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工作能力是不夠的,還得有好的心態

2021-01-09 仔仔小祖祖

上個月公司炒掉了一個同事,原因是他在公司抱怨太多,傳播負能量。其實這位同事的工作能力挺強的,擅於提出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工作效率高,業務上手快,之前還曾在幾家上市公司待過。

可見身在職場,只有工作能力是不夠的,還得有好的心態。

有人說,沒有不合理的職場,只有不合理的心態。

或者可以這麼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快樂與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態度。

「我」是一切的根源,也許我們不能選擇外部的環境,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

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有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是賣傘的,小女兒是賣布鞋的。晴天的時候,她就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下雨天的時候,她又擔心小女兒的布鞋賣不出去。為此,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弄得自己疾病纏身。

後來遇到一名智者,智者對她說:「你可以反過來想,晴天的時候,小女兒的布鞋賣得好;下雨天的時候,大女兒的傘賣得好。」老太太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以後每天都開開心心,身體也健康起來了。

這個小故事詮釋了著名的ABC理論,A代表事件,B是個體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或想法,C是看法所導致的情緒或行為結果。每個人看法或想法都不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結果。看法不一樣,行為也就不一樣。

人的一生難免會遭遇一些不如意,也許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事件,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看待它的心態,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相關焦點

  • 溫家寶:如果有工作做得還不夠好 望人民諒解
    3月6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四川代表團駐地,看望慰問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四川團代表,聽取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3月6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四川代表團駐地,看望慰問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四川團代表,聽取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 張麗君:@黨員幹部不妨多一些「懷才不夠」的心態
    身邊有不少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中老年幹部,工作了幾十年依然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後來的年輕人卻成為自己的領導。針對這種情況,很多人覺得是自己懷才不遇,習慣從客觀上去分析問題,而不善於從主觀上找原因。只有認識到工作升遷、職位晉升的事與願違是自身才能的不足,抱著一顆「懷才不夠」的心態,才會不斷激發自身學習的動力和激情。要樹立「學習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將人生失意當作學習進步的機會,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自覺,利用各類平臺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在克服缺點的過程中學習進步、成長成才。
  • 工作沒價值,幹得好幹不好都一樣?你可能陷入了固定心態
    聽到老丁頭這個吐槽,我立馬來了興趣,外在拖延的表現,感覺認真工作和敷衍工作沒有什麼區別,沒有價值的體現。原來精英人士也會有如我這般普羅大眾的煩惱,所以周末我約了他一頓酒。幹得好幹不好不都一樣?在喝了我一瓶奔富BIN28,擼了5斤小龍蝦後,我可能了解到老丁頭的癥結起因了。年初那會受疫情影響,老丁頭在家辦公了一段時間。
  • 溫家寶:如果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 望人民諒解
    如果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那是由於我個人的能力所限,希望得到人民的諒解。(記者侯豔)
  • 對照檢查只有「不夠」還不夠
    當前,個別同志在撰寫對照檢查材料時,陷入了「問題不夠,『不夠』來湊」的套路化行文模式,談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時,通篇都以「學習不夠、落實不夠、創新不夠」等句式泛泛而談,更有甚者,直接將上一年的「不夠」調調順序,增增補補,便形成了新一年度的自我剖析,細看內容,大都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表面現象,既沒有寫清楚工作究竟緣何「不夠」,也沒有講明白到底如何才「能夠」。
  • 溫家寶: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 希望諒解和寬恕
    新華社發  溫家寶在北京市社區同群眾座談 徵求對政府工作的意見  這些年我為人民群眾做了一些好事,辦了一些實事,但不足以報答人民群眾對我的培養和恩情。我雖然盡力了,但總覺得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心裡感到愧疚,時時自責,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和寬恕。
  • 有這幾個心態,註定找不到好工作!
    最近疫情過後會是一個找工作的大潮,有很多由於疫情而失業或者需要重新找工作的人開始在各大平臺尋找工作,有幸近期面試了一些員工,總結了一下大多數人的找工作心態,這可能也是大部分人找不到優質的工作的主要原因吧。
  • 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只有聽說讀寫還不夠,看看你還差什麼
    臨近期末複習,可能語文老師說的最多的就是聽說讀寫都要練,才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可是我覺得還不夠,還差一點。究竟是哪一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還要聽得好、聽得懂。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思考,如何才能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學會思考,才能說話聽聲,鑼鼓聽音。2、 出口成章不是說的終極目標我們常說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會說話的能力,而是能夠清晰有效的表達。說,成為了寫的前提,會說的孩子就一定會寫。
  • 心態不好的人,即使你能力再強,也過不好生活
    欲望過度的人,他們看不見那些已經擁有的東西,心裡只裝著那些尚未擁有的東西,因為得不到而常常陷入痛苦中。欲望過度,必會衍生出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只有懂得知足,才能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清除心中的煩惱,享受當下的幸福生活。《老子》有這麼一句話:「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足也。」
  • 心態決定高度,怎樣讓孩子有個好「心態」?父母要知道這8個重點
    ,有時候還容易嫉妒他人,想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就要打破孩子消極的心態,讓孩子形成自律的習慣,怎樣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是每一位父母都必須要學習的,心態的力量是強大的,心裡的高度也會決定行為的高度,只有心理修煉好,孩子將來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秉持陽光的心態,成就美好的未來,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的心理做好鋪墊
  • 餘生,只有讀懂了「安靜」,才能過得好
    倘若取得了成功,也要戒驕戒躁,學會讓自己暗暗竊喜的心歸零,時刻明白當初為何選擇出發,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朝著夢所在的地方,不斷前行。無論一個人身在何處,遭遇了多麼大的困難,只要內心深處能都保持絕對的安靜與冷靜,都會能夠脫離困境,化險為夷。
  • 心態對了,工作就順了,事就成了
    但是,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會以積極行動的方式來對待工作,還是以一種消極對抗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工作,取決於我們的心態。我們也完全可以把心態看作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很關鍵,影響著我們平時說話的方式,我們的觀點,以及我們看待世界、職業以及生活的眼光。斯坦福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她把心態分成固定型心態和成長型心態。
  • 同事工作能力好,就可以偷懶嗎?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明明能力很好,但工作態度卻不端正,緊要關頭總是因為粗心大意出錯,最後被公司辭退;而有一些人,能力不是很突出,但勝在負責耐心,將每一件小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很多時候,能力確實很重要,但是能力再好也無法彌補態度上的不端正。畢竟,能力不突出可以慢慢鍛鍊,態度有問題,再好的項目也能攪黃。
  • 只有具備了這四種能力,才有可能晉升成管理者
    管理的本質是管人理事,只有管得住人理得順事才能算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那現實種究竟什麼樣的員工,適合培養成管理者呢?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但經過長期觀察,並實地走訪眾多企業後總結髮現,能從普通員工晉升到管理崗的員工,至少應具備以下四種能力。
  • 心態好的人,一輩子都好
    嫉妒,是因為你不夠優秀。,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寬容,就有多少歡樂。心態好,一切都好心態好,人緣就好,因為懂得寬容;心態好,做事順利,因為不拘小節;心態好,生活愉快,因為懂得放下。心態好的人,處處圓融,處處圓滿。好的心態,能激發人生最大的潛能,是你最大的財富。
  • 以球取人|衛冕之路 詹姆斯在開局做得還不夠
    新賽季揭幕戰,洛杉磯湖人在主場頒發了冠軍戒指,眾人還沉浸在快樂喜悅裡時,首場球之敗已經來臨,衛冕冠軍之路艱難,而詹姆斯的表現在開局也還不夠。儘管賽季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過程,一場球也不足以評判一個賽季的走向,但是這一場失利當中,一方面說明了衛冕之路艱難,另一個層面來說,詹姆斯今天中規中矩的表現,很難讓球隊贏球,而漫長的賽季當中,縱然詹姆斯想有 " 划水 " 進行負荷管理的想法,還需要謹慎對待。與快船一戰,湖人暴露的問題有很多。
  • 快回國工作了,如何調整心態?
    畢業於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陳晨也曾有過同樣的焦慮:「剛畢業的時候非常激動,覺得終於有機會證明自己了。但在進入職場之後,我發現工作不同於學習,不是簡單地憑分數高低展現能力,需要展示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有些留學生畢業回國後發現薪水與自己的期望存在落差。
  • 「打工」心態廢掉很多人,調整心態的4個方法,現在知道還不晚
    很多在職場工作的人,一般都是抱著"打工"的心態,覺得自己把工作做完,掙到工資就可以,做的工作對得起工資就行,沒必要多幹,認為公司又不是自己的,沒必要那麼上心,只要說得過去就行,不用那麼認真。
  • 品悟《菜根譚》:求事功光有毅力還不夠,還得有方法
    但凡於某一業務領域,或者人生總體的事功上想要有所作為,堅韌不拔的毅力是必不可少的,但自憑此一項,未免單薄了一些,《菜根譚》告訴我們,光有毅力還不夠,還得有方法。一,繁雜難辦之事,閒暇時就當檢點;做事過程中該有的想法,預先就要周密把持生活中、工作中,事情分為兩類,易辦之事和難辦之事,前者不用太多準備,也能輕鬆自如地應付。後者則需利用一定的方法,提前預備,籌劃得當之後,才能入手去做。
  • 心態好的人,都有這5種習慣,有一種就很了不起
    心態好的人,都有這5種習慣,有一種就很了不起。 今年7月,武漢一位81歲的老人向社會求助,稱自己的兒子已經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怕哪天離開了,兒子的生活就沒著落了。老人說,他每個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自己平日買藥和日常開支,也花不了多少,只是因為小兒子的狀況,家裡日子過得非常緊張。而面對老人的擔心,兒子卻表現得很反感,甚至指責老人「多管閒事」。本該自立的年紀,不僅沒有能力給家人幸福,還要依賴父母才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