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催促老人勉力奔跑,用耐心等一等走慢的人,他已經盡力了

2020-09-14 名校家長

文:紫蘇

最近看到一條暖心的新聞。


浙江杭州,一位女孩為了教會外婆使用微信,特意製作了一份「微信使用說明書」。

原來,她的外婆想學用微信,女孩教了好多次,可是外婆就是沒學會。

於是,她抽時間把操作步驟都畫了出來,這樣家裡沒人的時候,外婆也能自己操作。


一時間,被女孩的細心所感動。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

「半年前,我教奶奶用智慧型手機,給奶奶演示微信的使用方法,再教她用手機拍照,一遍遍重複上述方法,就像小時候奶奶一遍遍講故事書給我聽一樣。


其間雖然也會有耐心不足的時候,但當我看到八十多歲的奶奶眼裡閃著新奇的笑意,我覺得自己比任何時候都要開心。」


無獨有偶,重慶郵電大學的一位同學利用自己的繪畫特長,也給爸爸媽媽製作了一份微信使用說明手繪本,教會父母如何用微信與自己溝通。

很多時候,我們看似信手拈來的操作,對家裡的父母、長輩而言,卻是困難重重。


不僅僅是手機,家中液晶電視已經許久沒有打開了,洗衣機也不會操作,教過也記不住。


信息化的發展,對年輕人來說,是如魚得水,卻讓老年人戰戰兢兢。


就像「曾經父母、長輩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兒時提出的各種幼稚問題一樣。


他們渴望是我們多一點耐心,放慢腳步,等一等他們。


可是我們卻總是在不經意間將他們拋在了身後。


而現實對老人也並不寬容。



一夕之間,我們的世界仿佛對老人豎起了各種屏障。


老人們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被社會一次次拒絕、被邊緣化,老年人生活似乎變得更加不方便!


前段時間,大連一位老人和地鐵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執。


地鐵站規定,乘車時需要出示個人健康碼,或者疫情通行證。


但這名老人顯然並不明白他需要出示什麼東西,問了幾次「健康碼是什麼,要電話號碼」?


工作人員再次詢問疫情通行證時,大爺情緒有些激動地說道:「沒有這個東西,你們沒有給我」。


在這個點讚有160萬的視頻裡面,這個老人被貼上了「豪橫大叔」的字眼。



雙方都很激動,以至出動保安,當工作人員詢問「要不要叫警察」,老人質問「我犯了什麼罪?」


看到這段時,很多人開始是忍不住的笑的。


大爺耳朵背嗎?豪橫大爺!一個健康碼,怎麼可能?



但很多人笑著笑著就笑不下去了。


有網友說:幹嘛為難老人家,誰家還沒幾個不會玩手機的老人?


而且工作人員和老人是屬於完全的無效溝通,工作人員一直在說,請出示健康碼、通行證,可是大爺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兩個人一直在做無效溝通。


工作人員寧願去報警,也不願意去解釋健康碼是什麼,怎麼幫助大爺下載健康碼,這才是真正讓人費解的地方。


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困境的,並不僅僅是大連這一位老人。


網上反饋老人不會二維碼、不會上網,生活遇到困難的事例比比皆是。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


中國有14億人口,還有5億人是不上網的。


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中國有2.54億,其上網比例僅23%。

也就是每四個人中,就有三個人未曾接觸過網絡。


有太多人被時代「拋下」,被忽略掉,在這個日益便捷的社會裡,正在「四處碰壁」。


現代生活讓年輕人如虎添翼,卻讓老年人步履維艱,已成事實。


央視曾經做過一期節目:《掃碼時代,別讓老人「落在身後」》。


其中有一個環節很戳心: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老人被留在了身後?


什麼時候呢?


從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起,已然把老年人分隔在了兩個世界。


在黑龍江,67歲的大爺買完葡萄,準備結帳,卻被告知,只收微信,不收現金。


大爺拿著紙幣尷尬地站了一會兒,還是無人搭理他。


他心酸地拿起葡萄控訴:


我拿的是人民幣,不是假幣啊,你讓我在那兒站著,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



一位來自安徽宿州的老人不懂網絡訂票,去了6次人工窗口都沒能成功買到一張去看女兒的火車票。


每次帶著希望排完長長的隊伍,輪到自己時,得到的回覆永遠是線下窗口已經沒有火車票了。

工作人員告訴他,想要買到票還得上網去買,可是如果會上網,會線上購票,他何必要不辭辛苦,每天起早來排隊呢?


最後,在別人幫忙下買到車票的時候,老人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既釋然又委屈。

智能生活時代,令這位老人即便放下尊嚴,卻也換不來一張與女兒相見的車票。


美國的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一書曾提出過「數字鴻溝」一詞,信息化帶來了「數字機遇」的發展紅利,但也因信息落差造就兩極分化的趨勢,潛藏著新的不平等。


現在是哪怕不要自尊,也跨不過數字鴻溝。


很多老人不明白:

商店為什麼不收人民幣了?

醫院為什麼不能手動掛號了?

火車站為什麼買不到票了?

超市買東西為什麼可以自己結帳?

路邊的自行車為什麼一掃就能走?


面對這日新月異的事物,老人們一切都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有人說:人就應該「活到老學到老」,跟不上時代的老年人要被淘汰。


可是人老了,耳聾眼花,反應慢,想好好學,有時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時你讓年老體弱的老人與時俱進,現實嗎?


竇文濤曾說過一句話:

有時候做道德評判的時候,我總覺得有點心虛,你知道嗎,因為人和人的處境真的很不一樣。

的確,你高高在上評價他人的樣子太自私。



在這個奔湧的智能時代,大數據覆蓋了社會的每個角落,可是有些人卻與它漸行漸遠。


儘管不服老,卻又不得不承認老去的事實。


前段時間回娘家,發現母親用著的還是她那部老年機,送給她的智能機還被小心塞在盒子裡。


不敢用,怕用壞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父母明明就在我們的身邊,卻活得越來越謹小慎微。


這也就是這趟回家,才偶爾發現了父親的病例,年後老倆口偷偷到醫院去過兩次,我卻一次都不知道


醫院裡要健康碼進門、要下載APP預約,對網絡一竅不通的父母是怎麼進去的?


我不敢想像。


父母總覺得讓子女陪我去一趟醫院會影響工作,讓子女花教我用一下手機會浪費時間。


可是漸漸老去的他們面對這不知所云的世界彷徨失措,可又害怕給子女添麻煩。


或許這就是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吧!終究有一天會走向了時間的兩岸。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教授、老年病學家路易絲·阿倫森說:


「我們如何對待長輩,既決定了老年人的現在,也決定了未老先衰者的未來。」


其實父母現在的樣子也是未來我們真實的寫照。沒有人會一直年輕,每個人最終都會變成老人。


當有一天我們變老,跟不上時代變化的節奏。面對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是有溫度的。多一些關心,多一份理解。

就像開篇的女孩幫助外婆學習微信使用。

其實他們已經在很認真地在學習新技能,去努力跟上時代步伐。

所以不要催促老人勉力奔跑。用耐心等一等走慢的人,他已經盡力了。

智能時代,願每個人都能尊嚴地活著。

相關焦點

  • 賀蘭山網評:等一等「走得慢」的老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位化飛速發展帶來的是工作生活的高效便捷。然而,我們也無法迴避一個基本現實:一端是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另一端卻是持續增長的老齡化人口,橫亙其間的「數字鴻溝」正不斷被拉大。關注新聞不難發現,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時常被報導,有的老人買東西因不會行動支付被商家拒絕,有的老人行動不便被抬起來進行人臉識別,甚至還有老人遇到過因為不會使用健康碼無法進入商場的情況……老年人「被智能所困」的現象也因此頻頻引發關注。
  • 陳小春催兒子快點走,催促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傷害?
    因為孩子不知道自己「慢」,他可能盡力在加快步伐了,但是在大人速度的襯託下,孩子的一舉一動顯得「很慢」。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別再催孩子了,越催越慢!看看催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大家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求真教育別催孩子了,越催越慢,那今天呢,讓咱們倆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催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孩子,二年級了,做什麼事情都是特別的磨蹭,比如說早晨起床穿衣服,都是慢慢騰騰,讓她急的抓心撓肺,她就把孩子從早催促道晚,但是不管他怎麼催,這個孩子呢,整天還是磨磨蹭蹭的,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 孩子帶著父母散步,儘管慢,也在盡力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這個觀點通常是講父母對孩子的包容,等待。今年暑假,兒子滿12周歲了,每次送他上籃球班,總是由於各種原因接他晚,趁著暑假,他要求自己騎單車去打球,我想著也是個機會。城市裡車多人多,剛開始還不放心,就和他同時騎車上學,剛開始一段,無論人多少,過紅綠燈時總是推著過去,過了紅綠燈重新騎車,同時對於交通規則堅決執行,不多走一秒,所以,一路上要比我送他上課,延長5分鐘左右。
  • 孩子不是慢,而是大器晚成,別讓心急扼殺了他的未來
    覺得孩子老是慢半拍、少一根筋、讓人擔心能否獨立嗎?他可能不是慢,而是大器晚成。人腦的發育本來就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怎麼在孩子看起來比較慢的歲月,讓他順勢發展,累積未來爆發的底蘊,別讓心急扼殺了他的未來!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 「地評線」賀蘭山網評:等一等「走得慢」的老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位化飛速發展帶來的是工作生活的高效便捷。然而,我們也無法迴避一個基本現實:一端是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另一端卻是持續增長的老齡化人口,橫亙其間的「數字鴻溝」正不斷被拉大。關注新聞不難發現,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時常被報導,有的老人買東西因不會行動支付被商家拒絕,有的老人行動不便被抬起來進行人臉識別,甚至還有老人遇到過因為不會使用健康碼無法進入商場的情況……老年人「被智能所困」的現象也因此頻頻引發關注。
  • 你催他、吼他、甚至想踢他,卻不知,孩子已經流著汗、受了傷,盡了全力……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讓這個世界為老人走的慢一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不久前,湖北宜昌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來到社區繳納醫保費用,卻被工作人員告知這裡不收現金,要麼你讓親戚幫你交,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得到這樣的回答,老人頹然地坐在椅子上,顯得十分無助.
  • 毀掉一個孩子,對他沒耐心就夠了
    沒耐心,正在慢慢摧毀親子關係 昨天早晨,我買菜回來的路上,碰到一位年輕媽媽一手提著菜,一手拎著水果,大步流星朝前走,她身後還跟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她時不時就回頭對小女孩大聲說到,「走快點啊,都這麼大了,走路還這麼慢」,「我讓你走快點,聽見沒」,「再不走快點,我先回家了」……
  • 餘生,和讓你慢下來的人在一起
    平日的維持生計、做報表、寫總結、見客戶,其實大多數人已經很累了,再聽到耳邊的催促,不停的嘮叨,或許就會瞬間崩潰。責任太多,身上的擔子太重,只希望共度一生的人,能對自己少點要求。努力到竭盡全力,焦慮到頭疼失眠時,那個幫你撫平情緒,讓你靜一點、慢一點的人,才是最難得。他不一定多優秀,但你的焦慮、你的擔心,他都懂。《戀戀筆記本》裡,那位老人給妻子念故事的場景,每次看都會感動。
  • 經常被催促的孩子容易出現這四個缺點,你知道嗎?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在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快點,快點,不停地在催促他,可孩子給我的反應就是該幹啥幹啥,根本不理你這茬!有的時候就會摟不住自己的脾氣,衝孩子大聲地喊起來,後來我發現催促他並沒有用。那就按照孩子的節奏來試一次吧,早上照常叫他起床,告訴他接下來要做什麼,你什麼時候收拾好了咱們再出門,就這樣按照孩子的節奏如願以償的遲到了,以後的每一天都是如此,過了些日子孩子告訴我:「明天可不可再早一些起床!我不想做最後一個去學校的小朋友。」
  • 李玫瑾教授推薦:別總是怪孩子,因為你越急,世界就越慢
    導讀:李玫瑾教授推薦:別總是怪孩子,因為你越急,世界就越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推薦:別總是怪孩子,因為你越急,世界就越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人上了歲數反應慢,和老人說話千萬急不得
    人上了年紀,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聽力下降、口齒不清、反應速度減慢等情況,與人交流也隨之出現障礙。我們身邊經常會看到一些年輕人與老年人交談時會不耐煩,甚至搶話和催促。 自然衰老影響老人與人交流 譚子虎介紹,他近期接診的一個病例就很典型。最近因多種慢性病住院的張阿姨每天總喜歡躺在床上,經常悶悶不樂,很少跟人說話。進一步了解後,他發現,這位76歲的患者由於聽力問題,常常聽不清別人講話,總是反覆詢問,問多了別人就會不耐煩,導致她越來越不愛說話。
  • 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
    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不打不罵,用你的行動去影響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賈容韜不但沒有批評他,還端上熱飯熱菜,說:「孩子,雖然你又去了網吧,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 孩子動作慢得像「蝸牛」,卻證明他在進步,父母別再拼命催促
    發展心理學家曾指出:學前階段的孩子,他的學習成果是建立在當下感官體驗中的。1)孩子的性格所致這個世界上大致有用「急性子」和「慢性子」兩大類人,急性子乾脆利落雷厲風行,慢性子有條不紊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 翻、爬、走、跑,娃什麼時候掌握各項大動作最好?媽媽耐心等一等
    媽媽請耐心等一等玲玲自從抱孩子去參加遊泳課回來之後,就一直愁眉不展,往日裡孩子都是交由婆婆照顧,最近玲玲卻對孩子極為上心。她一邊擺弄孩子一邊問老公:「你說咱家孩子都八個月了,怎麼一點爬的意思都沒有呢?」
  • 家長別做孩子的「馭獸師」,好的親子關係,勝過手中的皮鞭
    一、別用皮鞭催孩子1、不要妄下定論孩子在出現一些問題時,比如做錯事情,家長不要沒有了解事情真相,就馬上就下定論說孩子不好。作為家長要積極教育引導孩子去改正錯誤,不是用消極的貼標籤說他不好,或者打罵讓孩子改正錯誤。
  • 高三,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迷茫,是你對自己還不夠狠
    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我個人覺得,當你還有力氣說出「我已經盡力了」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盡到力。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給我的影響非常大。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盡力的時候,往往再堅持一下,就會突破自己的極限,喚醒自己的潛力。之前網上流行一句話,「別老說別人比你有天賦,以你的努力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需要拼天賦的地步。」
  • lily英語:別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家長的心都要急上天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穩如泰山,你說氣人不氣人?很多家長納悶,孩子為什麼總是慢吞吞的?事實上,家長嫌5歲前的孩子磨蹭,有點錯怪他了。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陳小春因為沒有找到房子,而小小春Jasper又在身後走得慢,所以就一直催促,還衝他大喊:「快點!」對此,Jasper委屈地說:「Can you stop angry now?」對於兒子的「慢」,媽媽應採兒是這樣回應的:「催什麼嘛,人家都不知道往哪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