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沒價值,幹得好幹不好都一樣?你可能陷入了固定心態

2021-01-10 Deadliner生產力

沒有價值的鹹魚,和人有什麼區別。

工作沒價值?逼出來的鹹魚

今天聊一個職場中人常見的問題:工作沒有價值感和成就感,缺乏剛進入職或剛參加工作那時候的激情,這種情況要怎麼調節。

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換領導了,換工作內容了,遇到辦公室政治了,或者自身健康狀況出了點問題。這些有客觀因素的,不去討論,我想說的是非客觀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一種基於自我保護,以外在拖延為表現的價值感不足。

先說個例子,我的高中同學老丁頭(綽號),是出了名的學霸,大學去了帝都某985院校,畢業後保研,工作後在馬爸爸公司,一年掙我幾年的薪酬。富有激情,業務能力強,這麼說吧,是相親時可以挑本地姑娘毛病的那種優秀。

上周我向他請教個專業問題時,閒聊起工作狀況,他說遇到中年危機了,表現就是對工作提不起興趣,沒有激情,感覺沒有價值。

「我隨便處理下的工作,也能有還過得去的結果。很多事情哪怕我拖到最後一刻再開始,也還是能在截止期前搞定,並且有些任務我拖著拖著竟然都不用做了。」

聽到老丁頭這個吐槽,我立馬來了興趣,外在拖延的表現,感覺認真工作和敷衍工作沒有什麼區別,沒有價值的體現。原來精英人士也會有如我這般普羅大眾的煩惱,所以周末我約了他一頓酒。

幹得好幹不好不都一樣?

在喝了我一瓶奔富BIN28,擼了5斤小龍蝦後,我可能了解到老丁頭的癥結起因了。

年初那會受疫情影響,老丁頭在家辦公了一段時間。他負責的項目由於缺乏足夠的調研樣本(沒法出去,很多合作方的數據都無法採集),導致數據的統計學意義不夠,得出的結果不具備實用價值。雖然他很努力地帶團隊撲在項目上,也採取了多種補救措施,但項目最後依然被砍掉了,成員解散調往其他項目組(大公司就是殘酷,前一秒你還是項目經理,下一刻可能就去其他項目組打雜了)。

按理說這個事情沒什麼,確實客觀因素影響較大。是我的話該幹嘛幹嘛去,哪裡的渾水不摸魚是吧,畢竟像我這般老油條被調來調去是常有的事,別說項目了,我公司都幹倒了好幾個。可老丁頭一直覺得這是對他能力的否定,項目本應該有更好的結果。

調去新項目後,老丁頭就開始摸魚了,一開始只是沒有全情投入,但慢慢地發現自己即使沒放太多精力在工作上,還是可以輕鬆應付需求。

而後開始拖延、敷衍,到現在覺得工作沒有價值,幹好幹不好都差不了多少。職場老油條們,你們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SO,知道經過後,我不負責任地猜測,老丁頭和同樣有這種情況的朋友們,是陷入了固定心態的自我保護中。

我只是還沒有全力以赴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固定心態」,這是相對於「成長心態」的一種心理學概念。

「固定心態」認為聰明才智是天生的,成功是為了證明自己,所以自己做的每件事都理所當然要成功。

而「成長心態」認為聰明才智是可以成長的,失敗會讓我們積累更多的經驗,掌握更多技能,從而走向成功。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遇到困難,在某些事情是表現不好,固定心態的人就會懷疑是否自己能力不足。為了消除這種懷疑他們會怎麼做呢?把你自己代入進去想一想,是不是會找藉口?

「我只是還沒有投入全力去做」,這聽起來是個很好的自我說服的藉口對不對?我相信大部分人平時也是這麼應對不佳工作結果的。

那什麼客觀原因下最可能「沒有投入全力」,是工作時間不足,沒法認真準備。所以呢?拖延吧!

明明是3天的工作,我拖到1天再開始,最終結果不佳時,你會告訴自己「我呈現的並不是最好的自己,並非我個人能力不足」,「如果再給我1天,我會表現得更好」。

如果最終結果還過得去,你會告訴自己「即使我拖延了,但我還是在截止期前完成了工作,並且完成得還不錯,我的個人能力果然很強」,看吧,人就是這樣口是心非,哪怕對自己也一樣。

有些人寧願忍受拖延所帶來的痛苦後果,也不願意承受努力之後卻沒有如願以償帶來的挫敗感。對他們來說,拖延是種自我保護,責備自己邋遢、懶惰和不協作,比把自己看成無能和無價值,明顯心裡上更過得去一些。

在對自己不自信上一直很自信

回到話題,如果你覺得工作沒有價值,你認真工作和敷衍工作也沒有太多區別,並且你可能已經開始拖延工作,來達成自己並沒有盡全力的自我諒解的話,那麼你得改變心態了。

單一事件的失敗與個人能力甚至個人魅力之間是不劃等號的,還記得上篇文章裡,那個開會沒表現好就覺得自己要妻離子散的職場人嗎?拖延者的蝴蝶效應,往往會放大自己想像中的糟糕結果。因拖延症蝴蝶效應,回到3周前的我,能逃過死亡宿命嗎?

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驗積累逐漸提升的,固定心態不可取,而這又往往是那些天賦異稟的學霸精英們常犯的思維誤區(說白了還是失敗得太少了)。

如果說精英心態還好,怕就怕你不是精英,卻又按照精英的完美主義來要求自己。你別說,這真的是很大一部分現代人的心態。

在《拖延心理學》中這被描述為完美主義者的適應不良類型,表現為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是又對自己的能力不抱希望,選擇拖延去維護自己的自尊,達成自我諒解。

他們會和固定心態的精英們一樣,去制定一些嚴苛的法則要求自己:①平庸招致輕蔑,盡力就要最好,無法忍受失敗,而不去做就沒有失敗;②優秀的人從不用努力,敷衍、拖延並最終完成任務會帶來滿足感和優越感;③一切都自己搞定,求助別人是主動承認自己能力不如人的行為;④總有正確的解決方法,再等等,我要再思考一下;⑤要麼全部完成要麼沒有完成,不存在中間態。比如說制定1個月減肥10斤的目標,過了一周只減了1斤,這就是沒完成,自暴自棄吧。

認真想想你是否出現過上述這些心態,如果有的話,那這很可能就是你會覺得工作沒有價值感的重要原因。

學會接受失敗,包容不完美的自己,對內自我和解,對外儘量自律。如果這樣你還是覺得工作很沒有意思,感覺不到價值和成就。也別擔心,因為:

工作本身就沒意思,我上班的夢想就是不上班好麼。

相關焦點

  • 關於電影,用幹得好和幹不好造句
    電影這點事兒,幹得好就叫精神文明,幹不好就叫精神鴉片。這電影啊,得分級了,再好的電影有可能是精神文明,也有可能是精神鴉片,成年人咱們可以不用考慮了啊,但是青少年咱們是不是應該適當保護一下,別影響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呀。
  • 有人說「幹工作越多,失誤也越多,多幹不如少幹」你怎樣看?
    有人說「幹工作越多,失誤也越多,多幹不如少幹」你怎樣看?看到很多人回答,這是員工心態的問題,什麼懶惰消極,格局太小。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而且錯的非常離譜!「幹得越多,錯的越多,還不如不幹」,誠然,這種思想是錯誤的。
  • 你以為當媽了就能幹保育員工作?想法太天真,保育員真沒那麼好當
    你以為當媽了就能幹好保育員工作?想法太天真啦,保育員真沒那麼好當。今天來看看你要經過哪些慎重考慮、條條限制!但身體健康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老師心態好,說白了就是要喜歡孩子。保育員每天和孩子相處,懂事的孩子有,調皮的孩子也有,保育員都要用愛心耐心細心去照顧每個孩子。要把班上每個孩子當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 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我覺得沒毛病
    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聊到婚姻問題,「如何看待幹得好不如嫁得好」話題也在一瞬間攀上熱搜。「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相信很多女孩都曾聽父母說過這樣一句話。其實我覺得「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句話說得沒毛病,只是可能大家對「嫁得好」有了誤解。趙小棠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她說嫁得好並不是指嫁入豪門,而是指嫁給一個很愛你的男人!
  • 拿一樣的工資,為什麼他比你幹得活少還輕鬆?答案是
    有些人善於提前做準備,有些人喜歡臨陣在磨槍,你說這怎麼比呢?錢拿的一樣多,就說明付出一點都不會少。公司又不傻,員工持續幹著滿足不了公司要求的工作,怎麼可能不採取措施呢!看看別人的付出都做在了哪裡,然後綜合的跟人家比一比,看到底是誰的付出沒有做足,你就不會心裡不平衡了。
  • 我的找找 「女人你連家務活都幹不好,我娶你幹什麼呀?」
    「女人你連家務活都幹不好,我娶你幹什麼呀?」你是娶老婆還是娶保姆呀?1朋友小王是個恐婚主義者,每天都把不結婚掛在嘴邊。可如果有了錢,一切的問題和標準就不再存在了,就像小王一樣,她的時間比任何保姆都值錢,比起做家務,她有更大的理由去做別的事情。可即便如此,大家還是覺得,一個女人再厲害賺再多錢,都不如賢惠兩個字來得有價值。
  • 你可能這輩子都找不到喜歡的工作了
    再比如,職場裡談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都會抱怨不喜歡當下的工作,a說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熱情所在,所以我沒法真心實意投入當下工作。因為沒法投入,所以我好像不喜歡這份工作。 越無法投入就越幹不好,越幹不好就越不喜歡,好像新生活永遠無法打開...
  • 王者:在對局中最影響心態的話是什麼?「幹得漂亮」都不是最難受的
    有些時候好好的一局形式會因為一句話崩盤,也有可能因為一句話本就逆風的局勢更艱難了,或者聽到這句話你氣得想摔手機和罵人了,當你被抓死後隊友發一句「幹得漂亮」這最影響心態,瞬間感覺隊友就是個傻鳥一樣沒什麼情商。和他隊友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折磨。但接下來一句比一句刺耳,我們就來看看還有那些話是我們最反感的。反正我看到這些話會心態爆炸的。
  • 「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入豪門,真不如我自己幹呢!
    你如何看待「嫁得好不如幹得好」這句話呢? 最近,在《姐妹們的茶話會》上,THE9-趙小棠則表示: 「嫁得好其實是嫁給很愛你的人,而不是嫁入豪門,嫁入豪門,還真不如我自己幹呢!」
  • 讓隊友心態炸裂的幾種做法,「幹得漂亮」還好,最後一種直接退遊
    那麼一旦有了隊友就講究團隊配合了,五個玩家遇到逆風局或者是選英雄的時候是很容易發生矛盾的,有的品行不好的玩家就開始專門說一些噴隊友的話或者是搞崩隊友心態的話,那麼你在遊戲中最討厭聽到隊友說什麼話呢?"幹得漂亮"幾乎是所有玩家最討厭的在打王者榮耀前,應該沒人能想到"幹得漂亮"這句話是可以用來諷刺人的,但是在這個遊戲中,這句話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諷刺隊友的話,同樣幾乎所有玩家都討厭隊友發這句話。
  • 如果老闆跟你說「愛幹就幹,不愛幹就滾蛋」,你會怎麼辦?
    身在職場,不管做什麼事,不可能都做得十全十美,哪怕按照老闆的要求一五一十的去執行,也不可能讓老闆完全滿意,畢竟屁股決定腦袋,你的想法一定和老闆思考層面不同,這就會導致被老闆批評總是難以避免的。所以,無論什麼人,又不管什麼原因,多少都會被老闆挨罵。只是不同的老闆性格不同,批評方式有差異。
  • 貨代幹不好,不好幹,不想幹,我該怎麼辦?(2)
    即便回到父母身邊,也沒有得到過溺愛,父母沒有操心過我的人生,包括婚姻、工作、子女的教育,全部都由自己安排。當然,這有它不利的一面,脫離父母關愛,你的所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沒經過父母的過濾,需要從複雜的旁人吸取,有好的,也有壞的,不具備分辨能力的小孩會照單吸收;另外,而沒有父母在身邊的不安全感,會伴隨一生。
  • 不打扮不戀愛"乾物女"越來越多 專家:勿陷入自閉
    「乾物女」是從日本舶來的一   個流行詞彙,指基本放棄戀愛,凡事都說「這樣最輕鬆」的年輕女子。不競爭、不交際、不運動、不戀愛等表現均是「乾物女」的特徵。  小梁今年24歲,在中山五路的一家港資企業做管理培訓生,平時除了上班,她都是在家待著。「我就是不想出去,待在家裡覺得很自在,很舒服。」小梁說,由於她的工作是兩班倒,回家後一坐下來就不想動。小梁每周有一天休息時間,但並不固定在周六、周日,因此經常是她在休息時,朋友們在上班,所以休假日就成了她的「放縱日」:在家裡窩著,睡到自然醒,隨便把頭髮一夾,穿著睡衣斜躺在家裡看電視、上網。
  • 領導說「不想幹就辭職,你不幹,有人急著幹」,怎麼辦?4招搞定
    工作中領導與下屬的關係就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領導生氣了,說一些氣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人家是花錢的人,工作幹不好了,下屬最多是少發點工資的事情,但領導可能面臨的就是創業失敗,負債纍纍的境況。因此,一定要放平心態,讓領導批評兩句,很正常,也不要放在心裡。
  • 農村年輕人的工作「三不想」,都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
    這些年社會有了很多進步,要是在以前,可能除了考上大學,然後分配個好工作外,別的就只能回家種地了,沒有別的出路。你不種地就沒得吃,就生活不下去,也就心裡沒有那麼多的矛盾。現在的年輕人就有很多選擇了,考不上大學也沒關係,還有很多選擇,可以去打工,可供選擇的行業五花八門。
  • 37歲沒找到好工作,沒文化,怎麼辦?網友說:行動啊,重要的是幹
    所說的沒文化可能是是原因之一,卻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目前,你最需要的就是自信。想想自己一直以來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想想自己的優勢劣勢,想想自己究竟適合是什麼樣的的工作分析,對自己想要競爭的崗位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定位。想好以後,再去做,勢必事半功倍。
  • 工作幹得很出色,也沒逃脫被領導幹掉的噩運,原因有5個
    說工作幹得一塌糊塗,上不服從命令,下不親近同事的人,被領導幹掉一點都不稀奇。那工作幹得很出色的人,也沒逃脫被幹掉的噩運,就有點奇怪了吧!還別真以為把工作幹好,就能一勞永逸地跟著領導吃香的喝辣的了。有惹領導不高興的地方,照樣還是會被領導無情地幹掉的。
  • 為什麼工作幹得差的員工,離職很容易,認真負責的人卻總被刁難?
    一個幹的差的、表現不好的員工要離職,領導一般都巴不得他走,而一個認真負責的員工,對單位來說當然是價值貢獻者,領導千萬百計得留下他,在別人眼裡似乎就成了一種「刁難」。以前到我公司人力部來辦離職手續的員工裡,表現越是好的,領導越是拖著不籤字同意。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 判斷一份工作好不好,值不值得你幹下去,就看這3點!很精闢!
    今天逛悟空問答,突然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所有工作的收入都是一樣的,你還會繼續選擇現在的工作嗎?好工作能提升你的個人價值如果一份工作你現實的只以為它最重要的是能養活自己,那未免太淺顯了些,工作的本質其實是把我們單位時間給最大商業化。只有能力不斷提高,你的商業價值才會不斷提升。
  •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這些單位工作幹得好不好?來,你說了算!
    為進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促進機關作風轉變,我區近日發布了2018年度群眾滿意度評價調查網絡問卷,繼續從民聲民意中全面了解相關單位2018年度的工作狀態和成效。效率高不高?服務好不好?作風實不實?……各部門今年的工作幹得怎麼樣?繼續由你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