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數位技術在各個領域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遠程醫療、線上金融、網絡教學等具體實踐,使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夠讓必要的學習、工作、生活需求得到滿足。而在確保疫情防控不鬆懈的同時,短時間內實現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和社會的高效運轉,數字基礎設施的作用更加凸顯。
如今,5G時代漸行漸近,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相關領域的發展也得到了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
工信部在3月20日發布的《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指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改造升級工業網際網路內外網絡、增強完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體系、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能力以及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
「新基建」備受關注 金融租賃迎利好
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指出要「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更是被列入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在《通知》發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時也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主要涵蓋了5G基站建設、人工智慧、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和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
近些年,金融租賃公司的服務領域持續擴大,除電力、製造、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外,更是涉及了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例如國銀租賃的基礎設施租賃業務就包括了以收費公路、軌道交通為主的交通基礎設施租賃,以市政設施、保障房為主的城市基礎設施租賃,以能源、電力設備為主的能源基礎設施租賃。
「新基建」政策的持續加碼,給擁有較強資本實力並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租賃物如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的金融租賃公司帶來極大利好。同時,發展「新基建」也是行業堅守租賃本源、發揮融資與融物雙重優勢、提升租賃物管理能力、拓展展業思路、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一次新機會。
拓展展業思路 創新服務模式
目前,「新基建」項目更側重於數位化和信息化創新領域,項目周期較長,資金需求量大,需要依靠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而隨著「新基建」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以及越來越多高新技術企業的加入,未來將會吸引更多市場化的金融機構參與到「新基建」項目的投融資中。
融資租賃是基於實物的特殊金融服務,這天然決定了融資租賃業務必須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才是其價值所在。而「新基建」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一輪風口,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將成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金融租賃公司需要牢牢把握這一機遇。
光大銀行行長劉金日前在光大金融租賃公司調研時就要求,光大金租要積極拓展5G等「新基建」業務,豐富租賃資產種類,回歸租賃本源,加快專業化轉型。
與以往租賃業務所涉及的交通設施、水利、電力等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新基建」以培育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為根本,以信息化、科技化和數位化為核心,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貫穿始終。
金融租賃公司參與「新基建」項目,首先應了解相關技術的特性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在開展相關租賃業務時也要注重技術運用,以創新的理念和租賃模式來進行服務。
事實上,從整個租賃行業來看,業內已有租賃公司在「新基建」所涵蓋的領域開展相關租賃業務。特別是具有產業背景的租賃公司,如中車金融租賃主要開展的就是軌道交通裝備的租賃及金融服務。
在人工智慧方面,租賃公司也在積極布局。如平安租賃創新推出了IOT設備手環,覆蓋7大行業25類設備,利用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計算,讓企業主隨時隨地查看設備開工和運行情況,動態調配優化產能,通過以設備為核心的物聯網生態圈搭建,為企業、裝備廠商、金融機構提供大數據綜合服務支撐。
加強資金投入 布局「租賃+科技」
對於金融租賃公司而言,租賃產品的組合性強、模式靈活,能夠解決企業因技術升級缺乏資金的困境。「新基建」項目的融資租賃模式也可以延續以往傳統基建項目的服務模式,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盤活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保障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的現金流。
不過,有業內人士也建議,傳統基建業務模式面對「新基建」中的新領域尤其是以科技為載體的新基建主體時,傳統模式承接和服務的優勢明顯收縮。未來融資租賃服務要大有所為,必須邁向智能化創新融資租賃的「租賃+科技」服務模式。
「新基建」正在引領新一輪的投資潮,金融租賃公司除了利用科技賦能自身業務,即在獲客營銷、風險管理、資金資產和內部人員管理等多方面植入科技信息能力、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效能之外,能否抓住5G網絡、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產業風口,關鍵在於能否在新興的細分市場尋找拓展業務機會,能否為「新基建」項目提供長期有效且穩定的資金來源,通過創新投融資安排,為租賃發揮對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支持作用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