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12月8日電 日前,天剛蒙蒙亮,瀏陽市永和鎮增加臺村楊家塘組新建的便橋上就已經人來人往,村民們或扛著鋤頭,或挑著水桶走過便橋去田地裡勞作。遠處的雞鳴犬吠,近處的寒暄招呼,映襯著天邊的朝霞,在橋上形成一幅溫馨圖景。
兩個月前,這座便橋還是顫顫巍巍的老式木橋,天晴咯吱響,下雨青苔滑,漲水時更是危險。楊家組境內的32戶村民便是每天走過這樣的木橋到河對面去料理50畝水田和300多畝山林,讓不少村民憂心忡忡。村民想到了他們的微網格長,於是把想修一座結實的橋的願望告訴了湯成保。
了解到村民們的訴求後,湯成保馬上到現場查看了真實情況,又將情況反饋到了支村兩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和村幹部們一起多次到實地去查勘,研究建橋方案。
建橋方案確定後,他第一時間向村民宣傳便橋建造的方式方法、工期時間以及修橋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做好兩岸村民的生產生活協調工作。他每天都到河邊轉悠,看一看便橋修建的進度,查一查建築材料的質量,還給工人們送來熱茶。
「你們別著急,橋馬上就要建好啦,以後過河可就方便。」這是他在那段時間裡說過的最多的話。便橋修好那一天,他一大早就來到了橋上,看著村民們來來往往的身影,笑得合不攏嘴。
湯成保,今年63歲,是一名有著34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參加過越南自衛反擊戰爭的退役軍人。退役回來之後,湯成保始終堅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堅守共產黨員的職責和使命,積極支持鎮村各項工作,生活中盡心盡力幫助鄰裡。今年年初疫情期間,永和鎮「黨建 微網格」工作全面鋪開,湯成保主動聯繫支村兩委成為了一名微網格長,聯繫楊家組的10戶共39名村民。從此,他有了新的牽掛和寄託——宣傳各項鎮村相關惠民政策,仔細傾聽群眾心聲,收集群眾意見、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查看指導網格村民垃圾分類、動員網格村民積極進行無害化廁所改造……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個老黨員,要對得住這個稱呼。只要村裡人需要,我多做點多累點都沒關係。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我一定會儘自己最大努力當好這個微網格長。」這個退伍老兵老黨員的話語堅定而有力。(李平 羅榮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