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本書的人是我,看到這本書的人是你,還沒有看這本書的人是他。你、我、他就是我們,我們僅僅是人類世界,我們以及和我們有關係的一切才是整個世界,整個世界是一體的。
有一個「蝴蝶效應」,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意思就是說:我們預測氣象時總是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一個不起眼的現象很可能會導致大的天氣變化發生。
這個效應也說明萬事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導致大的事件發生。一隻小山羊的「咩咩」叫聲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它張嘴叫的時候,會有許多的細菌排出,這些細菌會傳播到空氣裡很遠的地方,其他動植物會吸收這些細菌,這些細菌和其他動植物體內的原有細菌發生關係,很容易導致其他動植物產生好的或者壞的的病變;如果附近有狼群聽到這個聲音,很可能讓一群羊面臨傷亡;如果這隻小山羊迷失方向,羊媽媽聽到這個聲音會找到他;或者其他迷路的羊聽到叫聲找到羊群;他還會驚動正在覓食的小鳥,從而讓一隻小昆蟲逃生;……不僅如此,病變動植物以及其他事件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後果。照這樣分析下去,我們就是花一輩子的時間,也未必能把這「咩咩」叫聲所產生的可能性後果說清楚。
「我只是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麼特殊的能力。宇宙中的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個宇宙的所有信息,在其中藏著的某個神秘資料庫又保存著宇宙的總體信息,我只是很幸運地可以進入這個資料庫去獲取信息而已。」——尼古拉·特斯拉
可見,我們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到許多東西,我們和萬事萬物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的本質是一個整體。沒有哪一個事物是獨立存在的,我們的許多細小事件,都可能影響到我們整個的大集體利益。作為地球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集體的一部分,我們只有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地球人,才能保證我們在地球上生活的安全可靠性。
第一節 我們應該做一個合格的地球人
土生說:「物理的終極是數學,數學的終極是上帝」,作者認為我們的認知能力是一個循環過程,應該是:「上帝的終極是物理,物理(物質原理)的終極是數學,數學的終極是上帝」。為什麼這麼說呢?
過去,我們的認知能力相當有限,對很多東西都是靠感性和想像來解釋的,尤其是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於是就有了許多上帝或者神造人的故事――耶和華創世紀;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泥土造人;哈奴姆造人等等――也就是我們至今都沒有徹底推翻的神創論。隨著我們認知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用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來解釋我們這個神奇的世界,上帝的許多能力被理化知識自然而然地慢慢取代。就連宇宙大爆炸、太陽系、地球及地球上的各種生物的形成,都被認為是物理變化的結果。儘管很多人心裏面還有上帝,但是我們的生活中卻離不開理化知識,現在,我們的吃穿住行幾乎都是通過複雜的物質原理來得到的。進化論的出現讓神創論慢慢地退出了人類歷史舞臺。人們對物理的理解更加現實,曾經想像中的上帝越來越不理想,不完善。所以說「上帝的終極是物理」。
對於我們聰明的人類來說,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越來越不是問題了,而關鍵問題是怎樣巧妙地掌握這些變化和反應的量的問題,也就是要控制度(量)的問題。當然,量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控制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情況下掌握的量只能是一個概數,藥物的劑量對我們很重要,我們看病時也只能把藥的劑量掌握在有限的重量範圍,而不能控制它組成劑量的微粒個數。數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我們對數的要求越來越精確,現在方方面面幾乎都是最終用數字來說話。數位化的年代,需要用數字來控制我們的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我們中間有許許多多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都是名副其實的數學家,連愛因斯坦這個小時候不喜歡數學的科學家最後也不得不去研究數學,從而通過數學公式把他的理論表現出來。所以說「物理的終極是數學」。
畢竟,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還是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解釋清楚。這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回到上帝這個未知而神秘的世界來,在我們豐富的想像力作用下,上帝依然是對一切事物的最好解釋和寄託,當我們無知或者迷茫的時候,還有一個強大的上帝在那兒。這樣一直發展下去,當我們無所不知的時候,我們就是上帝。所以說「數學的終極是上帝」。
人類最最神奇的地方不完全是我們的創造力,豐富的想像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無限制地對任何存在和不存在的事物進行臆測和空想,我們也可以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想像。我們的想像力可以把好的說成是壞的,對的說成是錯的,然後再去相互爭論它;我們想像力讓上帝充滿爭議;我們的想像力讓一些不可知的東西有了一定的答案。通過想像和推理論證,一些科學家這樣解釋我們宇宙的來龍去脈:
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發生爆炸以後,由熱到冷,由密到稀向四面八方膨脹,膨脹到一定極限,然後又慢慢收縮,由稀到密,由冷到熱,又變成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這樣循環往復地運行過程。在無限的空間裡,可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無數個這樣的事情。而且不僅如此,這個巨大的空間裡,還有其它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發生著。每一次的循環往復,對於宇宙來說,那就是瞬間的事情,每一個奇點的爆炸最大空間,對於宇宙來說,也是無限渺小的。但是這一切的發生,對於人類來說,那簡直是大的不可想像。我們只能看到我們這個奇點爆炸範圍內很小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就是我們地球附近的宇宙。
在無限大的空間和無限大的時間裡,我們人類以及我們生活的地球和我們所知道的宇宙範圍,恐怕連曇花一現都沒法談的上。
我們的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7億年以前,而這些向外擴展的爆炸顆粒形成了各種星球,它們以幾乎同樣的加速度向外擴散。我們平常看到的爆炸,從開始到塵埃落定也就是幾秒鐘,而宇宙大爆炸,從開始到塵埃落定恐怕沒法用我們那簡單的時間去衡量,我們能感覺到的只能是這些碎片在空中的簡單運動。這些碎片在向外擴散和膨脹中受各種外力的影響,自身也在發生變化並且進行著有規律的運動,比如說這些碎片幾乎都是球形的,比如太陽系本身向外擴散的同時: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
我們姑且認為這種大爆炸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大爆炸以前呢?137億年以前的以前,宇宙是什麼樣子呢?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還得依靠想像(比如上面提到那種奇點由熱到冷,由冷到熱的說法),因為我們無論怎麼去解釋都不能圓滿。我們過去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兩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時間和空間。現在有人提出時間和空間也是有限的,持這種說法的人需要找出時間和空間以外的東西來。比如我們的宇宙,過去,我們認為宇宙是無限的,而現在,許多科學家們已經開始懷疑宇宙無限的這種說法了,可是比宇宙更大的空間是什麼呢?比宇宙空間更大的空間以外又是什麼呢?以外的以外呢?是認知能力的缺陷,還是「宇宙」本身的定義發生了改變?在這些無極限的問題上,許多大科學家們正在尋找答案。
關於宇宙的起源,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似乎解決又似乎沒有解決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遙遠的問題。我們現在關心一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地球。
太陽系大約在50億年前左右形成,在太陽系形成的前20億年左右,因為溫度等原因,地球上是沒有生命的,生物的出現發生在後30億年左右。地球上第一個細胞也許是微粒碰撞的巧合吧?這種自然選擇的巧合讓我們無法確定我們這些生物界的祖先是一個細胞還是多個細胞,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我們人類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甚至一些時候不見得比一粒沙子強多少。即便是如此,我們也是足夠幸運的。我們無法知道在宇宙中還有多少銀河系?銀河系中有多少太陽系?太陽系中有多少個星球?我們只能用數不清來回答這些問題,而地球就是這些數不清中的唯一,到目前為止,外星人僅僅是個傳說,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
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生物?我們也數不清,我們只能知道現在我們是這些數不清的生物中唯一的智者。我們能有今天,可能是環境的磨練;可能是雜交或者病變產生的變異;也可能是飲食和習慣的堅持;還有可能是上帝的安排或者是上帝的一個小小的漏洞,總之,在這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在幾十萬年以前到地球上有生物出現的這一段時間裡,我們的行為幾乎是無意識的,完全歸功於自然選擇或者上帝。就好比落下的樹葉,有的埋於地下,化做糞土,有的落在上面,日曬風乾。一大片森林裡,也許會有那麼一片相當小的樹葉,它沒有落到地上,而是落到蜘蛛網上,被粘住了,一隻路過的鳥兒撞破了蜘蛛網,卻把這片小樹葉粘在了身上,藏在羽毛裡面不容易被風吹落的部位,於是這片樹葉過上了不同於其它樹葉的旅遊生涯。我們能夠成為我們,比這片小樹葉還要幸運許多。
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天起或者更早的時候,我們就存在了,只不過那個時候我們不是「人」,甚至連細胞都不是,我們只能從古猿說起,因為有一些比較可靠的證據證明我們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這已經是幾十萬到十幾萬年以前的事了。
我們成為古猿以後,才開始在動物界脫穎而出,有了那麼一點點改變自己命運的本事。這時候的我們善於思考並且能夠製造簡單武器,我們常常用「白日做夢」來形容那些不著邊際的人,其實這正是我們的思維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優點。在我們眼裡,動物們的思維幾乎都是簡單而被動的,也是相當現實的,它們總是餓了就找食物吃,困了就找地方睡,渴了就找水喝。讓我們說不清楚的是,有一些動物會根據氣候變化而遷徙或者冬眠。
動物們能存在於現在,歸功於它們能適應氣候變化和運氣,那些不適應氣候變化和運氣差的動物當然被淘汰掉了,這些與動物們的聰明關係不大。動物沒有人類聰明,所以破壞性極小,人類因為聰明而強大,也因為聰明而破壞了整個世界。當然,動物們能夠存在於地球,肯定也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它們能夠有今天,同樣是非常幸運的。人類之所以是人類,除了運氣,還因為我們善於空想並且會製造工具和武器。我們的空想產生了智慧,我們能夠製造工具和武器使我們變得強大,並且輕而易舉地戰勝那些比我們威猛的飛禽走獸。我們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我們後來又創造了數學和語言並且靈活應用到了生活中。由此,我們更善於交流、記錄、協作和分享,同時對事物進行量化。這就使得我們自信滿滿地認為我們是地球的主宰。我們從非洲出發,幾乎佔據了整個地球,並且通過你死我活的戰爭瓜分了它,讓這個世界有了中國、美國、俄國……
我們每一個國家能夠有今天都是很不容易的,都有一個輝煌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所以,每一個國家的子民都熱愛自己的國家。今天存在的國家幾乎都是歷史競爭的佼佼者,都是那些英雄們用鮮血和智慧換來的。馬克思認為:國家的存在是一部血與淚的歷史,它充滿了戰爭與掠奪,是一部分人戰勝另一部分人的傑作。
英國哲學家託馬斯·霍布斯認為國家(政府)就是一個既能幫助人又能吃人的強大怪獸——利維坦:
傳說上帝造人的時候,人們感覺自己力量弱小,請求上帝造一個能夠保護人類的英雄。上帝說:「英雄在保護你們的同時,也會欺壓你們,吃你們。」我們不能夠知道上帝到底有沒有創造出這樣的英雄,但是人們為了保護自己,抵抗侵略,自己創造了利維坦——政府。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政府也不例外,政府雖然讓我們出讓了一部分權利,也享受到了不少利益。政府的存在讓我們的競爭力強大,破壞力也同時強大。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鬥爭更是強大的可怕。可是沒有政府這個強大的集體,我們在地球上的競爭能力弱許多,我們很難走到一起做更大的事情,我們不會有自己的語言和發達的交通。即便是有一些創造發明,也不會普及,充其量就是一群比較聰明的動物而已。沒有政府,就沒有今天這個所謂的「科技大爆炸」。
然而,「科技大爆炸」的在今天,人類政府之間競爭也愈演愈烈。科技戰,貿易戰令人堪憂。科技,已經成為毀滅人類的一種可能。美國、俄國、印度、中國等政府之間一邊合作,一邊對抗,摩擦不斷。政府之間能夠抗衡的已經不是什麼綜合國力的強大,而是高端武器的可怕。
傳說尼克森訪華時曾經說:「美國的核武器可以毀滅地球幾十次。」周恩來回答:「中國的核武器只能毀滅地球一次。」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毀滅幾十次和毀滅一次沒有區別。大國抗衡,小國避蔭,這就造成了各國政府誰也不能強大,誰也不能認慫的局面。可是那種「擦槍走火」的恐懼依然籠罩在每一個地球人頭上,人都會有頭腦發脹,失去理智的時候,誰又能保證哪個明白人不幹點蠢事呢?
在人類以前,還有一種比較偉大的動物――恐龍,恐龍在地球上橫行了將近2億年,最後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儘管如此,恐龍還是非常讓我們這些自認為聰明的人類羨慕的,我們成為人類以後,僅僅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幾萬年,如果我們現在就面臨世界末日,是不是要比恐龍悲哀許多呢?恐龍的那些年代是碧水藍天,而我們的生活環境卻充滿了汙染。我們是很聰明,但是這一切又何嘗不是聰明惹的禍呢?聰明不一定是好事,我們把笨的可愛的大熊貓稱為「活化石」,什麼時候,我們自己也變成「活化石」呢?當然,人類和其它動物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聰明。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我們咋樣才能繼續聰明地存在的問題,而不是聰明地去做一些愚蠢的事情。
從進化論的角度講,我們人類在進化著,我們周圍的萬事萬物都在進化著,只不過進化的側重點不一樣罷了。
我們是由古猿進化而來,而古猿再往前還有許多物種,直到那第一個細胞和形成細胞的各種因素,都和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凱文·凱利所說:我們和猿類是本家,和猩猩是親戚,和猴子是遠親,和老虎大象以及天上的鳥類,水中的魚類是更遠一點的親戚,和各種花草樹木是更更遠一點的親戚。照這樣一直下去,我們和我們周圍的萬事萬物都是親戚。宇宙大爆炸以前,我們共同存在於那個非常小的奇點裡。在那個奇點裡,我們是一個整體,現在,我們是放大了的整體。所以,我們應該熱愛我們周圍的一切,而不是破壞它,擾亂它。在地球上,我們無疑是最優秀的,不過,我們沒有理由驕傲。
我們的大腦相當發達,但我們的視力沒法和天上的鳥類相提並論,我們更沒法像鳥類一樣自由飛翔;我們聽覺沒法和兔子以及其他的野生動物相提並論,我們也沒法像野生動物一樣迅速逃脫猛獸的捕捉;我們的嗅覺和狗、狐狸等動物的嗅覺更是相去甚遠;我們的搏鬥能力沒法和老虎獅子相提並論,就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武士也未必是一隻老虎的對手;我們的抗打擊能力沒法和大象,野牛相提並論;我們的耐寒和耐熱能力也不是其它動物的對手。我們除了腦子聰明,其實就是一無是處。不僅如此,現在的我們在其它方面正在退化著(比如我們的聽力、視力、體力)。我們雖然是一種幸運而神奇的存在,但是仔細想想,我們還真的沒什麼了不起,如果我們和其它物種站在同一個擂臺上進行各種各樣的競技比賽,能夠勝出的項目不會太多。赤手空拳地較量,我們依然是弱勢群體。
幾十萬年以前,我們和其他的野生動物沒有什麼區別,我們也是野生動物進化過來的,那麼會不會再過幾十萬年或者幾百萬年,其他的野生動物也會崛起呢?地球生物歷史無限延長,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我們,我們可能是這個歷史長河中一塊耀眼的基石而已。其它動物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現意想不到的突破,從而超越我們。我們是自私的,有可能會控制其他物種超越人類,但是我們不願意控制自己的聰明,人工智慧很可能會更加讓我們無法應對。
就在這個時候,「世界末日」的說法層出不窮,讓我們感到「四面楚歌」,我們何去何從?是坐以待斃,還是樂觀面對?我們的聰明會把我們推向末日,還是推向更加美好的將來?儘管「世界末日」的預言一次又一次地成為謠言,但「世界末日」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戰爭,環境汙染等等都有可能讓我們面臨末日的風險。
我們肯定都希望我們能夠永遠存在下去,不僅僅要超過恐龍在地球上生活的年代,還要與天地同壽。我們能否見證「數學的終極是上帝」,能否等到那一天的到來,這還要看我們怎麼去控制自己。
經常有人提到「上帝與我們一體」,「上帝與我們同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上帝了。
下一節《我們的上帝》已經發表在此百家號上。
這世界沒有頂級思維,如果有,那就是「大格局」思維;
這世界沒有精準自私,如果有,那就是「大格局」情懷;
互利可以共贏,互害導致俱損。
站在上帝視角,像呵護我們的孩子一樣呵護我們的世界。
我們沒有超級大腦,也不一定了解精準自私,但是一定有大格局。
大格局是做人應該有的教養。
請關注大格局專輯,願世界因為我們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