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與癲癇:在大腦中相伴相生 | 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2020-12-19 科學網
睡眠與癲癇:在大腦中相伴相生 | 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原文標題:Sleep and Epilepsy

期刊: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作者:Giuseppe Loddo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已經發表了題為「睡眠與癲癇(Sleep and Epilepsy)」的首個專題。為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我們邀請了睡眠研究專家Giuseppe Loddo來為我們解釋睡眠與癲癇相關聯的原因及機制。

© juniart / stock.adobe.com

睡覺看似是一段被動且安靜的時間,但實際上,它涉及到一個大腦功能高度活躍與精確的相互作用過程。

如果我們將睡眠當作一個動態的過程來看待,那麼在這一過程中的神經活動就如同一曲交響樂,不同的電節奏、頻率、模式和連接響徹整個夜晚。因此睡眠能夠影響癲癇也就不足為奇了,反之亦然。

睡眠與癲癇的關係,早在公元前300年就已被意識到了。當時亞里斯多德假設,那些諸如睡覺或癲癇發作(包括靈魂出竅在內的意識狀態的改變)是可以預知未來的。

在19世紀後期,Gowers發現約兩成的癲癇患者主要在夜間發作,他還指出兩個容易發作的敏感時間段,一是睡眠伊始,一是睡眠結束時,且後者更為常見。

1947年,Gibbs利用腦電圖(EEG)發現癲癇患者睡眠中的腦電活動被改變了。

癲癇對睡眠的影響

癲癇影響睡眠的質量與穩定性。夜間發作的癲癇病人睡眠質量會下降,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許多夜間癲癇發作的患者報告說第二天很難正常工作。而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得當,癲癇本身也許不會影響睡眠。

用於治療癲癇發作的抗驚厥藥物也許可以通過提供更好的發作控制和睡眠質量來改善睡眠。另一方面,一些抗癲癇藥物可能會影響睡眠結構,加劇睡眠失調或是引起白天嗜睡。

睡眠對癲癇的影響

不只是癲癇影響睡眠,睡眠也會影響癲癇的發作。睡眠影響癲癇發作的時間點、類型和腦電活動。對於某些癲癇綜合症,癲癇幾乎總是發作在睡眠期間或是睡眠—清醒的過渡期間。

例如,睡眠過度運動性癲癇(SHE)是一種罕見的癲癇症狀,其中癲癇主要發作在睡眠期間,並伴有複雜的肢體運動,比如四肢踢打或轉圈以及身體搖擺。

類似地,伴中央顳區棘波的良性癲癇(BECTS)和兒童伴枕葉陣發性癲癇(CEOP)主要或是完全在睡眠期間發作。

BECTS涉及癲癇發作並伴有持續不到兩分鐘的半面部抽搐。CEOP通常伴有頭痛和具有強烈視覺幻覺的癲癇發作。

在覺醒時的癲癇大發作會伴有驚厥性強直和陣攣性肌肉收縮,並且主要或完全發生在醒後不久。類似地,少年肌陣攣性癲癇也會在醒來後發作,並伴有雙臂電擊狀和不規則的運動。

考慮到癲癇發作的類型,眾所周知的是,在某些類型的癲癇中,相較於清醒狀態,睡眠中的全身性驚厥更為頻繁一些。此外,睡眠不足可能會增加癲癇發作的頻率。

最後一點,睡眠會激活大腦中的放電現象並引發癲癇發作。根據睡眠不同的階段,癲癇樣放電可被激活或抑制。癲癇樣放電的增加會導致癲癇發作的惡性循環。

結論

總而言之,睡眠和癲癇之間具有一種相互影響的雙向關係。雖然這種相互作用的存在已經很明顯,但關於它們之間的關係仍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

建議癲癇患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足夠的睡眠衛生,因為良好的睡眠質量可以減少癲癇發作。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睡眠中的運動行為,例如癲癇發作或非快速眼動引起的異睡症,請訪問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 主題系列「睡眠與癲癇(Sleep and Epilepsy)」。如果您是研究人員並且剛剛完成了這個主題相關的研究,隨時歡迎您向這個主題系列投稿。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Science :睡眠時悄悄工作的「水中垃圾車」
    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導,發生在就寢時間的獨特的大腦變化可清除在白日積聚的有害毒素。當人類的睡眠被剝奪時,除了其它的行為方面的問題之外,他們還會表現出進行決策的問題和學習障礙。有一點很清楚的是人們為了要能每日正常的運作並保持健康就必須要休息,但是科學家們還不清楚為什麼睡眠可誘導恢復性的效果。Lulu Xie及其同事應用一種叫做離子導入的技術來研究睡眠及清醒小鼠腦中的液體流動。
  • 睡眠不足,會對大腦有何影響?Science文章揭示答案!
    充足的睡眠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很重要,但睡眠不足幾乎成為現代人的通病。當我們沒有睡好的時候,就會覺得大腦不能很好的運轉,難以集中注意力,脾氣變得暴躁。隨著清醒時間不斷延長,枕頭和床對你的吸引力也變得難以抗拒。圖片轉自 Pixabay 睡眠不足對大腦的影響是為神經生物學家所熟知的。
  • sleep medcine:床上玩手機,怎樣才能不影響睡眠?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研究者們發現,成年人中那些白天曬太陽較多的群體在晚上玩手機之後睡眠受到的影響相對少一些。「我們的發現表明,白天接受充足的日照後,即使晚上在床上玩兩個小時的電子設備也不會對睡眠有任何的影響」,來自瑞典的神經學家Frida Rångtell說道。
  • (文本+解析)睡眠的秘密 Mysteries of Sleep
    Mysteries of SleepI think sleep is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mysteries in all of science.1occuring across the brain發生在整個大腦中occur發生to happen2tsunami海嘯Crowd cheering(人群歡呼)It’s almost like a football stadium, where all of the individuals in
  • 黑質中存在一個睡眠和運動的共同控制樞紐
    黑質中存在一個睡眠和運動的共同控制樞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6:37:40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Yang Dan及其研究小組發現,黑質中存在一個睡眠和運動的共同控制樞紐
  • 多篇文章解析神奇的「大腦記憶力」!
    睡眠時我們的大腦記憶是如何儲存的?doi:10.1126/science.aay0616近日,來自法國法蘭西學院生物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表明,我們睡眠時大腦產生的三角波並不會隨著皮質區域的靜止而變得沉默,相反,它們會通過隔離一簇特殊的神經元而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形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 相生相伴,相看兩不厭
    相伴相生,相看兩不厭自然界萬事萬物,相伴相生,相看兩不厭。正如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月有雲伴,才顯得富有詩意。花有蝶伴,才顯得更有生機。樹有鳥伴,才顯得更加清幽。山有草伴,才顯得不太突兀。喬木甘願藤蘿相伴,人更願癖好相隨。種下花草邀蝴蝶嬉戲,堆砌石頭邀雲彩遊玩,栽種松樹邀清風來儀,貯存池水邀浮萍遊蕩,建築高臺邀明月相照,種植芭蕉邀細雨揮灑,種植柳樹引鳴蟬臥爬。
  • 2019年2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
    2.Science:睡眠剝奪加快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大腦損傷doi:10.1126/science.aav2546; doi:10.1126/science.aaw5583睡眠不佳長期以來與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有關,但是人們對睡眠中斷如何促進這種疾病知之甚少。
  • Science:人類大腦是如何聽出說話韻律的
    之前在人類和非人類靈長動物的研究中鑑定出大腦的額葉和顳葉皮層對音調變化敏感,但是沒有確切地回答到底這些區域的神經元是怎樣察覺和把變化告訴大腦,讓大腦理解說話人的意思的。大腦顳葉皮層的不同神經元分辨講話者、發音和音調UCSF癲癇中心的神經外科學家Chang是切除誘發癲癇的腦部組織的外科手術專家。
  • Science:記憶的「昨日重現」,或取決於大腦「放電」模式
    當答案在大腦中浮現時,你是否曾有過疑問:它是如何出現的? 如同音樂被記錄在唱片裡,我們的記憶也被儲存在大腦中,可以隨時調用。不過人腦儲存和調用記憶的原理,目前尚不明確。 DOI:10.1126/science.aba0672 上世紀中葉,一名癲癇患者切除了部分大腦之後再也無法形成記憶,這讓學者們意識到,情景記憶與大腦的神經活動有關。過去的二十年裡,小鼠實驗已經證明,小鼠的大腦能以獨特的神經元放射序列來存儲記憶。
  • SLEEP:睡眠周期和年齡中的EEG連通性
    (文末點擊瀏覽)在年輕人中,睡眠與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與第一個周期中大腦連通性的重要變化有關。本研究旨在評估睡眠中的EEG連通性在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以及在整個睡眠周期中的差異。本研究由加拿大du Sacré-Cœur de Montréal醫院的Julie Carrier等人發表在sleep雜誌。清醒大腦的腦功能連接是認知和大腦完整性的基礎。大多數關於人類睡眠期間功能連接的結論來自於對年輕人第一次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周期的研究。
  • 睡眠型癲癇怎麼治療呢?
    核心提示:睡眠型癲癇對身體的損害十分大,如果不立刻治療得話非常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精神性的變病,因此,大伙兒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治療的方式,塑造的信心,隨後擊敗癲癇的魔鬼,讓自身變成人生道路的大贏家。   睡眠型癲癇對身體的損害十分大,如果不立刻治療得話非常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精神性的變病,因此,大伙兒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治療的方式,塑造的信心,隨後擊敗癲癇的魔鬼,讓自身變成人生道路的大贏家。
  • Science:「快速回放」助大腦形成長期記憶
    美國科學家近日在大鼠身上進行的一項實驗,證明了一個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理論,即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在人體睡眠的時候,會通過多次快速回放的方式,將新近經歷處理成長期記憶。相關論文11月16日發表於《科學》(    此次研究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神經學家Bruce  McNaughton領導完成。
  • 1/5兒童良性癲癇是睡眠不規律所致,難治性癲癇國際前沿療法
    點擊查看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調查顯示,中國6~17周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六成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據了解,1/5兒童良性癲癇是睡眠不規律所致。昨日,專家提醒,孩子磨牙可能是睡眠障礙,「如果孩子屬於重度磨牙,應儘快就醫。」
  • 睡眠開關在哪裡?《科學》期刊告訴你|細胞|神經元|gaba|遺傳學|...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徐敏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李毓龍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困意」究竟是如何在腦中產生的。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Yang Dan研究組,中科院自動化所韓華團隊和韓國科學技術院Se-Bum Paik團隊共同發現,黑質中存在一個睡眠和運動的共同控制樞紐
  • 2019年2月1日Science期刊精華
    新研究發現一個在患病時促進睡眠的基因doi:10.1126/science.aat1650; doi:10.1126/science.aaw2113人類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但是睡眠仍然是生物學中最持久存在的謎團之一。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是什麼遺傳或分子力量促使人們需要睡眠。
  • 科普:關於睡眠的8個流言|8 common sleep myths that might be...
    Adults need five hours or less of sleep成年人只需要五個小時或更少的睡眠時間 此外,這些設備也會發出明亮的藍光,告訴我們的大腦應該振作起來,而不是開始睡覺。我們應該避免電視和手機所發出的藍光,而去做其他令自己放鬆的事情。 insomnia[ɪn'sɑmnɪə]: n. 失眠症,失眠 4. It’s best to stay in bed and try to sleep 睡不著的時候也要躺在床上
  • 《地獄少女》彼岸花開,同生同長,相伴相生(中)
    樓裡的少女隔著窗戶對著她,分明離得很遠,她們倆眼神碰撞到一起,她空洞的大大的眼睛裡蕩起了絲絲波紋,最後隱藏在漆黑的午夜裡,就在她們眼神碰撞的那個瞬間,零碎的記憶瞬間歸位,組合成一副完整的拼圖,在她的大腦裡一遍遍的放映。
  • 癲癇患者的周末怎麼過?癲癇患者有什麼樣的心理特徵呢?
    癲癇患者如果想運動的話,可以做出如下選擇。  第一個方式可以選擇散步,因為散步運動量並不大,是癲癇患者最方便,最安全的運動。而且散步的場地也沒有要求。散步可以消除疲勞,減少患者的焦慮,抑鬱情緒,而且可以調整食慾,促進睡眠。以及改善心肺功能等等。開始的時候可以以平常走路的速度為起點,然後逐漸的加快速度,可以加大步伐,延長時間以及距離,但是一定只要身體能夠感受到輕鬆舒適就可以。
  • Part1新題:Sleep睡眠 高分語料
    interfere with sleep 幹擾睡眠 Many people like to use their phones or tablets at night before they go to sl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