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與癲癇:在大腦中相伴相生 | 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
原文標題:Sleep and Epilepsy
期刊: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作者:Giuseppe Loddo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已經發表了題為「睡眠與癲癇(Sleep and Epilepsy)」的首個專題。為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我們邀請了睡眠研究專家Giuseppe Loddo來為我們解釋睡眠與癲癇相關聯的原因及機制。
© juniart / stock.adobe.com
睡覺看似是一段被動且安靜的時間,但實際上,它涉及到一個大腦功能高度活躍與精確的相互作用過程。
如果我們將睡眠當作一個動態的過程來看待,那麼在這一過程中的神經活動就如同一曲交響樂,不同的電節奏、頻率、模式和連接響徹整個夜晚。因此睡眠能夠影響癲癇也就不足為奇了,反之亦然。
睡眠與癲癇的關係,早在公元前300年就已被意識到了。當時亞里斯多德假設,那些諸如睡覺或癲癇發作(包括靈魂出竅在內的意識狀態的改變)是可以預知未來的。
在19世紀後期,Gowers發現約兩成的癲癇患者主要在夜間發作,他還指出兩個容易發作的敏感時間段,一是睡眠伊始,一是睡眠結束時,且後者更為常見。
1947年,Gibbs利用腦電圖(EEG)發現癲癇患者睡眠中的腦電活動被改變了。
癲癇對睡眠的影響
癲癇影響睡眠的質量與穩定性。夜間發作的癲癇病人睡眠質量會下降,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許多夜間癲癇發作的患者報告說第二天很難正常工作。而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得當,癲癇本身也許不會影響睡眠。
用於治療癲癇發作的抗驚厥藥物也許可以通過提供更好的發作控制和睡眠質量來改善睡眠。另一方面,一些抗癲癇藥物可能會影響睡眠結構,加劇睡眠失調或是引起白天嗜睡。
睡眠對癲癇的影響
不只是癲癇影響睡眠,睡眠也會影響癲癇的發作。睡眠影響癲癇發作的時間點、類型和腦電活動。對於某些癲癇綜合症,癲癇幾乎總是發作在睡眠期間或是睡眠—清醒的過渡期間。
例如,睡眠過度運動性癲癇(SHE)是一種罕見的癲癇症狀,其中癲癇主要發作在睡眠期間,並伴有複雜的肢體運動,比如四肢踢打或轉圈以及身體搖擺。
類似地,伴中央顳區棘波的良性癲癇(BECTS)和兒童伴枕葉陣發性癲癇(CEOP)主要或是完全在睡眠期間發作。
BECTS涉及癲癇發作並伴有持續不到兩分鐘的半面部抽搐。CEOP通常伴有頭痛和具有強烈視覺幻覺的癲癇發作。
在覺醒時的癲癇大發作會伴有驚厥性強直和陣攣性肌肉收縮,並且主要或完全發生在醒後不久。類似地,少年肌陣攣性癲癇也會在醒來後發作,並伴有雙臂電擊狀和不規則的運動。
考慮到癲癇發作的類型,眾所周知的是,在某些類型的癲癇中,相較於清醒狀態,睡眠中的全身性驚厥更為頻繁一些。此外,睡眠不足可能會增加癲癇發作的頻率。
最後一點,睡眠會激活大腦中的放電現象並引發癲癇發作。根據睡眠不同的階段,癲癇樣放電可被激活或抑制。癲癇樣放電的增加會導致癲癇發作的惡性循環。
結論
總而言之,睡眠和癲癇之間具有一種相互影響的雙向關係。雖然這種相互作用的存在已經很明顯,但關於它們之間的關係仍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
建議癲癇患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足夠的睡眠衛生,因為良好的睡眠質量可以減少癲癇發作。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睡眠中的運動行為,例如癲癇發作或非快速眼動引起的異睡症,請訪問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主題系列「睡眠與癲癇(Sleep and Epilepsy)」。如果您是研究人員並且剛剛完成了這個主題相關的研究,隨時歡迎您向這個主題系列投稿。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