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2020-12-09 中國經濟網

  科技企業正在成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

  百度與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CCF)日前聯合成立「CCF-百度松果基金」支持海內外青年學者研究,推動發展中國自主可控人工智慧技術。重倉新基建的除了百度,還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期發布的《新基建 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把這四家企業名稱的首字母放在一起並稱「BATH」,認為以它們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已率先從科技基礎設施層面布局新基建。

  四大企業各具優勢新基建版圖逐步清晰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多位業界人士這樣解釋「BATH」:「B」,百度,中國人工智慧「領頭雁」;「A」,阿里巴巴,中國雲計算「頭號玩家」;「T」,騰訊,中國產業網際網路引領者;「H」,華為,中國5G通信產業「最強王牌」。

  6月11日,百度公布了業內首張AI新基建版圖,包括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晶片、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型AI技術基礎設施,這些AI技術正推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領域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說:「新基建是讓智能經濟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艙。新型的AI晶片,便捷高效的雲服務,各種應用開發平臺、開放的深度學習框架、通用人工智慧算法等,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新的基礎設施,推進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

  在AI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創新能力讓百度領跑人工智慧賽道。目前,百度全球AI專利公開量已超過1萬件,其中國內專利7000多件,位列國內第一。

  新基建少不了底層核心技術能力的自主創新,作為AI領域的重要基礎設施,深度學習框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下接晶片,上承各種業務模型、行業應用。開源開放的百度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打破了國內AI開發者過度依賴國外開源深度學習框架的局限,實現了對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

  雲計算是新基建的重要技術領域,早在2009年,阿里巴巴敏銳地看到雲計算背後的潛力以及重構商業模式的可能性,率先進軍雲計算產業。阿里雲不但支撐起阿里的業務,還成為開放、公共的基礎設施。目前,阿里雲在全球21個區域布局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阿里雲飛天在管服務規模超百萬臺,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雲計算、人工智慧、智聯網等技術服務。

  提到騰訊,給人的印象往往是C端的社交、遊戲、文娛等消費網際網路。實際上,騰訊B端業務實力不俗,騰訊雲已經成為國內第二大雲計算廠商,偏向提供工業化的解決方案。騰訊雲在人工智慧領域新基建布局包括「一雲三平臺」架構,即基於騰訊雲強大的彈性計算、無限存儲、加速網絡以及全域安全能力為騰訊雲AI提供強大的底層算力資源,支撐算法平臺、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平臺。

  5G是構成智能世界的核心橋梁。華為發布了基於「平臺+智能」的5G全棧服務與軟體解決方案。得益於華為等深耕5G領域的中國科技企業,全球超過50%的5G站點在中國。除了5G業務,華為也是算力供應商之一,在技術上突破頻頻,比如華為研發的通用算力處理器「鯤鵬」具有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等特性。

  數字場景深入百姓生活四大企業走在服務一線

  「BATH」在商業上體現了中國科技最前沿的成果,同時也作為平臺型企業,對外輸出各式各樣的能力,為第三方企業機構及用戶提供新基建的建設與服務,已經滲透在工作生活的多種場景,走在服務企業與百姓生活的一線。

  在新基建重要落地領域之一智能交通方面,百度Apollo依託AI能力,接連中標重慶、合肥、陽泉等地車路協同新基建項目,Apollo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也在長沙開放試運營。在城市管理領域,百度智慧城市逐漸落地北京、重慶、蘇州等城市,成為新一代城市智能基礎設施。

  在金融領域,百度智慧金融已服務近200家金融客戶,涉及營銷、風控等十幾個金融場景。在醫療領域,百度智慧醫療已經服務300多家醫院和超過1500家基層醫療機構,輔助數萬名醫生,惠及了超過千萬的患者,服務人次超過了2500萬。

  在全國各地,阿里雲支持的健康碼已在全國200多座城市落地,提高了各地防控疫情和復工的效率;28個省市區迅速建起數字防疫系統;在基層,阿里雲支持智能社區防疫系統在全國122個城市上線,幫助社區、物業公司提升疫情防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騰訊雲工業網際網路助力平臺解決方案也讓國內的傳統製造工廠越來越智能。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將其平臺產品BEACON的各個組件和應用部署於騰訊雲上,實現了多地多中心部署保障跨地域業務無縫接入。富士康實現數位化轉型,從傳統工業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到個性化定製模式,即從客戶角度生產、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進行生產的C2B模式。

  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所長沈浩表示,新基建貼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BATH」基本覆蓋了常見場景。百度覆蓋了信息與知識、交通、城市、教育等場景;阿里在零售、消費、金融、物流等場景有優勢;騰訊則包括社交、文娛、金融等場景;華為在能源、製造、物流、安防、智能城市等場景發力。

  從新基建看中國經濟未來開啟全新經濟模式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新基建的發展可以窺見中國經濟的未來圖景:依賴重資產的傳統行業、低附加值的領域比重將進一步降低,全新的經濟模式正在成為主導增長的「火車頭」。

  百度CTO王海峰表示:「新基建將通過新興科技的快速突破和落地應用,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對於百度而言,我們既是AI基礎設施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和推動者。以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等為代表的AI平臺,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正在幫助國家社會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與計算中國區總裁史耀宏表示,新經濟呼喚新基建,新基建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新基建的根本在「基」,而「基」的核心是連接與計算。華為將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秉持開放合作的精神,推動新基建的建設,讓新基建賦能千行百業的智能升級。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騰訊用技術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實現數位化轉型,在金融、網際網路、零售、政務、文旅、教育、工業等領域已經打造了諸多數位化升級的標杆。騰訊將做好「數位化助手」,為各行各業提供工具、做好連接、建設生態,共建數字生態經濟圈。

  沈浩表示,目前,新基建以政府頂層設計的政策為導向,以平臺型企業的能力輸出為基礎,以更多企業機構的智能化、數位化轉型為進程,正在全面鋪開當中,預計未來五年投資規模可達數十萬億元。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下一步中央層面會繼續出臺和深化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抓好項目建設的同時,防止出現盲目投資、泡沫項目等。

(責任編輯:王惠綿)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BATH新基建:5G是基礎,AI是內核
    題圖 | 視覺中國「新基建」政策升溫,「競標賽」將啟。「新基建」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概念由此誕生。
  • 戴爾科技Power家族:新基建時代的力量與能量
    對於新基建的理解,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在7月10日的戴爾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基建暨2020新品發布會上表示,「新基建」應該有「四新」:第一,新基建依靠新技術,5G、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是新基建的根本;第二,新基建能夠激發新需求,能夠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第三,新基建需要新人才;第四,新基建需要新的PPP模式,企業、
  • 國有企業要助力新基建高質量發展
    當前,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等新基建正在有序展開,成為我國擴大有效投資、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  國有企業須成為新基建主力軍  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 法大大上榜「2020中國新基建創新力量TOP100」
    近日,創業邦發布「 2020 年中國新基建創新力量TOP100 榜單」,作為國內領先的電子籤名及電子合同雲平臺,法大大有幸登榜。據創業邦介紹,經過統計分析,本次上榜的 100 家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數字新基建領域初創公司,有如下特點:1.這其中,有 32 家人工智慧及大數據企業上榜,涉及安防、人臉識別、智慧物流、消防電力、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28 家雲服務企業上榜,涉及金融、服裝、電子籤名等多個領域, 7 家機器人企業上榜, 7 家物聯網企業上榜、 6 家自動駕駛企業上榜。
  • 新基建沙場點兵,BATH向智能進化
    直到四十年後,萬物互聯帶來大數據、計算晶片等硬體快速發展、算法不斷突破升級,智能技術與互聯技術才最終在新基建的版圖上匯合成流,成為推動中國數位化轉型的大江大河。近期,百度、阿里、騰訊、華為密集召開的科技大會上,「智能」成為各家PPT中屢屢出現的高頻詞,幾家在萬物互聯時代各佔山頭的科技巨獸,如今紛紛將「萬物智能」作為進化方向。而新基建徐徐展開的恢弘藍圖,正是各家巨頭排兵布陣的主戰場。
  • 借力「新基建」 重塑「芯企業」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從本質上看,新基建指的就是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可為傳統產業朝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中山加快高質量崛起中,中山小微企業如何藉助「新基建」機遇調整結構?突破經濟下行壓力的發力點在哪裡?5月13日,記者就相關話題專訪了中山市香山智庫研究院特邀顧問、廣東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吳劍輝。
  • 企業如何搭乘「新基建」號航母_焦英博博士深度解讀新基建
    企業如何搭乘「新基建」號航母訪談實錄【編按】緊隨國家戰略,服務企業發展。國家最近提及的新基建,疫情後新基建肯定成為熱點話題,那麼您覺得我們企業需要往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搭乘這艘國家經濟的航空母艦呢?在疫情席捲全球導致世界經濟深陷空前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亟須挖掘新潛能,增添新動力,中央政府適時推出「新基建」的經濟部署。
  • 竹間智能斬獲創業邦「2020年中國新基建創新力量TOP100榜單」
    價值34萬億投資額的「新基建」當之無愧!近期,創業邦在成都舉辦了DEMO CHINA創新中國秋季峰會,並在會上發布了「2020年中國新基建創新力量TOP100榜單」,本次榜單從創新實踐、成長速度、研發能力、融資情況和管理團隊等維度考量,綜合評選出了100家2020年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數字新基建領域初創公司。
  • 文印安全:企業內部的"新基建"
    此外,列印設備使用未進行授權,任何員工都可以隨意列印,沒有經過合法審批等流程就直接列印,企業內部人員通過列印的形式將企業核心商業秘密、國家涉密資料帶出,必定會造成信息的洩露,給企業、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文印已經成為企業內部信息安全隱患,它應該引起企業、特別是政府機關、國防軍工足夠的重視,將其納入到企業整體信息安全體系當中。
  • 數字新基建背後的變革力量|WISE2020 新經濟之王峰會
    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圓桌分享圍繞「數字新基建背後的變革力量」,解讀目前新基建所處的階段,距離爆發期還有多遠,談談網際網路企業如何在新基建的大潮中找準自己的定位與布局。
  •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全民皆談「新基建」,企業更應該考慮如何參與其中「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文/王吉偉最近「新基建」火了,主要是因為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一次會議。隨著專家學者多方解讀與各方媒體的深入報導,眼瞅著「新基建」市場前景已從幾萬億一路攀升,現在差不多已經到了50萬億。所有人都看到了「新基建」的巨大市場前景,並且很多產業、行業、企業乃至個人都能從中獲益。這次由政府推動的「新基建」,投資回報比傳統基建要大的多,同時更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讓很多企業與投資機構都有了投資的機會。
  • 入選企業服務新基建的七家企業,我們為什麼看好?
    AI新基建時代下,2020年企業服務市場正湧現一批新興勢力。他們有的具備超強的技術落地能力,有的擁有行業多年的交付經驗和積累,還有的已經突破單個企業開始賦能行業/產業鏈的上下遊的完整業態。近日,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完成最終評選,正式對外公布。「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前身為「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於2017年正式發起,為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商業案例榜單評選活動。過去三年,1728家參選企業在經過多輪的篩選與評審,最終100多家極具商業價值的公司成功從中脫穎,入選三屆榜單。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要請科技做「翻譯」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發展,不僅能給國際工程管理帶來新機遇,更將助力中國從基建大國快速邁入基建強國之列。融合過程中,如何才能讓這一系列的「新」充分賦能「傳統」?有哪些坎兒需要邁過?在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我們尋找著答案。
  • 新基建領域(人工智慧)專利狀況分析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新基建領域(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調查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闡述了智慧財產權對於人工智慧新基建的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分析了人工智慧基礎平臺類技術領域以及典型應用關鍵技術相關專利狀況,提出了高質量推進人工智慧新基建的若干建議,以期對我國人工智慧新基建發展提供參考。
  • 聚焦中國特色新基建 易捷行雲EasyStack躋身2020胡潤中國獵豹企業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新基建和信創是易捷行雲EasyStack的新賽道,在中國特色的新基建和信創產業中易捷行雲有獨特的價值。隨著「新基建」國產軟硬體全面規模化應用進程加快,易捷行雲EasyStack將持續為用戶提供從芯到雲,以本質安全到過程安全為核心的企業級雲服務,以安全的新基建保障國計民生重點行業企業的穩定安全高效運營。
  • 《財經》雜誌:BATH四大科技巨頭亮出新基建家底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加快新基建步伐,這可看作是中國資訊時代和數字時代的分水嶺。此後至今,新基建投資浪潮湧動,國網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在這一輪新基建投資熱潮中,政府的投資僅作為引導,更大的投資來自民間。
  • 中臺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技術底座,是企業數字商業的新基建
    近日,在雲徙數字創新年會上,雲徙科技重磅發布《中臺實踐:數位化轉型方法論與解決方案》,這是國內首部中臺案例合集,書中梳理了新地產、新汽車、新直銷、新零售、新渠道領域的成功案例,不僅有行業龍頭企業CIO現身說法,還闡述了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平臺的建設方法論及解決方案。「數據中臺如何助推企業業務發展?」 ,「如何構建適合自身的中臺?」
  • 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新基建要支撐政府和企業的數位化...
    王瑞琳提到,新基建一定是數字新基建。新基建是基於信息技術、科技創新來構建的,數字標籤能夠顯著區別於過往的基建。同時新基建也一定是中國特色的新基建,新基建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從企業角度要解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解決企業的業務創新;從產業角度,解決產業結構升級。
  • 新華社評論員:加快「新基建」,激發新動力
    加快「新基建」、激發新動力正當其時。經過連續多年大規模投資,傳統基建領域的存量基數已經很高。以數字型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卻處在起步階段,擁有廣闊發展空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線辦公助力復工復產,雲商業雲服務便利社會生活,智能製造加速發展,這些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有力支撐。有機構測算,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1.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