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菁)作為全球最大的5G網絡共建共享戰略發起者,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近日聯合邀請亞信科技為主牽頭廠商,領導2020年全球TMForu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orld的催化劑項目「基於數字孿生的5G網絡共享」-Inception:Digital Twins for 5G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haring,為5G新基建的共建共享構建領先的數位化運營系統。
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基建」也被不斷提及,但是在有關專家看來,數字孿生城市的構建將成為新基建的基建。當前,數字孿生已經成為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的新焦點,Gartner認為2019年數字孿生處於期望膨脹期頂峰,將在未來5年將產生破壞性創新。數字孿生技術拓展了現實生活的維度,對於拉動數字新基建需求,帶動招商引資、工業旅遊等線上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數字孿生,數智新基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駕馬車——消費和出口雙雙降速。對衝經濟下行,還是要看基建。但傳統老基建逐步呈現邊際效應遞減趨勢。為此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尤其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短短一句話,讓「新基建」成為熱點。
新基建旨在促進中國產業鏈升級、新技術新產品的爆發和新業務模式的誕生,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物聯網技術早已深度融入新基建所涉及的每個模塊中。例如5G網絡賦予物聯網低延遲、高速率、多終端的交互能力;特高壓、充電樁的部署運營離不開物聯網分布式監控管理;高鐵、大數據中心的實時監控與調度基於物聯網建設完成;人工智慧則已成為物聯網應用層的支撐技術……可以預見,新基建將與物聯網緊密融合,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在未來信息基礎發展浪潮迭代中無處不在。
此時此刻,能夠將現實世界與數位化世界緊密融合的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技術開始綻放新光芒,創造新價值。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到底是什麼?數字雙胞胎(也稱數字孿生)最早是來自工業領域的一種說法,實在工業企業自動化、信息化和數位化應用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在向工業4.0邁進的過程中,將現實世界的生產加工過程與虛擬世界中CAD、PLM等系統之間,實現彼此映射、控制的一種數據應用模式。
在工業領域當中,數字雙胞胎的應用場景,一般是通過將來自虛擬世界的產品CAD數據和生產加工信息等產品設計數據,傳遞到現實世界的數控工具機,控制現場的加工生產;同時,通過將現的加工狀況、環境因素、工藝數據等現實生產數據反饋到虛擬世界,通過與虛擬產品設計數據進行對比,不僅可以實時調整現實世界的加工,使其更符合產品設計要求,而且可以通過系統對數據的不斷積累和分析,優化設計。
顯而易見的一點是:現在普遍討論的「數字雙胞胎」,應用場景已經完全超出了工業領域車間級的應用範疇:智慧工廠、智慧樓宇、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所強調的,都是通過數據,在虛擬世界與現實物理世界之間,形成一定的關聯關係,從而降低人們對複雜現實世界的管理和控制難度——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所謂「數字經濟」的本質:用數據管理、驅動和優化人類社會的秩序形成。
數字孿生讓城市更「聰明」
數字孿生早期應用於高精密的工業製造業領域,但是後來人們發現,不僅是製造業領域,數字孿生還可以拓展到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城市」在智慧園區、城市規劃、高精度自動駕駛等三大典型應用場景上有著獨特的優勢。數字孿生城市是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高效協同全景式的城市管理模式,在數據融合方面,與傳統智慧城市相比,數字孿生城市不僅包括描述城市運行狀態的城市體徵數據,也包括基於傾斜攝影、BIM的三維模型數據、基於物聯網的實時感知數據等,集成了城市的全量大數據。
哪些數據是公共數據必須公開和平等流轉、共用,哪些是企業產權數據,哪些是個人數據,交易流程是什麼?以醫療領域為例,一個城市有多家大型醫院和社區醫院,病人在多個醫院就診的數據和影像無法互通就會導致重複檢查和誤診,對於病人的數據(比如病歷、主訴、藥方、檢查單、化驗單、醫療影像等)是屬於醫院還是屬於病人,應該確權。如果確認為病人所有,那麼病人拿著醫保卡在任何一家醫院都能調出數據。
未來隨著智慧城市的深入開展,將有更多的垂直領域開發為「城市大腦」。比如醫療行業的健康大腦可以在城市醫院、疾控系統、社保中心、藥店等系統中進行數據互通,從而可以及時分析判斷城市中市民的健康狀況,提出城市的健康發展政策和進行重大傳染疾病應急指揮。城市生態大腦可以對城市環境傳感器終端、衛星數據、氣象數據、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判斷,並分析城市的生態質量,例如通過複雜科學管理手段分析環境生態數據可以預判雨季城市內澇點和進行災情防備。城市輿情大腦可以實時分析城市內發生的公共事件的群體反應現狀,並及時採取應急措施。
在新基建的浪潮之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無疑也將加快數字孿生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速度。
新興概念層出不窮,
運營商須深化「全結構業務」能力
當前全球技術發展呈現高度智能化與深度互聯化趨勢,國家從政策層面號召市場積極投入到新興技術發展浪潮中。當今各類新興概念持續湧現,以5G、數字孿生、區塊鏈等為代表的「前」新興技術在日益完善的技術條件與宏觀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從「泡沫破裂低谷期」走向「穩定爬升恢復期」,各市場參與者在相關領域的先期投入與基礎要素積累可望在未來數年內取得明顯收益,市場格局亦將具雛形。
運營商的主營業務可分為移動與寬帶兩類基礎性業務,在公眾市場具備固有且強大的影響力和經營能力。但諸如5G與邊緣計算這兩類趨於運營商近端業務生態圈的新興技術,其作用於產業的直接效用明顯高於公眾個體。即當今新興技術發展趨勢,要求運營商走出自身的強勢區域、轉向專注於服務來自各產業的企業用戶。
過往運營商政企業務主要由專線和雲盤業務構成,整體側重管道能力與機房運營等基礎設施業務,在市場中呈現覆蓋範圍廣、但經營深度不足特點。由此造成了企業獲利的天花板以及市場角色地位的固化。而在以5G為劃分標誌的技術發展新時期中,運營商的目標範圍應從「淺海」拓展至「深海」,將基礎設施能力從主要能力定位「下調」轉化為標準能力定位。即要求運營商在提供管道能力、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資源的同時、拓展基於此兩者的細分「上層業務」,避免再度陷入市場定位管道化窘境之中。運營商應充分發揮基礎設施資源的廣泛性、必需性與開放性,發展各細分領域中由其延伸分化而來的高價值業務,以「全結構業務」能力構築市場競爭力、鍛造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