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時至9日8時,貴州省甕安縣境內多個鄉鎮遭受強降雨襲擊,猴場鎮小河山片區降雨量達245.2毫米,大量農田和道路受損,也給電力設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甕安縣永和鎮、猴場鎮、銀盞鎮等部分區域停電。
面對大暴雨,甕安縣永和鎮黨委、政府於7月8日凌晨2點,立即組織全體鎮村幹部、網格員共300餘人對轄區內9個村(社區)災情迅速開展「拉網式」排查,繃緊人員轉移「緊急弦」,確保排查不留一個死角,不落一個人,安全轉移群眾32戶97人。
「同志們,我們穿上水膠鞋,拿起手電筒,穿上雨衣,走!分頭去排查災情,確保自身安全,確保群眾安全......」永和鎮黨委書記彭小洪斬釘截鐵的說。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大家心往一處想。冒著大雨,不畏艱險,齊心協力,針對河道兩旁、地災隱患點農戶全部安全轉移。
觀溏村劉作林戶,半夜還在睡夢中,村支書王和雲和其他幾名幹部一邊敲門,一邊喊道:「劉作林,快點起來,下大雨了,河溝裡的水漲的很快,房屋後面快垮了,你們快點起來。」剛把劉作林家全部轉移到安全地方,房屋後面泥土垮塌,造成木板損壞,泥土湧入家中。
在災情搶險中,劉作林戶只是一個縮影,派出所、消防隊的同志和大家一起,利用喇叭喊醒河道兩旁睡夢中的群眾,並安全轉移。
因山體滑坡,道路中斷,大家捲起褲腳,徒步前行,鞋溼了,他們就提著鞋,光著腳走;路太陡,他們就手拉手,共同進退!他們不顧雨量大小,不顧個人安危,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第一時間」到達災情現場,「第一時間」疏散受困群眾,「第一時間」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現在的幹部太好了,冒著那麼大的雨,還要過河,那麼危險,都來看我家房子的受損情況,我是真的很感謝你們,等雨停了,我們發動身邊群眾對自家受災情況開展恢復。」現場群眾賀運平連聲謝道。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面臨這場大暴雨,永和鎮全體鎮村幹部、網格員衝鋒在前,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用實際行動展現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的擔當精神。
據了解,永和鎮水源點和水利設施損毀2處,河堤受損200餘米,農作物受災395餘畝,房屋受損24戶,房屋周邊垮塌30戶,電路受損6處,變壓器燒壞1臺,道路塌方37處,產業基地受損2處,扶貧項目受損2個,累計經濟損失700餘萬元。
通訊員 況明燕 王梅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