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也老了。」
當年少的洋洋參加婆婆的葬禮時,感覺自己老了。稚嫩而鄭重的嗓音迴響在肅穆的空間裡,更使人陷入沉默。
坦白說,《一一》是一部不太有趣的電影,當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幾乎用了好幾天才把電影看完。想來也是,對於一個二十歲不到的人來說,《一一》註定是看不懂的。而當我前段時間再拿出來看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其實自己對生活所有的經歷和見解,都已經在電影了。
楊德昌是一個善於說故事的導演,他的電影看似平淡,但其實思維縝密。人物和情節往往被縫合得完整而細緻,《一一》也不例外。
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編綴起了一個普通中產家庭的日常瑣碎,鏡頭客觀得仿佛是一個毫無參與感的局外人,克製冷靜,娓娓道來。但是正因為這個故事平常無奇,正如我們所身處的現實一樣,這樣緩緩看完,就像是過完了一整個人生。反而呈現了出一種不可思議的虛無感,久久無法從中抽離。
關於片名「一一」,沒有人知道楊德昌取這個名字到底是指代的什麼,因為片中並沒有一個叫做一一的人,也沒有這樣一個事物,你可以說是 "一一道來" 的意思,也可以有別的解讀。
就像《一一》的英文名叫作「A One And A Two」那樣,"一一" 可以是電影裡每一個獨立存在的人,但他們又無可避免地與其他人形成錯綜複雜的關係。父母、夫妻、兄妹、朋友、情人,無一不是。這是世界的組成,也是現實中每一個人既孤獨又緊密聯繫之所在。
《一一》從一個婚禮的開始,到一個葬禮的結束,充滿著人世輪迴的哲學意味。這裡出現的每一個人,既是我們自己,也是我們身邊的人,導演對每一個角色不加主次的細細描寫,也讓我們在這三個小時內,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洋洋十歲了,他無力、弱小,不受家裡人的重視,性格也漸漸變得沉默。他最喜歡的,是拿著個相機不停地拍呀拍呀。他拍他對這個世界的觀察,拍他的屬於孩子的獨特的想像,這些大人們都不知道。人們都說,小孩子天真無邪,可是小孩子也最能夠看透一切。
婷婷二十歲,正當是陷入熱戀的年紀。牽手、接吻,然後是失戀。家裡父母的爭吵和嘮叨讓人覺得聒噪,而她把更多的憧憬都給予了愛情,就像被下了蠱一般,風風火火地去了。再後來,只剩下沉默的眼淚。一夜之間,她仿佛知道了,原來被人說著「美好」的愛情,也有駭人的一面。於是那雙純淨清澈的眼睛,就開始失去了它的魔力。
三十歲的時候,很多人開始考慮婚姻。這塊西西弗斯的巨石永遠地循環著,於是我們漸漸的開始相信命運。就像電影裡的舅舅,一門心思地想多賺一點錢,可是自己的老婆,卻變得越來越生疏。她對他冷嘲熱諷,她罵他「懦弱」。
生活有時候很冷漠,冷漠到讓人漸漸地懷疑自己。於是他也漸漸地開始不能分辨,當初到底是為了她肚裡的孩子,還是僅僅為了愛而結婚。
四十歲的父親看上去很老實,他討厭爾虞我詐的工作,又時常覺得和周圍格格不入。可一旦失去周圍的世界,又會變得惴惴不安。
他和老婆敏敏早已不再爭吵了,也不再抱怨了。可能是認命了,也可能只是麻木而已,他們連了解對方都覺得讓自己疲憊。
有一天敏敏回家,突然痛哭流涕:「我每天講的一模一樣的,早上做什麼,下午做什麼,晚上做什麼,幾分鐘就講完了。我受不了了,我怎麼只有這麼少?怎麼這麼少呢?我覺得我好像白活了,我每天每天像傻子一樣,我每天在幹什麼呢?」
她突然清醒,意識到自己生活的單調乏味。她潰不成軍了,她突然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了。在公司辦公室逗留到很晚,哭著對同事說,「我沒有地方去」。明明是有家有丈夫有孩子的人,卻覺得無處可去。
同事建議她到山上廟裡去住一段時間,她無聲地收拾行李離去。
而父親呢,他的心裡一直住著另一個女人。去東京出差的時候,他碰到了那個初戀女友。兩人闊別二十年,開始或哭或笑地細訴往事。他對她說,「我從來沒有愛過另外一個人」。這句話猶如一個黑洞,她關起門在房間裡痛哭流涕。第二天早晨,他去找她時,她已經不告而別。
回到家後,他告訴敏敏:「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有那個必要」。
生活已經把他們磨礪得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開始本能地計算得失、習慣交換。他對自己說,過去的就已經過去了,很多時候都這樣,這樣,會活得好受一點。
這部電影中,大概最透徹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尚且年幼的洋洋,一個是快走到生命終點的婆婆。婆婆中風昏迷之後,就無法說話了。但是她什麼都知道,她知道他們的脆弱和孤獨,也明白生活本就不過如此。活了一輩子,對於這一切,她早已習以為常。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著每個階段的苦惱。少男少女有兒女情長的苦惱,男人有事業壓力的苦惱,女人有家庭繁瑣的苦惱,無人能在當局中清醒。
洋洋拿著爸爸的相機,拍了很多別人的後腦勺,舅舅問他為什麼要拍後腦勺呀,洋洋說,「你看不到的地方,我拍給你看呀。」
這句話,就是電影想表達的全部。還來不及參透人生,我們就忙不迭的老去。總有那麼一面,是我們看不到的,無論如何都一樣。
在電影最後,參加完葬禮的洋洋對他的小表弟說:「我覺得,我也老了」。十歲的洋洋老了,這叫人無比地感慨唏噓。好像世界在那一瞬間,失去了天真無邪的模樣。從此以後,或許會有孤獨,也或許會有快樂,或許有憧憬,但或許也將會麻木。只是,生活永遠無法回到最初的樣子。
這就是生活賦予我們的,看似可以選擇,卻最終也逃不了的宿命。
楊德昌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這是他的最後一部電影。這173分鐘的影像,漫長而細膩,看似平淡無奇,其實蘊含深意。生之疲憊,都濃縮在這三個小時裡。
這人生,是別人的,也是自己的。既然回不去了,那就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能看透一些是一些,到最後都是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