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教育道路上,最不應該懶惰的是父母,最不應該放養的是孩子。
無規矩,不成方圓。
很多父母都會把這句話記在心裡,也都不同程度的為孩子制定了各種規則。
但是也有許多人發現,自己為孩子制定的規則,不管用什麼…
有時,孩子們不按規則行事,在地上打滾,大人們礙於面子,或者想趕快收拾殘局,只好妥協。
但如何教育孩子,卻是一個橫在父母面前的難題。
有的家庭,規矩已經定下,執行不了幾天,大人小孩都忘了,等大人冷不丁想起時,小孩又不幹了。
有一位母親,就為孩子立下了這樣5條家規。包括孩子成長的各個方面,是所有家長都應該借鑑的。
禮貌
論語說:「不學禮,無以立。
表現出不懂禮貌,就很難立身處事。
而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不僅僅是表現在自身修養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家庭氛圍中。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父母越是強迫孩子向自己問好,孩子就越害怕躲在後面。
歸根結底,父母只能把自己的過錯推給孩子:「這個孩子,不懂禮貌」,孩子也變得更加內向了。
但實際上,要培養孩子「見面打招呼」的禮貌習慣,不必強迫。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禮貌待人,以身作則。
小孩的耳濡目染,自然也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誠實
兒童撒謊,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經驗,並不代表品德有問題。可是我們也不能讓自己聽之任之,置之不理。
父母發現孩子說謊時,就會發現孩子說謊背後的動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遠離撒謊的壞習慣。
告訴他們,只有誠實守信的孩子,才會得到大家的喜愛與信任。但是家長更應該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誠實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
小孩的耳濡目染,自然也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守時
晚到,是人們交往中的一大忌。
一個缺乏時間觀念的人,往往會給人一個不可靠的印象,而且錯過了很多好機會。
兒童在童年時期不守時,更不要指望他們長大後自己改正。
因此,我們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是一個孩子對自己負責和對別人尊重的表現。
兒童只有掌握了時間,他們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節約
日前,葉璇在節目中自爆自己吃別人剩菜的經歷。
結果發現她在餐館裡看見隔壁桌子裡的客人,有一份菜幾乎沒動,覺得很浪費。
而且這一舉措,也贏得了大家的讚賞。
正如作家李月亮所說:「在這個時代,揮霍並非光榮,節制才是高級美德。」
珍愛糧食,就是尊重勞動,就是感恩人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教導孩子不要浪費食物,不僅僅是教育孩子,更是我們必須要有的觀念和行為。
安全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安全。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我們教給孩子們遵守規則和有秩序的感覺。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處於安全環境的前提下。
但是,無可否認,有時教會孩子遵守規則並不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傷害。
孩子們可能正面對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危險。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警惕安全的同時,也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不必一味忍耐或退縮。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之上。因為沒什麼比自保更重要。
你們平安健康,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愛孩子是人類的本能,比較感性;立規矩是大人責任,需要理性。
大人立下的規矩不能成功地管理孩子,多半是因為愛和理性的比例亂了套。
給孩子立規矩,還能守住規矩,需要愛和理性的分量都剛剛好。
所以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一直琢磨。
大家如果喜歡我發的文章,可以掃一掃下面的微信二維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