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歐洲有那麼多的袖珍小國,列強卻沒有吞併它們呢?原因很現實

2020-12-18 起叔讀史記

如今全世界範圍內有19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其中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裡的有33個,這33國家因為領土太過於稀少,因此我們也稱其為袖珍國家。其中在歐洲的袖珍過便有:國中之國--聖馬利諾、閃光的石頭--列支敦斯登、城中之國--梵蒂岡、海濱公園--摩納哥、鋼鐵大國盧森堡、閃光的石頭--列支敦斯登、庇里牛斯山國--安道爾、地中海的「心臟」--馬爾他、維納斯的故鄉--賽普勒斯。

這些國家的國土面積均位超過1萬平方公裡,其中最小的梵蒂岡只有0.44平方公裡,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一個國家。而這些國家和西方的列強過比起來,就像是一頭大象和一隻螞蟻的區別。可以說如果西方列強要吞併這些袖珍小國,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比如說在二戰時期,各國之前的戰鬥就是因為列強的擴張的野心而引起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二戰期間有一個國家同時向盟軍和法西斯陣營發起過宣戰,還下正式達了「宣戰書」,這個國家就是國土面積僅為61.2平方公裡的聖馬利諾。

這件事情還要從1944年說起,盟軍接到密報說聖馬利諾國境內進入了一隻德國主力軍,於是盟軍便組織了一隻轟炸隊向聖馬利諾國境發起了無差別轟炸,造成了聖馬利諾國35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因此聖馬利諾政府同時向同盟國和法西斯國宣戰。

1944年9月,英國又在聖馬利諾的領土上和德軍打了一仗。聖馬利諾還沒打就投降了,結結實實被英國佔領了兩個月,在德軍敗退後英軍也全線撤走了,根本沒有吞併聖馬利諾的念頭。因為聖馬利諾國土面積太小,對於它的利用價值不在於殖民統治。

不僅英國沒有吞併聖馬利諾的念頭,要知道聖馬利諾可是義大利的國中國,整個國土都被義大利包圍,義大利如果要吞併聖馬利諾可謂是輕而易舉。除此之外還有列支敦斯登、摩納哥都是袖珍國中國。那麼他們為何都沒有被列強吞併呢?

答案就四個字:「資本運作」,這才是列強們不吞併這些袖珍國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不吞併要比吞併了好得多。資本國家最想要的就是能夠自由的運作資本,因此國越小越有利於進出和潛伏,越有利於暗資本的投放。

比如說杜拜就是中東資本的老巢,中東石油資資源豐富,可以說遍地都是有錢人。但是因為中東處於封建君主制度,因此中東的土豪們便將資本聚集在開放發達的杜拜,這樣資本即能夠靈活的運作起來,一旦發生什麼意外這些暗資本也能夠幫助度過經濟上的危機,其次也是避難的絕佳場所。

而西方國家的資本老巢就在摩納哥、列支敦斯登等袖珍國。一旦他們在國內發生了什麼意外,完全可以自由的從摩納哥、列支敦斯登撤資,或者避難。所以這些國家的人均GDP比很多大型發達國家還要高。比如說摩納哥、列支敦斯登分別為200.87萬美元和76.1萬美元,其中還不包括暗資產。

相關焦點

  • 歐洲有那麼多的袖珍小國,為何列強不去吞併它們呢?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擁有獨立自主權的國家有193個,不過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像美國這麼大,除了幾個大國之外,剩下都是中等國家,當然還有很多袖珍國家,我們都知道兩次世界大戰的開端都是列強為了爭奪領土而引發的,但是這些小國卻能夠在戰爭中毫髮未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為啥歐洲袖珍小國這麼多,列強卻不吞併它?保留比吞併更有用
    文/歷史九點半所謂袖珍小國,一般指領土面積不超過1萬平方公裡的國家,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3個袖珍國。圖:太平洋島國那為何歐洲也有如此多的袖珍小國呢?咱們都知道,歐洲是塊大陸,自古以來也是戰事頻發之地,各國互相看不順眼,戰爭頻率不亞於東亞。
  • 你知道歐洲袖珍小國這麼多,列強卻不吞併它?看背景讓你吞不動
    所謂袖珍小國,一般指領土面積不超過1萬平方公裡的國家,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3個袖珍國。其中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被義大利首都羅馬環抱,面積僅0.44平方公裡,人口1300餘人,還沒中國一個村子大。圖:太平洋島國那麼為什麼歐洲也有這麼小的國家呢?眾所周知,歐洲是大陸,自古以來戰爭頻繁。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歐洲也成為了主戰場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幾乎要統一西歐。正因為戰爭的頻度高,本人也有大國臨政的領土的意向,為什麼歐洲列強,這些口袋不吸收的小國呢?
  • 袖珍小國列支敦斯登連軍隊都沒有,為何沒有被周邊林立的強國吞併
    文/寂寞的紅酒列支敦斯登,位於歐洲中部,奧地利和瑞士之間,是一個標準的彈丸小國。列支敦斯登有多小?小到據說在國內不允許在大陡坡上玩滑板,因為一個不留神很可能就滑到國外了。不過就是那麼一個小到可以忽略的彈丸小國,小到連軍隊都沒有的袖珍小國,竟然長期在強國林立的歐洲保持著獨立。列支敦斯登那麼小,連軍隊都沒有,為何沒有被周邊林立的強國吞併?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現代的列支敦斯登起源於18世紀,是歐洲著名貴族列支敦斯登家族的封地。
  • 歐洲的袖珍小國有哪些?
    他們獨特的地理位置、唯美的自然環境 往往是歐洲旅途中一大亮點。 那麼歐洲有多少個袖珍國, 又都是哪些國家呢? 袖珍國的概念 袖珍國的概念在國際上並無嚴格定義,一般是指領土面積狹小,海域管轄範圍不大的國家,其中一些由於領土問題而未被廣泛承認。 全世界有19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其中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裡的有33個,我們稱之為袖珍國家。
  • 夾在西班牙和法國之間的袖珍小國安道爾為什麼沒有被吞併
    文/寂寞的紅酒安道爾公國,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庇里牛斯山上,法國和西班牙之間,面積僅僅468平方公裡,是個標準的袖珍小國。別看安道爾面積不大,但歷史悠久,名氣也很大。據說在微信上有2000多萬用戶「住在」安道爾,而且大部分都是女生,所以中國人對安道爾其實並不陌生。不過安道爾最厲害的不是名氣大,而是夾在西班牙和法國之間卻一直保持獨立到現在。那麼夾在西班牙和法國之間的安道爾為什麼沒有被吞併?想要了解安道爾為什麼沒有被吞併,就必須得了解安道爾有趣的歷史。最初,安道爾其實只是個不知名的小村落,屬於西班牙的一部分。
  • 義大利麵積是聖馬利諾約5000倍,為何不吞併?
    問題來了,面積301333平方公裡的義大利,是西方強國之一,為何不出兵滅掉梵蒂岡與聖馬利諾?要知道,梵蒂岡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裡,聖馬利諾大上點,也不過60.75平方公裡。義大利之所以容忍境內存在兩個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國家,有複雜的歷史原因。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而義大利又是個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在義大利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神聖的。
  • 這個袖珍小國連軍隊都沒有,可為何沒有被周圍的強國吞併
    列支敦斯登位於奧地利和瑞士之間,是一個袖珍的小國家,據說國內不允許有人在打破上玩滑板,因為可能一下沒停住就到國外了。當然,這樣的說法還是有些誇張的,但也從一方面說明列支敦斯登國土面積真的很小,這個國家連軍隊都沒有,但是他卻能在周圍強國的包圍下保持獨立。
  • 列強的賭注:一戰與小國
    如果斐迪南繼承奧匈皇位、並實現這些計劃,將解決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民族政治危機,使其更加忠誠於哈布斯堡王朝,並給要求吞併波士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塞爾維亞沙文主義者帶來巨大的政治障礙。正是因為這一原因,「黑手會」從1914年5月起就開始策劃暗殺斐迪南大公。
  • 歐洲袖珍小國盧森堡,人均年收入世界第一,且古堡眾多宛如仙境
    眾所周知,在歐洲有很多迷你袖珍的國家,如梵蒂岡、列支敦斯登、安道爾等等,國土面積只有區區一座小城、甚至一座教堂那麼大,卻都小得獨具特色,擁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位置,也因而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成為了不少遊客爭相打卡的旅遊目的地。
  • 一戰後很多歐洲小國,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大國夢,這是怎麼回事?
    一戰後,歐洲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誕生了很多小國。這些國家在戰前基本上都屬於某個國家的一部分,尤其是奧斯曼帝國和沙俄,雖然只佔據著巴爾幹半島,但奧斯曼退出後,這裡誕生了數個國家。蘇俄建立後,很多曾經被吞併的小國走向了獨立。同樣的情況還包括奧匈帝國,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國家,在一戰後徹底分裂了。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是什麼扼殺歐洲小國民眾的「大國情懷」?
    沒有支持,英國沒有傑出的統治者,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和軍隊,在與土耳其列強的戰鬥中被打得一敗塗地,更別提功夫了。更不用說為了重建羅馬而吞併其他國家,卻把自己的艾德裡安和士麥那拱手送人。而現在希臘是一個共和國,如果它真的完成了希臘的計劃,收復了羅馬,它卻要從外國請來一個羅馬皇帝,這是很可笑的。
  • 歐洲袖珍小國,打仗不但不減員反而增加,二戰德國見其更是繞道走
    列支敦斯登是一個歐洲的小國,位處於歐洲中部地區,被人稱為袖珍小國。此國總面積只有160.5平方公裡,全國總人口不到5萬人。最初它並不是一個國家,是一塊私人領地,直到在1719年的時候,羅馬皇帝查理六世才下令,讓它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小國,並給它賜了「列支敦斯登」的名字。
  • 說說歐洲「袖珍」小國梵蒂岡印象
    梵蒂岡國家總貌首語:當你站在一個像中國一個大院子一樣大的一個國家,你有什麼感受呢?440000平方米的一個大院子,很好奇,很驚訝,很感慨!2016年5月4號,在歐洲旅遊,一天玩了兩個國家,義大利、梵蒂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梵蒂岡,一是小,二是國家特別。
  • 歐洲這個袖珍小國令人意外,獨一無二
    有的國家土地遼闊,如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等,有的國家面積極為「袖珍」,如梵蒂岡、摩納哥、諾魯共和國、列支敦斯登公國等。但不論是國土面積大,還是面積小,都具有獨特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風光和旅遊資源。列支敦斯登公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國家。列支敦斯登公國1719年1月23日以列支敦斯登親王之姓氏建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
  • 印度當初吞併錫金王國時,國際社會為何不阻止或對印度制裁呢?
    按理來說,印度的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但是國際社會對於這件事卻沒有對印度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實際上就是默認印度錫金,這是為何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一、印度吞併錫金錫金王國國土面積7096平方公裡,人口約60萬,這樣的國家實力與印度相比,實力不對等,印度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其吞併。
  • 二戰中唯一向中國宣戰的國家,不是日本,而是歐洲的一個袖珍小國
    如果沒有預先警告,兩國就不該開始敵對行為。如果不宣而戰,是違反國際公約的。「締約各國承認,除非有預先的和明確無誤地警告,彼此間不應開始敵對行為。警告的形式應是說明理由的宣戰聲明或是有條件宣戰的最後通牒。」——《海牙第三公約》不過呢,軍事上習慣講究兵不厭詐,出其不意。
  • 又一個袖珍小國盧森堡
    自駕歐洲的路上,我們更喜歡看一些袖珍小國。遊玩了列支敦斯登,又期盼著去看一看盧森堡。遊完了德國,我們就直接奔盧森堡。盧森堡全稱叫盧森堡大公國。它在歐洲的西北部,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國。
  • 歐洲小國人口總才3萬,只是儀仗隊,二戰時為何向全世界宣戰?
    既然是曾經風光過的人,說話都會硬氣一些,辦事也會大方一些,譬如被國人視作笑談的慈禧太后曾經一口氣向十一個列強宣戰,雖然沒有真正打起來,但還是展示了老佛爺硬氣的一面。 現在看起來向十一國宣戰已經很了不起,但是慈禧死後很多年後,歐洲有個袖珍國家,因為憤恨英國和德國在他們國家打仗,於是一氣之下向全世界參戰國宣戰,包括以德國為主的協約國和英國參加的同盟國。
  • 波斯灣小國眾多,當年沙特為何不吞併其他產油國?
    其他五個國家,加一起,都沒有沙特的塊頭大。那以,沙特為何不吞併這五個阿拉伯兄弟?有人說沙特的部隊不會打仗,武器這麼先進,在葉門被土包子一樣的胡賽武裝打得滿地找牙。這不是主要原因,其他五個國家的部隊要去葉門,表現可能還不如沙特軍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