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7日下午,國際著名電信行業分析媒體Light Reading近日發表一篇該網站總編輯Phil Harvey的評論文章,該文就《澳大利亞政府禁止華為投標該國國家寬帶網絡建設》一事進行分析,全文內容如下:
當我讀到這個故事——「華為被禁止投標澳大利亞國家寬帶網絡建設(NBN)」——我不知道澳大利亞政府是否能看到全世界的眾多電信公司?
華為是個不能被信任的供應商嗎?其銷售額和不斷增加的Tier 1運營商客戶數量表明答案應該是「否」。負責澳大利亞國家寬帶網絡工程的阿爾卡特朗訊前任主管Mike Quigley是原因嗎?我不知道他在任期間華為為其製造了多少頭痛,但如果他想將這些返還回去的話,我將絲毫不會感到驚訝。
或許澳大利亞人是在效仿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U.S. House Permanent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HPSCI)的引領。去年12月,該委員會開始針對華為和中興進行一項調查,該調查內容被猜測是「審查這些公司向中國政府提供更大的外國間諜行為、威脅我們的關鍵性基礎設施、並進一步提供中國經濟間諜活動機會的可能性程度。」
我們總是問華為他們由誰負責。華為一次又一次地表示,他們是一家歸其員工所有的企業,其擴張的動機是為了向工人們提供更多的金錢、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擴大自身業務等。HPSCI警告稱應謹慎與華為達成業務交易,直到該公司的動機「能完全被明確」為止。可能會有其他我並知道的動機,而我願意知道得更多。
澳大利亞政府也不確定華為的動機嗎?儘管該公司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還是說它僅是不願意招致伴隨而來的華為所牽涉的詳細審查?
下面是華為澳大利亞公司事務部主管Jeremy Mitchell發表聲明中的一部分:
儘管我們明顯對此決定感到失望,但華為將繼續保持開放、透明,並尋求多種方式為我們的技術安全提供保證。
華為與澳大利亞的每一個主要運營商以及全球50家頂級運營商中的45家進行了合作。今年,華為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除非用戶們相信我們的公司、員工和技術,否則我們永遠不可能達到這樣級別的成功。
網絡安全是關乎政府、運營商、終端用戶以及供應商的一個議題。解決安全問題必須依靠合作和協作——沒有任何一個單獨的實體能解決網絡安全帶來的挑戰。全世界的個人和政府仍在應對新的中國以一種創新引領者姿態的出現。
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公司,華為站在了最前沿——2008年成為全球新專利申請量最多的一家公司。然而網絡安全是所有供應商都需面臨的一個問題,真正的風險則是錯失了中國提供的創新。
有許多問題仍待解答:將華為排除在國家寬帶網絡工程之外能使澳大利亞更加安全嗎?或者更確切地來說,將華為排除在外是為了保護國家嗎?