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最好的國產片,至少身邊一半人這麼說

2021-01-21 毒舌電影

對於每個愛電影的人。

這句話一定聽說過——

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

楊德昌的《一一》。

佔據著許多人心中「最喜愛電影」的位置。

2000年《一一》在坎城獲得最佳導演獎,2017年才在臺灣首映,再到今年。

這部電影誕生已經整整20年。

每一個人看,甚至一個人每一次看,《一一》都是不同的電影。

因為從中映照出的,是眾說紛紜的生活。

但看過之後。

我們或許仍然會問:片名為什麼要叫「一一」?

Sir今天想從頭說起——

《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一個,一個

關於「一一」的說法。

楊德昌自己解釋過:

這部電影講的單純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身為作者,我認為一切複雜的情節,說到底都是簡單的。

所以電影命名為《一一》,就是每一個的意思。這意味著電影透過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出生到死亡每個具有代表性的年齡,描繪了生命的種種。

「一一」代表著「每一個」。

為了拍出「每一個」,《一一》沒有絕對的主角,有的是一組組群像,而這一組組群像又演變成一條條故事線。

要怎麼講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要講些什麼,楊德昌足足想了十五年。

他不想講一個人從小到老的過程 , 而是想把不同年齡段的人集中放在一起展現。

沒有比一個「大家庭」更好的平臺了, 每個年齡都能從中找到一個代表。

外婆,NJ,婷婷和洋洋,三代人的故事,看似彼此獨立的故事線,實際上卻暗地裡遙相呼應。

個體與個體之間產生類比和互文。

抵達整體的人生。

NJ收拾著衣服行李, 挑選著合適的衣服去見初戀女友;另一組鏡頭 , 婷婷同樣拿著裙裝,苦惱穿什麼去見約會對象才比較好看。

NJ回憶著曾經和阿瑞牽手的往事;而在臺北的那邊,婷婷已經和胖子牽起了手。

在更小的洋洋身上也一樣。

當NJ上一秒說自己早熟,小學時就暗戀阿瑞,恨不得天天見到她時;下一組鏡頭,洋洋就去探望自己喜歡的女生。

你可以說這是生命的交替循環。

但悖論就在於——

我們所經歷的人生,說到底是如此歸一和相似。

但我們的感受,又是分隔得那麼遙遠。

就像NJ回憶起初戀經歷時說「那時候,真奇怪」。

奇怪在哪?

一個人身在熱戀中,做什麼都是自然而然的,奇怪在於,現在的你,已經不再能體會和理解當初你的想法了。

就連不同時候的「我」都是分隔開來的,何況人與人呢?

說到底,每個人都是在孤獨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哪怕是在同一屋簷下的家人,大家都不知道對方最真實的想法。

楊德昌不止一次描繪過家人之間的「對面不相識」。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家長既望子成龍,又忽視孩子內心的成長。

母親每天都在焦慮和暴躁中,對孩子不甚耐煩。

這個母親的形象,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頗為類似。

但她們的不稱職來自於什麼呢?

電影早已交代——

她們都生活在一個人人自危的政治氛圍中,這些大人一個個像驚弓之鳥,哪裡來的心思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呢?

如果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父母仍然是某種特定歷史環境的投射。

從父母身上,照見國家滲透入個人的毛細血管。

具有明顯的指涉和批判意味。

那麼到了《一一》。

楊德昌要說的則更加簡單和雋永——

這種父母的疏離,其實是生活的本來。

洋洋喜歡上遊泳隊的女生,他開始學遊泳,先在家裡的洗手池練習憋氣,然後一個人到遊泳池進行實踐。

一個撲通下去。

沒了影子。

下一個畫面,洋洋回到家,保姆馬上責備道:怎麼全身溼漉漉的?

趕快去把衣服換了,不然著涼。

她永遠都不知道,她剛剛差點就失去了一個孩子。

這是生活平靜下的兇險。

也是人與人之間註定的孤獨——

哪怕一個人在自己生活裡已經驚濤駭浪了。

別人感受到的,可能也是若無其事。

「一一」這個片名,如果豎著寫,就像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一。

一。

靠得再近,也沒辦法在終點相通。

不就像電影中的一家人?也像現實裡的千家萬戶。

一半,一半

電影裡有太多的鏡像。

高樓大廈、街道、高架橋和燈光投射在玻璃上面。

在都市倒影的投射下,躲藏在玻璃之後的人,只剩下模糊的輪廓,表情也淹沒於都市的倒影中。

通過玻璃,反射出重疊、駁雜又分離的都市人面目。

鏡像出離於本體。

是楊德昌想要捕捉到的「另一半」。

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

我怎麼知道你在看什麼呢?我們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

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

這段話充滿了孩子氣。

可是仔細想想洋洋這句對白,其實頗有深意。

我們的日常,難道不是時常忽略事情的另一半嗎?

被老師冤枉,可是老師卻只相信看到自己的那一半事情,全然不願意去理會洋洋的說辭。

在老師眼裡,這個只愛拍奇怪照片的洋洋,是個「負能量」十足的學生。

不僅僅只有洋洋,《一一》中的其他人物的另一半同樣被忽視。

成年人總是習慣在別人面前偽裝自己,生怕被人覺得自己不是個成熟的大人。

堅強的外表下,事實是怎麼樣呢?

NJ把全部的錢投到了公司,可是公司破產的話,他將一無所有。

妻子有穩定的事業和人際關係,可是卻被一成不變的生活磨平了自己。

小舅子就更加難堪了,借出去的錢總是有借無還,而自己還陷入到和舊情人的糾纏中。

等等。

這些羞於啟齒的事實,都隱藏在了生活的背面。

既然心靈布滿老繭的成年人發現不了,那就交給兒童吧!

洋洋拿起了相機,正是想笨拙地提醒成年人——

你們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早已麻木,可生活還有另一面。

片名「一一」就像一組鏡像和倒影,提醒著我們,事情總有看不見的另一半。

把這個邏輯放大到整個生命,生的另一半則是死。

電影開始於一場婚禮,終結於一場葬禮。

婚禮和葬禮是中國人生命中重要的儀式,一個寓意著生,一個寓意著死。

從婚禮到葬禮,仿佛經歷了一個人的一生。

《一一》通過人生的「儀式」——阿弟結婚、婆婆生病、孩子出生、婆婆死去將大家聚集到了一起。

「儀式」是人生的一種延宕,人只有被突發事件阻滯的時候,才會停下來思考和反省自己。

影片的最後,那些難以排遣的苦悶似乎得到了釋然,大人們終於發現了生活的另一面。

一次,真的已經夠了

楊德昌在解釋《一一》的片名時還說道:

爵士樂手在即興演奏前,總會低聲數著「a one and a two and a …… 」來定節奏,英文片名由此而來,表示片中內容並沒有緊張、沉重、或者壓迫感,生命的調子應該像一闋爵士樂曲。

「a one and a two 」就像是在說「放輕鬆」,哪怕在死亡面前。

《一一》中與死亡走得最近的是婆婆。

婆婆的生病,讓電影始終透出著死亡的不安。

婆婆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這一家人私密的內心。

在跟婆婆的傾訴中,妻子意識到了自己乾癟的人生。

「我覺得我好像白活了。」

毫無起伏,千篇一律,這難道不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嗎?

人總是難以忍受自己的平庸。

總是幻想再活一次,人生也許會不一樣。

但如果你熟悉《春光乍洩》的黎耀輝的話,你就會知道「不如我們從頭來過」,到頭來也是枉然。

只要「我」還是那個「我」。

「從頭來過」,也只不過將曾經做過的選擇重蹈覆轍,將受過的傷再一次忍受一遍。

妻子的選擇是到山上修行,NJ選擇去找回舊愛。

可是妻子到頭來都沒找到所謂的意義,她只是換了個地方,重複著相同的日子。

而NJ還是不願意踏多一步,最終還是失去了舊愛。

結果還是差不多。

沒什麼不同。

生活的真相被看清了,內心反而釋懷了。

一番折騰下來,兩人得出了相似的感悟——

再活一次,真的沒那個必要。

幸好,我們還有電影。

像「胖子」所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

這句對話放在這裡是出戲的。

在電影中談電影,等於是在提醒觀眾——你正在看電影。

而結合對白的具體內容,仿佛是告知觀眾:我正在給你延長三倍的生命。

這短暫的「間離效果」,是楊德昌忍不住的心聲。

他試圖回答電影誕生至今都未有定論的問題:什麼是電影?

這是所有導演都必須思考的問題,這一刻,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一》就像楊德昌導演生涯的一次總結。

作為楊德昌的「最後」,有種說不出的應景。

電影,讓我們不再孤獨。

電影,讓我們看到事物的另一半。

電影,讓我們覺得。

活一次,也不需要遺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現在是做電影的最好時期(感受·變化在身邊)
    她所在的這家電影公司,成立於2014年。在此之前,賀曼跟著同一個老闆,在國內從事留學服務行業。公司老闆最愛的就是看電影,「老闆說,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偶然一個機會看到了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電影中窮困潦倒的父親帶著兒子勇敢地生活,這給了他努力奮鬥下去的力量。」  老闆一心想要拍一部那樣的電影,給人力量。
  • 2019年還剩這20部國產片值得關注,黃渤、鞏俐、葛優都有力作上映
    時間來到了2019年10月中旬,今年國慶檔票房戰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仍然在激烈地爭奪「國產片年度票房第三」的位置,與此同時,幾十部國產新片已經扎堆在2019年最後兩個多月的檔期裡,我們這裡挑選出其中20部值得關注的片子,希望能給大家走進電影院觀影提供參考
  • 大陸人身邊的臺灣人:把最好的東西分給好朋友
    中新網3月14日電 臺灣《旺報》14日刊載福建三明關海濤的文章稱,辛苦賺來的錢,卻均分給了朋友,臺灣室友的這份真誠與坦蕩,讓他記起了兒時父親的一句話:好朋友就是要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分給他。  全文摘編如下:  「海西大開發」鋪天蓋地的傳到了大陸東北方,我決定到福建謀生去,所謂時勢造英雄呢。
  • 2019年國內平均每人花44元看電影 票房排行榜前10名8部是國產片
    2019年國內平均每人花44元看電影 票房排行榜前10名8部是國產片 2019-12-18 15:05:37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佚名這意味著,若以2018年中國總人口13.95億計算,平均每個人看電影花費了44元,平均每個人至少買了一張電影票。具體來看,截至12月14日,年內總出票16.46億張,場次1.21億場、平均票價37元。排在全年票房前5位的分別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
  • 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哈佛畢業生的論文水平比國內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視學風建設,中國科技至少後退20年。✨ 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準時準點接收閱讀第一每日乾貨。丘成桐說,10多年前,來哈佛念書的中國學生至少考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近年來這種情況也發生了變化。「從前中國來的學生至少考試成績在班級裡佔到前1/3位置,但是這些年頂多排在後1/3。當然也有好的,但是整體而言,平均水平下降了。一些甚至在國內是奧運數學比賽第一,但剛進來成績也不好,經過重新訓練才有好轉。」
  • 國產片終於霸榜中國影史票房前三 好萊塢還能打嗎
    2010年卡梅隆再次出手的《阿凡達》,直接把票房榜冠軍拉升到10億量級,此後國產片雖有《泰囧》等首次突破10億,但始終都是在好萊塢大片後面苦苦追趕。2014年《變4》差點突破20億,而當時國產片票房最高的還是《泰囧》,看起來趕上的希望愈加渺茫。然後2015年4月,《速度與激情7》正式突破20億,國產片的票房追趕之路看起來依然遙遙無期。
  • 有一種人,一半外向一半內向
    「也不能這麼說,我覺得我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有時候內向,有時候外向吧。」「一半外向,一半內向?」「可以這麼理解吧!」這樣的人!」>身邊朋友很多,但交心的也不多,別人都說天真活潑,也會有人追,但都不理想,因為看懂你活潑外表下的人不多。
  • 丘成桐:教育行業有些事再不改變,中國科技至少倒退20年
    丘成桐說,10多年前,來哈佛念書的中國學生至少考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近年來這種情況也發生了變化。「從前中國來的學生至少考試成績在班級裡佔到前1/3位置,但是這些年頂多排在後1/3。當然也有好的,但是整體而言,平均水平下降了。有些甚至在國內是奧運數學比賽第一,但剛進來成績也不好,經過重新訓練才有好轉。」
  • 15年資深HR直言,在職場至少有一半的人在假努力
    真正的勤奮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此開展運營工作,只能說,你根本不是合格的運營人員。每次產品上線或者開啟產品運營工作,最近一個月的工作都要安排得合情合理。至於為什麼先選擇渠道運營,為什麼先寫公眾號文章,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 孕婦到醫院生產,身邊至少有這三種人陪伴,少一個都不行!
    看著一家人這麼緊張自己,表姐本來就對生孩子緊張,這下更緊張了。你們知道孕婦生產時,需要幾個人陪產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去產檢時醫生說:「至少需要2個人,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3個人。因為,入院之後要辦手續,收拾住院用的東西,準備待產包等等,人手少了忙不過來。」那麼陪產人都需要做什麼呢?
  • 2018電影票房破600億,國產片佔了近379億,這4部大片成了頂梁柱
    2018電影票房破600億,國產片佔了近379億,這4部大片成了頂梁柱 文:逍遙2018年已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每個人回望2018年可能感觸是不一樣的,但總歸對新的2019年是充滿希望的。國產電影的379億票房中有4部電影不得不提,這4部大片佔了整體國產片的三分之一還多,更是成為了整個2018年國產片的頂梁柱,一起來看下吧。
  • 九部翻拍韓國的國產片,只有一部口碑超過原作,最大原因是這個!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孤例,這些年,已經有不少翻拍自韓國電影的國產片上映,除了《小小的願望》,小編發現至少還有8部。雖然有些票房不錯,但基本上口碑都不如原作。比如今年年初上映,比較火的《大人物》,就改編自2015年的韓國電影《老手》。
  • 最好的愛情,是讓另一半感到安心
    知乎上有人問: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有人回答:讓另一半感到安心。「感到安心」,簡單的四個字,其實暴露了兩個人感情的真實狀態。1最近,男生小巴和女友小楠的感情越來越穩固。小巴不管做什麼都會提前跟女友報備,即便當時沒有報備,過後也會向女友詳細敘述自己這段時間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和做了什麼事。
  • 好書至少讀一點——《身邊的金錢心理學》
    好書至少讀一點。今天分享周欣悅的《身邊的金錢心理學》。在一般城市大部分人會比較熱衷聊金錢的話題。比如過節過年,大家難得聚在一起了,有時親戚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問對方工資多少,掙了多少錢。相親時重視物質的人直接詢問對方有沒有房子、車子。我們並沒注意到,對方的表情的僵硬,彼此的關係從親情、友情關係正在轉變為金錢評價關係。不論對方說的金錢高低,我們會衡量對方的金錢價值,不再是單純的情感。舉個非常現實的例子,朋友結婚我們參加婚宴給了禮金600元。
  • 11月20號到12月份之間,桃花運最好的幾個星座,很有可能脫離單身
    所以呀,每個人的身邊還是要有一個知冷知熱的另一半才是最好的,因為人嘛,終究是群居動物,自己一個人總會過得有些不如意,所以不要再想著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了,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另一半,兩個人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生活。
  • 《六人晚餐》超前點映 獲贊「扛起六月國產片大旗」
    《六人晚餐》超前點映電影口碑爆棚  獲贊「扛起六月國產片大旗」     青春愛情電影《六人晚餐》將於6月16日登陸全國院線,該片由竇驍、張鈞甯、鄔君梅、吳剛領銜主演,趙立新、俞灝明等聯合主演。這種偉大的母愛也是命中觀影的女性朋友們,幾位年輕媽媽直言:「母愛真的很偉大,可以為子女犧牲這麼多」。
  • 國產片成電影市場主力軍
    自賀歲檔在國內建立並逐漸成熟以來,觀眾在歲末對國產片抱有更大興趣。2008年末至2009年初賀歲檔期間,《非誠勿擾》、《赤壁(下)》、《葉問》、《遊龍戲鳳》、《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國產影片在觀眾中反響熱烈,備受熱捧。與此對應,《馬達加斯加2》、《澳洲亂世情》、《仙境之橋》、《聲夢奇緣》等進口影片反響普通,門前冷落。
  • 漫威超級英雄登陸"春節檔" 國產片會受到影響嗎?
    「死侍」為什麼這麼火?   2016年,《死侍》橫空出世,以5800萬美元的成本在全球創造了7.8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淨利潤排名同年第二,成為最勁爆的一匹票房黑馬。不僅如此,影片還廣受專業認可,獲得了金球獎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的提名,成功詮釋賤萌英雄死侍的瑞安·雷諾茲也因此人氣大漲。
  • 內地票房僅收3.7萬,周海媚已盡力,又一部國產片虧了個底朝天
    《捉妖學院》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了,雖然該片不是什麼精良的製作,但總算也有大牌明星出演,最後卻連10萬票房都收不到太尷尬了。本片是田梓橙自編自導,王澤宗,慈婉彤,周海媚等主演。影片講述一次意外,作為魔法界「土系」後裔的小魔豆穿過時空之門,來到了隱藏在密林深處的捉妖學院,所發生一系列的故事。
  • 印度經濟「最好」城市,聲稱領先上海20年,是真的嗎?
    近年來,印度作為中國的鄰國,經常光顧此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儘管用印度的話經常提到貧窮,但那裡也有許多風景名勝,值得一看,印度最發達的城市稱為孟買,這個城市可以說是印度的中心城市,就當地經濟發展而言,它是印度最好的城市,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經常進行比較是因為印度靠近中國,而且兩國人口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