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潮襲來,多地出現降雪。13日,唐帶英穿著水鞋又往河邊跑。「英姐,又去清理河道啊?這麼冷的天,休息一兩天也關係啦。」路邊的商店老闆對她打招呼說道。
唐帶英邊笑邊搖搖頭說:「這可不行,河水是流動的,每天都會發生變化。一天不去看看清掃一下,心裡就不踏實。」當天,一棵芭蕉樹因為風吹而傾倒在河岸,她跑回家拿上鋤頭進行清理。
54歲的唐帶英是連山縣永和鎮社區河道保潔員,自2019年1月上任以來,她一門心思投入到河道保潔工作中,每天風雨無阻、任勞任怨,堅守崗位做好河道日常保潔,及時打撈清除河道內各種漂浮物,對沿河兩岸的垃圾、雜草進行清理,讓河道環境煥然一新。
唐帶英在清理傾倒在河岸的芭蕉樹。
清潔行業「找茬員」
巡河日記、手套、垃圾鉗、雨鞋、塑料桶……每天,唐帶英都會帶著這五件「法寶」,前往鎮區河道進行一天的巡河。
她所負責的鎮區河道,屬於永和鎮主要河道,全長1.23公裡,流經市場、食品廠、學校,情況較複雜,對水體造成汙染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巡河一趟,順利的話基本要花上兩個半小時。
巡河日記、手套、垃圾鉗、雨鞋、塑料桶是唐帶英每天巡河的五件「法寶」。
每次巡河,她都會把發現的問題記錄在隨身攜帶的「巡河日記」上,認真觀察河面及河道的垃圾,並立即及時清理;有些在河底清晰可見的菜葉和垃圾,她穿上雨鞋拿著垃圾鉗下河去撿。
巡河結束後,她會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交辦,過後也還會再次跟進,看看問題是否解決。「她就像是清潔行業的『找茬員』,盡心盡責。」永和鎮相關領導幹部點讚說。
河道整潔「宣傳員」
維護河道清潔,群眾的意識很重要。唐帶英在送孫子上學路上,會經過她所負責的河道。這時,她會邊走邊觀察河道情況,不忘給孫子講述河道整潔環境的重要性,讓他明白做好河道保潔是件不容易的事,要時刻珍惜水資源。
而在周末,她也會帶著孫子一同去巡河,因此她的孫子經常在同學們說:「學校外面那條河多乾淨,我奶奶是這條河的管理員,我們都要愛護母親河,不要把垃圾丟進河裡。」
除了加強自家孩子的教育,她更多的是向群眾做好宣傳。每當與左鄰右舍閒聊時,她的話題也離不開「河道整潔」,因為她深知河道環境整潔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守護,不只能靠河長和河道保潔員的努力。
唐帶英會跟群眾舉相關的例子,比如菜葉殘渣丟到河裡會引起的問題、水體發黑會導致怎樣的後果、河道整潔給村民生活帶來的益處等,不僅讓居民們看到她矢志不渝呵護、愛護山川河流的信心與決心,同時也向居民發出共同改善提升人居環境的邀請,共同守護河道生態環境。
河道衛生「監督員」
當天巡河過程中,有個別居民將垃圾隨手扔到空地上,影響了社區的整體環境衛生。唐帶英發現後,便找到他進行勸導,使他認識到維護社區環境衛生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以前大家生態環保意識不夠,我就多說幾遍,大家都是左鄰右舍,說得多了,大家都不好意思再扔了。」她介紹,以前每次碰到有人向河內傾倒生活垃圾,她便會上前耐心勸說。如今,村民意識提高了,向河內傾倒垃圾現象也少了。
在唐帶英的努力下,永和鎮河道保持著乾淨整潔,群眾向河內傾倒垃圾現象也少了。
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社區中營造了一種以愛護公共衛生為榮,損壞公共衛生為恥的良好氛圍。如今,唐帶英已成為永和社區公認的環境衛生「守護者」和河道衛生「監督員」,社區的男女老少一提起她,個個點讚。
縱橫交錯的河道就是一個地方的毛細血管。為了確保「毛細血管」乾淨暢通,河道保潔員們一年四季都堅守崗位,清除河道裡的垃圾和雜草。
唐帶英正是這樣的一位河道保潔員,每一天的清晨與日落,在潺潺流動的河水邊,總有她的一抹身影,守護著永和鎮的母親河。
【記者】黃津
【通訊員】覃少慧 鄧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