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3000年|現代建築所欠缺的,泰順廊橋也許能給現在的建築師們...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9-06-06 09: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文 劉傑 攝影 李永在

泰順現存廊橋的修建年代多為清代,數量較多。在地理偏僻、交通閉塞的山區縣,泰順先民們總是能將廊橋的橋梁功能和自然環境、風俗人情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幅獨特的「廊橋·古道·人家」優美畫卷,其間所透露出的建築美學和意境讓人逡巡、忘返。

▲泰順廊橋古道風情

廊橋總是與古道連接著  

泰順現存的廊橋,無不連接著古道。比如登雲橋,因其位於縣城羅陽鎮南門,因此又叫「鎮南橋」,是泰順西南部進城及縣城通往壽寧的重要橋梁。劉宅橋地處要衝,在未有泰鼎公路前,是泰順往來福建福鼎的必經之津梁。三條橋的得名,一說是此橋最早用三條巨木跨溪為橋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因它連接著兩邊橋頭的三條古道,所以才稱為「三條橋」。   

而重要的古道上,因跨山越澗的關係,幾乎都有數條橋梁,包括廊橋。例如,古代泰順到溫州大道中羅陽至仙居的一段,沿途還遺存了許多橋梁。先是石橋,橋面石板並非直接鋪設在橋墩之上,而是在橋墩之間運用了伸臂的梁層層出挑,藉以減少橋板的實際跨度,真是別具匠心。過了石橋,再行不久,便是「高低嶺盡見清溪,長空一道飛虹度」,聞名遐邇的仙居橋了。從明景泰年間始建至清康熙年間。仙居橋四次修建,說明它在泰順對外交通中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劉宅橋、仙居橋

路人、挑夫跋山涉水的休憩好去處

▲毓文橋   

坐落在泰順赴桐山大路上的普賓橋,從民國至建國初期,一直都有以挑擔為營生的腳夫在此歇息。他們從十幾歲就開始如此營生,從桐山挑海鮮到泰順縣城羅陽,再從羅陽扛木材到桐山,兩邊都不落空。挑擔人必須具備非常好的腳力,從桐山出發要一天一夜才到達羅陽,中途不能有太多的休息。古道旁的路亭和廊橋就成了他們休憩的好地方,渴了喝些路亭邊的井水或免費的茶水,餓了就在橋屋內買碗飯或吃幾口自備的乾糧。他們必須按時將肩上的貨物挑到羅陽,否者會誤了羅陽店鋪的早市。   

泰順山鄉古道上的廊橋,不少至今還在發揮著交通的功能。例如,筱村鎮的文興橋,鄉民外出或勞作都要經過它,橋屋裡還有供人休息的長凳和求好運氣的籤筒。

▲普賓橋

▲廊橋內景(圖片來自網絡)

鄉民們閒時交流溝通的好場所  

受山區複雜的地形地勢的限制,泰順傳統民居的聚落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上都是一處一宅,宅與宅之間相距甚遠。即使是同宗之宅,聚於一個山坳、一塊平地,也少有房舍相通,大都處在相望而不相連的狀況。在這種較為孤立的聚落形態下,鄉民們的交往似乎成了問題,不同家族之間的交往顯得稀少。然而,問題在獨特的環境下總會得到加價獨特的解決方式。   

於是,廊橋應運而生,在幾條山溪交匯的地方,巨大的廊橋如長虹臥波般橫在寬闊的溪面上,橋屋上的長凳可供休息,也可供經營小生意。鄉民們在橋屋上坐聽風雨,也有的在其間買一盒火柴,抽一袋旱菸。在路過之間,完成了物品的交換,進行了不用上門的交談,增進了情誼,互通了信息。

▲夕陽伴我歸

▲古道

橋梁功能與「人情味」完美結合

▲北澗橋   

泰順的廊橋,如建在荒僻山野,是來往路人歇腳、避雨之所;如建在村中、鎮上,往往成為該地交流和交易的中心。不少廊橋的橋梁和住處的環境都相當優美。特別是泗溪鎮的北澗橋,因橋梁造型優美,橋下河水清冽,橋頭古樟參天,而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橋梁。在鎮上的溪東橋建成以前,北澗橋是當地惟一橫跨東溪的橋梁,橋頭兩岸逐漸形成繁榮一時的村鎮,沿橋頭的石板路還形成了一條小小的店鋪街,形成橋與古民居的奇特結合。

▲北澗橋橋頭的店鋪街(圖片來自網絡)   

店鋪街的底層是一溜溜的店鋪,二層供主人居住。現存店鋪多是五十多年前重建的,據當地鄉民回憶,以前店鋪還要多,後因火災而毀於一旦。店鋪有藥材店、南貨店、布店等,現在仍然可以看到貼在門楣上的「林仁和號」的店名。泗溪老人林英,曾在橋頭店鋪中開過茶鋪,免費給路人供應茶水,自己則靠屬於下橋村的堂眾田的田租過日子。土改後堂眾田被分,便由下橋村出資僱人燒茶。另據自小在此開店的湯姓媳婦翁春娥老人的回憶,過年時鎮上請來的木偶戲班,便在廊橋上開唱。

▲廊橋上的木偶戲表演   

北澗橋橋頭的石板路不僅是村中的店鋪街,實際上也是整個村子的中心。因一邊是廊橋,一邊是民居,廊橋山花的飛簷與民居的屋簷互相交錯,可以讓人躲避日曬雨淋。橋頭及屋簷下很適宜的設置了一些石凳木椅,讓人們可以隨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無事時可在橋頭休憩,談天說地,買賣交易。橋頭兩側古樟參天,掩映著古橋及周圍古樸的民居。橋下河水清清,溪水上還有一條用石樑搭起的小石橋,接以矴步。沿著溪岸,一條小路將行人引向橋頭和村子。凡此種種,真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橋梁功能與人情味完美地結合到建築空間中,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空間與環境的緊密結合。   

北澗橋在修建之時,可能考慮到了與鄰近建築的結合,橋柱上預留了可以與鄰近建築相連的榫頭。橋的造型如民風一般古樸,沿著結構的走勢呈三折的拱形。橋面上四列方柱,上覆屋簷。兩端山花為歇山式。橋的中間起重屋,也是歇山頂。斜脊起翹很高,顯得十分輕盈。《詩經》中的「如跂斯翼,如翬斯飛」,用在這裡是再恰當不過了。結構部分用油紅漆木質擋雨板封住,以免風雨侵蝕。整個橋體結構合理,比例勻稱,灰瓦紅身,與青山碧水掩映,是一幅美妙絕倫的風景畫。

▲碇步龍   

柳峰墩頭橋坐落在一個多姓雜居的村落,在廊橋的周圍至今還存留著大量商業建築。在商業最興盛的年頭,廊屋內也擺起了小攤。以廊橋為中心建造的商業店鋪中的商品,有來自福建桐山的,也有本縣的特產。當年人氣聚集的墩頭橋老街現已冷清,但通過字號牌匾、店堂標牌,人們仍能感受到當年濃厚的商業氣息,坐商和行商文化已滲進這兒的一磚一瓦,一土一木。   

普賓橋與墩頭橋一樣,同處在泰順赴桐山大道上。據說,因地處交通要道,建造時曾得到泰順、壽寧、桐山、平陽、柘榮等五縣群眾的捐助。橋梁竣工後,還有一部分捐助款未用完,於是在橋頭建了一座五榴的茶亭,僱人燒茶,免費供應路人飲用。   薛宅橋旁的商業街,當地鄉民稱為「營崗店」,山裡山外的客商將各類商品聚集於此,這條老街成為三魁附近鄉民貿易的重要場所。   

泰順的一些廊橋,不僅是當地鄉民買賣交易的場所,橋頭還建有供路人休憩、住宿的旅社。如北澗橋橋頭,便建有旅店數間,供過往旅客住宿。

▲北澗橋橋頭

橋與廟結合之寓意  

橋與廟的緊密結合,是泰順乃至浙閩山區橋梁的另一特色。在規模稍大一點的泰順廊橋中,都設有神龕供鄉民祭祀。也有的不設在橋屋中,而是偏在一旁,或正對橋頭路衝。凡神龕,必定設在靠下遊溪水的一側,神像面對著上遊的流水。如此設置有其寓意,神的職責之一是要鎮住來水,保佑廊橋平安。當然,鄉民們在此祭祀的目的並不僅僅是保佑廊橋,他們更關心自己的生活及前程。因此,廊屋中祭祀的神祇多種多樣,都是佛道儒三教中的人物。地方上的雜神,如五顯神、陳十四夫人、馬仙姑、忠烈王等,能給讀書人帶來好運的文昌帝君,幫人發家的財神爺趙公明,它們的神像在橋上也常能看到。

▲廊橋中的神龕(圖片來自網絡)   

南溪橋恐怕是泰順廊橋中供奉神仙塑像最多的一座。神龕當中祭祀的一尊是馬仙姑,左邊依次是馬仙姑夫家阿爸、葉都元帥和五顯靈官,右邊依次為馬仙姑娘家阿爸,行雨龍王和土地公,在諸神兩旁守護著的是千裡眼和順風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神龕旁還設有一座小小的神龕,裡面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小小的一座風雨廊橋,竟然擠著十餘尊佛道兩教各路神仙,接受著泰順鄉民的頂禮膜拜。同時,它們也將含笑的目光賜給這些虔誠的人們,幫他們度過一個個難關,撫平一次次傷心的和苦痛。   

每年農曆七月七是南溪橋橋祭的日子。祭橋的文書叫做「七夕文疏」,常年住持祭橋的尫師還保存著手抄本的文疏,其中寫道:1.上祖創立宮廟,莊塑真仙佛像一堂,遞歲祀奉香燈;2.集福七夕,慶旦清福,淨供一筵,處備香燈茶果;3.宣封懿政馬氏嘉祐真人聖前,恭望真仙列慈下臨;4.眾等所種田園早禾苗六種在洋,正當茂盛,銜花吐穗,結實之際賴聖驅除蝗蟲、鼠疫無惹害,山豬麂鹿逐遠遣,地鳥野獸永無跡。禾苗清秀雨均,田園六種全收熟,五穀豐登茂盛除瘟疫,豺狼虎豹遠他鄉,童子老邁男康女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無疆。六畜多興旺,合村宅捨得太平,諸般等事大吉祥。祭橋實際上是鄉民們借「橋」發揮,從橋為出發點,祭的是自己對生活的希望。

▲橋中的神龕

1559783558000

相關焦點

  • 泰順廊橋將這樣重建
    「我們現在新建的廊橋,每一個物件都給編號。而薛宅橋沒有編號,衝走了以後就都亂了,組裝的時候就比較難,現在就要根據薛宅橋的檔案一一對號入座」。」「不是說人多就能快一些,建橋墩、搭架子每個步驟都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而且,曾家快說,被衝的廊橋構件要先看好是哪個部位的,榫頭是多大的,需要一一匹配。而新建的橋就可以批量完成構件生產。」
  • 浙江「泰順廊橋」在臺灣南投落成開放
    據介紹,在泰順各種造型的廊橋中,以這種編梁木拱橋最具文物綜合價值,被橋梁學術界稱為「古老概念的現代遺存」,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種類,也是世界橋梁史上獨一無二的種類。2009年10月,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半月談丨泰順廊橋:橋架山澗,意通古今
    為打破地理阻隔,也為往來的旅人提供遮風避雨、集市貿易的場所,古人在溪澗架起座座廊橋。高超精妙的營造手藝,讓一顆顆散落的「橋梁建造活化石」留存至今。當地通過積極保護,讓廊橋文化得以活態傳承,在現代文明中閃耀出經久不衰的光輝。在浙江泰順拍攝的廊橋。
  • 好玩民宿在泰順|廊橋、木偶戲、唐式婚服、遊泳池……時尚古典並存...
    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包含「營」(設計)和「造」(建造)兩重含義,廊橋文化園內的北澗橋就是以此技藝建造而成,木拱廊橋營造技藝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以榫卯結構連接並構築而成。民宿內有許多的廊橋結構模型,遊客們也可以親自上手拼接一個廊橋模型。
  • 泰順廊橋在匠人手裡「復活」
    去年9月15日中午,泰順三座國保廊橋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先後被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衝垮。今年3月25日,泰順廊橋修復工程正式啟動,計劃於今年11月底全部完工。8月11日,三座廊橋中橋身最短的文重橋主體率先修復完工,比預期整整提早了數月,文重橋又「復活」了!  記者從泰順縣文物部門了解到,本次廊橋修復工程,因為工程主體都是國保級建築,嚴格採取修舊如舊的手法,採用的是傳統編梁木拱廊橋的技藝,一道道工序也儘量還原160年前初建橋時的工序。三座廊橋的木構架部分,分別由三位傳統廊橋建造方面的非遺傳承人帶領各自的團隊進行修復。
  • 廊橋建造者曾家快:臺灣「泰順廊橋」 至少可「活」兩百年
    2019-02-26 07:29 | 溫州晚報「浙江泰順廊橋」成為南投縣新的文化地標2月23日, 「浙江泰順廊橋」在臺灣南投縣集集鎮舉行了「圓橋」暨項目交接儀式。這是臺灣地區目前唯一的木拱廊橋,也是溫州在泰順以外建設的第一座木拱廊橋。
  • 浙江溫州主要旅遊景點(雁蕩山、楠溪江、泰順廊橋、天台山)遊記
    1996年11月12日,《中國攝影報》刊登了肖雲集《浙南廊橋有遺篇》,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板條新聞,並首次採用「廊橋」這個名稱,泰順廊橋是國家寶庫,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根據泰順祖先的交通規劃,應在主幹道(石路)旁建風雨亭,主幹道(石路)相距一定裡程。橋上的屋簷不僅保護了木橋免受日曬雨淋,而且起到了雨亭的作用,有些橋有臨時住宿的地方。然而,「廊橋」這個詞只是在最近幾年才被採用,幾百年來,泰順人一直把木拱橋稱為「蜈蚣橋」。事實上,木拱橋上沒有蜈蚣腳,廊橋是當地村民休息和交易的地方,如果把北澗大橋分成統一的攤位,你可以想像溫州五馬街的繁榮。
  • 泰順3000年|清朝第一狀元之孫曾任泰順知縣
    有清一代,傅氏家族「簪纓相繼,科第連翩」,入仕為官者甚多,擔任過泰順知縣的傅永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傅永綍(1714——1779),字侖西,號西齋,是傅以漸的孫子。他自小性格端直剛毅,讀書循義理,能活學活用。他弱冠便考中秀才,並因成績優異被推舉為貢生,後考取武英殿校錄。乾隆十七年(1752),傅永綍考取恩科舉人,兩年後他又參加會試中「明通榜」,之後他被授予山東泰安府平陰縣教諭。
  • 溫州泰順,旅遊季最佳推薦路線
    夏天空調、風扇、冷飲之外還有什麼能調劑我們的身心那一定是一處山水隱息地能舒爽到人心坎裡的地方DAY1 走進泰順(廊橋文化園→氡泉景區→蓮雲谷水世界→溫泉度假村)泰順廊橋因電影《廊橋遺夢》而走進人們的視線,但真正讓泰順走向世界舞臺的,是廊橋文化園裡兩座橫跨東溪之上數百年的「姐妹橋」——北澗橋和溪東橋。
  • 旅遊新高度,泰順新速度:泰順旅遊在上海舉辦推介會
    10月25日,"旅遊新高度,泰順新速度"泰順旅遊上海推介會在上海外灘隆重舉行。泰順縣委書記陳永光,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重大活動辦主任沈超,全國工商聯執委、五金機電商會會長、天津億聯控股集團董事長嚴立淼,長三角旅行社代表,長三角車友會,上海媒體等300多位領導嘉賓出席推介會。
  • 溫州泰順縣,浙江省泰順中學,泰順的驕傲
    泰順中學泰順中學,全稱為浙江省泰順中學。泰順中學的原名為泰順縣第一中學,在2009年的時候改名為浙江泰順中學。但是泰順學子們,還是親切的稱呼她為「泰一中」。泰順中學的建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學校始建於1929年,距離如今的2020年已經過去了91個年頭。這91年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泰順學子,從這裡,走向各地,也是從這裡,邁入更高的學府。
  • ...中國廊橋之鄉——浙江泰順一日痛失三橋。薛宅橋、文重橋...
    清乾隆十年;文興橋,建於清鹹豐七年
  • 泰順留存下古老橋梁雛形活化石,山裡老家的門口,碇埗成為了景點
    這種歷史之下,泰順當地形成了較為封閉,但也形成了保存歷史非遺和人文,頗為良好的環境,尤其是泰順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留下了很多堪稱活化石的古建築內容。這些技藝和建造經驗代代相傳,逐步改良,直到今日都是讓人驚嘆的歷史文化遺存,很多歷史遺存時至今日,依然被當地人日常所使用,形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泰順最大的夫人宮-陳聖母宮
    白粉牆是泗溪鎮政治、文化、商貿中心,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順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橋東溪橋;有泰順最大的陳夫人宮廟和名聞遐邇的二月二陳夫人信俗。南宋時期,白粉牆和鄰村下橋村林姓曾出了數十位進士,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一場所
  • 「國泰民安,人心效順」——泰順浙江省古鎮古村特色民俗匯聚之處
    泰順於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設縣,明代宗賜名「泰順」,意為「國泰民安,人心歸順」。泰順縣雖然只是一個縣,但在浙江省卻稱得上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這個小縣城森林覆蓋率達76.1%。現存各類橋梁970多座,古廊橋33座,15座古廊橋。
  • 泰順3000年|你稔熟泰順方言詞彙「拉天」等,卻不知隱藏在其中的歷史
    2019-04-15 20:59 |泰順3000年
  • 閩浙廊橋①中國廊橋最多的縣不是泰順,而是...
    我曾萌生過要去閩浙地區的「廊橋之鄉」拍攝更多古廊橋的想法,這個意願在今年終於得以實現。我自駕了福建南平、政和、周寧、壽寧、屏南、浙江慶元、泰順等地,按圖索驥,開啟了古廊橋行攝之旅。【後山橋】福建政和後山廊橋位於閩浙邊界政和縣嶺腰鄉後山村,始建於明朝,清朝嘉慶1799年重建,2001年重修,至今已有210餘年歷史。出政和縣嶺腰鄉,進浙江慶元縣地界。
  • 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換個「玩」法「走走泰順」:山水之外品民俗
    走走泰順,既能寄情山水,也可領略民俗之樂。禳神鼓、泰順木偶戲、紅曲製酒工藝、六六大順福宴……7月26日,一年一度的泰順民俗活動——」六月六」文化旅遊節在筱村鎮北坑村舉行,吸引了眾多遊客。>寄情泰順山水之餘,遊客同樣能近距離體驗泰順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 浙南攝影天堂泰順,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沒想到泰順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沒想到廊橋可以這麼拍;沒想到大安變化那麼大……這一組新拍的泰順的遊走,把很多在外的朋友的心都帶回來了。這個冬天不太冷,眼看年快到了,還時不時像春天、像夏天。沿著喜愛的地再次行走的我,這次多帶了幾件亮色的衣服,記錄這2020年新的開始。第一站:紅巖飛瀑在司前鎮紅巖隧道旁的這「夫妻瀑」,每次到這來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這是一條巖石紅色,瀑布時而二條,時而又變成一條的瀑布,水多水少都各有千秋。
  • 泰順3000年|鬥膽在劉基廟題寫對聯的泰順人是誰?
    周禧題劉基廟上聯 令人驚訝的是,其中有一副在今天看來不算有名氣的泰順人書寫的對聯: 異世論才,子房氣象漢儒者; 同時顯學,景濂文章明正宗。 ——落款:泰順周禧拜題。 周家是羅陽有名的書香門第 周禧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