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 (楚天金報) (記者劉輝 通訊員範朝陽)最「肥」的學校生源過千,最「瘦」的學校學生僅百人,相差9倍;6個年級僅7名專職教師,每名老師身兼10門學科。記者昨從漢陽區教育局獲悉,該區預計從下學期開始嘗試教師「走教制」,以緩解校際差距。
名弱校相差9倍
漢陽區共有30所小學,生源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過1000人的有10所,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有7所,3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有4所,300人以下的有9所。該區薄弱學校陳家咀小學,學生僅103人,人數不過是鍾家村小學、西大街小學等學校的十分之一。
該區教育局局長王勝安表示,從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辦學規模較大、學生人數較多的學校主要分布在漢陽大道沿線。這些學校往往成為家長擇校的熱門對象。
一名老師兼數職
生源多,老師也多;生源少,老師也鬧「饑荒」。以陳家咀小學為例,學生只有103人,但有6個年級,學校有7名專職教師,就算一個人包一個年級,也佔去6人,還僅剩一人周轉,如果要按課程計劃開足課程,則每人要兼至少10門以上的科目。
區內英語教師欠缺,只能讓其他老師兼任。田家臺小學3到6年級的英語全部由一人任教,而且這位老師還要帶學校大隊輔導員、五年級的數學課,以及全校1到6年級的體育課,停電時,還要當「打鈴員」。
讓教師流通緩解擇校熱
昨日,薄弱學校洲頭小學一年級家長陳女士欣喜地發現,學校掛上了西大街小學的名字。這意味著,她的孩子將享受到西大街小學的優質資源。
為縮小校際差距,漢陽區正式啟動「學區制」,全區小學劃分為兩個學區,分別以鍾家村小學和西大街小學這兩所優質學校為中心校,每個學區覆蓋五六所薄弱學校,試圖通過「傍大款」的方式增強薄弱校的影響力。
該區教育局基教科科長王玉華告訴記者,從下學期開始,學區內老師還將實行「走教制」,幾所學校的同一門學科將由同一個老師任教,以彌補薄弱校專職老師不足的現狀。
「擇校就是擇師,教師互通後,擇校熱有望得到解決。」王玉華稱,在師資同等的條件下,家長更願意選擇讓孩子就近入學。
(來源: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