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要請科技做「翻譯」

2020-12-09 人民政協網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發展,不僅能給國際工程管理帶來新機遇,更將助力中國從基建大國快速邁入基建強國之列。融合過程中,如何才能讓這一系列的「新」充分賦能「傳統」?有哪些坎兒需要邁過?在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我們尋找著答案。

「在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下,中國提出的『新基建』讓我們看到,技術創新平衡和重點正在從西方逐漸轉移到東方。『新基建』不僅能有助於幫助中國應對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穩定經濟增長和短期就業,同時也能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沃爾沃建築設備亞洲銷售大區總裁TomasKuta這樣說。

TomasKuta同時表示,以5G為例,據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估計,中國在5G上的總投資額將在2025年達到1.2萬億元,預計將撬動產業鏈上下約3.5萬億元的投資。在5G領域,歐洲和美國已經有了初期的安裝和配置,「但我想說中國一定會領先全球的,因為中國在5G市場的組織架構與歐洲相比更為優化,這對於我們建築行業參與者來說是個巨大的激勵和巨大的機會,我們會參與到5G設施製造、安裝、配置過程中。」

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王禾看來,當前,高新科技深度融入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融資和運營全生命周期,以信息和數字基礎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突破了傳統基建在實體上的有形限制,在與傳統基建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僅激發出更大的投資需求和增長動力,更成為支撐傳統基建網絡化、數位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以及上下遊產業鏈聯動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手段。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走深走實,我們發揮中國中鐵全產業鏈優勢,與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方案助力東道國改善民生,發展經濟,也收穫了自身的發展。但近年來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國際政治經濟的複雜性、不確定性加劇,行內企業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已進入由規模擴張拉動轉向質量效益驅動的轉型升級期。」中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曉乾說,商務部等多個部委專門發布的《關於促進對外承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行業企業堅持創新引領,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特別是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為主的新基建大幕正在逐步拉開。

「我們看到全球加快了科技發展,推動全球的產業轉型升級,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很多企業通過5G、AI、人工智慧、雲計算維持企業運轉,快速復工復產。中國在去年5月發放了5G牌照,無論是網絡建設終端普及還是行業,中國都走在了全球前列。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裡中國已經部署了70萬個5G基站,這些數據是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兩倍還要多,預計到今年底時中國5G基站將到80萬個。網絡建設上,中國歷來採用適度超前的方案,中國網絡經受住了疫情防控期間高負荷的考驗。中國有句老話叫要想富先修路,5G雲計算這些『新基建』實際上就是數字經濟的路。我們希望中興通訊能成為數據經濟時代的築路者。」談及此,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劉健這樣表示。

在推進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過程中,市場主體又遇到了哪些問題?

對此,方曉乾表示,新基建是新的,大家都沒有成功經驗和案例,需要在推動過程中不斷探索。有時摸著石頭也不一定能過河,要先了解新基建能釋放哪些功能,明確目標,同時考慮如何在基建領域整合力量、打配合戰。

中地海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紀為民對此表示,新基建在推進過程中的難點之一,是企業自身有沒有對未來的前瞻性,有沒有勇氣舍掉一部分已有的傳統優勢利潤。同時,要聚焦合作方的真實需求,而不是按照供給者的意願去給人家做。

相關焦點

  • 新基建再次被「Pick」 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究竟有何差別?投資者如何...
    詳情>>>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的差別傳統基建即所謂的鐵公基,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梁、水利等。,主要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 做新基建的「算力底座」,華為進而有為,是新基建的「擺渡人」
    來源標題:做新基建的「算力底座」,華為進而有為,是新基建的「擺渡人」 文/科技正能量 鄭凱疫情就像是一隻黑天鵝,它給經濟社會,乃至全球的文明秩序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 小體量、大融合:新基建如何「包治百病」
    但是,「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區別,並不代表「新基建」是萬能的,能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所有問題,因此,需要在發揮「新基建」大融合作用的基礎上,科學推進「新基建」快速發展。傳統基建主要是指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而「新基建」是指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從「新基建」的內涵與外延來看,其與傳統基建之間存在著一些差別。1.新型基礎設施對現有產業具有強大賦能作用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 新基建,是什麼?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 睿至科技集團布局新基建領域,立足長遠發展
    近些年,「新基建」一詞火熱,其蘊含的機遇潛能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面迸發。隨著大數據交易中心、5G新基建、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高速發展,新基建廣泛應用於實體經濟中,也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賦能助力 近些年,「新基建」一詞火熱,其蘊含的機遇潛能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面迸發。
  • 新老基建雙管齊下!新基建VS傳統基建如何配置?布局哪些基金可分一...
    消息面,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時提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高盛:「新基建」重要,傳統基建仍扛大旗最近,一系列重要會議強調「新基建」概念,包括5G基站、數據中心、人工智慧(AI)和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但高盛認為,儘管「新基建」很可能在未來幾年顯著增長,但「傳統基建」在2020年仍將起到提振經濟的主要作用。
  • 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
    由此可見,與傳統基建主要指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不同,新基建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徵和科技導向,以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科技為支撐,旨在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實現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根據中央系列重要會議和文獻的相關表述,結合當前中國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業內人士和媒體機構將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領域歸納為7個方面,即5G基站、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充電樁、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
  • 廣發宏觀:廣義「新基建」在基建整體佔比約15%
    它指的是以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核心領域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通常提到「新基建」大家所能聯想到的幾大領域。、高端製造)、④無人化配套設施(如無人機、無人配送物流系統、無人化防疫系統)、⑤衛星太空基建等以及這些領域對應的園區項目,以及⑥醫藥園區、⑦軍民融合產業園等科技行業專有園區。
  • 中國新基建研究報告:不光要硬的新基建,還要新的軟基建
    4月1日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3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 中天科技:發力新基建 穩健拓市場
    南通新基建促進大會  中天科技(600522)作為南通參與、服務新基建的主力軍受邀參加大會,薛濟萍董事長在會上作《發力新基建,穩健拓市場》的交流發言。  薛濟萍董事長作交流發言  大會同期還舉辦了南通新基建應用場景展,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新基建,乘上新基建這輛「特快列車」,促進新基建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
  • 企業如何搭乘「新基建」號航母_焦英博博士深度解讀新基建
    新基建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全面戰略轉型的新支點、新引擎。在談「新基建」之前,我們回顧一下過去我們提及的「老基建」。因為新基建的範圍是包含了老基建的。主要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 被看作是「新基建中的基建」,數字孿生到底是什麼?
    ,為5G新基建的共建共享構建領先的數位化運營系統。數字孿生技術拓展了現實生活的維度,對於拉動數字新基建需求,帶動招商引資、工業旅遊等線上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數字孿生,數智新基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駕馬車——消費和出口雙雙降速。對衝經濟下行,還是要看基建。但傳統老基建逐步呈現邊際效應遞減趨勢。
  • 新基建的「乘數效應」在哪裡
    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是:新基建,新在哪兒?與傳統的「鐵公基」有什麼不一樣?政府工作報告一錘定音: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 踐行新基建,創造新價值,神州數碼斬獲金駿馬「新基建最佳實踐獎
    踐行新基建,創造新價值,神州數碼斬獲金駿馬「新基建最佳實踐獎2020年12月1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順利召開,以「雙循環下的資本市場創新發展」為題,論壇聚焦新時代資本市場強國方略,深入探討金融和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重點議題
  • 近期中央頻頻提到「新基建」,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近年來,我國進一步加快了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步伐,科技和產業競爭優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在新一輪以數位化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中,我們將有可能成為全球新基建的引領者。其次,在新基建的帶動下,我國社會發展水平與發展形態將進入新的階段。
  • 新基建到底是殼還是核?
    5G是新基建的領銜領域。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慧高速公路等均離不開5G基建。自動駕駛車輛正在測試。以5G為代表的新技術要快速發展,必須依賴大數據。如今,大數據正廣泛應用於城市交通、旅客聯程運輸、多式聯運等領域。交通運輸行業也是人工智慧重要的應用場景。在基礎設施建設、養護以及高端裝備製造領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天眼查聯合網易科技發布新基建報告:「新基建」激活新經濟市場主體
    大會上,商業查詢領軍品牌天眼查聯合網易科技發布了主題為《天眼查大數據:新基建激活經濟市場主體》的報告,並特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做了解讀。盤和林表示,新基建是經濟數位化的一個必然趨勢,國家早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他認為,因為5G的低時延、增強帶寬,直播帶貨在未來會越來越強。
  • 新基建領域(人工智慧)專利狀況分析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新基建領域(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調查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闡述了智慧財產權對於人工智慧新基建的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分析了人工智慧基礎平臺類技術領域以及典型應用關鍵技術相關專利狀況,提出了高質量推進人工智慧新基建的若干建議,以期對我國人工智慧新基建發展提供參考。
  • 金融租賃加強布局「新基建」領域
    工信部在3月20日發布的《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指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改造升級工業網際網路內外網絡、增強完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體系、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能力以及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
  • 新基建是什麼?新基建涉及七大領域新基建包括哪些內容?
    今年國家決策層一直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短短的一句話,讓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再次成為熱詞。那麼,新基建究竟「新」在哪裡?與傳統基建有什麼區別?新基建為何獲得官方高度重視?新基建有是否足以支撐起「穩增長」的重任?凡此種種,都值得深入探討。1、什麼是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