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官網最近發布學校章程,自己簡稱「南大」,引來許多南京大學校友強烈抗議,一些激動的網友指責南昌大學「傍大款」。
言重了。「啃得雞」「麥德堡」等山寨版洋快餐,是赤裸裸的剽竊和「傍名牌」。「南大」之爭不一樣,因為人家本來就叫南昌大學。為了順口和方便,簡稱時選第一個字,無可厚非。一名南昌大學校友透露,早在十多年前,校內外許多師生就以「南大」相稱,並非最近才想起來改名「抱大腿」。其實在江西,南昌大學也是名校,和南京大學同屬211工程重點大學。
南京大學校方回應,已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廳表示了廣大師生的嚴重關切。看起來,從校方到校友,都不太淡定,許多人有一種被打劫的感覺,好像金字招牌岌岌可危。殊不知,匆忙表達關切,可能陷入爭執的漩渦。
大學太把名字當回事,一來有失身份和氣度,二來容易分心,消耗無謂精力。即便據理力爭奪回勝果,無非是告訴大家,中國只能有一所「南大」,意義何在?是有助於提升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還是能培養更多胸懷天下的棟梁之才?反而可能滋生狹隘傲嬌的情緒:「我們才是名校『南大』,你們想來沾光?想也別想!配不上。」
真槓上了,沒有贏家。學校簡稱,一個代號而已,南京大學大可一笑了之,不必回應。
如果自稱「南大」的,換成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抗議聲會不會驟減?那裡誕生過5個諾貝爾獎得主,電影學院排名全美第一,培養了史匹柏、盧卡斯、伊斯特伍德等眾多奧斯卡最佳導演。
名校的底氣,不應來自高分或盛名。考進名校,只能證明高考這一仗打得漂亮,任何人不會因此就功力大增,永遠勝人一籌。
如今的大學,培養了不少聰明、圓滑、驕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更有責任引導年輕人胸懷天下,追求真理。其中的一個真理就是:我們應該有比追名逐利更高的自我期許,別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虛名之爭上。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