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我草草的賣掉了所有的書,我想解脫,想逃離;大學畢業,我將每一本書都好好收藏,是不舍,是留戀」 即將離開桂子山遠赴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留學的鄧晨曦將要帶著這份眷戀,聽從內心的獨白,漂洋過海,開始新的徵程……
作為一個想要感受一下文科魅力的理科生,在鄧晨曦看來,文理科特點兼具的心理學就是最佳選擇。
大學伊始,鄧晨曦隱約中就有出國留學的想法,因而她在平時學習中也會關注和留學相關的要求。留學對學分績有要求,於是,她從一開始就把學習放在第一位,並取得了平均學分績87的好成績。她說,在學分績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個技術活。對此,她提供了2個Tips:第一是了解學分設置,重視學分較高的學科;第二是主動參與課堂,提高平時成績。
面對高昂的留學費用,以及擺在自己面前光明的保研大道,鄧晨曦說自己也曾經迷茫,甚至動搖過要出國的念頭。但是通過和閨蜜一起去新加坡旅遊、後來參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暑期課程項目的經歷,讓她又一次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大四那年,她申請了9個學校,10月底遞交第一個學校申請,三月底最後一個學校的結果出來,中間歷時五個多月。當時保研的已經知道自己的方向了,考研的也已經知道了結果,只剩下她還在等通知,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她向朋友們傾訴自己的擔憂和焦慮,但也不能總找一個人吐槽,所以基本上隔幾天換一個傾訴對象,「慶幸自己有足夠多的小夥伴,不然他們真的要被我纏死了。」
放棄了外校保研的康莊大道,選擇出國留學,這個決定最初不被父母理解。她也曾用出國留學只需要讀一年並且自己想去不同的地方等理由來說服父母,但鄧晨曦覺得跟這些理由比起來,還是follow my heart 最能代表她的心聲。
即將前往異國求學的她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期待,期待感受不一樣的教育模式,聽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她說:「當然還有跑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吃各種美食,也會自己下廚,如果能成為米其林三星廚師就最好啦。」
「四年大學與我想像中最大的差別可能就是沒有男朋友吧」,鄧晨曦調侃道,雖然大學四年的生活與自己想像中的有一些不一樣,但是她最喜歡的還是大學生活的純粹。
鄧晨曦坦言,自己做過最純粹,也是最「瘋狂」的事就是吃遍武漢。為了美食,她曾經六點起床前往漢口吃早餐;為了美食,曾經不惜花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排隊;為了美食,幾乎跑遍了所有大眾點評上評分較高、或是吃貨朋友推薦的好吃的店子……「我是吃貨這件事是眾所周知的,所以有好多朋友幾乎一想到吃就想到了我,就會找我推薦。」因為對武漢好吃的東西比較了解,負責接待兩位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大牛」的朋友找她做嚮導,也意外的使得她獲得了免費聽兩位心理學「大牛」的課的機會。
對於純粹這個詞,鄧晨曦還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她認為大學四年誘惑很多,很多人為了加分或者有一份更好看的簡歷,做了自己其實並不是很喜歡的事情。但在她看來,為未來奮鬥之餘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僅僅是因為喜歡,不摻雜其他的功利性因素,收穫的意外驚喜更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2015年第22屆舌上春秋辯論賽最佳辯手、2015年湖北省第八屆高校辯論錦標賽亞軍……鄧晨曦在辯論中獲得了榮譽,也在其中獲得了友誼。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鄧晨曦在大一時加入了心理學院辯論隊,認識了許多辯論大神。她很喜歡那種頭腦風暴的感覺,尤其是在比賽的準備階段,和隊員們一起查資料、分析辯題、出稿子、隊內打模擬賽。「原來一個問題可以從這麼多角度去分析!」她感嘆道。
大二上學期,學院辯論隊只有三個人,面臨瓶頸期。所幸在14級中招到了一批不錯的「小孩」,才使學院的辯論隊發展起來。帶著剛開始對學長學姐的崇拜,她努力向他們看齊,並最終在新生辯論賽中獲得了最佳辯手。隨著自己辯論水平的不斷提升,她代表學校參加了武漢地區辯論錦賽,並獲得了亞軍。
在參加辯論隊的將近三年的時間裡,讓她堅持下來的並不只是辯論本身,還有夥伴們的支持。 「有時候看到自己帶的那些學弟學妹,覺得 『小孩』不只是對學弟學妹的稱呼了,更是一種感情的寄託,想盡所能地對他們好。」
鄧晨曦曾經在畢業生分享會上說,其實所有的事情最後收穫的都是一起合作的小夥伴。辯論在她的生活中佔了很大一部分,每次準備一個辯論賽至少要一周的時間,還要花很多的精力分析以前的比賽視頻,雖然這些付出大部分沒有帶來能寫在簡歷上的回報,但是她就是很純粹的想和隊友在一起,享受這個團隊奮鬥的過程,能夠在這個團隊中找到歸屬感。
「我是一個理性的人,會把每件事的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但是最後總是感性戰勝理性,那些可能存在的利弊,也僅僅只是可能,未來會發生什麼總是未知的,無論是選擇心理學、參加辯論隊還是出國留學,都是Follow my heart。」 鄧晨曦說。
文/楊姝 閆晨雨
編輯/夏瑩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