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出信息稱「微信涉嫌實時監聽、分析用戶聊天內容、聊天記錄進行廣告推薦、內容推薦」 。一時間微信疑似監聽用戶聊天內容成為廣大微信用戶擔心的敏感問題。並且有媒體專門對此進行了測試。隨後,微信官方對此回應:
其「看一看」平臺基於用戶的興趣、點擊行為、平臺熱門等因素來推薦相關資訊信息。該平臺會對用戶進行「畫像」。前述測試中的用戶被打上「旅遊」標籤,所以被推薦了相關內容。微信團隊還表示,微信一直以來沒有收集用戶聊天信息,聊天信息屬於用戶隱私,不會將其用於廣告投放。
對於微信官方的回應,有些網友還心存疑慮,但是從專業角度,我覺得可信度還是較高的。筆者曾有一年半的信息流廣告投放經驗。各大平臺都有自己的信息流廣告。投放的方式大同小異。微信官方的朋友圈廣告、微信公眾號文章底部圖片廣告其實都是信息流廣告的一種。所以我就根據用戶行為和微信廣告呈現,來給各位看客分析下,微信關於推送廣告的回應,可信度有多少。
首先、一條微信廣告的呈現,是根據廣告後臺的定向條件來呈現給符合條件的用戶。比如性別、年齡、職業、興趣、地區、手機作業系統、手機品牌型號、閱讀習慣、廣告出現的位置等等。不符合篩選條件的用戶,看不到這條廣告。
其次、微信是怎麼知道用戶是具備哪些條件呢?從微信個人資料,可以獲取你的性別信息。通過你的身份綁定信息可以獲取你的年齡段信息。通過你上微信所使用的IP位址可以獲取你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可以精確到某一棟大樓內。根據你的閱讀習慣,可以大概猜測你的職業、興趣信息。手機作業系統和手機品牌型號這個安裝微信登錄的時候就已經獲取了。
再次、為什麼我和好友此刻關心的事情,微信會知道?很簡單,通過你的日常點擊獲取你的關注點,比如總喜歡在「看一看」裡閱讀社會新聞的話,和社會新聞相關的信息,就會多的推薦給你。而且你的好友為哪些微信文章點擊過「好看」,也會把這個信息推薦到你的「看一看」。你點擊的「好看」,會影響到與你志同道合的微信好友。
最後、結合以上三點,微信其實沒有必要偷窺你的隱私聊天內容就可以基本掌握你的情況。而偷窺對微信官方來說法律風險和輿論風險太高,所以做了的話得不償失。
從技術上來說,是沒有必要偷窺的。所以我覺得微信關於推送廣告的回應,可信度還是很高的。我這裡不是幫微信洗白說話,而是確實沒必要偷窺用戶。
但是我們對於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的提升,是件好事,用戶隱私保護意識的提升,可以督促相關平臺嚴守底線,讓他們提高運營底線,尊重用戶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