保險將儘快制定適用於線上經營的管理制度與流程標準,並對人才管理進行相應調整。我們重用能夠適應發展形勢的年輕人員,淘汰落後及不適應信息化趨勢的人員,以此確保隊伍的戰鬥力。」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保險展業系統讓代理人在移動互聯時代取勝……
    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不斷發展,保險展業體系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險公司與保險代理人之間的關係是委託代理關係..保險公司為委託人,保險代理人受保險公司委託,在授權範圍內進行保險貨物的銷售保險移動展業系統可以從多方面提升專業技能,走向技術營銷之路,一個目標是單一到位,兩個考驗,單一流程保單將能夠經受時間和風險的考驗
  • 險企營銷員「渴望上班」 專家預計保險展業僅一二季度受影響
    2020-024文 | 冷翠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上下的心。業內人士認為,受疫情影響,2月份乃至整個一季度保險公司業績將受到較大影響,需要面訪和「雙錄」的險種尤甚。「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渴望上班,快憋瘋了。」
  • 「面對面」展業遇難題 多數險企調整代理人考核
    「面對面」展業遇難題今年春節居民外出活動普遍減少,保險代理人的活動量也隨之降低。為防控疫情,銀保監會明確表示,各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要調整工作方式、工作計劃和考核要求,嚴厲制止從業人員聚集和客戶集中拜訪,嚴禁舉行晨會、夕會、演說會、宣講會、培訓、推介會等眾人活動。
  • 疫情持續,保險代理人怎麼想、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應對疫情,留存代理人,保險公司目前基本已經形成套路:以線上會議、培訓調動代理人積極性;以線上產說會、新產品吸引客戶,為代理人創造接觸客戶的機會;以降低考核門檻的方式,給代理人減輕壓力;以線上增員的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為疫情過後的業務反彈做足準備。
  • 展業秘笈乾貨分享:看i雲保保險代理人如何突出重圍
    2020 年第一季度已然過去,因為疫情肆虐,保險代理人正常業務展開受到影響,其中多數代理人因「好友很多客戶太少」而煩惱、因「不知如何零接觸在線出單」而煩惱、因「擔憂線上跟人聊保險而被拉黑」而煩惱……別著急,近期聚焦行業痛點的i雲保保險科技服務平臺,特邀周入 5 萬的保險大師為各保險代理人分享展業秘笈,沒有長篇大論
  • 2019年保險展業怎樣能籤單,他們給出了答案
    著名演員王寶強只是苦練表演;   知名鋼琴家朗朗只是苦練鋼琴;   奧運冠軍孫楊只是苦練遊泳;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只是苦練寫作;   保險精英黃宏老師只是苦練保險展業增員;   ······   請填空:你每天在苦練( )!
  • 保險代理人展望2019:收入或下滑 展業技能要求更高
    來源:證券日報「今年公司對重疾險等偏保障型保險的考核力度比之前更大了,對業務員的展業技能要求也提高了,團隊中不少營銷員的收入今年有可能下滑。」就2019年業務發展,一家中型壽險公司負責20多位營銷員的團隊主管這樣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 保險代理人漸次復工 投行人士:最艱難的展業時期已過去
    保險代理人小王興奮地告訴上證報,他所在公司的代理人正在慢慢復工,少量員工開始回到職場。這與投行近期的調研結果相吻合。「從我們的草根調研來看,3月份以來,保險代理人陸續有復工跡象,線下展業情況比2月份好很多。」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保險業最艱難的展業時期已經過去。
  • 金泉保險網:2020,保險代理人如何更好地掌握展業方向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宅在家中,大家最常見的動作就是玩手機,刷朋友圈和看微信群,每個人心情很跌宕。不是憤怒得手腳冰涼,就是感動得熱淚盈眶。但無論如何,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上有更深的感受:同生一世,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 迎保險展業新挑戰 關鍵時刻「期待合伙人」幫你一把
    對保險行業來說,每年春節開工後,會迎來一個銷售額「開門紅」。但受今年特殊形勢的影響,保險人展業迎來新挑戰,線上化、平臺化、雲服務成為破題的「金鑰匙」。事實上,根據艾瑞近期發布的《2020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保險的線上展業從2011年開始快速發展,網際網路保險在幾年間增長了近20倍,大量傳統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也紛紛湧入線上平臺,開拓全新的展業渠道。期待科技是一家專注於「保險生態」科技型公司,數年前就已經深入「保險科技」的布局。
  • 看網際網路保險服務平臺i雲保如何助代理人高效開單
    看網際網路保險服務平臺i雲保如何助代理人高效開單從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天起,保險代理人們就面臨著「獲客難」的問題。從獲客到轉化成交,甚至到後期服務,往往不僅會耗費保險代理人大量的時間,收效卻也不如人意。「意識到傳統獲客展業模式不再適應當下還是因為這場新冠疫情,原本跟蹤服務了好幾個月,才有意向在春節期間加保的幾個老客戶,因為疫情居家隔離2個月,再聯繫時,不是意向全無就是已選擇別的保險公司,幾個月的努力白費。」就這樣,入行4年有餘的保險代理人盧松(化名)開始關注各大保險科技服務平臺,搜羅靠譜的保險銷售技巧,只為改變現狀。
  • 期待合伙人客服電話 |代理人迎發展 保險科技價值顯現​
    萬個,個人保險代理人 900 萬人。在我國壽險公司銷售的渠道中,代理人銷售渠道佔比約50%,這一比例凸顯了代理人的重要性。隨著保險產業升級,代理人的角色也發生著變化,廣大保險從業人員面臨著新的發展期。近年來,我國的保險市場需求在不斷放量。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令大眾的保險保障意識進一步提高。面對新的市場形勢,摒棄人海戰術、注重質態提升已經成為保險行業的共識。如何從量變到質變?保險科技是撬動行業創新發展的有力槓桿。
  • 保險代理人常用軟體推薦——為什麼行業「老司機」都在用i雲保?
    從獲客到轉化成交,甚至到後期服務,往往不僅會耗費保險代理人大量的時間,收效卻也不如人意。「意識到傳統獲客展業模式不再適應當下還是因為這場新冠疫情,原本跟蹤服務了好幾個月,才有意向在春節期間加保的幾個老客戶,因為疫情居家隔離2個月,再聯繫時,不是意向全無就是已選擇別的保險公司,幾個月的努力白費。」
  • 這份保險代理人的千人訪談,透露了一個大趨勢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深刻改變了很多行業,其中也包括保險行業。一方面,疫情讓人們重視健康,也對未雨綢繆的保險接受程度增強;另一方面,疫情讓雲上生活普及,其中也讓「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這個保險行業的特殊群體日漸壯大。
  • 保險營銷員無法展業增員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人身險市場
    事實上,據蘇芳透露,上海各家壽險公司目前均已發文停止個險營銷團隊對外展業,而保單續交則通過電子渠道進行續繳和維護,疫情對於團隊全年業績指標的衝擊還不得而知。從非典歷史經驗來看,受疫情影響,居民普遍減少外出活動,保險代理人活動量亦降低,拜訪、接觸、面談的頻次、時間顯著下降,保險公司產說會普遍推遲或取消,對保險展業形成衝擊,待疫情結束後需求有望在下半年迅速增長。」2月4日,天風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
  • 2020年保險中介生態白皮書:疫情下保險展業從線下轉到線上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營銷員群體的學歷進一步提升,工作地域向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聚集的趨勢更加明顯。受疫情影響,保險營銷員經歷了從線下向線上的轉變,通過網絡渠道獲客的比例明顯增加。同時,受外部環境和行業轉型影響,保險營銷行業新人佔比明顯下滑,但新人群體的高學歷、高收入者佔比大幅提升。
  • i雲保APP如何獲客?多種展業工具打開保險營銷新思路
    i雲保APP如何獲客?以保險行業為例,如今的保險獲客渠道早已突破傳統「個人交際」模式,轉變為以線上代理、平臺應用為主,許多保險代理人在日常展業過程中,越來越感覺到電子化保險新工具的便捷與實用。 李強是一名保險行業新人,剛入行時就聽說保險銷售雖然收入高,但是壓力也大,光展業一項就能難倒不少人。
  • 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 究竟如何「獨立」?
    ⊙記者 韓宋輝 ○編輯 陳羽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關於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公司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進行了規範。行業期盼已久的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制度終於「破冰」,數百萬保險代理人將迎新政策「大禮包」。
  • 麥肯錫把脈險業:四招打造「超級」代理人
    從2017年壽險業原保費收入來看,銀保渠道貢獻了41%的份額,但其銷售的大多都是短期保本類投資產品,隨著保險回歸本源的監管新趨勢,該渠道未來預計將面臨重大挑戰。直銷渠道約佔壽險業總保費收入的8%,其中50%來自數位化渠道的貢獻。
  • 麥肯錫為中國保險「獻計」:代理人轉型四大出路
    對於如何加速中國壽險業發展,麥肯錫認為,大力推動代理人渠道轉型將是短期內最優方式。 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且最有活力的人壽保險增長市場,貢獻了全球新增保費收入的30%,預計未來幾年內將持續保持兩位數的迅猛增長,到2025年,中國壽險市場保費收入將達到4.32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壽險保費收入的16%。對於如何加速中國壽險業發展,麥肯錫認為,大力推動代理人渠道轉型將是短期內最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