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泰順廊橋」在臺灣南投落成開放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圓橋」儀式上,「詩畫浙江」燈彩藝術表演團獻上精彩的百葉龍表演。
  本報記者 王 平攝

  橋上三重飛簷,橋頭亭臺相望。23日,來自浙江溫州的「泰順廊橋」在臺灣南投舉行「圓橋」暨項目交接儀式,吸引數百名兩岸各界嘉賓與當地民眾到場,共同見證這座溫臺文化交流「新地標」落成。這種獨一無二的傳統木結構橋梁首次走出溫州,在寶島臺灣「安家落戶」。

南投「泰順廊橋」。(王平攝)

  由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溫州市半屏山兩岸旅遊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泰順縣廊橋文化協會等民間組織捐建的「泰順廊橋」,23日「圓橋」儀式後對民眾開放。

  「圓橋」儀式吸引數百名南投居民前來觀禮。儀式上,嘉賓步行至廊橋中央,主嘉賓將紅布包中寓意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五代同堂、五子登科、五福臨門的五顆竹釘轉遞給「泰順廊橋」傳承人曾家快,並由他釘上最後一板釘。

  「圓橋」禮儀完成後,兩地協會代表籤訂了交接協議書,兩岸嘉賓共同為廊橋開放剪彩。「詩畫浙江」燈彩藝術表演團還獻上了精彩的百葉龍和九獅團表演。

  百葉龍是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的傳統民俗,於2006年獲批列入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員先手持荷花、荷葉道具邊唱邊舞,片刻後,荷花荷葉翻轉組合為龍頭龍身,變成花龍婉轉飛騰。

  九獅圖則是浙江省永康市的傳統民俗,是一種獨特的舞獅,約誕生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年歷史。九獅圖由一個高4米,長6.5米的獅籠和9隻大小獅子組成,十餘位藝人以38條長繩操控9隻獅子跳蕩翻飛,蔚為壯觀。

南投「泰順廊橋」。(王平攝)

  「這座橋完全採用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建造,純榫卯結構,沒用一根鐵釘。」非遺傳人曾家快向記者介紹,他是泰順掌握完整建造廊橋技藝僅存的兩人之一。

  3年前,南投縣與溫州達成協議,要把泰順廊橋「搬」到南投,為當地添一個新的文化地標。曾家快率團隊先在溫州做好全部橋梁組件,再將建材運到南投,與7名溫州工人兩次赴臺,歷時16個月組建完工。

  南投這座廊橋的外觀造型主要參照泰順縣西暘鎮的西洋橋設計建造,橋長43.5米,木拱跨度28米,橋寬5.5米,採用三重簷結構,離水面高度20米,完全採用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施工建設,也是在溫州以外興建的第一座「泰順廊橋」。

  據介紹,在泰順各種造型的廊橋中,以這種編梁木拱橋最具文物綜合價值,被橋梁學術界稱為「古老概念的現代遺存」,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種類,也是世界橋梁史上獨一無二的種類。2009年10月,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溫州在泰順以外建設的第一座木拱廊橋建到了臺灣南投縣,充分體現了溫州與南投的深厚緣分和情誼,今成為兩地加強交流的友誼之橋。 

  泰順縣廊橋文化協會與南投縣武昌宮籤訂協議

  泰順廊橋複製建造到南投縣,將廊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到臺灣,讓臺灣鄉親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獨特魅力,將促成溫臺兩地兄弟廊橋的情緣,推動木拱廊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促進溫臺兩地基層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民族感情,是兩岸民眾友誼親和、兄弟攜手的歷史的見證。

  今後,溫臺兩地將以廊橋為媒,進一步加強兩地基層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情誼,推動兩地在休閒旅遊、經貿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發展。

  臺灣南投縣的「泰順廊橋」是由曾家快率團隊建造,建橋材料從溫州運到南投再搭建組裝,於2017年10月開工奠基,2018年10月上梁,是「浙江記憶」首個重點工程。整座廊橋以木拱結構為主,橋身以榫卯結構搭建,沒有一根鐵釘。 

  在泰順各種造型的廊橋中,以這種編梁木拱橋最具文物綜合價值,被橋梁學術界稱為「古老概念的現代遺存」,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種類,也是世界橋梁史上獨一無二的種類。 

「圓橋」儀式上,「詩畫浙江」燈彩藝術表演團獻上精彩的百葉龍表演。(王平攝)

  南投縣縣長林明溱致辭時表示,浙江和南投向來有良好的交流往來,此次來自浙江的「泰順廊橋」成為南投新的歷史文化地標,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的情感。兩岸血脈相連、語言相同,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好好交流,增進感情。

  浙江省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副會長許澎表示,浙江把「泰順廊橋」「搬」到臺灣南投,是希望把共同的中華傳統文化生動地展現給廣大臺灣同胞。希望落成的浙江「泰順廊橋」成為兩岸文化交流之橋、友誼之橋、鄉親鄉情鄉愁之橋,不斷推動浙臺兩地的文化旅遊交流,促進兩地同胞的心靈契合,增進對「同根同源」文化的認同,共同維護好兩岸同胞的精神家園。

  溫州市半屏山兩岸旅遊經貿文化交流會顧問諸葛啟釧表示,此次落成開放的「泰順廊橋」是第一座建在溫州以外的木拱廊橋,體現出兩地間的深厚情誼,希望這座連心橋成為助推當地經濟的發展之橋,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之橋,成為牽起情感紐帶的友誼之橋。

  項目推動人、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許淑華致辭中表示,非常感謝浙江能夠把首座溫州境外的泰順廊橋建在南投,讓臺灣同胞不用去大陸就可以感受浙江的「非遺」文化,希望浙江泰順廊橋成為一顆種子,在兩岸交流中不斷生根發芽。

  南投居民陳女士對記者說,「泰順廊橋」外觀很美,充滿傳統韻味,而且建築風格和旁邊的武昌宮非常協調,南投能擁有這樣一座橋,她覺得很好,希望廊橋能為南投吸引更多遊客。

  據悉,「泰順廊橋」建造過程中,南投縣政府通過清水溪水體治理、周邊綠化美化及自行車遊覽道建設,同步加大力度整治廊橋周邊環境,整體打造廊橋這一新景點。

  「泰順廊橋」作為臺灣地區目前唯一的木拱廊橋,必將吸引臺灣各地遊客前來觀光遊覽,帶動南投當地觀光業發展。

  另據了解,2007年12月22日,杭州靈隱寺將一座由銅雕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唯一傳承人朱炳仁創作的「同源橋」贈送給臺灣中臺禪寺,成為中華歷史上跨越海峽溝通兩岸的第一橋,也成為浙臺文化交流的一座地標性建築。

  「浙江泰順廊橋」成為南投縣新的文化地標

  2月23日, 「浙江泰順廊橋」在臺灣南投縣集集鎮舉行了「圓橋」暨項目交接儀式。這是臺灣地區目前唯一的木拱廊橋,也是溫州在泰順以外建設的第一座木拱廊橋。這標誌著浙臺文化交流「新地標」落成開放,也成為跨越海峽溝通兩岸的又一橋。

  2月24日,記者聯繫了剛從臺灣回溫的南投縣「浙江泰順廊橋」建造者、泰順縣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省級傳承人曾家快,讓他談談造橋背後的故事。

  曾家快說:「造橋是份手藝活也是份良心活。我有信心,臺灣『浙江泰順廊橋』至少可以完整存在兩百年。」

  六次踏上臺灣之行

    剪彩儀式。 朱琦 攝

  3年前,南投縣與溫州達成協議,要把泰順廊橋「搬」到南投來,為當地添一個新的文化地標。

  從籌備到完工,從紙上到落成,曾家快共六次踏上臺灣之行。

  在考察階段,為給「浙江泰順廊橋」找一個最優的「落腳點」,曾家快曾三次赴臺,每次7天,進行為期共21天的考察之行,最終敲定了氣候、地理環境等和泰順相似的南投縣集集鎮。

  曾家快介紹,根據當地近50年內的氣象記載情況,南投集集鎮的颱風未超過10級,這對廊橋的保存是很有幫助的。

  在正式建造階段,從去年8月份到今年2月份,曾家快赴臺三次,對造橋進行指導。

  據悉,「浙江泰順廊橋」以木拱結構為主,橋身以榫卯結構搭建,沒有一根鐵釘,是「浙江記憶」首個重點工程。曾家快介紹,「浙江泰順廊橋」的外觀造型主要參照泰順縣西暘鎮的西洋橋設計建造,是以西洋橋為模板的「姊妹橋」。除完全採用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施工建設外,「浙江泰順廊橋」還結合了現代審美,在橋外四周安裝了投射燈,在夜幕中展現廊橋的別樣之美。

  造橋木材都來自泰順

「圓橋」儀式。 朱琦 攝

  「木材都是採用泰順農戶房前屋後的樹木,不同規格的樹木共收購了5000多根。」曾家快說,「雖然速生木生長速度快,來源廣,取材方便,但論結實程度,還是農戶家的這些樹木好,用這些木材造的廊橋,比較經久耐用。」

  木材經過幾道、十幾道、甚至是幾十道的工序加工後,從泰順由車子運到溫州,在洞頭碼頭裝船到臺中,再由車子運到南投。

  就這樣,十來個貨櫃的「泰順產」木材,一路翻山越嶺、漂洋過海,到了寶島臺灣。

  曾家快說,造橋的12名木工也是泰順人。雖然在臺灣時間不長,但大家都對這片土地有著別樣的情誼,也希望自己親手造的廊橋能夠長久保存。

  「雖然不在泰順建造,但木材、木工都來自泰順,氣候、地理環境也類似泰順,可以說這座廊橋是泰順元素滿滿了。」曾家快說。

  為臺灣打造旅遊特色

交接籤約儀式。 朱琦 攝

  據了解,「浙江泰順廊橋」橋長43.5米,木拱跨度28米,橋寬5.5米,採用三重簷結構,兩端橋頭設亭,離水面高度20米。該橋投用後,當地還將整治廊橋周邊環境,打造獨一無二的旅遊特色,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旅遊住宿,助力農產品銷售,帶動集集鎮發展。

  「在造橋過程中,真是離不開臺灣同胞的支持。」曾家快回憶起這幾月的經歷,對臺灣同胞滿是感激。

  曾家快介紹,當地的一家餐廳主動提出,把大陸技師一個月的晚餐都包了。還有很多居民自發給我們送了很多水果,有火龍果、蓮霧、香蕉、柚子,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真是很甜、很好吃。

  「去年夏天,看著我們在烈日下幹活,當地居民讓我們趕緊下來休息,還遞水給我們喝。」曾家快說:「看到我們人工扛木頭,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覺得我們力氣大,很牛。此外,當地居民還幫著去買工具、材料等。」

  鄉親鄉情鄉愁之橋

剛剛落成的廊橋。 通訊員 朱琦 攝

  在「浙江泰順廊橋」「圓橋」暨項目交接儀式當天,橋上擠滿了前來「踏橋」的臺灣同胞,大家紛紛拍照留念。

  「很稀奇,從來沒有見過橋可以這樣造的,還可以造得這麼美的。」這是當天曾家快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曾家快說,這是對這幾個月以來的努力最大的肯定。

  最讓曾家快意外的是,當天,不少在臺灣的泰順老鄉從臺北趕來看橋,年紀最大的已93歲高齡,老人家帶著一家老小來看橋。這位老人在20多歲時去了臺灣,後來就在臺灣落地生根。當天見到廊橋時,老人家情不自禁,還用流利的泰順話來表達激動之情。據悉,老人家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時,回過幾次家鄉。如今看到家鄉的廊橋建到了臺灣,一股濃濃的思鄉情緒湧上心頭,不禁眼眶溼潤。

  曾家快介紹,雖然橋造好了,但他每隔一兩年還是會回臺灣,看看橋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的。

  這座「浙江泰順廊橋」將中華傳統文化生動地展現給廣大臺灣同胞。曾家快說,他割捨不下這座橋,還有這片土地;希望她成為兩岸文化交流之橋、友誼之橋、鄉親鄉情鄉愁之橋。

  記者從浙江省臺辦獲悉,應臺灣南投縣邀請,2月20日至24日,由浙江省三大非遺項目——長興百葉龍、永康九獅圖和金華婺劇組成的「詩畫浙江」燈彩藝術表演團,在當地鄉鎮進行巡演,受到民眾持續關注和熱捧。

  20日19時,首場演出在草屯鎮中山公園舉行,周邊近萬名臺灣同胞前往觀賞,演出高潮迭起,現場氣氛熱烈,引起強烈反響。觀眾們既為百葉龍的奇妙變幻和九獅圖的傳神入化拍手稱絕,也為穿插表演的優美歌舞節目連聲叫好,美輪美奐的婺劇天女散花更是驚豔全場。

  此後連續幾天,雖然大多數演出場地沒有安排在民眾集居區,有的相對還比較偏遠,但每晚7時演出開始之前,觀眾都會爆滿,有人提前兩三個小時就趕來等候開場,有的更是驅車數十公裡或步行數公裡前來觀賞。

  表演團每到一處,都成為當地民眾最熱議的話題,「兩岸一家親」「非遺」「百葉龍」「九獅圖」等成為最熱絡的關鍵詞。不少觀眾讚嘆,能在臺灣如此近距離欣賞到大陸「非遺」項目的精彩表演,實在是太開心了。

  南投縣觀光處有關人士表示,浙江把具有數百年歷史的中華藝術瑰寶帶到島內,著實給臺灣民眾帶來了豐富的精神大餐和視覺盛宴,希望今後更多地組織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更好地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演出現場。 朱琦 攝

  記者23日從浙江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獲悉,今年元宵節期間,金華婺劇作為浙江省三大非遺項目之一應邀赴臺演出,2月20日至24日,在臺灣南投共出演7場,精彩的表演吸引了臺灣青年現場拜師學藝。

  此次赴臺演出,浙江婺劇團共選送了兩個節目,分別是婺劇《伐子都》選段和水秀舞《天女散花》,一唱一舞兩個節目體現了婺劇的豐富表演形式。尤其是《天女散花》連貫順暢、柔中帶剛,在浙江婺劇團演員盛淬嫣的演繹下美輪美奐。

  在南投縣名間鄉的演出現場,16歲的臺灣青年陳宜琳看到《天女散花》節目時,現場就要拜盛淬嫣為師,表示希望有機會到金華專門學習婺劇。她感嘆天女散花非常優美,盛淬嫣的表演讓她仿佛看到了「仙女下凡」。

  看見臺灣同胞的熱情,第一次到臺灣演出的盛淬嫣非常感動,她說臺灣同胞毫不吝嗇他們的掌聲,既是對其表演的鼓勵,更是對大陸戲曲傳統文化的肯定。盛淬嫣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為臺灣同胞表演。

  據了解,自2002年開始,金華婺劇已先後七次入臺演出,浙江婺劇團以精湛的表演讓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和欣賞到婺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盛淬嫣認為,金華婺劇赴臺演出,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了傳統戲曲文化,也潤物無聲地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感情。

 

    「九獅圖」表演。金華臺辦 

  元宵佳節,200餘位浙江同胞從杭州出發,當天即可抵達臺灣南投縣,帶著永康「九獅圖」和長興「百葉龍」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過6天7場展演,浙臺民眾將在今年元宵節期間共「鬧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舞獅表演是多地的傳統習俗,也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康「九獅圖」更是當地必不可少的精彩節目,故永康民謠曰:「節日到,九獅跳。」

  「九獅圖」由獅籠、9隻獅子和1個彩球組成,獅子和彩球連有38根縴繩,由獅籠後的11名演員操縱。表演時獅子在空中騰挪跳躍、激昂奔放,其耳、眼、口、爪皆能靈活的張合轉動,栩栩如生,「獅子銜球」的絕技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九獅圖」也是此次應邀參加南投元宵燈會文化交流節目中唯一的鄉村特色傳統文化藝術,其演員都是來自永康唐先鎮石橋頭村的村民。他們在業餘時間排練節目,傳承文化,如今的團隊已是「九獅圖」的第九代傳人。

  即將踏上熟悉又陌生的寶島臺灣,村民們抑制不住地興奮。翁蘇安是團隊中的老演員了,她曾帶著「九獅圖」遠赴法國、紐西蘭、新加坡等國家演出,但第一次赴臺灣演出卻令她更為激動。對她來說,給臺灣同胞表演,更像是為親人表演。

「九獅圖」表演。金華臺辦

  「獅子在中國是力量和意志的象徵,『九』又是中華民族的吉祥數字,代表了百姓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我們要把一整年的希望送給對岸的親人。」村民胡志偉說。

  而今年元宵節赴臺灣演出對村民胡振旗來說,更具有不同的意義。胡振旗的親人早年到了臺灣,平時很少回家鄉,此次胡振旗赴臺表演,也圓了他們團圓的夢。

  此次赴臺演出從2月20日持續至2月25日,6天時間裡,浙江同胞將帶著精彩紛呈的節目在南投草屯、魚池、名間、集集、埔裡等地進行7場演出。向臺灣同胞展示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臺灣同胞共享元宵佳節的團圓氛圍。

  「『九獅圖』赴臺演出開闢了鄉村特色傳統文化的新起點,為兩岸鄉村特色傳統文化交流提供了機遇。」「九獅圖」交流團團長應明表示,共同的文化也將進一步拉近兩岸民眾的心。

  如其所言,今年元宵節註定會給太多村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謂月圓人圓,家國團圓。

(策劃編輯:任媛;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溫州網、浙江在線等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廊橋建造者曾家快:臺灣「泰順廊橋」 至少可「活」兩百年
    2019-02-26 07:29 | 溫州晚報「浙江泰順廊橋」成為南投縣新的文化地標2月23日, 「浙江泰順廊橋」在臺灣南投縣集集鎮舉行了「圓橋」暨項目交接儀式。這是臺灣地區目前唯一的木拱廊橋,也是溫州在泰順以外建設的第一座木拱廊橋。
  • 廊橋為媒 兩岸近千人「雲」聚慶中秋
    人民網溫州10月6日電(記者柴逸扉)中秋佳節廊橋情,花好月圓話良緣。浙江溫州泰順縣第二屆「廊橋情海峽夢」中秋節月老民俗文化「雲交流」活動近日在該縣仕陽鎮嚴山村舉行,泰順南投兩地民眾以同步連線的形式「雲」聚線上,傳承傳統文化,共慶中秋佳節。
  • 半月談丨泰順廊橋:橋架山澗,意通古今
    為打破地理阻隔,也為往來的旅人提供遮風避雨、集市貿易的場所,古人在溪澗架起座座廊橋。高超精妙的營造手藝,讓一顆顆散落的「橋梁建造活化石」留存至今。當地通過積極保護,讓廊橋文化得以活態傳承,在現代文明中閃耀出經久不衰的光輝。在浙江泰順拍攝的廊橋。
  • 泰順廊橋將這樣重建
    他住在泰順泗溪鎮,那裡,有被稱為「中國最美廊橋」的北澗橋。他的木工桌上散亂地堆放著書籍、尺子、墨盒、報紙。一座廊橋模型分外顯眼,那是他用巴西花梨做的薛宅橋主體結構模型。「你看,廊橋的木頭都是搭連在一起的,橋墩一塌,這些向外撐的力,沒有了抵擋物,很容易被衝走。」曾家快指著薛宅橋的模型說,「清代的橋墩,都是用石頭砌的,沒有水泥,被多次大水衝泡後,橋墩心都空了。」
  • ...中國廊橋之鄉——浙江泰順一日痛失三橋。薛宅橋、文重橋...
    > (原標題:【GIF 颱風暴雨 泰順三座古廊橋被毀
  • 浙江溫州主要旅遊景點(雁蕩山、楠溪江、泰順廊橋、天台山)遊記
    楠溪江旅遊景點實拍圖三三、浙江溫州泰順廊橋旅遊景點推薦明朝景泰皇帝以「國泰民安,民心歸正」為宗旨建立了泰順縣,泰順境內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泰順有30多座拱橋,它們不需要鉚接,只需要依靠木材的結構強度來保持平衡和穩定,泰順廊橋以其工藝精湛、造型優美、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坐落於世界橋梁發展史的絕對位置。走廊橋,一般指有走廊的橋梁,溫州泰順廊橋梁大致可分為編織梁木拱橋、八柱木拱橋、木扁廊橋和石拱廊橋,其中編織梁木拱廊橋文化價值最高。
  • 泰順三魁雙桂書院落成
    近日,經歷了兩年多的精心修繕,位於泰順三魁劉宅村的雙桂書院終於落成,並迎來了三魁首屆鄉村文化論壇。據了解,劉宅村是南宋武狀元蔡起辛生活過的地方,村內留有狀元舊居、狀元墓、演武場、狀元井等遺址。三魁鎮黨委書記劉言素介紹,舉辦雙桂書院落成儀式和鄉村耕讀文化論壇,對於三魁武狀元文化的發展傳承和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魁鎮將以此為新起點,以「武狀元文化園」為重點,著力做好產業融合文章,打造鄉村振興三魁樣板。泰順民間畫家季積慶還精心創作了一幅劉宅橋的油畫贈予「雙桂書院」,以此表達他對雙桂書院的美好祝願。
  • 泰順3000年|現代建築所欠缺的,泰順廊橋也許能給現在的建築師們...
    2019-06-06 09: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好玩民宿在泰順|廊橋、木偶戲、唐式婚服、遊泳池……時尚古典並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月籠溪沙位於泰順縣泗溪鎮廊橋文化園,是南宋時期林家十八學士的花園和私塾地改建而來,距離「世界最美廊橋」北澗橋僅50米,是泰順非遺體驗最佳的民宿之一非遺體驗木拱廊橋營造技藝、提線木偶...因為靠近廊橋文化園,在這隨處可見廊橋的元素和非遺的身影,民宿還提供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和提線木偶兩種非遺體驗。
  • 閩浙廊橋①中國廊橋最多的縣不是泰順,而是...
    浙南、閩北山區溪流縱橫,山巒疊嶂,先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造就閩浙古廊橋建築群。這一地區現共有保存完整的木拱廊橋數百座,佔全國現存同類廊橋總數的80%。其具體分布範圍大致在浙江甌江水系以南、福建閩江水系以北。
  • 泰順廊橋在匠人手裡「復活」
    去年9月15日中午,泰順三座國保廊橋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先後被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衝垮。今年3月25日,泰順廊橋修復工程正式啟動,計劃於今年11月底全部完工。8月11日,三座廊橋中橋身最短的文重橋主體率先修復完工,比預期整整提早了數月,文重橋又「復活」了!  記者從泰順縣文物部門了解到,本次廊橋修復工程,因為工程主體都是國保級建築,嚴格採取修舊如舊的手法,採用的是傳統編梁木拱廊橋的技藝,一道道工序也儘量還原160年前初建橋時的工序。三座廊橋的木構架部分,分別由三位傳統廊橋建造方面的非遺傳承人帶領各自的團隊進行修復。
  • 泰順池源:世外小桃源
    今年以來,隨著改造升級之後的文福公路泰順段開通,原來彎曲的盤山公路變成坦途,池源至泗溪廊橋文化園景區車程縮至十五分鐘以內。  該村風景怡人,青山綠水環繞,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池源橋。2016年,該村引進浙江奧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過4年多的發展,藏在深山裡的奧善農業如今已經形成休閒、觀光、住宿為一體的農旅產業綜合體。
  • 泰順國立英士大學紀念館落成並免費對外開放
    在展陳館裡,收集著百餘件村民提供的珍貴老物件和照片,比如獲救美國飛行員奎英迪的飛機殘片,被村民揀去做成的筷子籠;刻在門板上的學校宿舍牌等等。70年前,深處群山峻岭中的泰順曾經是抗戰時期整個浙江乃至東南沿海的大學教育中心。
  • 浙江有世界上最美廊橋,于謙夫婦《幸福三重奏》錄製地,景美人少
    最近一個月被真人秀《幸福三重奏》圈粉,這一季的嘉賓中于謙夫婦很受歡迎,賢妻良母的謙嫂白慧明特別的受歡迎,我也被圈粉了,而在《幸福三重奏》中的拍攝地,一個景美人少的浙江古村落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它就是位於浙江溫州泰順的徐岙底村。
  • 浙江泰順有座橋,橋下有數不清的錦鯉,世界聞名的廊橋之鄉!
    浙江省泰順市是世界聞名的廊橋之鄉。截至目前,泰順不同時期的廊橋共有46座,其中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9座,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5座。這次我們來到泰順廊橋文化公園,參觀了最著名的「北劍橋」,北劍橋甚至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廊橋」。
  • 浙江溫州,有一處中國最美的廊橋之鄉,還是《幸福三重奏》拍攝地
    《幸福三重奏》第三季來浙江拍攝了,從劇透中看出來是在浙南溫州下轄的這個縣城,我們來到這裡正趕上幸福三重奏劇組補拍取景,這裡就是被譽為「廊橋之鄉」的泰順,擁有200多座橋梁,還有被譽為世界最美橋梁的北澗橋,這裡不但廊橋眾多,而且還有很多古村落鮮為人知,《幸福三重奏》拍攝地就是位於泰順的徐岙底村
  • 臺灣南投邀請浙江遊客感受原生態自然風光
    提到竹子,大部分浙江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浙江安吉的茫茫竹海;而到了臺灣,除了有聲名遠揚的阿里山和日月潭之外,同樣有讓人流連忘返的原生態竹林。現階段,大陸遊客赴臺灣旅遊,日月潭、阿里山是他們必去觀光景點,而來到這些景點的遊客們,大多也只是走馬觀花式地遊覽,停留的時日不多。
  • 泰順首家茶文化主題酒店試營業
    ……在酒店隨處可見與茶相關的茶桌椅、茶器具等茶元素,讓人瞬間感受到泰順茶葉之鄉的濃濃香氣與特色。浙江泰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以茶業種植、生產、銷售為主的茶葉企業,公司基地在山垟坪茶場,山垟坪茶場佔地面積1402畝,其中茶園面積共有500多畝,每年茶園從3月的早茶採摘開始約有8個月採茶周期,這是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老茶場, 1958年為縣辦果木場, 1971年7月始稱國營五七茶場,1974年1月由浙江泰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包經營至今。
  • 都是山區 麗水和臺灣南投民宿有何不同
    2016-08-24 16:46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鄭欣慰 通訊員 柳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