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共創現代語文——「日本新語入華」考析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協力共創現代語文

  ——「日本新語入華」考析

《瀛環志略》 資料圖片

  【語言論壇】

  有一種說法頗為風行:近代中國所用新名詞多半來自日本,若無日本名詞,現代國人無法說話作文了。此議似是而非,需要辨析,以明底裡。

  借詞必需

  漢語是一種開放的語言系統,古來即有採借外來語的傳統,早期漢譯外來語不少,如葡萄、茉莉之類。由於近代文化是在中西衝突與融會間生成發展的,故作為關鍵詞流行的近代術語,廣為採擷西洋概念,不少具有借詞身份。

  中華文明沿襲數千年不曾中輟,原因之一,是作為形音意三者得兼的漢字詞(名)豐富且詞義相對穩定。今人閱讀兩三千年前的先秦兩漢古文,藉助工具書,領會其意並無大礙。

  漢字文化又不斷邂逅外來語,與之互動,獲得源頭活水。如在魏晉隋唐間,吸納大量源自南亞的佛教概念,組成若干反映佛法的漢字新名,諸如法、空、禪、世界、現在、覺悟等,漸成漢字常用詞。

  時至近代,漢字文化又與西方文化相交會,知識量迅猛增長,反映新知識的概念井噴般湧現,經由「方言超升,古語重生,外國語內附」等途徑,藉助漢字將新概念「詞化」,生成批量新名,漢字舊名也得以更化新生。對於此一演變態勢,語言學家王力述評道:「佛教詞彙的輸入,在歷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比起西洋詞彙的輸入,那就要差千百倍。……從詞彙的角度來看,最近五十年來漢語發展的速度超過以前的幾千年。」王力此言之後,又過去40年,其間漢語詞彙的發展更甚於前50年。有人統計,時下每年新增漢字詞達三四百個之多。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學習歐美近代文化有成,作為漢字文化圈一員的日本與中國相互藉助,利用漢字翻譯大量歐美詞彙(主要是學科術語),這些新名隨日譯西書傳入清末民初的中國,故近代中國通用的關鍵詞,不少是在中—西—日三邊溝通中生成的。

  借詞以新名形式進入借方語言,增加語言數量,豐富語言表現力,是語言作跨文化旅行的表現。漢字具有強勁的表意性。每一個漢字不僅是一個音符,同時還具有特定的義位,而且漢字往往一字多義,可供翻譯時選用。意譯詞能發揮漢字特有的表意性,昭示其文化內蘊,有時音譯+意譯,如啤酒、卡片、霓虹燈、繃帶等;連音譯也往往擇取音意兼顧的漢字組合成詞,如邏輯、維他命、可口可樂等,以及近年出現的奔馳、黑客、迷你裙、託福之類,在表音的同時,又提供某種意義暗示。嚴復在音譯Utopia時,取「烏託邦」三字,在對音之外,又可從這三個漢字中產生「烏有寄託之鄉」的聯想,以眧示「空想主義」意蘊。這些音意合璧譯詞,是充滿睿智的漢字文化的絕妙創作。

  通過借詞以創製新名,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語言現象。王國維積極評價新語的借取,「周秦之語言,至翻譯佛典之時代而苦其不足;近世之言語,至翻譯西籍時而又苦其不足。……處今日而講學,已有不能不增新語之勢;而人既造之,我沿用之,其勢無便於此者矣。」

  百年過去,「新語之輸入」有增無已,而諸如科學、民主、自由、經濟、文學、藝術、封建、資本、教育、新聞、物理、化學、心理、社會、革命、共和、政黨、階級、權利、生產力、世界觀、社會主義、知識分子等學語的確立,都是在古今演繹、中外對接的語用過程中實現的。這些漢字新名,詞形是漢字文化固有的,詞意大都受中國和西方雙重因素的影響,日本因素也參與其間。故追溯漢字新名的源流,考察作為現代人思維紐結的新概念的生成機制、發展規律,將展開中—西—日文化多邊互動的複雜圖景,彰顯近代思想文化的網絡狀歷程。

  語文互動

  古代日本從中國進口包括大量漢字詞在內的漢字文化系統,此為確論,無須贅述。一種流行說是,文化傳播方向上,近代中日間發生逆轉,僅就詞語而論,日本便從輸入國變成輸出國,中國則由文化供應源轉為文化受納處。

  此說有粗疏之弊,略做歷史分期,應當作如是說:近代早期(中國的明清之際及清中葉,日本的幕末明初),文化傳播方向的主流,仍是中國通往日本;至近代後期,日本因明治維新成功,研習西學的水平反超中國,其表現之一是清末民初中國從日本引入大量譯介西學概念的新名詞。張之洞稱「日本名詞」,林琴南稱「東人之新名詞」,劉半農稱「東洋派之新名詞」,20世紀50年代語言學者稱其為「日語借詞」。

  近代中國使用的反映新知識的新名固然不少來自日本,但稱多半為「日語借詞」,則過甚其詞。筆者以下將陳述此種誇張之誤,絕非要給「詞彙民族主義」張目,不是為了證明「老子先前比你闊」,以獲得阿Q式的「精神勝利」,而是從近代漢字文化史實況引出的結論。

  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促成國人「大夢初醒」,決意向強敵學習,自1896年開始派遣青年學子赴日,研習經日本人消化過的西學。此後十餘年,漸成留學東洋高潮。經中日兩國人士的努力,尤其是數以萬計的中國留日學生的轉輸,漢字新語從日本大量湧入中國。康有為1897年撰《日本書目志》,收錄大量日制學名,如經濟學、倫理學、人類學、美學等,一時朝野注目。

  清民之際從日本入華的漢字新名,有如下幾類:

  (1)音譯詞(瓦斯、俱樂部等)。

  (2)日本訓讀詞(入口、手續等)。

  (3)日本國字(腺、膣等)。

  (4)日文譯語(基於、對於等)。

  (5)將中國古典詞原義放大、縮小或轉義,以對譯西洋概念。(如「現象」本為漢譯佛語,意為佛、菩薩現出化身,日本哲學家西周為其注入新義,成為與「本質」對應的哲學術語。)

  (6)運用漢字造詞法創製新詞,以對譯西洋術語。

  上述幾類詞語有些確乎源自日本,如(1)至(4)類,但數量更大、更為重要的(5)(6)兩類,多不能以「日源詞」一言以蔽之,因為其中若干新名另有來歷——

  (1)源出中華古典

  清民之際被認作是從日本入華的大批漢字詞,如自由、社會、科學、衛生、小說、機器、參觀、代表、單位、發明、反對、範疇、現象、革命、共和、講師、教授、博士、悲觀、標本等,究其原本,多來自中國古典詞庫,是晉唐宋明以降從中國傳至日本,近代經日本改造後作為西學譯名「逆輸入」中國的,稱其為「僑詞來歸」比較恰當。因為它們本為中國舊詞,在中土語用已然千百年,後僑寓日本,領受外來文化洗禮,近代作為「僑詞」回歸中國漢語系統。

  (2)來自在華編譯、出版的漢文西書

  還有一批反映近代學科概念的漢字新名,如植物學、物理學、地球、熱帶、溫帶、冷帶、寒流、暖流、細胞、大氣、真理、公理、定理、比例、權利、立法、選舉等,曾被誤以為是「日源詞」,實則非也。它們是在明清之際和清末這兩個時段,由西方傳教士與中國士人合作,以「西譯中述」(西方人口譯,中國人筆述)方式在中國創製的,先後於江戶中後期和明治前中期傳至日本,其載籍為在中國刊印的早期漢文西書(明清之際成書)與晚期漢文西書(清中末葉成書)。

  (3)晚清「開眼看世界」中國人的創製

  清道鹹年間國門初開,一些先進的士人渴求新知,藉助漢譯西書、西報,撰寫一批介紹西事、西學的書籍,著名者有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魏源編纂的《海國圖志》、徐繼畬編纂的《瀛環志略》等。這些書籍在介紹外域情事、學術時,譯創了一批史地類、政法類、科技類漢字新名。這批書籍在本國遭受冷遇,而傳至幕末明初日本,洛陽紙貴,多次翻印,幕末維新志士吉田松陰稱「魏源之書大行我國」。這些書譯製的漢字新名隨之播傳於日本,日人廣泛使用之餘,還引為譯製漢字新名的範本。如《海國圖志》的報紙譯名「新聞紙」,美國元首譯名「大統領」,皆被日本人採用,通行至今。

  總之,上述幾類漢字詞,有的並非「新語翩至」,而是「舊詞復興」,或曰「古典詞革新」;有的不是「日詞入華」,而是「僑詞來歸」;還有不少新名產地在華不在日,日本只是中轉站。因而,把它們一概視作「日語借詞」,不符歷史實際。從語源學角度論之,必須恢復上列三類詞語的「中國首創」「翻新古典」及「回歸僑詞」身份,並論析翻新始末,輸出與逆輸入過程,考查中—西—日三邊互動間的因革及傳遞轉換情形。

  互為師生

  我們不應輕忽幕末明治日本發展漢字文化的重大貢獻。近代日本創製一批漢字新名;大量選取漢語古典詞翻譯西洋術語;普及詞綴化用法,如前綴(如老~、小~、第~、非~)與後綴(如~者、~力、~性、~化),又借鑑西式語法,豐富了漢字語用,對白話文運動及漢語的現代化進程起到推動作用。這一勞績必須肯認,卻又不能因此對漢字新名的語源張冠李戴,一概讓與日本。

  筆者以為,近代日本對漢字文化發展的促進,主要並不在於提供了多少新詞,而在於終結漢字新名的散漫無序、自生自滅狀態,界定了中國自創、或由日本製作的新名的古典義、現代義、世界義,並使之貫通,匯入學科體系,並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為漢字文化構築現代性知識系統提供語文基礎。這項極有意義的工作,既非中國、也非日本單獨完成,而是16世紀末以來的三百餘年間,中—西—日三邊互動的結果,中國人與日本人在此間互為師生,交相更替創作者與學習者身份,而歐美傳教士在中國士人協助下的譯創之功也至關緊要。

  自嚴復等兼通中西語文的譯者出現以後,中國逐漸減少藉助日譯西書,而直接譯述西學,根據英、法、德、俄諸文本譯創漢字新名。日本的「二傳手」功能下降,但明治時代日本新語的效用並未中止,其某些優勢繼續張揚,如嚴復「一名之立,旬月躊躇」,苦心孤詣譯創的「計學」「群學」「母財」「腦學」固然準確、典雅,卻不及日譯漢字新語「經濟學」「社會學」「資本」「心理學」明快易懂,故在近現代中國流行的,少有嚴譯詞而多為日譯詞。

  直至當代,日本詞彙傳入中華還在進行中。時下流行的新詞,如「達人、人氣、人脈、完敗、完勝、物流、研修、職場、熟女」等皆為日制詞。

  日本譯詞雖有便捷易用的優點,但不應忽略,這些日本漢字詞多半源自漢語古典,或用漢語構詞法創製,皆與中國文化保有深刻的淵源關係。新近一例頗能說明問題。2019年5月1日,日本天皇更替,新年號「令和」。官方解釋此名是從日本最早的和歌集《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句中擇字組成,並宣稱這是第一個典出日本古籍的年號。這顯然有文化「脫中」用意,但經考索卻適得其反。公元8世紀成書的《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句,脫胎於東漢科學家兼辭賦家張衡公元2世紀初作品《歸田賦》的「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而張衡又參酌了先秦典籍《儀禮·士冠禮》「令月吉日」句式。日本使用的漢字詞彙,多源出中國古典,這是不必也不可迴避的歷史實際,日本近代翻譯西學時創製漢字新語,深植中華文化土壤,這是不可忘卻,更不能斬斷的歷史脈絡。

  綜論之,中日之間的語文交際,呈一種互為師生的關係,今人不必作偏執一端的估量。中日兩國協力共創的語文成果,是豐厚的文化財富,至今仍在中日雙方發揮作用,並且構成當下及今後語文建設的堅實基礎。

  (作者:馮天瑜,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相關焦點

  • 近代中國所用新名詞多半來自日本?我們來認真討論一下
    有一種說法頗為風行:近代中國所用新名詞多半來自日本,若無日本名詞,現代國人無法說話作文了。此議似是而非,需要辨析,以明底裡。1借詞必需漢語是一種開放的語言系統,古來即有採借外來語的傳統,早期漢譯外來語不少,如葡萄、茉莉之類。
  • 2020年度日本新語大獎揭曉代表哭泣的擬聲詞奪冠
    「ぴえん」獲得「今年的新語2020」排行榜第一名。人民網東京12月1日電(記者陳建軍)由日本三省堂舉辦的日本「2020年度新語大獎」發布會於11月30日在東京舉行,多用於社交媒體、代表壓抑哭聲的擬聲詞「PIEN」奪冠,成為2020年日本最熱門的新詞。
  • 2020年度日本新語大獎揭曉 代表哭泣的擬聲詞奪冠
    人民網東京12月1日電(記者陳建軍)由日本三省堂舉辦的日本「2020年度新語大獎」發布會於11月30日在東京舉行,多用於社交媒體、代表壓抑哭聲的擬聲詞「PIEN」奪冠,成為2020年日本最熱門的新詞。「某某警察」、「密」、「遠程」緊隨其後,排名第二至第四位。
  • 2020年度日本新語大獎揭曉 代表壓抑哭聲的擬聲詞奪冠
    由日本三省堂舉辦的日本「2020年度新語大獎」發布會於11月30日在東京舉行,多用於社交媒體、代表壓抑哭聲的擬聲詞「PIEN」奪冠,成為2020年日本最熱門的新詞。 「某某警察」、「密」、「遠程」緊隨其後,排名第二至第四位。
  • 2017年日本新語及流行語大獎 30個詞語入圍
    圖:HNK網站截圖 人民網東京11月10日電(許永新)據NHK電視臺報導,9日,現代用語基礎知識選「U-CAN新語及流行語大獎」事務局公布了30個今年的「新語及流行語大獎」候選詞語(或短句),其中包括「インスタ
  • 現代旗下高端品牌捷恩斯將再入華,為高端市場帶來衝擊!
    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捷恩斯卻非常受歡迎,它和現代一樣長期在美國權威汽車評測機構J.D Power質量榜單的排行之中名列前茅,同時也是讓美國消費者最滿意的豪華品牌之一。而捷恩斯入華對於中國車市來說也並不突兀,畢竟很多國際一流車企旗下均擁有高端品牌。如豐田旗下的雷克薩斯、本田旗下的謳歌、日產旗下的英菲尼迪。
  • 2017日本新語及流行語大獎公布 「忖度」奪得年度大獎
    人民網東京12月1日電 日本2017年「U-CAN新語及流行語大獎」組委會今日公布了本年度的「新語及流行語大獎」結果,「インスタ映え」與「忖度(そんたく)」兩詞共同奪得了今年的年度大獎。 此外,搞笑女藝人blouson知惠美表達地球人口有一半是男性的經典臺詞「35億」(35億)、在日本象棋界因其獨特風格而廣為人知、在今年6月份退役的9段棋手加藤一二三的愛稱「ひふみん」(hifumin)等也位列前十名以內。
  • 孫銘宗丨看日本公私協力的最新發展
    依任務性質可將公私協力分為決定層面、事業層面兩大類型,前者的改革動向主要反映在指定法人、登錄機關及給付行政等制度,針對公私協力的禁止、法律保留、第三人權利保護等方面予以法律統制;後者主要集中在PFI法,並針對法令上、契約上等機制予以法律統制。公私協力的型態在日本已呈現多元化發展,值得我們對其持續保持關注、進行個別研究。
  • 現代高端品牌將入華
    現代高端品牌將入華關鍵詞:   Genesis   現代高端品牌 日前,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消息
  • 日本留學國內考日本語等級指南
    去日本留學,在籤證申請時,需要提供150個小時的學習日語證明,也可以提供日語等級證書,很多同學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日語學習經歷,沒有準備的學生,就給大家介紹下如何在國內考日語等級。在日本國內,本測試由日本語國際教育支援協會舉辦,在中國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與中國教育部海外考試中心共同協力舉辦。國內則在37個城市設有70個考點。考試報名沒有年齡、職業、學歷、地區、民族、國籍、在校與否等限制,中國公民持正式居民身份證,外國人持護照均可上網報名。考試試卷由日本發往全球各地,考完後再全部送回日本統一閱卷,3月前後再將成績發回各地考點。
  • 百年新語辭典即將出版 萬條時代詞彙惹人期待
    原標題:這些新詞新語的「生日」你知否   2015年1月底,由四川省8所高校的31位學者,116名學生編寫的《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即將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辭書分三卷,共收集了辛亥革命後到2011年一百年來的11410條新詞新語,長達600多萬字。
  • 日本咖啡品牌羅多倫入華 落戶上海吳江路
    作者:贏商網-盧致珍   繼加拿大國民咖啡甜甜圈連鎖品牌Tim Hortons宣布2019年進駐中國之後,近日又有消息稱日本知名咖啡品牌也要入華了,即將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
  • 日本留學:2019年日本新語流行語(1)
    今天由東學君來講解一下日本2019年的新語·流行語,我們一起看下由「現代用語の基礎知識」選出來,代表2019年日本的新語·流行語(提名)30詞吧!希望能幫上學習日語的朋友們,日語愛好者的你們!!2019年11月6日,「2019 U-CAN新語·流行語大賞」(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選)公布了2019年日本新語·流行語大賞提名30詞。大賞(第一名)和TOP10的詞語將在12月2日,就從提名30詞中選出公布。大家覺得今年TOP1流行語大賞是什麼詞~~??一起猜一猜吧!!1.
  • 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有什麼差別
    初高中語文的差別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有很大的不同,除了知識廣度、深度、難度有所提升之外,更多的是對學生思維品質改變的要求。初中要求學員逐漸從具體形象思維往邏輯思維轉化,高中要求學員從邏輯思維和思辨思維轉化。
  • 世界絕景--日本岡山縣奈義町的現代美術館
    展覽室「太陽」 人民網東京8月27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今年迎來開館20周年的岡山縣奈義町現代美術館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它是世界上首個由建築家和藝術家協力打造的公共美術館,美術作品與建築相結合的獨特藝術空間令其獲得極高讚譽,美術雜誌以及寫真集等刊物將其稱為「世界的藝術聖地」,「一生中必去的地方之一」。 《美術手冊》(美術出版社)6月刊中,推出了一期名為「一生中必去的地方——世界藝術聖地」的特輯,其中介紹了國內外100個有旅行價值的地方。
  • 國內高考和日本留考哪個難?
    而現代中國一年一度的高校入學考試也是這樣,十二年的苦讀就在三天考試見分曉。可想而知學生的壓力有多大,而對比亞洲教育最發達的國家 「 日本 」 ,你就知道中國高考到底有多慘烈。 國內高考、日本留考,到底有什麼不同,哪個更難呢?
  • 初中語文詩詞鑑賞題型,答題模板「匯成圖」,給孩子收藏一份!
    初中語文詩詞鑑賞題型,答題模板「匯成圖」,給孩子收藏一份!我們知道,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在考試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初中生朋友們在這方面失分很多。在學習初中語文時,我們不能僅僅依靠的是死記硬背,還要有對於語文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從學習習慣上來看,語文注重對於閱讀和積累的習慣,學習方法是對於答題技巧和解題思路。而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在考試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佔分值僅次於作文),但我發現很多初中生在這方面失分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