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當下的貨代業,還是其它行業,對於工作,年輕人普遍存在迷茫與焦慮。很多選擇,長期不能自己所為,比如大學專業父母要幹涉、婚姻幸福父母要參與、職業選擇父母有意見,就連子女養育也要依賴父母幫助,一輩子被動過著,看似與自己有關的日子,實際已被父母的愛所綁架。當真的有天自己決定時,可能已失去選擇的能力。
現在想想,初中才回到父母身邊的我,雖然失去很多關愛,但得到了太多的自由,無論什麼,都由自己決定,結果也自己來承擔,這也形成了自己思考仔細,決定慎重的性格,而劣勢,是過分慎重所導致的寡斷。
即便回到父母身邊,也沒有得到過溺愛,父母沒有操心過我的人生,包括婚姻、工作、子女的教育,全部都由自己安排。當然,這有它不利的一面,脫離父母關愛,你的所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沒經過父母的過濾,需要從複雜的旁人吸取,有好的,也有壞的,不具備分辨能力的小孩會照單吸收;另外,而沒有父母在身邊的不安全感,會伴隨一生。
家庭跟工作有什麼關係?你對家庭的態度,就是你對工作的態度。
當然,事無決對,即便先天對家庭存在幸福,還是恐懼,你都將在成年後產生二次認知。有人說一個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父母生給予的那天,另一次是自我意識覺醒那天。第一次是生理意義上的生命;第二次,是精神認識生命的開始。從精神上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意義則在過程裡產生。而從那一天起,才真正啟動了你的生命,你也會利用自我驅動力,朝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在此之前,都是由父母牽引著、自我被動吸取,只有當二次認知開啟,你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慢慢體會自我價值的所在,想明白這輩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做什麼事?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度過一生?
人生就是一場單程旅行,最終去向哪裡,需要我們自己把戰略問題想明白,然後再制定戰術。如果你發現在貨代行業中,不好幹、不想幹,或者幹不好,那一定出了上面提到的問題,沒有遠期目標,甚至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沒能想明白這些問題,渾渾噩噩,了此一生。
「活著」與「生活」的區別,是你的人生是否有目標。
我是在23歲的時候,離開了原有的依賴和各種關係下的出生地,來到了上海。突然間,所有一切你都將獨立面對,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依賴父母和關係存續,到上海後,好比脫離了母體,沒有任何資源可利用,沒人指引,沒有工作,不知道自己做什麼,能做什麼,感覺不到自己在這個城市裡的價值。以後會怎麼樣,完全沒目標。現在想想,在沒有一技之長的情況下,不知道自己哪來的勇氣,與這個世界來了一次赤身肉搏戰。
就像我剛提到過的,當你經常被動選擇,並成為習慣時,在不依賴任何一方,真正靠自己的時,你可能已經失去了選擇的能力。可想而知,當時我的狀態,完全是一種不規則的,隨波逐浪的布朗運動,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只能維持生活。期間做過各種工作,卻沒有發現任何一件,能讓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偶然機會進入物流業,麻木的職業生涯持續了很多年,做的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但溫水煮青蛙的狀態,是最可怕的,消磨人的意志,直到沒有動力。
幾年間,崗位也從倉儲、車隊調度、堆場裝集箱管理、貨代操作到銷售,除了船公司沒經歷過,基本把貨代產業鏈上的崗位做了一遍,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大量經驗,似乎在麻木和重複的工作中發現了方向,這可能就是認知生命的開始,讓我逐漸對行業裡的問題產生了動力,想著用什麼辦法去解決,通過學習彌補不足,感受到網際網路技術必然由C端蔓延至B端,深刻體會到貨代行業,必然被網際網路技術完善和改變,但現實中,產業鏈頂層的定價模式,是制約變革的重要矛盾。
是否有辦法,改變貨代行業同質化競爭?提高貨代行業裡80%從業者的收入水平?改變貨代職業社會認可度低?改變貨代行業延用了多年的銷售方式?
反之,對於貨代行業的客戶來說,選擇貨代供應商的方式,十幾年來也沒任何改變,始終以價格緯度判斷好壞,仍然無從分辨貨代企業的優良,是否符合自身運輸需求,這裡面存在巨大的風險和創業機會。貨代行業的問題和矛盾,讓我產生了長遠的目標,開始組織資金和團隊實施,通過貿易+貨代+網際網路的不斷失敗和嘗試後,發展成現在的專門推薦優勢貨代供應商的網絡平臺,讓行業內的業內朋友取長補短,讓更多有服務優勢的國際物流、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利用我們的搜尋引擎優化和營銷技術,從眾多的同質化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讓良幣驅逐劣幣,讓國內、國外擁有從中國進出口貨物的客戶獲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