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8月27日訊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泉州各地積極行動起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實際行動遏制餐飲浪費行為,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餐飲拒浪費 機制顯實效
對餐飲浪費說「不」,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
惠安縣婦聯向全縣廣大婦女和家庭發出倡議: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崇尚勤儉節約,拒絕餐飲浪費;石獅市委文明辦向市民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珍惜糧食、健康飲食、抵制陋習等,用「小餐桌」推動「大文明」,進一步擦亮「全國文明城市——石獅」的金字招牌;南安市應急管理局印發《「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廣告宣傳行動倡議書》,號召全體人員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養成節約習慣。
多地餐飲協會也發出倡議,號召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安溪、惠安分別向餐飲從業者和社會公眾發布了關於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七條倡議,包括營造良好氛圍、引導合理消費、提供個性服務、鼓勵光碟行動、倡導剩菜打包、推行公筷公勺、加強經營管理等內容,引導消費者樹立「文明用餐、理性消費」良好習慣。
不少餐飲企業積極響應號召,調整經營思路。「您可以少點兩盤菜,如果不夠再喊我,我保證再點的菜15分鐘內上桌。」「餐前主動介入」效果顯現,適度點餐、不剩菜、不剩飯,日漸成為大多數人的自覺行為。「我們過去每天產生三四桶廚餘垃圾,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剩菜。現在每天廚餘垃圾大幅減少,剩菜剩飯只佔很少一部分。」安溪縣城一家酒樓負責人蘇振貴如是說。
文明新「食」尚 人人都有責
「叔叔您好,請用公筷。」近日,鯉城60多名少先隊員走進商場餐廳,開展文明餐桌宣傳活動。發現食客未使用公勺公筷,孩子們便上前提醒,並為他們送上一雙公筷、一份書籤以作紀念。「餐桌上接受孩子們的宣傳教育,別有一番滋味,我們接下去也會更加注重文明就餐。」市民陳先生說,他立即將少先隊員贈送的物品收藏起來,用以提醒自己。
「此前,我們已經組織各個學校通過手抄報形式,開展『文明餐桌』宣傳,幫助孩子們樹立『文明用餐』意識。」鯉城團區委副書記林吟昕表示,接下來,鯉城區還將組織人員深入社區、商場等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活動。
晉江街巷也出現了一群「紅馬甲」,他們挨家走訪沿街商戶,宣傳「光碟行動」,引導群眾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提倡「餐廳不多點,食堂不多打,廚房不多做」的文明用餐習慣。晉江青年志願者協會活出愛服務隊聯合陳埭衛生院,組織志願者上街頭、進餐館向群眾宣傳文明節約事宜,並在餐飲店醒目位置張貼「文明餐桌,從我做起」「剩飯停,光碟行」等宣傳標語,號召人們文明用餐、理性消費、厲行節約。
黨員幹部紛紛行動起來,帶好頭作表率。石獅鳳裡街道有關部門組織「黨員先鋒隊」走街串巷,張貼「遠離浪費」「適量點餐」等文明標語。永寧鎮老黨員黃雙喜創作一首閩南四句,號召黨員群眾厲行節約。
宣傳有創新 節儉入人心
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各地也紛紛創新宣傳手段,採取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
鯉城區檢察院拍攝了《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文明風尚公益宣傳片,宣傳片分為《文明餐桌(光碟篇)》《文明餐桌(相親篇)》,展示了不同場合下各類不文明用餐現象,倡導市民健康用餐、文明用餐。晉江多個鎮(街)除了以「厲行節儉」為主題設計製作一批宣傳桌牌、桌貼、海報、展架等用於線下宣傳外,還通過鎮、村微信公眾號平臺轉發推廣「『光碟』行動,拒絕『剩宴』」等主題推文,持續營造文明餐桌濃厚氛圍。
農村地區也颳起節儉新風。南安組織全市各級各單位加強宣傳引導,深化移風易俗,把禁止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納入村規民約,今年全市簡辦、不辦紅白事及神(佛)事數千場次,節省捐出資金超過3000萬元用於公益事業,推動婚喪禮俗節約簡辦蔚然成風。(泉州晚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