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夕陽」紅 泰順鳳垟鄉打出孝親文化特色牌

2020-12-22 浙報融媒體

2018-10-09 19:5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錢禕 王豔瓊 報導組 陳祥磊

金秋的泰順縣鳳垟鄉,連綿的青山間,屋舍村落錯落有致,清澈溪水穿村而過,一座座獨特的「百壽碑」披紅掛彩,在陽光中顯得格外溫潤。每天清晨,鳳垟鄉三門垟村黨支部書記陳正豹都要去村裡轉一圈,看看即將建成的百歲流芳公園的進度。已經打造好的幾座「百壽碑」立在村口,洋溢著喜悅的氛圍。

鳳垟鄉戶籍人口9986人,其中80歲以上老人263人,90歲以上老人48人,百歲以上老人4人。如今,這些壽星不僅是家中至寶,也成為了促進鄉鎮發展的重要情感寄託。為百歲老人立碑,讓孝親文化永存,是近日鳳垟鄉正在加緊行動的一樁大事。鄉裡正以孝親文化為支點,搞建設、興產業、抓配套、樹典型、立規矩,並打出孝親節慶、家訓文化、田園養老等幾張特色牌,提振鄉鎮的精氣神。

隨著「孝親文化」逐漸成為一面旗幟,小鎮的名氣也日益提升。不久前,該鄉舉辦第二屆孝親文化節,3000多人參與了「盛宴」。

「百歲老」成為「村中寶」

鳳垟鄉下轄7個村,自從58省道連接線貫通後,鄉裡到泰順縣城的距離從原來的41.9公裡縮短至了27公裡,但這些分散在山裡的村,卻沒有因此而改變平地少、區位偏、致富難的狀況。

「大多數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人少,外來的人更少。」鳳垟鄉村民說,過去,全鄉靠種檳榔芋、養土雞等發展產業,使65戶184人擺脫了貧困、64戶268人下山發展,可受制於交通區位和特色產業缺乏等因素,這隻山裡的「鳳凰」始終「飛」不起來。

機會從2017年泰順縣深入推進旅遊產業開始。與廊橋文化園景區所在地泗溪毗鄰的鳳垟鄉,瞄準鄉村旅遊,著手以孝親文化旅遊節這一品牌節慶活動,逐漸滲透帶動傳統農業和手工藝製作等多個產業融合發展。

「這不是隨便拍腦袋想出來的。」陳正豹說,鳳垟鄉山水清奇,雲海醉人,旅遊資源得天獨厚,7個村或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或擁有獨特的人文底蘊,好山、好水、好空氣更是長壽的秘訣,為發展鄉愁經濟和養老產業奠定了基礎。

深思熟慮後,鳳垟鄉全力打造孝親特色文化,投資200多萬建設孝親主題公園,把孝親文化節打造成為當地的品牌節慶。「鄉裡有這麼多百歲老人,說明這裡的山水養人、風景宜人,可以發展養老產業,讓孝老愛親文化深入人心,也可以促進民風轉變、樹立特色文化品牌。」陳正豹說,把目光聚焦到培育孝親特色文化上後,鄉裡每年都要評選出孝親榜樣,有條件的農戶也開始試水養老民宿,一條以孝親文化帶動鄉村旅遊的發展道路呈現在眼前。

「夕陽」產業變朝陽經濟

能讓村民受益,一個產業才真正有生命力。現在在鳳垟鄉,7個村圍繞孝親主題打亮點顯特色,將孝親文化做深、做精。

剛成功舉辦了孝親文化旅遊節的李垟村,正在加緊推進村莊美麗提升工程。一座孝親橋上,二十四孝的浮雕已經鐫刻完成,村支書陳宗運又為「孝親家風家訓」進宗祠多方奔走。「平時多去看望長輩,重陽辦百歲家宴,大家都在用實際行動孝老敬老。」他說,越來越多村民在照顧好自家老人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為其他老人捐款捐物,送上關愛。

與李垟村毗鄰的梧桐垟村,大家更是爭當起了孝老愛親的表率。他們常與老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村裡有大事小情都要徵求老人意見,有了矛盾請長輩出面調解。「每月定期燒『老人灶』,用一頓飯傾聽老人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煩惱,為他們解決問題。」鳳垟鄉黨委委員周金錫說,梧桐垟還引進社會組織,讓孝老愛親成為基層網格慰問服務的重點內容,昔日需要重點整治的鄉村,如今實現了鄉風文明的蝶變。

天氣晴朗的午後,三星村101歲高齡的村民周志裕有條不紊地編織著竹編工藝品,鄉裡利用聯合強村公司搭建起了一個留守老人的就業平臺,對老人製作的工藝品、種植的農產品,幫忙線下叫賣和網上銷售,讓老人每月通過自食其力可增收200多元。

一大批「夕陽」產業正在成為鄉鎮的朝陽經濟。新梨村與浙江省中醫藥大學洽談校地合作事宜,讓中醫院產業為孝親文化配套,在村莊建設中增加中醫藥、康養等元素;李垟村有條件的農戶正在謀劃發展孝親民宿,吸引更多城裡的退休老人到鄉村農家寄宿養老,每月繳納一定的夥食費,就可以吃住在農家,享受恬然自得的農家樂。

相關焦點

  • 泰順鳳垟弘揚孝文化 孝老愛親 山村「夕陽」分外紅
    披上外套,剛剛接過村裡「當家人」接力棒的鳳垟鄉三門垟村支部書記陳正豹,每天頭一件事就是去村裡轉一圈,看看村裡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白改黑」進展情況,督促其他在建項目進度。「為百歲老人立碑,讓孝親文化永存。」陳正豹說。
  • 泰順小鎮故事|鳳垟鄉:山鄉處處見「孝親」
    採訪對象供圖沿著寬闊的盤山公路上山,平均海拔600餘米的泰順縣鳳垟鄉,在晨霧間緩緩揭開面紗:三兩老人圍坐閒話家常,不遠處孩童嬉戲玩鬧,村口是新建的百歲碑、百歲流芳公園、孝親路……寧靜山鄉,處處可見「孝親」風景。 鳳垟鄉於2016年恢復建制,是泰順「最年輕」的一批鄉鎮之一,也是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
  • 泰順鳳垟巧打「旅遊牌」:高山櫻花大道綿延1.8公裡 全球眼24小時拍...
    全球眼拍雲海  溫州網訊 地處群山峻岭之中的鳳垟鄉,平均海拔596米,是泰順縣海拔第二高的鄉鎮。雖然身處深山,鳳垟也有其獨特風景吸引著人們:看雲海、賞櫻花、體驗長壽之鄉的生活,今後還可泡溫泉。
  • 泰順有個長壽之鄉 百歲老人原來這樣生活!
    溫州網訊 前不久,泰順縣鳳垟鄉舉行第二屆長壽文化旅遊節,一批銀髮老人被請為座上客。鄉領導請老人們吃「長壽宴」,向他們敬長壽茶,還為4位百歲以上的老人頒發了長壽紀念牌,祝他們健康長壽。老人們欣賞了長壽糕現場製作、茶道表演和眾多老人們喜愛的文藝節目。
  • 泰順鳳垟鄉以「孝文化」催生振興新動能 「夕陽」照亮振興路
    鳳垟鄉黨委副書記毛方貴介紹,這些年,從日常孝親榜樣,到連續兩年舉辦孝親文化節,當地的孝老愛親已漸成風尚。  如今,當地以「孝文化」作為鄉情文化基因,加緊配套建設與文化傳承:村口新建的「百歲碑」披紅掛彩,鄉裡百歲流芳公園即將建成,打造的「孝親文化節」漸成品牌……「夕陽」照亮鳳垟鄉村振興路。
  • 溫州日報甌網 - 泰順鳳垟鄉:以 「三堅持」譜寫鄉村振興美麗樂章
    然而,在泰順縣鳳垟的長壽康養鄉村振興示範帶工地上,村民們挖土的挖土,砌牆的砌牆,一片忙碌景象,農閒反而變得更忙了。在現場管理的副鄉長翁欣程介紹說,2020年以來,鳳垟鄉以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為重點,凝聚起共謀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建成一批批環境優美、產業興旺、村民認同的鄉村振興項目。
  • 泰順竹裡畲族鄉打造綠富美 竹海畲鄉逐夢小康迎客忙
    溫州網訊 竹裡畲族鄉地處泰順境內西北部,自然風光旖旎,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9%,是溫州人民「大水缸」珊溪水庫源頭所在地。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獨具匠心的竹木藝術、極具情懷的文化理想在這裡完美融合,逐步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畲鄉民俗文化、國學文化和竹文化三張「金名片」。近日,記者走進竹裡畲族鄉,探尋這裡的小康故事。  畲旅融合,農民增收顯著  藍永慧是竹裡畲族鄉鄉長,亦是土生土長的竹裡畲族人。近年來,他圍繞竹裡畲族鄉歷屆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投身竹裡小康建設。
  • 鄉村帶頭人 | 竹裡畲族鄉何宅垟村吳大樹:打造「耕讀養心」最美...
    走在竹裡畲族鄉何宅垟村的街道上,亦或是走在田間小道上,不僅能欣賞到質樸整齊的古民居,還能享受一片寧靜和悠閒,宛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生活。近幾年,在村支部書記吳大樹的帶領下,何宅垟村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耕讀養心」的發展致富之路,村莊越來越美,村民也越來越幸福。
  • 泰順交通開展「十四五」交通規劃編制調研工作
    2020年作為「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的謀定之年,縣十六屆四次會議作出決定,「分三步走」推進泰順交通「三年強攻堅、五年大變樣、十年成樞紐」,奮力將泰順打造成溫州西南綜合交通樞紐。
  • 山村牽手高校 浙師大音樂學院泰順實踐教育基地揭牌
    6月27日晚,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泰順實踐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採茶舞曲》誕生地泰順東溪舉行,近200名來自專業院校的師生送歌、送舞、送教育、送文化,以實際行動服務群眾、服務基層。「到泰順採風,可以感受到山的清朗和泥土的芬芳。」參加採風演出的同學說。開場舞蹈《牛玲》、傳統戲劇和流行音樂結合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等精彩曲目輪番上演,原本寂靜的小山村頓時成了歌與舞的海洋。
  • 2020高校學子相聚「青春伴夕陽」 孝親敬老彰顯責任與擔當
    2020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活動孝老公益行溫暖繼續。在高校志願者的積極參與下,活動以點滴的匯聚、以真誠的關懷,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老友計劃 讓我們愛相隨   11月14日,浙江傳媒學院以「老友計劃——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為主題,開展「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孝親敬老活動。志願者們為當月生日的老年人集體過生日。
  • 泰順古道有多美|盧坑嶺古道篇
    據《泰順縣交通志》記載:「羅陽至筱村大路,出縣城東門,經交垟、下察溪、楊家嶺、上洪、下洪、盧坑嶺,至區所在地東垟,裡程60裡。」盧坑嶺古道是筱村大路的心腹地段,古道起點下洪村,是一個已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傳統。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下洪陶氏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迎神節,以此來紀念先祖、期盼來年美好生活。
  • 山東:孝親敬老沐泗水 和諧友善美鄉村
    山東泗水,泗河之濱,聖賢之地,婆媳融洽,鄰裡友善,孝親敬老,蔚然成風。孝德文化如春風如細雨撒入泗水大地的千家萬戶,紮根安家。黨的十八大以來,泗水縣以「孝」為切入點,圍繞「傳承美德、踐行孝道、構建和諧」,開設了「鄉村儒學講堂」,開展「情進萬家?孝滿泉鄉」活動,著力打造「儒風孝道之鄉」。
  • 泰順最大楊梅生產地突圍,這項1.3億工程助力,還將連接泰順高速
    泰順最大的楊梅生產地為何到今年才迎來楊梅節?6月29日,泰順縣包垟鄉首屆楊梅採摘節開始舉行。作為泰順縣最大的楊梅生產地,楊梅在這裡已經深深紮根十多年,包垟鄉種植楊梅達2600畝,但包垟鄉舉辦這樣一場迎接遠客的楊梅節尚屬首次。這背後有怎樣的曲折歷程?
  • 泰順高標打造「花園鳳垟」
    泰順縣「兩最」評選、最美鄉愁村、美麗田園、鄉村振興示範帶等工作開展以來,該縣鳳垟鄉通過全面整治和建設,持續發展優化軟硬環境,其中長約11公裡連接5個行政村惠及近1萬人口的「雲海·長壽」鄉村振興示範帶,包含田園綜合項目3個、旅遊綜合項目4個、特色自報項目
  • 泰順3000年|現代建築所欠缺的,泰順廊橋也許能給現在的建築師們...
    ▲夕陽伴我歸 ▲古道橋梁功能與「人情味」完美結合 ▲北澗橋   泰順的廊橋,如建在荒僻山野,是來往路人歇腳、避雨之所;如建在村中、鎮上,往往成為該地交流和交易的中心。不少廊橋的橋梁和住處的環境都相當優美。
  • 「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提升縣域公路網 造福一方百姓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推動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近年來,泰順不斷推進縣域公路網建設,從康莊工程「村村通」到四好農村路建設,從老58省道到S331省道,再到「三聯三通景」公路,一條條寬闊平坦的瀝青公路像密密麻麻的蜘蛛網,縱橫交錯,串起農家村落、連起沃野田疇,成為了一方百姓的希望之路,致富之路。記者來到新包公路的起點,目前這條公路已經建成通車。
  • 孝親文化浸潤「和善」社區(圖)
    鹹水沽鎮豐達園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以社區居民群眾利益為落腳點和出發點,全力打造「黨建+和善」主題社區,營造孝親敬老、尊老愛老的社區氛圍。  推行項目化運作  增強孝親文化軟實力  社區黨支部積極引進第三方社會組織,分別開展了天同半失能老人醫養結合、獨居老人暖心陪伴、「鄉」味國學、「香」溢萬家青少年傳統文化公益項目,將傳統國學和傳統孝親文化禮儀納入社區青少年講堂,教育引導社區青少年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堅定樹立文化自信,營造「和善豐達」孝親文化良好的人文底蘊。
  • 泰順小鎮故事|竹裡畲族鄉成「世外桃源」
    走在竹裡畲族鄉整潔的街道或鄉間石板小路上,遊客不僅能欣賞到這種帶有鮮明畲鄉特色的建築元素和「鄉村院落式」的建房風格,還能在這個以「竹」得名的地方,循溪看瀑,穿林賞竹,享受一片寧靜和悠閒。每年「三月三」,這個溫州甌越「三月三」畲族風情旅遊節的發源地會成為畲歌和畲族文化的海洋,讓人流連忘返。
  • 大過農民豐收節 來泰順大安體驗非遺文化
    為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順縣大安鄉將於當天在大丘坪土陶文化村舉行首屆非遺體驗旅遊節。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農村基層將廣泛開展節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